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传统服饰热潮兴起和服装史研究具象化的背景下,尝试对北魏平城时期的装束服饰进行复原。通过对历史文献、出土服饰实物与壁画陶俑图像三重证据的考据,并以生活于这一时期的贵族司马金龙夫妇为案例,从服装、配饰、妆容、生活场景等方面还原北魏平城时期贵族男女的装束服饰。此次复原将司马金龙形象确定为头戴圆帽屋鲜卑垂裙帽,身穿直裾袍与绛纱褝衣,足踏木屐;钦文姬辰形象则确定为头戴四瓣帽屋鲜卑垂裙帽,身穿长褶衣与八破间色裙,足穿靴。夫妇二人的着装既表现出北魏平城时期汉服与鲜卑服杂糅的特点,也在细节处反映司马金龙与钦文姬辰作为胡汉融合家庭的身份特征。此外,本次复原还结合了南北朝乐府诗中对生活场景的描写内容,为还原这一时期的日常生活画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李楠  单筱秋  张毅 《包装工程》2020,41(18):372-377
目的 分析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图案的题材类别、艺术特征和其与民族文化间的映射关系,试图使其在当代社会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机会。方法 通过文献研读、田野调查、纹样复原等方法,探究传统文化技艺,并对新疆艾德莱斯绸的纹样题材与维吾尔族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搜集整理部分艾德莱斯绸丝织品实物,对其纹样种类进行系统分类,探讨和解析艾德莱斯绸常用纹样题材的特点,阐述典型纹样题材与维吾尔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之间的映射关系。结论 艾德莱斯绸纹样题材是当地维吾尔族宗教文化、地域环境、民俗寓意交融演绎而出的结果,明确其根本联系,有助于多视角研究该地域历史文化,为艾德莱斯绸的艺术形式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晴茜  沈飞 《工业工程设计》2023,5(3):32-38, 85
三星堆考古发现,展示了灿烂的古蜀文化,并为人们研究了解古代蜀人服饰文化体系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为了补充三星堆服饰文化研究在实践层面的缺乏,进一步推动三星堆文化在数字化背景下的传播。以晚商古蜀国人物形象为研究对象,以三星堆青铜造像群为基本材料,以同时期其他墓葬出土相关文物作为补充,并对比前人复原案例,对古蜀人的服装形制、材质、色彩及装饰工艺进行深入剖析,并根据研究结果结合复原人物社会历史背景、身份背景及具体活动等,对两位古蜀国人物——大祭司、族长进行服饰复原。此次复原通过数字化手段再现了晚商时期古蜀人祭祀活动中的着装,填补了长久以来服饰在复原研究中该时期的空白,为同时期的服饰复原研究提供了基本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4.
毛子晗  李莉 《湖南包装》2023,(5):107-111+154
文章通过对知网数据库中收录的自1980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20日发表的230篇侗族服饰纹样研究文献的深度分析,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揭示了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和合作关系,为侗族文化保护和未来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导。研究表明:侗族服饰纹样的研究分为探源、酝酿、迸发3个时期。目前该研究正处于中期发展阶段,而其也将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总的来说,侗族服饰纹样的研究从对传统纹样本身的基础性研究逐渐发展为对其内涵以及艺术特征的探究,再转化为创新设计再应用的研究。侗族服饰纹样具有丰富的研究资源,未来的研究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多元化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仍需加强各研究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拓展侗族服饰纹样研究的力度、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5.
