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滨河绿地不仅作为城市开发建设的重要实体对象,而且作为文化灵魂的载体存在于城市之中,它始终传承了城市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物质文明。文章拟从滨河绿地景观设计中较为关注的地域文化方面来探析城市滨河绿地景观设计策略,分析地域文化在滨河绿地景观中的阐释及作用,,并提出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河绿地中具体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对宁波市城区主要滨河绿地——"三江六岸"滨河绿地系统景观进行了全面调查与研究,并从景观美感度和景观可游度两方面对绿地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滨河绿地景观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为宁波市滨河绿地的改建或扩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滨水绿地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类型,为人们提供游憩、健身等多种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如何通过网络点评数据识别滨水绿地的文化服务仍然是难点。以上海市黄浦江核心段22处滨江绿地为例,通过建立文化服务词典识别其类型,使用情感分析模型定量满意度,应用重要性—绩效分析法构建感知评价模型。结果显示:(1)康体健身和休闲游憩是滨水绿地感知词频最高的文化服务类型,而科普教育的词频最低。按照文化服务词频占比可将滨水绿地分为艺术灵感主导型、遗迹地方感主导型、综合型三种类型。(2)22处滨水绿地整体满意度为93.47%,涉及各类文化服务的评论满意度均有所提升,其中美学欣赏的满意度最高,达到97.90%。(3)未来黄浦江滨水绿地的改善需要注重休闲游憩、社交互动、康体健身、艺术和灵感服务。研究可为滨水绿地景观评价与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Natural wetlands play a vital role in maintaining regional water balance, regulating regional climate, and maintaining biodiversity. Due to urban sprawl in China, the loss of natural wetlands has been dramatic. In recent years, nature-based solutions, including wetland parks, have been advocated to compensate for this loss and to reduce vulnerability and disaster risks. As a result, inspired by natural wetlands or building on existing wetland ecosystems, hundreds of wetland parks have been created in China over the last decade. Most research on ecosystem services of wetland parks has to date focused on technical perspectives, with only a few addressing public perception; the public’s perception of wetland parks is not well understood. This research used social media (i.e. Sina Weibo) to access large volumes of data and provide temporal and geographic granularity. A semantic analysis of microblogs was performed to understand how the public perceives the ecosystem services of wetland parks in Guangzhou.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public’s perceptions and compared these with the ecosystem services as communicated by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and probed into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se percep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p three ecosystem services perceived by both the general public and communicated by institutions are recreation, aesthetics, and refugia / habitat. There is a strong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the perceptions of recreation and aesthetics services. Flowering plant species and colored-leaf tre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stimuli affecting perceptions of aesthetics services, and birds are key to the perception of refugia / habitat services.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basis for better aligning management of projects utilizing naturebased solutions, such as wetland parks, with expectations from the public.  相似文献   

5.
王银堂 《安徽建筑》2022,(10):22-23
城市滨河公共空间是多层面要素公共构成的一个复合体。对于构成复杂的城市滨河公共空间而言,对空间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对空间品质分析评价方法进行选取、优化整合,并最终建立一套科学的、全面的、可操作性的城市滨河公共空间品质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根据评价体系结合相关的评价方法,评价方面不仅局限于某种特定的研究方法,而是多方面的、综合性更强的可量化的评价方法。文章基于场所空间理论,对影响城市滨河公共空间品质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确定以使用者需求为主,同时兼顾设计者及管理者等角色需求的城市滨河公共空间评价原则,最终提出一个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城市滨河公共空间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梁启凡  李畅  林倍多  翟俊 《中国园林》2023,39(11):125-131
评估文化生态系统服务(CES)在空间上的供需平衡状况是将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联系起来的关键。然而其无形性特征使其在空间上难以量化,因此在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中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基于社交媒体照片,整合多源数据,利用ArcGIS和MaxEnt模型,对苏州市内审美服务、历史文化服务、休闲娱乐服务3类CES的供需平衡状况进行了制图与评估。研究表明:苏州市供需失衡特征明显,其中历史文化类CES失衡区域面积占比最大,高达48.1%,其次审美类失衡区域面积占比38.4%,而休闲娱乐类失衡区域面积占比则为37.0%。在景区尺度上通过CES供需失衡分析,依据不同的失衡类型提出旅游地的CES供需空间调配的策略,进而为景观规划设计人员与地方决策者提供可践行的指导,以实现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及区域保护与开发的协同。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空间绩效评价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好的景观空间?长期以来风景园林无法回答该问题,其原因是景观空间不仅缺乏普适性的评价体系,而且景观空间绩效评价又缺乏稳定的价值导向和针对性。这些问题成为困扰风景园林空间评价的关键问题。