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考察某改良型Carrousel 2000氧化沟工艺生物脱氮除磷效果,提出保障出水达标优化建议,通过实际运行资料及污染物沿程变化取样监测,分析脱氮除磷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氧化沟工艺出水TN、TP浓度有超标风险。氧化沟中沿程DO的质量浓度为2~5 mg/L,存在过度曝气现象,且实际进水碳氮比为2~5,影响了缺氧区的脱氮效果,造成二沉池出水和回流污泥NO3--N浓度较高,导致厌氧区释磷效果差,影响生物除磷效果。建议采用间歇曝气技术对该污水处理厂进行优化运行,在提高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效果的同时降低能耗,减少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解酸化-厌氧-改良氧化沟多点强化氧化沟除磷工艺,通过对前置水解酸化反应器、氧化沟水力停留时间及二沉池污泥回流比的调控,对混合型城市污水进行除磷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TP平均分别约为557、5.9 mg/L,总水力停留时间为17.5 h,污泥回流比为1,平均DO为2~4 mg/L,无外加碳源时,经上述工艺处理后,出水COD、TP平均分别为54.9、0.9 mg/L,COD、TP平均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1%、86.4%。水解酸化-厌氧-改良氧化沟工艺对混合型城市污水的除磷效果良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
王涛  孙媛  张妙月  涂茂  岳波 《水处理技术》2012,38(12):61-64
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投配率、水力停留时间(HRT)、污泥龄(SRT)对投料氧化沟系统除磷兼顾脱氮效果的影响。通过对TP、TN去除率的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到,投配率和HRT对系统除磷、脱氮均有显著性影响;SRT对脱氮有显著性影响,而对除磷影响较小。选取系统的最优运行工况为投配率30%,HRT为厌氧2 h、缺氧2.2 h、好氧7.8 h,SRT=25 d,此时出水中ρ(TN)≤15.72 mg/L,ρ(TP)≤0.82 mg/L,均达到了理想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改良微孔Carrousel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污水厂脱氮除磷运行的经验,提出了改良微孔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探讨其脱氮除磷的功效。实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工艺参数控制下,10%的进水进入缺氧区,90%的进水进入生物选择区,20%的污泥回流到缺氧区,其余的污泥回流到氧化沟的缺氧区,可获得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出水中总磷的质量浓度〈0.5mg/L,NH3-N的质量浓度〈15mg/L)。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连续流内亚硝化与以亚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生化过程的同步发生,解决低碳城市污水高效节能脱氮除磷的问题,实验构建了厌氧/限氧(A/OLA)连续流工艺。结果表明,控制DO的质量浓度在0.3~1.0 mg/L时,水力停留时间(HRT)对脱氮效果没有显著影响,但会影响厌氧区反硝化除磷菌(DNPAOs)的积累PHB,导致除磷效果下降。当污泥回流比(R)为1.4和1.2时,会稀释厌氧区内各物质的含量,造成亚硝化与反硝化除磷两生化反应的失衡,从而影响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当R为0.8和1.0时,二沉池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二次释磷,影响除磷效果。由此可知,HTR为14 h、R为1.0时,A/OLA连续流工艺同步脱氮除磷效果为佳,TP、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52%、97.76%。  相似文献   

6.
以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泥回流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碳、氮、磷水平条件下生物流化床法脱氮除磷的情况,分析了COD/TN与COD/TP对生物流化床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COD对脱氮影响不大,而对除磷具有较大影响.在COD为500 mg/L,进水TN为115 mg/L时,TN的去除率最大值为72.05%,此时,COD/TN为4.35.在COD为480 mg/L,进水TP为11.25 mg/L时的去除率较高为36.98%,此时COD/TP为42.67.生物流化床法对高浓度氮磷污泥回流液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效果,TN去除率可达56.35%,TP去除率为28.96%.  相似文献   

