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万利  张黎明  杜会颖  于淼 《应用化工》2012,41(12):2147-2149,2153
综述了气浮技术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国内外发展进程。气浮过程中是否能生成有效的气泡对气浮效果起关键作用,根据产生气泡的方式对气浮技术进行分类并对其的优缺点进行对比。阐述了气浮技术在油田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机理,并对应各机理介绍了几种常用且有效的气浮设备,最后根据各气浮方法讨论了气浮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气浮法处理含油污水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气浮技术在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机理,比较了不同气浮法的原理和优缺点。介绍几种常用且有效的新型气浮设备,并对不同气浮设备进行比较和分析。同时讨论了气浮技术的影响因素,最后简述了未来气浮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采用厌氧-化学氧化-混凝气浮法处理乳化液废水.应用结果表明:乳化液废水CODcr在6 000~200 000mg/L,CODcr.去除率高达99.0%~99.8%,处理后出水水质优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采用混凝气浮为主的工艺流程处理造纸废水,处理后出水SS、COD和BOD5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0%、74%和80%以上,出水达到设计要求,可以直接回用于生产工艺中,并可回收纸浆.实现了生产用水的闭路循环运行,达到了废水零排放.此工艺避免了生化处理占地面积大、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等缺点,并且处理费用低,运行稳定,维护简单,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5.
微电解-混凝预处理环己酮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铁炭微电解.混凝工艺预处理高浓度环己酮废水,通过实验确定了铁炭质量比、进水pH值、水力停留时间及曝气时间4个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分别为:铁炭质量比为1:2,环己酮废水进水pH为2~3,停留时间为4h且有曝气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55.35%,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乏燃料后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含有155Eu、90Sr、137Cs、149Sm等中长半衰期核素的高放废液。高放废液的处理是放射性废物最小化的关键步骤。以往使用的沉淀、吸附等方式均会产生较多的二次废物。针对该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采用微纳米气泡离子浮选对废液中的金属离子进行去除的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微纳米气泡去除金属离子的过程进行了建模,探索了微纳米气泡在溶液中的产生、扩散及对金属离子的去除过程,分析了金属离子价态、吸附反应平衡常数、温度等对浮选过程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多种金属离子共存时的选择性浮选特性。结果表明,高平衡常数及高价态的金属离子更容易从溶液中浮选出,对于平衡常数大于10的金属离子,可以达到90%以上的去除率。控制微纳米气泡的浓度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可以对平衡常数大于0.5的金属离子进行选择性浮选,从而达到富集和分离的效果。研究结果对高放废液中金属离子的去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长庆白豹油田采出水处理不能长期稳定达标的问题,并根据白豹油田特殊的水质及地层情况,设计研究出1套氮气气浮-混凝反应-超声波精细过滤的工艺技术。处理后出水指标能够满足长庆油田采出水回注技术推荐指标的2类标准。  相似文献   

8.
《化工设计通讯》2017,(9):224-225
焦化废水属于难降解工业废水,采用微气泡气浮系统对该类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探讨了絮凝剂投加量和废水酸碱度对废水混凝气浮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C和PAM分别投加800mg/L和60mg/L时,经混凝气浮,废水的色度和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分别可达80%和65%,具有良好的实验效果,工程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油田采出水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油田采出水的处理是石油行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作者在论述油田采出水的构成和特性的基础上,针对回注用采出水要处理的组分,论述了当前主要的采出水处理方法,最后提出开展几种方法联合作用的新处理技术研发,是解决当前采出水处理中存在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利用混凝-气浮法处理炭黑废水技术的应用情况,可将处理后废水中的炭黑含量降至70mg/L,达到了国家的排放标准,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1.
PE微孔形成微气泡及其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气泡制造技术的改进与提高是气浮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研究了PE微孔膜管在剪切流剪切作用下形成微气泡的条件,从气泡形成机理上分析了膜管孔径大小、气体流量、剪切流流速和表面张力对气泡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采用静态显微摄像技术对气泡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PE微孔膜管形成的气泡粒径在40~80μm之间,气泡平均粒径在44.3~60.5μm之间。膜管孔径大小、气体流量、剪切流流速、液相流体的表面张力是影响气泡粒径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针对压裂返排产生的返排液COD严重超标,若不妥善处理将严重破坏环境的问题,采用混凝-二次氧化联合工艺处理压裂返排废液。通过试验对比,采用2 000 mg/L的试剂P与1 000 mg/L的试剂PA复配使用作为絮凝剂,以投加量50 mg/L、相对分子质量1 200万的试剂M为助凝剂,进行混凝处理;一次氧化采用氧化剂N,投加量为2 500 mg/L,氧化时间40 min;二次深度氧化采用Fenton试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p H值为3,H2O2与Fe2+投加量分别为0.2 mol/L、0.075 mol/L,氧化时间45 min。3个阶段的COD去除率分别为23.8%,41.3%,31.0%,总去除率为96.1%,废液COD由2 241 mg/L降至87.4 mg/L。  相似文献   

