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植物甾醇酯--一种新型的降胆固醇健康食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甾醇是一种新型的降胆固醇健康食品,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推荐的十大功能性食品之一.而植物甾醇一般是以甾醇酯的形式应用于食品中.概述了植物甾醇酯的降胆固醇效果、作用机制、性质及应用,以及对它的安全性评价等. 相似文献
4.
植物甾醇及其生理功能研究概况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概述了植物甾醇的化学结构以及存在形式、吸收、代谢、食物中的来源以及安全性等。植物甾醇的生理功能主要为降胆固醇的效果,目前认为通过二种机制而起作用;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和影响胆固醇代谢。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脂肪酶为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催化月桂酸和植物甾醇合成月桂酸植物甾醇酯。方法筛选出的最佳溶剂为正己烷,最佳的脂肪酶是固定于大孔树脂NKA的假丝酵母脂肪酶(CRL)——固定化酶NKA-CRL。分别以薄层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为产物定性和定量,以酯化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反应温度、酶添加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等参数。结果在反应温度40℃,酸醇摩尔比2:1,反应时间16 h及酶添加量5%(占底物总质量)的条件下,酯化率达96%,固定化酶NKA-CRL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催化6次,酯化率仍可维持在80%以上。结论本工艺利用自制的固定化酶,在保证最高转化率的前提下,降低了反应温度,缩短了反应时间,增强了酶的重复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7.
本研究对植物甾醇(phytosterol,PS)、植物甾醇酯(phytosterol ester,PSE)及其相关乳制品进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的功能性评价,并为指导植物性化学物质和养心乳制品(Yangxin dairy,YXD)的实际使用提供科学依据。SD大鼠被分为9 组,每组10 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分别喂养正常饲料和高脂饲料,灌胃0.9%生理盐水,PS、PSE、YXD和安慰剂组高脂喂养的同时连续灌胃PS(23.6、47.2 mg/mL)、PSE(23.6、47.2 mg/mL)、YXD(30、60 g/250 mL)和花生油 4 周。4 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取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大鼠总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这些干预方式会对降低甘油三酸酯的水平、总抗氧化能力和丙二醛含量有一定影响,但效果不稳定。在肝脏和病理切片的相应指标测定结果中也有相同的趋势。PSE和YXD能有效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此外,本研究证实YXD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保护肝脏和血管的效果方面较突出。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型功能性食品——植物甾醇酯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植物甾醇是植物油中的一类天然组合,其降血胆固醇效果很早以来就为人所知,植物甾醇酯(PE)是它的酯化产物,具有比植物甾醇更优的脂溶和更佳的降血胆固醇效果。国外较多国家已开发出含PE的功能性食品(特别是人造黄油),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本文概述了植物甾醇的结构、制备方法、降血胆固醇效果以及其作用机制、国外对它的安全性最新评价等。 相似文献
9.
植物甾醇及其抗癌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早期研究证明植物甾醇具有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随着对植物甾醇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人们发现其对多种癌症亦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概述了植物甾醇的抗癌作用和机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两种植物甾醇纳米粒对高血脂小鼠的降胆固醇效果。方法:建立高血脂小鼠模型,随后将小鼠分为8组:正常组、高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植物甾醇(PS)组、植物甾醇纳米粒(PNP)组、空白纳米粒(NP)组、壳聚糖修饰植物甾醇纳米粒(CS-PNP)组、空白壳聚糖修饰纳米粒(CS-NP)组,连续干预4周。测定小鼠体重、采食量变化,脏器指数、血清指标、肝脂含量以及粪便中甾醇含量,并进行肝脏切片观察。结果:各给药组对小鼠采食量及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PNP和CS-PNP组小鼠肝系数较高脂组显著降低(p<0.05),心系数、脾系数显著升高(p<0.05),对肺系数和肾系数无显著影响(p>0.05);PNP和CS-PNP组可显著降低小鼠血脂中TG、TC和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同时显著降低肝脏中TG与TC含量(p<0.05);PNP和CS-PNP组能有效治疗小鼠的脂肪肝。结论:PNP和CS-PNP对膳食诱导的高血脂小鼠有较好的降胆固醇效果。 相似文献
11.
