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逐渐成为电网内不可忽视的一种新业态,但项目的无序接入,会引起电网运行问题。从交互方式、系统接入、内部配置、规划进度共4个维度优选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逼近理想点法构建了一套源网荷储项目对电网友好性的评估方法,该方法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探索。通过该方法对某省级电网源网荷储申报项目进行排序,其结果与该省源网荷储申报项目的优选结果一致,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正在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转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虚拟电厂可对分布式能源和可控负荷进行整合调控,是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的重要手段之一。储能因其功率双向流动、响应调节速度快等特点,成为虚拟电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虚拟电厂内新能源消纳、参加电网辅助服务、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水平等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已有学者针对虚拟电厂的运行机制和调度优化进行研究,对虚拟电厂中的储能容量配置进行优化。为此,首先介绍了以集中型储能为主的虚拟电厂模型,包括其组成结构和调度模型。然后,以实际工程为例,研究以虚拟电厂为背景的储能电站的集成设计,对其他储能工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2021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风电、光伏发展,新增装机总量较"十三五"有大幅增长,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储存能力,发展抽水蓄能和储能产业,加快推进"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要进一步优化完善电网建设,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一代电力系统.  相似文献   

4.
当前,"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目标,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手段。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提出一种源网荷储多元协同调度体系,通过建立适应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各类资源参与的电力市场机制和多类资源协作互动调控平台,有效提升了源网荷储间的协调能力和清洁能源的消纳水平。最后,经山东电网多地市源网荷储协调互动试验及试点应用,验证了所提出多元协同调度体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果岩 《电器工业》2023,(3):22-23
<正>为满足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要求,以新能源装备的技术创新带动装备制造行业产业升级为出发点,重点解决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方面,面向融入大电网,挖掘新能源发电的主动支撑能力,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借助储能、需求响应等外部调节手段平抑供需波动;另一方面,面向构建独立自主的微能源系统,以“去中心化”为发展目标,加强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推进新能源电站与电网协调同步,充分发挥储能系统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低碳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给源网荷储各环节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面向新形势下的电力系统运行需求,提出一种5G+云边端协同的源网荷储协同运行架构并阐述了其关键技术。首先,通过对新型电力系统中源、网、荷、储各环节技术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其关键变革及特性;进而,提出了5G+云边端协同的技术概念,将原有的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探索构建纵向贯通、横向互联的技术支撑平台,并将其应用于新型电力系统的源网荷储协同运行过程中,将源网荷之间以电网为枢纽横向串联的链式关系扩展为横向交叉连接、纵向各领域云-管-边-端拓展的多维网状关系,克服传统源网荷技术局限性;最后,对所述架构下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明确新型电力系统下5G+云边端协同的源网荷储技术发展需求,为后续的技术推进提供可借鉴方向。  相似文献   