13.
混凝-微电解预处理维生素B1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维生素B1生产废水成分复杂、难于生化降解、水质不稳定、固体悬浮颗粒含量高的特点,采用混凝-微电解法进行预处理.当混凝剂三氯化铁的投加质量浓度为150 mg/L,微电解反应器内pH为4.2,反应时间为50 min时,出水TOC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7.4%和82.3%,对SS的去除率也达95%,同时有效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14.
以实际生产的颜料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铁炭微电解-混凝沉淀为预处理工艺,通过实验室与现场试验,考察了微电解单元的原水pH、停留时间(HRT)、曝气时间,混凝单元药剂投量以及pH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实现了对COD和色度的去除,确定了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红、黄母液废水分别进行预处理,当原水pH=3,Fe/C体积比为1∶1.5,停留时间30 min,曝气时间120 min,可得到25%~30%的COD去除率及95%以上的脱色率;而红液经化学氧化即在混凝单元投药量0.1 g·mL-1,pH=7的条件下后也可得到20%的COD去除率及90%的脱色率.  相似文献   

15.
高速剪切流剪切形成微气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浮工艺中气泡的大小是衡量气炮制造技术的关键.研究了利用陶瓷微孔膜管在高速剪切流剪切作用下形成微气泡的条件,流体物性对气泡粒径分布的影响.试验采用静态显微摄像技术和图像分析系统对气泡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高速剪切流剪切形成的微气泡直径在15~50um之间,膜管孔径大小及表面性能,剪切流流速,液体表面张力,粘度是影响气泡粒径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分别对三元驱采油废水及聚合驱采油废水进行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在用H1破乳剂处理聚合驱采油废水时,投加一定量硫酸铝以及少量PAM,可减少破乳剂的用量,且絮体密实、形状较大。在用R2破乳剂处理三元驱采油废水时,投加一定量的硫酸铝以及少量PAM,也起到相同的效果。选择气浮工艺加混凝剂的方法,除油率达到97%以上,含油量降至5.2 mg/L左右。  相似文献   

17.
用高铁酸钠对帘子布浸胶废液进行氧化混凝预处理,研究了高铁酸钠投加量、溶液pH值、助凝剂PAM投加量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处理条件为:高铁酸钠投加量5 mL/L,pH=7,质量分数0.1%的PAM投加量1 mL/L,处理后水样CODCr 80 mg/L,NH3-N 55.07 mg/L,色度1倍,去除率分别为CODCr99.6%、NH3-N 90.60%、色度99.97%。  相似文献   

18.
作业废液预处理技术在桥口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钻井、酸化及压裂等作业废液组成特点及与采出污水混合处理对水质指标的危害,目前处理方法的现状及不足之处。主要探讨了酸液中和预处理-废液混合-污泥吸附混凝沉降法处理作业废液的技术,采用酸液预中和,污泥吸附混凝沉降,去除废液中的有害成份,再掺入采出污水中处理的方式,实现作业废液的达标处理。  相似文献   

19.
气液混合泵溶气气浮系统能产生较小粒径的微气泡,在印染、食品、环保等工业废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优化气泡粒径分布云图以及提供更真实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流体模型,选用中试气浮池结合显微摄像在不同因素下探究气浮池混合区与分离区的气泡粒径分布。控制水力负荷为2.67~8 m3/(m2·h),溶气压力为0.28~0.36 MPa,回流比为20%~80%,进气比为2%~10%,结果表明,此条件下多数气泡粒径维持在50~100μm,最小粒径可达20μm,系统微气泡最佳状态的运行参数:水力负荷为5.33 m3/(m2·h),溶气压力为0.34 MPa,回流比为40%,进气比为6%,在此条件下该系统的除油率可达73%。  相似文献   

20.
对焦化剩余氨水采用混凝-微滤法进行处理,研究了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聚丙烯酰胺(PAM)为助凝剂的混凝-微滤法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在最佳工艺条件处理剩余氨水时,浊度、色度去除率分别达96%、86%。采用混凝-微滤法处理焦化剩余氨水的效率高于单独采用化学混凝法时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