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含油污泥调质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炼油厂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含油污泥,采用调质-抽滤分离方法进行处理。考察添加剂对含油污泥调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质时,污泥的pH值宜控制在7.0~8.0、PAC加量为200 mg/L、阳离子型PAM控制在2.0 mg/L、温度为40~50℃、搅拌30min时,处理效果较好且出水率达到了40%,有利于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某公司工业水车间混合污泥及浮渣在不同配比条件下PAM的加入量进行考察,得出结论:针对混合污泥,其阳离子PAM最佳加剂浓度为100 mg/L,此时絮凝效果好,上清液干净,浊度值为9.52 NTU;当混合污泥与浮渣进行配比,浮渣含量在10%~40%时,阳离子PAM药剂添加浓度控制在100~380 mg/L,絮凝效果较好;当混合污泥与浮渣配比,浮渣含量在50%以上时,阳离子PAM药剂添加浓度>500 mg/L,絮凝效果不理想,处理成本较高。此实验可以为三泥干化过程中优化药剂投加量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针对炼油污水处理厂含水率为95.50%~98.50%的含油污泥,进行了调质工艺优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聚合氯化铝/聚硅酸钠/LSH-703复合药剂为调质剂,且控制其投加量依次为120,10,100 mg/L,在温度为60℃、体系pH值为3.0、搅拌时间为20 min的优化条件下,含油污泥的含水率下降至65.00%,其体积仅为调质前体积的7.9%。  相似文献   

4.
油田回注污水水质与污水处理的工艺、药剂紧密相关,水处理药剂的效果直接影响污水处理后的水质指标和经济效益.通过水质改性技术改造纯梁首站污水处理工艺,对与处理工艺配套的各种药剂配比、加量进行优化,研究了不同配比的复合碱、不同加量的助凝剂对处理水质的影响,从絮凝效果、污水澄清时间、产生污泥量、水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首站污水处理用的各种药剂为:复合碱NS-1中NaOH和Ca(OH)2的质量比为1:1~1:3,加量406~442 mg/L;助凝剂HY-2加量2~4 mg/L;处理污水的pH值控制在7.8~8.0范围内,污水腐蚀率<0.076 mm/a,产生的污泥量为9~11 cm3/L污水.现场处理后的水质全面达到注水标准,腐蚀率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5.
由于油田含油污泥的成分日趋复杂,导致现有热化学清洗-离心工艺的药剂和参数已不能满足处理要求。为了有效处理油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某油田含油污泥为处理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别以热洗药剂种类、投加量、泥水比、热洗温度、离心转数为变量,通过投加化学药剂、热水对含油污泥进行化学热洗,再经离心脱水,以脱水后油泥残油率为考核指标,考察不同参数的变化对含油率的影响,优化含油污泥热化学清洗-离心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从处理效果、经济等方面综合考量,采用药剂为OP和BS复配药剂,复配比例为OP∶BS=5∶1,OP药剂投加浓度为500 mg/L,BS药剂投加浓度为100 mg/L,泥水比1∶4,热洗温度65℃,离心转数为2 200 r/min为最佳参数,处理效果最佳,清洗后油泥残油率为1.43%,为含油污泥处理站优化运行参数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油田含油污水处理站中含油污泥处理难的问题,进行了叠螺式含油污泥浓缩脱水工艺现场试验。通过试验表明,污泥浓缩罐脱出的油泥含水率在95.8%~96.7%之间时,经叠螺脱水机浓缩稠化后,得到的泥饼含水率在70.3%~77.6%之间,油泥体积缩减了85%以上。另外,浓缩后污水悬浮固体含量在20.5 mg/L以下,污泥中油类物质含量在18.2%~20.4%之间,达到了良好的污泥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风城油田采出水处理过程中,加入的除硅药剂产生大量的含油硅泥,经离心脱水连续输送工艺处理后硅泥的含油率较高,不符合油气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要求。为了降低硅泥的含油率,采取了优化反相破乳剂以降低调储罐出水含油量和优化现场工艺流程两种措施,并对离心出水中携带的硅泥进一步开展洗油试验研究。从现场运行系统试验效果分析得出:调储罐出水平均含油量由104 mg/L降到50.7 mg/L,除油率提高48.75%;硅泥的平均含油率由8%降低到2.13%,除油率提高73.4%;确定了离心出水携带硅泥采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清洗+超声波扰动"工艺技术洗油,处理后硅泥的含油率≤2%,符合油气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8.