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循证的学科,系统化且可量化的景观绩效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循证研究提供了定量评价的方法和工具。然而,目前存在的相关评价体系无法适用于多尺度和多功能特性的景观空间绩效评价。本研究认为景观空间绩效的评价需要一个稳定的参照系,景观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成为景观绩效评价的重要体现。本文以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为依据,利用景观空间多尺度特征、多功能特性和可度量性作为景观空间及其绩效评价间的桥梁。根据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将景观空间绩效分为环境生态绩效、经济生产绩效和人文文化绩效3类,从而建立3大类型12项评价准则和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33项绩效指标的景观空间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针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复杂关系,文章从城市新陈代谢理论出发,提出两种能量流系统假设,指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之间可能存在的空间分异。通过对德国波鸿市与多特蒙德市有关数据的量化分析对比,剖析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相关性在不同城市空间中的差异。在市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在两座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关系具有相似性,但在数值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在同等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指标下,波鸿市显示出更高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进一步引入技术量指标测算的方法,结果显示,在低密度城市区域,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及总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城市生物多样性值之间的相关性水平普遍高于高密度城市区域。研究结果揭示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相关性的空间分异特征,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间规划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郭菲菲  王美仙 《中国园林》2022,38(9):111-116
滨河绿地拥有水、陆域相结合的自然资源,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社交的重要场所。从游人需求角度出发,探究游人偏好何种植物景观,对滨河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以郑州市东风渠、七里河、熊耳河3条河流滨河绿地为例,在调研分析滨河绿地植物多样性水平的基础上,运用游客自愿拍摄法(VSEP)收集游人拍照点位置及偏好植物景观照片,并借助Arc GIS和SPSS软件分析游人拍照点空间分布特点及植物景观偏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游人在动态游览时对滨河绿地整体植物多样性感知程度较低,更关注视野范围内较小面积样地的植物种类丰富程度;近水道路植物景观空间、滨水植物景观空间为拍摄点密集区域;游人拍摄照片时关注植物个体特色、植物景观空间及个人在植物景观空间中的感受;游人偏好的植物景观空间普遍具有植物种类及观赏特性丰富、可进入草地面积大、地形起伏、有花卉装饰、空间视线开敞、与水体相结合、色彩和谐、适中的硬质铺装面积及绿视率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赵珂  夏清清 《中国园林》2024,40(2):43-49
在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网络化构建的探讨中,针对从自然生态系统本身出发、以绿地廊道连接绿地斑块的生态网络化构建方法容易出现预期结果远离人口集聚地、不易为人所用的空间不匹配问题,靶向构建自然生态保护利用与人类社会需求相互匹配的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目标,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概念,遵循其提供的以“服务流”链接自然生态供给与人类社会需求的级联框架,运用网络科学的中心度量方法,创新性建立由“挖掘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自然生态系统服务潜能的景观美学服务供给制图-评估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社会需求的景观美学服务需求制图-权衡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的景观美学服务流制图”三部分组成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构建景观美学服务“供需流级联”网络制图方法,促成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网络不仅将破碎的生态环境恢复为一个连续整体自然生态系统,还具有匹配自然生态供给与人类社会需求的内在联系,推动人居环境绿化“从自然生态内在保护到价值外显利用”的积极生态保护转向。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绿地空间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最容易被人类感 知和利用,对其量化评估与影响因素探究可为城市绿地空间优 化提供科学依据。现有研究较少考虑服务设施对游客感知城市 绿地社会价值的影响。因此,以武汉市东湖风景区为例,利用 SolVES模型将6类游客社会价值感知数据进行空间量化,并探 究自然资源环境要素和服务设施兴趣点密度对社会价值指数与 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游客对东湖风景区社会价值偏好为 文化价值>娱乐价值>美学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康体价值> 可持续价值;社会价值热点区域集中在听涛景区和磨山景区,且 大多分布在高程20~40m、坡度2°~6°、距离水体100m范围 内;在影响因素上,旅游景点设施和植被覆盖度对各类社会价值 影响的贡献值最大,且与社会价值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黄雯雯  林广思 《中国园林》2023,39(11):77-82
城市化带来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改变,对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城市绿地具有广泛的健康效益,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3个方面。目前,社会健康的定义和测量方式并不统一,现有研究也极少关注城市绿地的社会健康效益。旨在探讨城市绿地和社会健康的关系,以期解决城市绿地对社会健康有什么影响,以及如何建立城市绿地和社会健康的联系问题。通过辨析社会健康的定义和维度,提出城市绿地社会健康效益的内容在个体层面包括社会交往、社会关系、社会支持和社会联系,在社会层面包括社会凝聚力和社会资本;影响社会健康效益的城市绿地因素包括城市绿地的物理特征、感知和使用。城市绿地和社会健康的关联路径包括“暴露-反应”关系及设计实践与健康效益的关联性反馈。研究成果有助于完善对城市绿地社会健康效益的认知,为评估城市绿地的社会健康效益及完善城市绿地健康影响机制的全模型奠定理论基础并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园作为连接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纽带,提供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不同使用者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感知,对优化公园设计和提升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济南市主城区城市公园为例,利用重要性-满意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济南市本地居民与外地游客对城市公园文化服务的感知.从公众感知结果来看,主城区城市公园的教育和知识、文化遗...  相似文献   

14.