7.
巩有奎  相会强  王辉 《现代化工》2005,25(Z1):178-180
在保证有机物高效去除的前提下,采用两段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进行了抗生素生产废水脱氮的实验研究.考查了水力停留时间、曝气量、进水有机物负荷、进水氨氮负荷、进水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保证有机物高效去除的前提下,采用两段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进行了抗生素生产废水脱氮的试验研究。考查了水力停留时间、曝气量、进水有机物负荷、进水氨氮负荷、进水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咏峰  李文辉  钟理 《广州化工》2010,38(8):220-221,226
通过对佛山市某污水处理厂三槽式氧化沟总氮和总磷去除率的数据分析,找出进水浓度,温度、湿度和pH与总氮、总磷去除率的之间关系,获得了三槽式氧化沟脱氮除磷的最佳运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条件下,温度在20℃~22℃之间,pH范围在7.6~7.8的脱氮除磷的效果最为理想,湿度对氮、磷去除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曝气量、进水C/N比(COD/TN)及进水氮、磷浓度对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SBMBBR)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分析了该复合生物系统的污染物去除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脱氮主要是基于好氧段发生的同时硝化反硝化(SND)作用实现的,而除磷是基于常规生物除磷和反硝化除磷过程而完成;在保持载体良好流化状态的前提下,反应器硝化效果和TP去除受曝气量变化影响不大,反硝化效果随曝气量的减小而改善;采用厌氧/好氧序批式运行方式,能够使进水中的有机物被反硝化聚磷菌优先利用,实现一碳两用,节省了脱氮对外部碳源的需要,在进水C/N为2.8~4.0时能获得良好的硝化、反硝化和TP去除效果;随着进水氮、磷浓度的提高,反应器除磷效果相对稳定,脱氮效果变差,最大氮、磷去除负荷分别达到0.17 kg TN·m-3·d-1和0.06 kg TP·m-3·d-1。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用SBR处理系统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不同污泥龄(SRT),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村镇生活污水的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考虑到脱氮除磷效果并兼顾经济的原则,水力停留时间采用6h比较合理,SBR反应器的最适SRT为20d;温度SBR反应器的除磷效果影响较小,SBR反应器更适合处理低温污水。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采用中试规模的倒置AAO/MBR组合工艺,开展通过延长缺氧区水力停留时间以提高系统脱氮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缺氧区水力停留时间可强化反硝化菌对污水中慢速可降解有机碳源和内碳源的利用,可提高组合工艺的整体脱氮效率。当缺氧区水力停留时间从1.5 h增加到3.7 h,组合工艺出水TN可降低至9.25±2.13 mg/L;同时,系统COD_(Cr)和TP去除稳定,平均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3.12±3.29%和93.96±1.14%。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人工调配模拟城市生物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反应器,研究了前置厌氧—氧化沟生物除磷效果及氧化沟内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pH=7.5、温度为27±1℃的环境下,控制DO〈0.3mg/L、ORP〈150mV、SRT为20d、污泥外回流比为50%、污泥浓度(MLSS)为3200mg/L左右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污水中COD、TN、氨氮、TP去除率分别为93%、70%、85%和75%。此外,通过前置厌氧、调整曝气的方式能使该系统对低碳源城市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出水满足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本工艺设计根据奶牛场养殖废水具有高悬浮物的特点采用"固液分离机+卧螺离心机"的预处理组合系统,对奶牛场养殖废水悬浮物的去除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大降低了后续生化系统的有机负荷,使得后续沼气池对COD、BOD的去除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运行稳定。利用沼气池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使废水发生深度厌氧反应,大幅度的降低废水中的COD、BOD等物质,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采用生物脱氮工艺,二级AO系统的硝化与反硝化反应对废水中的氨氮去除效果非常显著,达到了设计的预期效果。废水中的总磷采用生物除磷工艺不能保证达到预期的排放标准,辅以物化除磷的保障措施。同时,采用芬顿氧化系统氧化废水中难降解物质,保障COD的稳定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5.
陈丽婷  宋文贺  钟帆 《广东化工》2023,(18):94-98+110
以深圳某污水处理厂2017年实际运行数据,系统分析进水有机物、氮、磷和悬浮物的水质特征分布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厂BOD5、COD、SS、NH3-N、TN、TP呈现正偏态分布,0.25的累积概率为77%,N和P基本满足微生物生长对氮、磷的需要。各指标相关性显著,BOD5与COD、NH3-N、TN有紧密的相关性,COD与NH3-N、SS有紧密的关系,TP与其他指标关系一般。为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典型高浓度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在生产性试验规模上,比较了不同回流比条件下倒置A2/O工艺与改良A2/O工艺在脱氮除磷效果上的不同,并研究了通过缩短初沉池水力停留时间缓解脱氮除磷碳源矛盾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以较低污泥回流比运行的倒置A2/O工艺可以保持较好脱氮除磷效果,与相同污泥回流比而硝化液回流比为300%平行运行的改良A2/O工艺脱氮效果基本相当,但除磷效果优于改良A2/O工艺;提高倒置A2/O工艺污泥回流比至200%左右时,其脱氮除磷效果均优于改良A2/O工艺;通过缩短初沉池水力停留时间可以有效缓解生物脱氮除磷碳源的矛盾,提高系统整体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7.
改良ORBAL氧化沟工艺除磷脱氮功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了改良ORBAL氧化沟的工艺情况,探讨了其除磷脱氮功效。通过对溶解氧、泥龄、进水及回流方式的合理控制,可成功缓解除磷与脱氮之间的矛盾。试验表明:当系统泥龄控制在10-19d时.污水进水和污泥回流25%到缺氧沟,75%到厌氧沟,可获得良好的除磷脱氮效果(出水总磷质量浓度≤0.5mg/L,总氮≤15mg/L)。  相似文献   

18.
以自行开发的新型复合膜生物反应器系统为基础,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通过运行条件优化研究,综合脱氮除磷效果及经济因素,将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5h左右。此时系统总去除率为:CODcr95%、NH_3-N95%、TN80%、TP90%,出水可以稳定保证在CODcr15 mg/L、NH_3-N5 mg/L、TN10 mg/L、TP≤0.5 mg/L;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污水厂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工艺运行中全氮去除率较低的工况,研究了溶氧浓度、C/N比、污泥龄、污泥回流比、温度等因素对其同步脱氮的影响,提出优化运行方案.结果表明,优化方案为根据相应位点溶氧浓度变化调控表曝机输出功率,降低系统能耗;改厌氧区单点进水为厌氧区、前置缺氧区双点进水,提高缺氧区C/N比.改造后,系统对COD,BOD5,NH4+-N去除效果稳定,全氮去除率从56.25%提高到68.80%.  相似文献   

20.
利用差异紫外吸收等方法研究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的强化絮凝特征,以及温度、p H、水力条件等对絮凝分离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强化絮凝对除磷、脱氮等后续生物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PAM对颗粒物去除效果较好,浊度去除率达到90%以上;对污水中的有机物也有较好的去除作用,但脱氮除磷效果不足。CPAM投量为0.3 mg/L时,总氮(TN)、总磷(TP)去除率仅为12%和15.86%。当投量达到对浊度的最佳去除效果后,增加CPAM投量并不能明显的提升有机物去除率。CPAM_3对构成UV_(250)附近吸收的有机物有较强的去除效果,可能提升沉后水可生化性。对比单纯的生物处理,前置强化絮凝对后续的生物脱氮除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