聚焦南宋女性日常服饰中一个特别的新品类——裆裤,厘清其发展脉络及在宋代乃至中华服饰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以南宋院体画《中兴瑞应图》为研究起点,结合图像、文献、实物证据,对裆裤的出现、流行与普及予以逐次钩考,探查其在南宋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女性群体中的传播及流变特征,并从工艺技术层面实证裆裤内蕴的文化价值,进而从社会环境、女性权益、时尚风习三个维度探源裆裤兴起的时代动因。裆裤的历史发生,实现了汉族上层女性裤装由“内衣”向“外衣”的跨越式转变,突破了长期以来女装“借用”男装要素的既有传统,创造出一种巧思创变的女裤新范式,风靡南宋百余年,在中华裤装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标尺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帆  苏艺  崔强  王涛 《包装工程》2023,44(4):1-8, 42
目的 服饰是我国文化创新的主要领域,也是展示文化的主要途径。通过二维服饰传统纹样向三维实体首饰及穿戴产品的转化生成,突破以往服饰纹样在平面维度生成、衍生的局限性。方法 基于边缘检测等图像学技术结合人工描摹,实现二维传统服饰纹样图像的抽象化提取;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算法与图形学算法,训练一个传统纹样轮廓线的自动生形模型,生成三维首饰形态,并由服饰纹样二维图像生成三维参数化肌理。结果 以传统服饰吉祥纹样为例,形成纹样素材库,在此基础上,实现平面纹样提取、三维形体转化、三维肌理转化、肌理向形体映射的生成设计路径,通过应用软件系统的设计实践验证其可行性。结论 建立传统服饰文化元素的现代服饰产品形态转化及个性化定制路径,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现代产业之间的割裂问题,从现代增材制造工艺、材料、理念等方面促进服饰产业的结构优化与转变,为其注入新的力量,对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申明倩  李军 《包装工程》2017,38(10):160-165
目的研究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女性坐具形制特征及设计思想,为设计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现代女性坐具提供借鉴。方法详细考证文学典籍、绘画作品、实物遗存等历史资料中所涉及的女性坐具,梳理其形制演变脉络,从形制、功能、尺度等方面挖掘设计思想。结论考证了中国古代女性坐具在矮形期、过渡期、高形期和鼎盛期的常见形制,提炼出古代女性坐具中所蕴含的役人思想以及在"文"和"质"上的相得益彰,并以古代绣墩为原型进行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8.
“花木”是对宋明时期植物分类中“花、果、木、卉”的统称。花木纹样,是宋明服饰纹样题材中的一类,其品类多样、形态丰富,具有言志寓兴的文化意蕴。岁时,包括节令和节日,节令即二十四节气,节日包含上元、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庆祝或祭祀的日子。花木与人一同生活于时间系统之下,共同感受和反应自然的发展变化,宋明时期是我国古代岁时与花木文化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阶段,人们以花木映射岁时、装饰生活,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审美与哲思。以宋明服饰中的岁时花木纹样为研究对象,探析其所呈现的宋明时期人们在岁时之中的生活样貌;尝试解读在岁时生活的视角下花木纹样所含的象征意象;讨论在自然花木主题下的花木纹样中,体现的宋明时期社会人文的传承与发展。在宋明服饰中,岁时花木纹样的应用展现出当时民众应时应节的时间生活方式,花木纹样在宋明服饰中的应用具有“合天时,达人意”的装饰特点,传达出宋明时期“万物有灵”和“天人合一”的生活哲思。  相似文献   

9.
赵春柱  汤萌  牛犁 《包装工程》2023,(S1):122-126
目的 以19至20世纪期间出现的假领服饰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形制结构、装饰特征以及功能寓意的差异变化,并为传统服饰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史料与书籍中的相关记载,分析假领服饰的历史发展,并结合社会背景总结其各自特有的文化内涵。再通过实物分析法,对馆藏实物进行测绘,用以解析各式假领的造型特征与装饰表达。结论 首先,该时期的假领服饰单品主要包括清代的传统领衣,建国初期的节约领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围领这三类;其次,各式假领用于局部搭配,相较于服装本身来说,整体造型简洁、设计巧妙、装饰简约。最后,假领的功能变化与当时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既有用于区分阶级身份的社会功能,还有从实用功能中反映出的节约持续的时代思想,以及装饰功能体现出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赵晓彦  王赫德 《包装工程》2023,44(18):265-275
目的 鄂伦春族狍皮袍纹样是其民族传统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创造积累下来的文化成果,是见证民族发展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深入解析狍皮袍纹样创生发展轨迹,探讨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能够为当代学者探索北方游猎民族造物活动及服饰纹样的演变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历史文献、典籍图册以及狍皮袍实物形成图文互证,结合田野调研,从皮袍结构与纹样及纹样的题材、形式、工艺等方面进行设计分析,并从自然崇拜之观念、美好期盼之理想、文化符号之体现、交流互鉴之融汇、中华民族之认同等角度进行文化解读。结果 从设计的角度看,狍皮袍纹样体现了鄂伦春人高超的艺术才智与朴素的造物思想;从文化的角度看,狍皮袍纹样中蕴含着鄂伦春族的精神信仰与民族认同。结论 鄂伦春族狍皮袍纹样创生于原始的游猎文化生态环境中,带有本源文化的属性与特征,可以成为探究服饰纹样起源、发展和流变的形式范本。  相似文献   

11.