7.
盛鵾  张禄澳  周斌 《电工技术》2023,(8):222-225
“双碳”目标下,为加速推进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基本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通过全面总结湘西凤凰县域的电网发展现状,客观分析“十四五”时期凤凰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形势,提出了湘西凤凰县域新型电力系统“十四五”建设规划思路和目标,通过源端清洁化和终端电气化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供应体系,以新型配电网工程建设、配电网灵活性资源建设和源网荷储协同互动工程的有机结合,打造凤凰县域新型电力系统综合示范,并进行了预期成效分析,为湘西公司编制计划和制定措施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对“十四五”时期加快推动凤凰电网向能源互联互通、共享互济转型发展,打造凤凰能源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图片新闻     
《电器工业》2022,(11):4-5
<正>01近日,国内首个风电临海试验基地“落户”于汕头濠江区风电产业园。基地将建设最大可承载24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的测试机位,单机最大测试容量居世界前列。0210月3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开展电网侧、电源侧、负荷侧标准研究,重点推进智能电网、新型储能标准制定,逐步完善源网荷储一体化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9.
储能资源与源网荷资源的深度融合是构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随着系统规划和运行环节源网荷储互动程度的不断提高,在储能资源规划过程中考虑其与源网荷资源的时空耦合特性已是储能规划的核心环节。构建储能选址分群结构优化模型,决策储能布点待选站点集合,并以储能投资净收益最大为目标,联合采用遗传算法和二阶锥松弛算法,求解含分群结构优化的储能配置优化规划模型。算例分析表明,面向大规模复杂网络的储能规划,考虑发用电特性及网架空间分布,分群优化布点储能,有利于协调不同送受特性的集群间储能资源的配置与协同增效运行,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源网荷不同场景下对储能的需求与日俱增。该文提出一种面向多场景调节需求的集中式共享储能鲁棒优化配置模型。首先,设计了兼顾协调电源侧出力计划和参与电网侧调频的共享储能运营模式,给出了共享储能在不同场景调节需求下的运行策略;然后,考虑源网储的联合出力约束与动态频率约束,同时对发电与用电不确定性采用精确概率分布的鲁棒理论进行分析,建立了考虑随机变量极端偏差情况下的集中式共享储能鲁棒优化配置模型;最后,以修改后的IEEE 39节点对所构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讨论了影响容量配置模型经济性与鲁棒性的关键因素,验证了该文所提优化共享储能配置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张学昶 《电工技术》2023,(12):169-172
近年来在电力的运行控制领域中,源网荷储协同优化运行是重要的发展及应用趋势,对于提高系统的运行 经济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分析了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等资源的基本类型,然后阐述了基于改进和声搜索算 法的源网荷储的优化调度模型,最后进行了相应的案例分析,对于提高电力系统调度策略的合理性和电力系统的运行 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斌  梁告  姜孟浩  王力  孔琴  王炳强 《中国电力》2022,55(12):51-60
西藏地处高原高寒地区,太阳能资源极其丰富,建设光储电站有利于改善当地电源结构。然而,高原高寒的恶劣环境对光储设备影响较大。通过对西藏电网结构和日喀则市太阳能资源进行分析,评估建设光储电站的可行性;以朗明桑珠孜50 MW并网光储电站为例,提出适用于高原高寒地区的光储电站设计方案;以光储电站日弃电量最小为目标,进行储能容量配置;并结合光储电站运行数据对电站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分析。研究表明:光储电站的设计方案在高原高寒地区具有适用性,50 MW光伏发电系统配置12.5 MW/100 MW·h电池储能较为合理,单日可减少约60 MW·h弃电量。研究结果可为高原高寒地区并网光储电站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迅猛,储能系统对高比例新能源可靠并网及高效消纳的作用显著。面对新能源发电及用户用电的源荷波动性,储能系统因可孤岛运行、调节速率快、配置方式灵活等优点,助力电网调峰、调频、调压能力提升,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此外,在新的市场及相关激励机制下,充分发挥储能系统峰谷价差套利等优势,可实现负荷削峰填谷,降低用电成本。储能系统与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需求侧响应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而与之相关的储能系统性能优化、参与电网调控、运行特性评估、工程应用等难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4.
对闵行工业园区智慧能源示范项目的 设计、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介绍.该项目包含屋顶光伏系统、大规模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和"风、光、储、充、控"微网系统.对比了两类储能系统的建设特点和安装方式,并总结了工业园区智慧能源项目建设和运行的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储能变流器并网稳定性及储能电站参与电网频率调控的可控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同步机三阶模型的电池储能电站的主动支撑控制策略,该策略能将储能变流器等效成具有励磁系统和调速系统的近似同步电压源,为低惯量、弱阻尼的新能源电力系统提供必要的惯量特性与阻尼特性。通过对储能电站调差系数的设计整定,刻画了储能电站适应于电网不同调频深度需求的正向静态频率特性,分析了不同控制参数下储能电站参与电网频率调控的惯量反应及一次调频特性。同时将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储能电站调频出力实际值与传统机组调频出力实际值比值定义为储能电站参与电网频率调整的贡献因子,用以表征储能电站辅助传统机组参与电网一次调频中减小稳态频率偏差量的贡献力。该策略通过对储能电站灵活性的合理配置,能够为高比例新能源发电并网营造一个稳定友好型的频率环境。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清洁低碳、绿色高效"能源供应体系的建立,中国特高压交直流混联大电网和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电网、电源和负荷均处于重构中,电网重构凸显了电网一体化特征,电源重构导致系统运行不确定性显著增强,负荷重构呈现潮流双向流动特征,而电力的市场化改革则促使调度运行进入安全与经济并重的新模式,此外,网络安全、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也给电网运行增加了风险。电力系统的结构形态和系统特性发生的重大变化,对大电网一体化控制、清洁能源全网统一消纳、源网荷储协同互动以及电力市场化运行等调控技术支撑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越来越高,源、荷两侧的随机性使电网供需平衡压力持续增大、成本持续上升,依托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挖掘、利用需求侧灵活调节资源显得十分重要,可有效推进电网调节模式从“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互动”转变。分析了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设目标、主要内容;提出了负荷侧资源柔性调控的方式,对应站-线-变做到分层分区分组;阐释了智慧能源单元的硬件要求、软件架构和多功能负荷管理开关的研究现状;最后,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及适应性,提出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专业能力建设要求、支持政策需求、软硬件研究方向,为负荷侧资源柔性调控参与电网友好互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无功电压控制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高比例新能源发电是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挖掘新能源发电、储能以及柔性负荷等柔性可控资源的无功电压潜力能有效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源网荷储互动的配电网无功电压控制方法,从负荷需求侧响应出发基于市场实时电价信息以负荷转移成本和用户购电成本为基础实现价格驱动需求响应的负荷平移策略;利用储能系统协调新能源发电出力和负荷平移规则,构建综合考虑源网荷储互动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模型。通过调节无功补偿设备、储能充放电策略协调新能源出力,在满足负荷需求侧响应需求的基础上达到系统无功电压的最优控制。通过改进的IEEE33节点系统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源网荷储的充分互动能够有效提高系统无功电压调节能力,实现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9.
湘赣电讯     
正湖南:启动电池储能电站建设10月12日,湖南省电池储能电站一期示范工程设计联络会在长沙召开,标志着湖南省首个电池储能电站项目、全国最大单体容量室内站建设正式启动。电池储能电站是解决新能源发电并网、保障电网安全、提高局部地区电能质量的有效措施,是支撑我国清洁能源发展战略的重大关键技术。作为新一代电网设施,储能电站就像一个超大容量的"充电宝",在用电低谷时作为用电负荷充满电  相似文献   

20.
孙惠  翟海保  吴鑫 《电工技术学报》2021,36(15):3264-3271
从传统的"源随荷动"调度模式向"源网荷储多元协调调度控制"模式转变发展,基于此设计源网荷储资源综合管理平台系统.通过接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四层系统结构构建整个系统,利用海量数据统一管理技术、多源数据统一融合技术、多源数据统一服务技术、资源全息感知与决策等阐述实现源网荷储的各应用场景支撑的关键技术,最终落地试点华东调控分中心通过源网荷储综合资源管理平台接入的各类调节资源,选择国庆期间华东地区新能源消纳形势最为严峻的安徽电网作为试验对象.通过源网荷储综合资源管理平台发布调峰需求,利用电动汽车公司、同里区域综合能源体等资源的可调能力,支援安徽区域的节假日午间新能源消纳,减少电网峰谷差,降低电网运行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