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杰 《江苏建筑》1999,(4):39-42
1 “巷道”的中国文化特性 中国的建筑遗产可谓源远流长,而“巷道”作为一文化特征更是光彩照人。到过皖南或苏州的朋友,肯定不会忘记那迷人的小巷,曲折逶迤的小巷不仅带来了邻里间的和睦的气氛和精神归宿感,也为诗人们嗅出了其中的文化气质,戴望舒的“雨巷”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发生在小巷的故事,“撑着油纸伞,走在一条悠长悠长的小巷……”其中拥有多少精神空间的内涵。事实上,巷道本身确实凝结着许多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的建筑规划设计崇尚自然界整体性及事物内在关系的“有机”,讲究阴阳相合,主从有序,把人与自然,自我和宇宙加以统一。象“雨巷”中创造出的“人、巷合一”的空间美感,正是巷道精神空间的外现。当你在宛如迷宫般的皖南巷  相似文献   

2.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构建本民族建筑精神文化的基础。在全球一体化时代,我们自身所拥有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深厚,对外来文化的承载力和选择能力就越强,更利于构建出中国建筑的文化精神。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确立了"以传统文化为基石"的教学原则。每个年级设置一个传统文化承继和发展的专题课程,探求传统文化对景观建筑教育品质的提升。其中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是综合性最为突出的课程,引导学生体验传统文化内涵与空间架构的关联,以及推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延展,进而提升教学品质等方面进行了较有成效的探求。  相似文献   

3.
《建筑学报》2012,(2):108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中国建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中国建筑学会在近期组织了一系列以"发展和繁荣中国建筑文化"为主题的活动。2012年2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座谈会将活动推向高潮。车书剑理事长在会上代表中国建筑学会向社会发出"发展和繁荣中国建筑文化倡议书",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针对如何推动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这一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大家共同认为,中国建筑学会在推进中国建筑文化发展和繁荣工作中负有重要责任,如何使这个重大命题落地,需要业界广大学者和建筑师的积极参与。本刊将本次会议以及近期活动中部分专家的精彩论点发表,希望引发广大建筑界同仁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匠师文化及中西建筑文化心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忠 《华中建筑》2005,23(1):25-27
在考察中国传统建筑创作主体的基础上,提出“匠师文化”这一范畴,分析匠师文化的三大阶段(类型)和基本精神特质,比较了中西建筑文化心理,认为中国新建筑文化的创造关键在于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建筑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的“礼乐”文化是一种以内在超越为特征的文化形态,体现了“礼”的重德精神与“乐”的艺术精神的统一,这种“礼乐”精神也充分体现在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上。本文根据“礼乐”文化的思想内涵,重点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结合“礼乐”精神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新疆伊斯兰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伊斯兰教对精神存在的理解与寄托。位于新疆哈密市西郊的"盖斯墓"是中国境内为数不多的伊斯兰教"先贤"陵墓。建筑规模不大,但在中国伊斯兰教徒中影响最大。"盖斯墓"基座为方形,圆形的拱顶,用绿色琉璃砖贴面,四周是木柱支撑的回廊。是一座融阿拉伯文化与中原汉唐文化建筑风格于一体的陵墓建筑,是研究新疆伊斯兰陵墓建筑艺术多元化的实物佐证,同时也对研究地域民族发展历史提供了形象启迪。  相似文献   

7.
会议简介     
《建筑创作》2016,(4):12-13
正文化建筑既可被理解为"承载文化内容"的"建筑实践",也可被理解为以"建筑作为媒介"的"文化实践"。对于前者,建筑作为一种"容器",文化作为一种"存在";对于后者,建筑作为"文本",文化成为一种"生成"。1980年以来的中国文化建筑是国家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空间生产、技术进化、文化转向、美学实验、及公共生活转型等多种领域的复合交织体。它既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部分,也同时呈现出不同于西方全球化进程中的诸多特殊性。其中,"塑造国家形象的文化建筑"、"建构公共活动的集体空间"与"作为文化研究的建筑教育",是变化最为显著的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8.
<正>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是中国首次以独立自建馆的形式赴海外建馆参展的世博会场馆,其设计理念来源于对201 5米兰世博会主题"滋养地球,为生命加油"及中国馆主题"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的理解和思考,建筑师力图在保留展会建筑所要求的"标志性"的同时,进一步探讨如何在哲学和精神的层面上概括地表达中国文化。建筑方案运用建筑的木屋顶、地面景观和展陈空间,将中国传统的"天、地、人"概念融入其中,向意大利观众展示中国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餐饮文化与未来的美好蓝图。中国馆由清华大学美  相似文献   