张斌 《包装工程》2019,40(14):94-98
目的 研究古装IP剧海报设计中“意”与“象”的融合、“意中之象”和“意外之象”的塑造,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海报设计艺术相结合,从而使古装IP剧的海报设计更具民族特点和个性,在注重商业宣传价值的同时提高其审美价值。方法 通过分析古装IP剧盛行的原因和意象美学的内涵,以及古装IP剧海报设计中“意”与“象”的塑造,阐述中国传统“意象”美学在海报设计风格和个性形成中的重要指导作用。结论 将“意象”美学理论运用于古装IP剧海报设计,有助于体现剧集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意蕴,可以创造出更加有意味、有意境的海报艺术作品,能够体现影视剧的商业价值,成为一个时代审美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马球是一项古老的活动,在统治者的推崇下,唐代的马球发展到了顶峰,这一时期出现了专门适用于马球活动的服饰,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也是研究我国古代体育服饰的重要资料。现代数字化的环境为马球服饰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计算机平台创建马球人体模型和服装模型,可以还原唐代马球服饰的着装效果,分析其服装与活动的适配度,推动中国古代体育服饰的研究进程。通过对唐代马球服饰款式、比例的分析,利用CLO 3D、3Dmax、Maya等软件对其服饰与活动状态进行数字化虚拟复原,以活动中服装所受应力为研究对象,通过服装的穿着效果和应力评价,进一步验证马球服饰结构设计在活动过程中的合理性。研究得出人体活动影响马球服的穿着形态,服饰结构中区别于常服的设计具备合理性,在挥杆击球时为人体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3.
崔荣荣 《包装工程》2022,43(6):11-23
目的 了解近年来传统纺织服饰图案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归纳学术研究成果并进行评价,总结研究传统服饰图案的意义和对现代设计的启示。方法 基于史论视角、社会文化视角、工艺美术视角和设计艺术视角梳理相关文献,结合现有研究分析中国传统服饰图案的资料来源及其特色、传统服饰图案的研究热点、新时代传统服饰图案的生存策略及中国传统服饰图案创新设计的应用领域。结果指出传统服饰图案的研究史料取材丰富、研究类型呈现多元;当前传统服饰图案的传承与创新体现了数字化发展、美育引导、政策支持的特点;传统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公共空间、文创产品中大放异彩。结论 中国传统纺织服饰图案研究多点开花,但缺乏系统整体的“中国传统纺织服饰图案知识谱系”用于指导相关研究和实践,对中国传统纺织服饰图案的研究多处于实证分析的层面且欠缺深入独到的理论,通过综述与价值阐述,提出研究的不足之处,纵深学术研究,同时为中国传统纺织服饰图案的现代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王宇 《包装工程》2019,40(6):271-274
目的探寻传统剪纸图案的应用路径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独特价值与实践。方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源起,沿历史发展足迹探寻剪纸图案的独特题材与审美,挖掘文化内蕴,将其融于现代艺术设计,总结出化繁为简、古今合璧、呈现意象等具体的应用方法;将视线聚焦在现代设计领域的标志设计、服装设计、招贴设计等方面,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列出全新的设计思路与典型的设计案例,深入探索了剪纸图案未来的发展路径。结论中国传统剪纸图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蕴含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智慧与审美,融入现代设计后能够进一步展现中国传统剪纸图案的特点和形式美法则,体现中国文化的丰厚内蕴,使当前的艺术设计作品在不断国际化的同时凸显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5.