摘 要:混凝沉淀法处理循环水排污水时,由于排污水中残余药剂的影响,混凝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为了寻求药剂对混凝过程及机理的影响,首先对混凝剂、助凝剂的投加量以及水力条件进行优化,然后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循环水排污水中单体药剂以及复配药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此外,还考察了药剂对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影响以及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絮凝体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优化PAC和PAM的投加量分别为40 mg/L和0.8 mg/L时,混凝效果最好,浊度去除率可达93.49%。PASP对混凝效果影响最大且剩余浊度波动性大,波动范围0.85-1.78Nephelometric Turbidity Unit (NTU); 1227对PAC最佳量影响最大,波动范围20-70mg/L;复配药剂存在条件下,出水剩余浊度都大于无药剂时的0.98NTU;不同条件下的絮凝体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而导致了混凝效果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采用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法(PACT)-湿式氧化再生(WAR)工艺处理某石化企业含油、含盐污水,处理规模均为500 m3/h。针对装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工程运行监测结果表明:该工艺脱氮除碳能力强且耐负荷冲击;含油污水处理后出水COD为36.8 mg/L,降低率为87.8%,氨氮平均质量浓度为0.3 mg/L,平均去除率为97.2%;含盐污水处理后出水COD为48.4 mg/L,降低率为89.9%,氨氮平均质量浓度为0.4 mg/L,平均去除率为98.0%,达到了装置出水水质指标要求;污水处理直接运行成本为3.07元/m3,且实现了装置废气达标排放、生化剩余污泥近零排放,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有机絮凝剂是油田污水处理常用的化学处理药剂之一。针对辽河油田污水实际特征,制备聚丙烯酸共聚物有机絮凝剂(PAMDX)并进行絮凝性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LH—A12区块同一条件下,PAM、PAC等絮凝剂使用剂量在80~120 mg/L时才会有较好的絮凝效果,但是透光率依然较差。而PAMDX的使用剂量仅仅为7 mg/L左右就可以达到最佳的絮凝性能。PAMDX污水处理絮凝性能效果好,控制好絮凝条件的情况下,COD去除率、污油去除率都可以达到90%以上,透光率最高可以达到70%,污水处理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1.
超滤法处理油田含油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油田含油污水深度处理后回收利用是稠油注汽开采工艺中解决锅炉水源短缺的最佳途径。采用超滤装置对油田含油污水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HPL型板框式超滤器在压力低于0.40 MPa,运行温度40~45℃条件下,配用PSF超滤膜,可将含油污水一次连续浓缩,其含油量由55~6000 mg/L增至1%~3%,体积浓缩大于20倍,超滤平均通量15~20L/(m~2·h);渗透液中含油量降至100mg/L以下,油分截留率大于99%,对COD截留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12.
根据高污染稠油加工废水的水质特性,通过对混凝剂加入量、pH和反应温度等条件的考察,筛选出合适剂量的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经混凝处理后COD可降至1035.3mg/L,去除率可达95.5%。  相似文献   

13.