9.
徐宗威 《建筑》2012,(20):23-24
我觉得中国建筑文化应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老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凝固的艺术,实际上我觉得建筑更是凝固的文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定要在经济上强大,军事上强大,更重要的我觉得还是应该在文化上强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定要有自己的精神,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文化。建筑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所谓好建筑实际上就是凝聚了我们国家诸多方面优秀文化的一个典型,一个缩影。所以,寻找好建筑,建造好建筑实际上是贯彻中央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万展志  周铁军 《福建建筑》2014,(1):62-64,68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的功能与结构发生了变化,使得城市快速扩张和不断更新,其中城市发展中的建筑更新与保护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对于一部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怎样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处理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是我们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以河南郑州东史马村文化体验展示中心建筑方案为例,强调"城市舞台"的设计构思,提出"公共性"、"体验性"、"独特性"三个主要的设计方法来突显文化体验展示中心的开放性与多样性。设计中将原有建筑充分利用,使其与新建建筑在多方面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新旧建筑在功能、形式上相互依存,恢复原有的场所精神,既发挥出原有建筑的文化价值,也使整体建筑成为该区域内新的活力点。通过介绍,为今后类似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龙彦妤  周倩 《中外建筑》2016,(4):105-107
在当今的中国,随着社会格局需求的变更,民族本土的传统建筑文化终究无法避免被现代化迅速蚕食的命运,新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如同席卷洪荒,现状正暴露着地域文化的缺失。所幸,苏州古城文化丰富,底蕴悠长。身处苏城,如何将必然出现的现代建筑通过"苏式化"操作来进行文化的传承则成为了建筑师新的命题。"新苏式"探讨在文化类公建与别墅设计的尝试已非一二,独墅湖会议中心则是建筑师在新社会语境与功能需求下对"新苏式"做出的又一次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2.
建筑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筑本身不仅是当时建造技术水平的完美体现,也是文化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建筑的文化内涵包括了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地域特点,同时也包含了一定的精神信仰和历史传承。该文通过鸿嘉星城酒店的建筑设计,从建筑的国际化、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探讨建筑的"精神"创造。  相似文献   

13.
古为今用,文以化人,旨在强调文化引领将重塑有灵魂的精神高地。本文从透析当代中国城市缺乏格调、建筑"乱象"之根源入手,研究了徘徊在世界边缘的中国建筑师与规划师的文化困境。认为,中国建筑文化上的奇奇怪怪,不仅仅根源在于缺失建筑文化导引,更在于整个社会的文化迷失。虽然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肌理、文化脉络及文化结构,但乱拆乱建已使民族文化遗存消失殆尽,它说明急功近利已是典型根源。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使命重大,因为它将引领城市建设,它将体现文化城市建设的标准,它更将促进中国建筑师创作在自省中获得自信与自觉。  相似文献   

14.
黔城地处湘黔边界,是重要的军事要地。由于历代的理、巷道错位相交、尽端小巷的安排、街巷入口门楼的设不断增扩和建造,形成了"一环、两轴、两心"独特的军置等方式造成丰富多变的街巷景观,同时街巷之间形成一事防卫型格局,在中国城市布局中非常罕见。  相似文献   

15.
张静 《城乡建设》2005,(4):78-80
在北京什刹海和后海的环抱之中,有一条悠长静谧、绿柳如烟的小巷.在这青砖灰瓦的小巷之中有一座曾为京师百座王府之冠的清代皇家园林--恭王府.  相似文献   

16.
赵彬  王健  赵海波 《建筑节能》2006,34(2):51-52
中国是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渊远流长,传统建筑文化便是其中的一支。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越来越成为中国建筑设计师关注的问题。文中评述了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及民族传统对中国建筑的深远影响,最后讨论了传统文化对中国建筑发展的启示,并列举了传统文化与中国建筑结合起来产生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建筑在文化体系和建造体系中长期共同发展,文化体系中的建筑占主导因素。中国"好古"和"鼎新"两种思想并存,导致人们珍惜古物的同时注重其实用性。本文认为古建筑原真性及价值的评判在于是否能够尽量全面地解读其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中国的建筑古迹是一种文化载体,古代对建筑保护的根本理念是维持文化在其中的传承和运转,并让修缮部分在历史中逐渐与原物融为一体。古迹保护的核心目标应重视传承与展示文化。  相似文献   

18.
黄云峰 《山西建筑》2008,34(4):55-56
从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和规划布局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其中所涉及的传统建筑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在都城选址与布局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对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入了解,以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饶维纯 《华中建筑》1999,17(1):11-14,28
文章通过对文化建筑的创作实践,阐述文化建筑与建筑文化的关系,建筑文化不附着在建筑外部的表象,而是建筑本身所体出现来的文化内涵,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物质偏重于理性,精神偏重于感性,物质是基础,物质和精神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才能体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文化建筑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功能,理应体现深层的文化内涵与较高层次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渊远流长,传统建筑文化便是其中的一支。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越来越成为中国建筑设计师关注的问题。文中评述了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及民族传统对中国建筑的深远影响,最后讨论了传统文化对中国建筑发展的启示,并列举了传统文化与中国建筑结合起来产生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