酶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甾醇和植物甾烷醇在脂肪酶催化作用下同脂肪骏酯化或同脂肪酸甲酯或三酰甘油酯交换可形成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介绍了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的酶催化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生命早期高脂饲料对子代小鼠生长发育和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及植物甾醇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孕期和哺乳期母体高脂饲料对子代生长发育和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及植物甾醇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确定受孕的30只C57BL6J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植物甾醇干预。所产子代断乳后,每组按体重随机选取10只雄性子鼠,继续以基础饲料喂养至3月龄,摘眼球取血,取脏器称重。采用试剂盒(酶法)测定血脂水平,以RT-PCR法测定肝脏中胆固醇合成关键蛋白HMGCoA还原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基础饲料组相比,高脂饲料组子代小鼠睾丸重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TC和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HMGCoAR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高脂饲料组相比,母体植物甾醇干预对子代生长发育、血清胆固醇水平和HMGCoAR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生命早期高脂饲料可影响子代雄性小鼠的睾丸发育,改变子代胆固醇的代谢,增加子代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在食品加工、产品运输及贮藏过程中,极端的环境条件可能会导致食品中的致病菌进入活的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如大肠杆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食源性致病菌一旦进入了VBNC状态,常规的培养检测方法不能将其检出,易造成VBNC状态致病菌漏检,威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本文归纳了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致使食源性致病菌进入VBNC状态的相关因素,概括了食源性致病菌VBNC状态的生物学特性,并着重介绍VBNC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法,以期为食源性致病菌的安全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建立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植物甾醇和胆固醇含量的分析方法,测定植物甾醇含量较高的常见植物油和同时含有胆固醇及植物甾醇的样品。采用5α-胆甾烷为内标参照物,样品经皂化后提取,浓缩后正庚烷定容上机进样分析。胆固醇和植物甾醇在0.001~2.5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方法的检出限为0.3 mg/100 g,定量限为1.0 mg/100 g,该方法相较于液相色谱法能有效将胆固醇和植物甾醇进行分离,具有步骤简单、重复性好、准确度和灵敏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甾醇酯的脂肪酶促催化合成及其分析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中心组合设计,以酯化率为考察指标,对脂肪酶(由Candida rugosa生产)催化合成植物甾醇油酸酯进行优化研究。通过甾醇酯化率的响应面分析,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底物物质的量的比(油酸:植物甾醇)和酶量及其交互作用对酯化反应的影响,构建相应的回归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41℃、反应时间19h、底物物质的量的比2.4:1、加酶量7%为最佳条件,验证实验酯化率可达77.43%。并采用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对甾醇酯进行有效检测分析及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6.
植物甾醇对肉鸡血清胆固醇、蛋白质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植物甾醇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血液胆固醇、蛋白质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试验设6组,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20、40和80mg/kg的植物甾醇,测定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植物甾醇可提高肉仔鸡的生产性能;20mg/kg植物甾醇添加组能显著降低肉仔鸡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P<0.05),极显著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0.01),10、40和80mg/kg组均能显著降低LDL-C水平(P<0.05);40mg/kg组能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P<0.05);80mg/kg组能显著提高肉鸡前期和后期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5)。结论:40mg/kg为植物甾醇在肉仔鸡日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体内给药动物实验探讨植物甾醇的降血脂功效。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基础饲料(正常组)、高脂饲料(模型组)和添加质量分数为0.5%、1.0%、2.0%植物甾醇的高脂饲料(剂量组),检测相关指标。结果:饲喂高脂饲料的干预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随着植物甾醇添加量的增加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模型组胆碱酯酶(CHE)活力在血清及肝脏中显著降低(P<0.01),剂量组CHE活力随着植物甾醇剂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植物甾醇对高血脂症大鼠血脂水平具有显著降低作用,并且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和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Food Reviews International》2013,29(2):157-174
Phytosterols or plant sterols are integral natural components of plant cell membranes that are abundant in vegetable oils, nuts, seeds, and grains; as well as added components in various functional foods. Due to their chemical structure, phytosterols are susceptible to oxidation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giving rise to a family of compounds known as phytosterol oxidation products (POPs). The following review gives an in-depth account on the formation and occurrence of POPs in foodstuffs. The metabolism and biological effects of these oxides is also discuss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