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合物包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采用聚合物包覆法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面改性的研究工作,主要从改性原理和制备工艺的角度对聚合物包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进行了分类阐述。对表面接枝法、微胶囊法和锚定位包覆法、原位聚合法、后处理改性法以及一些物理方法进行了举例介绍和比较。最后提出了目前聚合物包覆法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等。  相似文献   

2.
铝锆有机金属偶联剂对超微二氧化钛表面的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铝锆有机金属偶联剂对超微二氧化钛粉体进行表面改性。讨论了改性前后超微二氧化钛的润湿性、沉降体积等表面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改性的超微二氧化钛与水的接触角增大,在有机介质中分散性提高。红外光谱和能谱分析表明,在超微二氧化钛粉体表面接枝上了铝锆有机基团;通过扫描电镜可看出经过改性后的超微二氧化钛分散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纳米二氧化钛表面改性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纳米二氧化钛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它的应用使其表面改性技术也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表面改性技术是提高性能、扩大应用领域的重要手段.对不同的纳米二氧化钛表面改性方法(无机改性和有机改性)和应用,特别是最常用的偶联剂法、表面活性剂法和聚合物包覆法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指出改善界面相容性,使纳米粒子在基材中均匀分散及稳定的必要性等,同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铝锆有机金属偶联剂对超微二氧化钛表面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铝锆有机金属偶联剂对超微二氧化钛粉体进行表面改性。讨论了改性前后超微二氧化钛的润湿性、沉降体积等表面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改性的超微二氧化钛与水的接触角增大,在有机介质中分散性提高。通过红外光谱和能谱分析表明,在无机二氧化钛粉体表面接枝上了铝锆有机基团;通过扫描电镜可看出经过改性后的超微二氧化钛分散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钛纳米管因其特殊的形貌和高度有序的特性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系统回顾了近年来有关二氧化钛纳米管的相关研究,着重阐述了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模板法、阳极氧化法、水热法;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掺杂、复合等对二氧化钛纳米管进行改性的方法;并简要介绍了二氧化钛纳米管及其复合材料在环境、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展望了二氧化钛纳米管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对形成机理、管形貌调控、表面改性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超微细粉体材料二氧化钛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超微细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对气相法和液相法合成纳米级二氧化钛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介绍了改性二氧化钛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应用,建议我国应尽快开发纳米级二氧化钛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7.
铜锡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还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复合半导体基础上,采用超声浸渍法对催化剂表面作进一步铜改性,制备了铜锡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CuOx-SnO2/TiO2,考察了表面铜改性、二氧化锡复合对催化剂光催化氧化还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铜改性和复合都有利于提高催化剂光催化氧化还原能力,二者间表现出相互增强的作用.结合XRD、XPS、TEM等催化剂表征结果,对铜锡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光激发机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二氧化碳光催化还原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排除载体孔结构变化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二氧化钛改性α-氧化铝载体对银催化剂催化乙烯环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钛表面改性α-氧化铝载体对载体的比表面积、孔结构无明显影响;载体表面改性导致催化活性组分银在载体表面均匀分散,分散状况明显改善;经二氧化钛改性后载体表面与银的相互作用增强;对单负载银催化剂,由改性载体制备的银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均下降,改性对催化性能明显不利;对于共浸渍法制备的多组分银催化剂,低温焙烧对催化性能不利,而由经1000℃高温焙烧的二氧化钛改性载体制备的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提高。研究表明,载体表面等电点降低及其与银的强相互作用是造成催化剂上金属银良好分散的主要原因;此外,银催化剂助剂的存在减弱了二氧化钛改性载体与银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抑制了环氧乙烷(EO)深度反应的活性,两者协同作用提升了多组分银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9.
蒋军 《化工学报》2016,67(Z1):270-275
为了排除载体孔结构变化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二氧化钛改性α-氧化铝载体对银催化剂催化乙烯环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钛表面改性α-氧化铝载体对载体的比表面积、孔结构无明显影响;载体表面改性导致催化活性组分银在载体表面均匀分散,分散状况明显改善;经二氧化钛改性后载体表面与银的相互作用增强;对单负载银催化剂,由改性载体制备的银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均下降,改性对催化性能明显不利;对于共浸渍法制备的多组分银催化剂,低温焙烧对催化性能不利,而由经1000℃高温焙烧的二氧化钛改性载体制备的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提高。研究表明,载体表面等电点降低及其与银的强相互作用是造成催化剂上金属银良好分散的主要原因;此外,银催化剂助剂的存在减弱了二氧化钛改性载体与银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抑制了环氧乙烷(EO)深度反应的活性,两者协同作用提升了多组分银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二氧化钛的疏水性,解决无机二氧化钛填料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相容性等问题,采用含氟含氢乙烯基聚硅氧烷(F-PMHS)对二氧化钛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得到具有超疏水性能的改性二氧化钛。通过FT-IR、TGA、SEM、接触角测试、沉降实验等方法研究改性后二氧化钛粒子的结构,测试其超疏水性能,分析超疏水表面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F-PMHS相对二氧化钛粉体质量分数仅为8%时,改性后二氧化钛粉末涂层与水的静态接触角即可达152.4°,具有良好的超疏水性能,且二氧化钛粒子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与相容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溶胶-凝胶法制备KH-570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钛酸丁酯(TBOT)为前驱物,盐酸为催化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改性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原位制备了KH-570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研究了KH-570用量对纳米二氧化钛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粒径分析等手段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KH-570接枝到纳米二氧化钛表面,纳米二氧化钛为锐钛矿型;随着KH-570用量的增大,接枝率先上升然后稍有下降,当KH-570用量为TBOT质量的14.57%时,接枝率达到25.6%;与未加KH-570制备的二氧化钛相比,KH-570改性纳米TiO2的平均粒径减小且分布变窄,亲油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六甲基二硅氮烷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纳米二氧化钛为原料,水为溶剂,采用湿法工艺对纳米二氧化钛表面进行了改性研究,分别探讨了改性剂种类、改性剂用量、乳液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纳米二氧化钛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经六甲基二硅氮烷改性处理后,在有机溶剂中的润湿性明显改善;六甲基二硅氮烷用量、乳液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纳米二氧化钛表面改性均有影响.较佳工艺条件:六甲基二硅氮烷质量分数为15%,乳液质量分数为30%,反应温度为90 ℃,反应时间为1 h.通过对纳米二氧化钛润湿性的测定表征纳米二氧化钛的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13.