邵明  李方正  李雄 《风景园林》2021,28(1):60-66
随着城市规划逐步转向国土空间规划,准确掌握宏观尺度中的城市群绿色空间的服务特征成为规划决策的重要前提.基于多源数据,利用水量平衡方程、土壤流失方程、INVEST模型识别城市群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利用Z-Score标准化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需平衡匹配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显示:1)成渝城市群水源涵养服务供给、需求量...  相似文献   

15.
黄菊清  萧蕾 《风景园林》2022,29(6):76-83
城市高密度发展与绿色空间需求的矛盾促使城市公共空间向立体化方向延展,为绿色屋顶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绿色屋顶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为人们提供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参考生态系统服务的通用国际分类(CICES)体系和深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文献研究选取评估指标和决策方案,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评估法,首次构建了绿色屋顶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并通过案例研究与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生态系统服务中,调节和维持服务在准则层中最为重要,气候调节在指标层中最为重要;2)在5种绿色屋顶类型中,生物多样性屋顶最为重要;3)专家对绿色屋顶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实际项目中决策者对绿色屋顶的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位。该评估模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辅助城市绿色屋顶规划布局的选址和选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绿地构建对于营建城市生态系统及提高公众福祉具有促进作用。探讨、厘清影响城市绿地生态审美的关键因素,对于健康、稳定的绿地生态景观营造及公众生态价值观引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讨生态审美的概念和内涵,总结符合生态审美的绿地特征,提出符合生态审美的城市生态绿地构建原则与对策:基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绿地基础条件及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将城市绿地划分为生态保育型、生态功能型及生态景观型3类生态绿地,构建生态绿地网络;基于绿地植物群落物种构成、空间布局及绿地功能需求,提出6类自然式植物群落配植模式。旨在为营建高生态效益、高景观质量的绿地景观提供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再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的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纯青  王浩 《中国园林》2012,28(5):51-53
阐述新颁布的《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对“其他绿地”规划在定位、定质、定量3个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并从宏观规划战略、中观规划布局、微观规划内容及深度3个层次,探讨了新形势下“其他绿地”规划的编制问题,以期与其余四大类城市绿地及市域绿地的整体统筹、双向开放,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8.
张丽 《中外建筑》2012,(7):112-114
文章以上海三林老街滨河城市公园为例,深入浅出地论述以滨河绿地为载体的城市带状景观空间的设计体会。通过在总体规划上,对城市滨河带状空间的现状及文脉研究,构建多维的景观结构,创造多样的景观视线通廊,在具体设计时,把握城市滨河带状空间各元素的处理,形成沿河旖旎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9.
刘滨谊  贺炜  刘颂 《中国园林》2012,28(5):42-46
首先对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理论进行了诠释,认为该理论是对绿地空间存在于城市中的基本方式这种普遍现象的解释,是对城市空间和绿地空间矛盾运动规律的总结,该理论由耦合模式、耦合过程、耦合功能这3个重要概念构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的概念框架.其次,构建了基于该理论的城市绿地空间评价体系,它是耦合模式、过程和功能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的指标体系由耦合的空间形态模式指标、耦合的空间内容模式指标、耦合的空间关系模式指标三方面构成.第三,提出了基于该理论的城市绿地空间的规划方法,它主要通过结构性空间要素的耦合、骨架性空间要素的耦合、功能性空间要素的耦合3个方面来实现.最后通过对石家庄滹沱河滨水新区规划案例的分析,说明了该评价体系和规划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