含油污泥减量化处理现场中试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分析了某油田含油污泥的组分特点,针对性地进行了实验。根据室内研究结果,提出了脱稳—絮凝—固液分离的技术路线,设计出中试设备并进行中试试验。中试设备的核心是反应脱稳罐,有效容积为1 m3、配备调速搅拌器,可满足不同转速的搅拌要求。油泥脱稳后进入筛网过滤器进行固液分离,分离水送回原水池处理,脱水油泥含油量达20%以上,可用作燃料。设备运行稳定,在脱稳剂加量为3%,PAM加量为400 mg/L时,形成絮体较大,固液分离效果明显,过滤速度快,分离水清澈,过滤2 h,剩余含油污泥含水率在60%左右。经脱水后的含油污泥量减少到原来的1/3左右,为后续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条件。现场试验结果与室内研究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4.
油田站场含油污泥占油田污泥总量的绝大部分,但由于各生产环节产生的污泥含水率不同,导致污泥统计数据与实际差异较大。为摸清油田站场生产系统中主要环节的污泥产生量规律,选择4座典型处理站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系统主要生产节点进行取样,测定其污泥产生量。分析结果表明:稠油油田含油污泥是污泥产生量的主要来源,而污水处理系统污泥的产生量主要是由于投加水处理药剂而产生的,药剂中除硅剂的污泥增量贡献率占50%左右,最终得出了油田站场含油污泥产生量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对油田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被原油污染的土壤、排污口旁的土壤以及原油处理厂处理后的排除水中,筛选出3株烃类高效降解菌,将菌液混合后加入到含油污泥中,并加入木屑和稻草作为调理剂和膨胀剂,鸡粪作为氮源,在强制通风下进行高温好氧发酵,经24天后,加入菌液的含油污泥的含油量从18.77%降至8.87%,油脱除率达到53%;加入产品污泥回流的含油量从18.77%降至10.34%,油脱除率达到45%。经发酵后,臭味完全消失。实验证明了含油污泥生物处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以含油污泥和核桃壳为原料制备污泥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含油污水中石油类的处理和工业油品的吸附。结果表明:制备的污泥吸附剂碳元素质量分数为87.68%,表面质地松散,分布着大量发达的孔隙,孔隙结构以过渡孔为主;相同条件下,污泥吸附剂对含油污水中石油类处理效果明显优于活性炭,热处理再生后的污泥吸附剂对含油污水中石油类的处理能力相比于新剂略有下降,但仍优于同时再生的活性炭;污泥吸附剂应用于工业油品的初始瞬时吸附速率高于活性炭,热处理再生后的污泥吸附剂初始瞬时吸附速率相比于新剂有所提高,随着再生次数的增加,初始瞬时吸附速率不断提高;热处理再生后的污泥吸附剂对工业油品的饱和吸附量始终高于同时再生的活性炭,且其达到饱和吸附的时间更快,多次再生后仍能保持较稳定的工业油品吸附量。  相似文献   

17.
脱稳-脱水处理含油污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含油污泥的主要处理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以含油污泥的脱水为研究重点,根据污泥稳定性高的特点,提出了采用化学方法脱除油泥稳定性,然后再进行絮凝脱水的技术路线。实验过程中采用了YN-3高效油泥脱稳剂,其主要成份是固体酸和强电解质,对油泥具有较好的脱稳效果。对脱稳剂YN-3加量对油泥脱稳效果影响以及PAM加量对固液分离的影响进行了重点考查,结果发现,YN-3和PAM的加量分别为2.0%~3.0%和400mg/L~500mg/L,对油泥脱稳和脱水效果最佳,经脱水处理后的污泥中原油含量提高到24.0%,体积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脱稳脱水后的油泥无粘性,可掺和到煤粉中燃烧。同时提出了现场处理工艺,并进行了处理量为2.5m3/h的现场中试,处理结果略优于室内实验,脱水油泥中油含量为26.3%。对提高处理后油泥中的油含量和降低水含量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对原油回收站废弃含油污泥及联合站罐底含油污泥组分进行了分析,研制出了一种新的调剖剂。通过室内试验,筛选了适合含油污泥条件的分散剂及固化剂,确定了应用浓度。利用该调剖剂进行现场试验,降低了调剖成本,取得了显著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