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构建场所,必须先搞清楚场所的内涵以及场所认同的机理。本文就是以此为目标,运用文化研究的概念和方法,对场所和场所认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廖杰 《江苏建筑》1999,(4):39-42
1 “巷道”的中国文化特性 中国的建筑遗产可谓源远流长,而“巷道”作为一文化特征更是光彩照人。到过皖南或苏州的朋友,肯定不会忘记那迷人的小巷,曲折逶迤的小巷不仅带来了邻里间的和睦的气氛和精神归宿感,也为诗人们嗅出了其中的文化气质,戴望舒的“雨巷”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发生在小巷的故事,“撑着油纸伞,走在一条悠长悠长的小巷……”其中拥有多少精神空间的内涵。事实上,巷道本身确实凝结着许多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的建筑规划设计崇尚自然界整体性及事物内在关系的“有机”,讲究阴阳相合,主从有序,把人与自然,自我和宇宙加以统一。象“雨巷”中创造出的“人、巷合一”的空间美感,正是巷道精神空间的外现。当你在宛如迷宫般的皖南巷  相似文献   

3.
蔡晓曦  徐峰 《中外建筑》2009,(9):130-132
本文通过对浏阳市民文化中心设计方案的总结与分析,探索了在设计大型综合文化建筑时,如何表达建筑与所在地域和场所环境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如何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在设计中运用非线性建筑语言表达,诠释当地文化。  相似文献   

4.
裂隙岩体巷道中的“危石”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了裂隙体中的结构面的产状、分布、密度和结构面的内摩擦角的统计模型,提出了多组结构面同时存在的分组结构面间距统计法则,阐述了结构面的产状、迹线长度等几何参数和内摩擦角的模拟模型,引用块体理论和Bayes推测公式建立了巷道围岩中的“危石”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简乐 《中国厨卫》2005,(2):88-89
卫浴间是人们起居生活的重要场所,它的设计与布置往往是个人艺术修养与品位的体现,因此,卫浴间的唯美化、艺术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作为卫浴间的”三大件”之一,传统的座便器主要以白色的陶瓷为主,变数不多,座便盖也多以白色为基调,难免有些单调。而现代人追求个性的美感,期望自己的卫浴间能呈现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于是彩色座便盖就应运而生。彩色座便盖拥有绚丽的色彩、丰富的造型,其个性化的面孔为人们卫浴间的装饰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深埋巷道的选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深部岩体的力学特性不同于浅部岩体的力学特性,深埋巷道的结构形式是否合理对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经济效果有很大影响。运用有限元方法,对五心拱、三心拱、1/2圆拱、圆拱、1/3圆拱和1/4圆拱模型的深埋单轨和双轨巷道在不同应力情况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巷道周围的应力场和塑性区。计算结果表明,单轨巷道宜采用1/4圆拱模型,双轨巷道宜采用1/4圆拱或三心拱模型。  相似文献   

7.
历史性建筑的精神性源于文化背景下的人与建筑本体以及场域空间中的环境因子关系。基于当前学术界对建筑精神的研究偏以探寻场所过去的文化特征与符号以及环境地形之特色,进而对形态关系进行重组,或借用生命系统逻辑比拟,使得对精神传承的本质认知易止步于较形而上的模糊表述中。然而,文化传承是基于时空的更替,本文尝试以量子力学中已实证的“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现象,对场所精神和建筑环境因子的电磁效应关系进行探讨,并诠释经由对建筑场域的关键性复苏创新将使场所精神得以重现并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8.
"文化线路"遗产保护近年来备受关注."川盐古道"作为一条潜在的文化线路.在巴国控制上千年的时间中逐步被开辟出来,它以川东产盐地区为中心,辐射周边.空间范围极大,覆盖中国华中、西南大片地区.历代的兴建和维护使得古道留下许多历史文化遗存,通过分布其上的各类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体现. "川盐古道"在时间上几乎纵贯该地区人类的发展史,对中国内陆各民族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成为连接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的纽带,促成了我国重要的文化沉积带的形成. "川盐古道"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文化特征以及功能和目的性.符合马德里会议制定的文化线路的四个基本判别标准.古道拥有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自然资源,对它展开系统研究,将会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昂 《居业》2015,(18)
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更新、改造的新陈代谢过程。在旧城改造中,城市的更新不应是大规模的整体改造和大拆大建。文章以枫杨路街区更新改造为例,立足"场所精神"的营造,通过挖掘当地文化,实现街区的整体复兴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对某个自然山地的观察调研,关注“非设计”现象及其价值参考,探讨游憩活动本质需求,人与环境使用的互动关系以及多样化高质量公共景观的内在生存语境,并对当前的“回避矛盾”、“割裂关联”、“阻碍修复”等城市公共景观现状有所辨析。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与未来共生”的杰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奈良会议厅一等关方案在其总平面构思,建筑形态,空间布局,设计特征作了 略而透彻的剖析来阐明方案的作者如何处心积虑地为创造一个以“历史与未来为生”为主题的建筑的设计匠心,本文对方案的结构体系及太阳能系统也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每天11点至次日凌晨3点,九龙坡区巴福镇钟鹤村的防火夜巡队都要将村内的900户农户和50余家生产企业巡查一遍,逐户查看村民用火用电情况,督促企业做好夜间防火值守,有效降低了火灾事故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18)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讨论在当下成为了热门的话题。人们往往把两者进行"雅"和"俗"的是非判断,然而这样的区隔存在着二元对立的缺陷,容易造成对其进行简单化片面化的解读。因此,本文通过对文化场域中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是如何规训的进行解读,并结合当前的文化现状对其进行客观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16.
潜在的文化线路——“川盐古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线路"作为新的遗产保护形式近年来备受关注.该文对照分析了国际古迹理事会文化线路科技委员会关于文化线路的定义,认为"川盐古道"的形态特征、本质特征以及其价值体现完全符合定义之要求,其体现出在此繁衍生息的人类社会在时间的传承关系及空间上的交流联系,指出"川盐古道"是人类社会与丰富的自然景观共生的人类文明,是一条潜在的文化线路.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对特定地点的特定工程设计进行介绍的同时着重表达了作者对于中国建筑如何从“原型”出发实现真正“现代化”的深入思考和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23)
某矿在近距离煤层开采过程中,10煤顶板受9煤层开采影响,顶板岩层结构变得十分复杂,采用智能钻孔窥视仪对10煤巷道顶板岩层结构及破裂特征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当巷道位于9煤采空区下方时,岩层完整性较好,裂隙发育较少;当位于9煤采区煤柱下方时,岩层水平节理裂隙十分发育,且有离层现象,顶板破裂范围达大于8.0m。基于此,提出当巷道位于采区煤柱下方时应普通"锚网梁索"支护的基础上进行"架棚"支护。  相似文献   

19.
建筑的"场所性"不仅能引起人们对其视觉环境的关注与思考,还能从情感方面触及人们深处的记忆,使人与环境之间产生共鸣,是观者心理要素及客观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成都东郊"记忆为例,从物质和精神的层面分析了成都"东郊记忆"工业建筑的空间、形态、材质及景观方面的"场所性"特点,重点探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场所性"的营造对建筑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场所精神"、"文化"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紧密关系的详细剖析,试图梳理出酒店设计中"地域文化"对于"场所创造"的重要作用,并以西双版纳万达文华酒店为例,解析酒店设计中如何通过"地域文化"的具体应用,创造独具特色的"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