纳米二氧化钛表面改性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二氧化钛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在陶瓷材料、催化剂载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纳米二氧化钛粉体的工业化生产中,表面处理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之一,因为改性方法的选取以及包覆物的性质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应用范围。在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有关纳米二氧化钛粉体表面包覆的相关机理、方法和制备过程中的控制因素等内容;主要介绍了近几年世界纳米二氧化钛粉体表面改性的研究成果及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二氧化钛的疏水性,解决无机二氧化钛填料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相容性等问题,采用含氟含氢乙烯基聚硅氧烷(F-PMHS)对二氧化钛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得到具有超疏水性的改性二氧化钛.通过FTIR、TGA、SEM、接触角测试、沉降实验表征改性后二氧化钛粒子结构,测试其超疏水性能,分析超疏水表面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F-PMHS用量(以二氧化钛粉体质量计,下同)为8%时,改性后二氧化钛粉末涂层与水的静态接触角可达152.4°,具有良好的超疏水性能,且二氧化钛粒子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与相容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月桂酸作为改性剂对纳米二氧化钛粉体进行了有机表面改性。研究了在改性过程中,改性剂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溶液的pH对二氧化钛粉体表面改性的影响,通过对比试验,并对每组实验做了亲油化度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工艺条件为:改性剂用量5%、改性时间1.5小时、改性温度80℃、溶液的pH=5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改性效果。最后对改性前后的纳米二氧化钛作了红外光谱(IR)和热重分析(TGA)测试,证明了月桂酸有机化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纳米二氧化钛改性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介绍了纳米二氧化钛表面改性的常用方法,并综述了纳米二氧化钛在抗菌涂料、净化空气涂料、汽车面漆、耐老化涂料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硅改性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氧化钛是有代表性的一种n型半导体氧化物,其具有稳定性好、光催化效率高和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在很多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二氧化硅改性后的二氧化钛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提高光催化效果等特点。介绍了二氧化硅改性二氧化钛的机理、制备方法以及其光催化效果。根据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的结合方式,分别从复合半导体、二氧化硅作负载、二氧化钛表面包覆二氧化硅等几方面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有机改性处理二氧化钛 ,首先对表面改性剂进行了筛选 ,然后对改性剂浓度、改性剂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等工艺条件进行正交实验 ,得到最佳改性方案。  相似文献   

19.
余爵  王显华  余佩敏  邱学青  杨东杰  钱勇 《精细化工》2019,36(10):2089-2095
采用一步水热酯化反应将不同来源的木质素紧密包覆在二氧化钛表面,得到木质素改性二氧化钛复合纳米颗粒。DLS分析显示经木质素包覆改性后,二氧化钛粒径增大8~12 nm;TG分析测得复合纳米颗粒中木质素包覆量(质量分数)为7.6%~9.0%;TEM及XPS测试结果证实:木质素的羧基与二氧化钛表面羟基之间发生了酯化反应,从而使木质素紧密包覆在二氧化钛表面。在此基础上,将木质素改性二氧化钛复合纳米颗粒作为唯一防晒组分制备了防晒霜,测定了防晒指数SPF值并与只含二氧化钛的防晒霜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显示:添加质量分数为10%和20%的溶剂型木质素改性二氧化钛后防晒霜的SPF值分别为43.88和72.83,明显高于添加二氧化钛的防晒霜,且肤感更优,达到日常防晒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木质素改性强化二氧化钛紫外防护性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纳米二氧化钛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初步研究了硬脂酸对纳米二氧化钛陶瓷粉体的表面改性作用及其对粉体极性和流动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硬脂酸中的羧基与纳米二氧化钛粉体颗粒表面的羟基发生了类似于酸和醇的酯化反应 ,并在其表面形成单分子膜。经过表面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由极性转化为非极性 ,同时表现出良好的流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