方丽敏  魏洁 《包装工程》2020,41(8):208-212
目的研究中国古代玩具空竹的造物设计特征和传统造物思想。方法以传统竹木空竹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空竹在历史上的发展和作用,通过比较分析法对不同形制的空竹展开对比研究,综合运用设计学、力学等方法对其造型、结构、尺寸、材质工艺、设计原理等展开设计研究。结论空竹作为中国传统玩具,依托于民间手工艺人的经验积累,是民间艺人的智慧与成果,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达了传统科学精神。空竹具有独特、简洁、灵活的设计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造物设计思想,凝结了民间传统造物朴素的设计美学。空竹所体现的质朴的设计思想对于现代设计有借鉴意义,对传统造物设计思想在当代的传播与发展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袁爱莉 《包装工程》2018,39(2):276-278
目的探究民族服饰图案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及方式。方法基于民族服饰图案的重要价值,探寻民族服饰图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并结合实例论述民族服饰图案在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结论现代艺术设计技术与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结合,不仅有利于传统少数民族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而且对中国艺术设计走向世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贵州苗族服饰艺术特色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了解苗族服饰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和特点,分析苗族服饰艺术特色中的装饰图案式样、佩戴的饰品样式、制作工艺流程等要素,探讨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从而总结出将苗族服饰艺术运用到家具中的设计方法.结论 基于苗族服饰艺术特色,探讨并实践了三个家具设计方案:一是将苗族服饰的装饰图案和家具的实用功能相结合的设计;二是基于苗族服饰蜡染材料的设计;三是从苗族银饰装饰中提取元素的设计应用.苗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承载着苗族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研究其艺术特色并进行设计实践探讨,既是对苗族服饰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弘扬,也是丰富家具创新设计的视觉审美表现.  相似文献   

18.
在中华历史文明的进程中,每个部落都有属于自己的图腾,这些图腾代表了部落人民与氏族先祖之间的血缘关系,也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纽带,图腾的形象可能是动物,也可能是植物,但都是一种神灵化的形象。本文聚焦中国传统鸟纹形象中的古蜀神鸟图腾形象,梳理其起源及发展脉络,窥探其形象背后的文化底蕴,厘清其在中国鸟形崇拜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创新的作用。文中以营盘山彩陶,三星堆青铜神树、青铜大鸟头和金沙太阳神鸟金箔,汉代砖画为研究起点,结合古籍、文献、图解和实物证据,对古蜀神鸟图腾的起源、主要功能、文化内涵等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古蜀神鸟图腾的造型特点和表现手法,并根据视觉元素的内涵寓意来进行造型元素分类整合。通过案例分析对比传统鸟形纹及古蜀神鸟纹在现代视觉传达计中的应用现状,总结其应用规律并对古蜀神鸟图腾形象进行解构再创作的设计创作实践。对古蜀神鸟图腾视觉元素进行分析,同时对神鸟崇拜文化进行对比研究,这对于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古蜀地域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古蜀地部落之间文化的融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进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时将这些元素根据主题思想进行解构重组,赋予现代设计作品民族文化的血液,可使其成为能承载区域文化传播、历史文化传承的优秀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9.
刘盼盼  魏洁 《包装工程》2018,39(24):288-295
目的 从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酒器设计的约制因素角度,研究该时期酒器设计的独特性。方法 以典型案例的设计分析作为切入点,从人的约制、社会的约制、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约制、环境及技术的约制,4个视角逐一分析其对该时期酒器艺术所造成的影响。结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酒器设计是因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约制因素所影响造化的,提出在遵循约制规则前提下,现代酒器设计可借鉴以“折衷”方式传递“形、意、神”的设计方法,将该时期的酒器设计思想转移至现代酒器设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