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知识追踪模型建模学习者对每个知识点的状态推断其知识总状态,预测其未来的学习表现。但现有研究在建模知识总状态时,没有融合知识点状态之间的关系,影响了最终的预测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知识点状态关系的知识追踪模型。首先向量化表示数据集中的知识点,构建知识点表示图;其次将知识点表示图扩散至潜式空间以反映其内在结构和本质信息;融合当前时刻的习题与知识点作为引导向量,从知识点表示图的潜式表示中提取知识点状态图;以知识点状态图为基础,推导知识总状态,预测当前习题的表现。通过在三个数据集上对比四个相关模型的实验证明,提出的模型在AUC、ACC和表示质量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其中,在 ASSISTments2009数据集上表现最佳,与对比模型中的最优值和最低值比较,AUC分别提升了1.17%、10.57%,ACC分别提升了3.23%、12.17%,表示质量分别提升了1.95%、10.40%。进一步地,可视化地展示了知识点状态及其关系的内部推导过程,以及它们与真实答题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说明模型具备一定的可解释性。同时,将该模型应用于三门课程以预测学生的表现,与相关模型对比取得了更好的结果,说明模型具备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面向过程追踪的知识状态描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企业知识安全管理的需求,提出了面向过程跟踪的知识状态描述方法。该方法将知识状态属性变化与知识流动过程信息关联,通过建立工作流过程状态矢量和融合过程追溯矢量表示知识流动的动态信息,结合其所对应的属性维和时间维的信息建立了知识状态的三维描述模型,实现了对知识流动过程中知识状态完整的、精确的描述。企业应用表明,在实际生产管理中该方法能够对知识状态信息进行完整描述,保证了知识流动的可追溯性,为企业知识安全管理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3.
知识追踪通过对知识点的表示来描述习题,以此建模知识状态,最终预测学习者的未来表现。然而目前的研究在知识点的表示方面既没有建模历史知识点对当前知识点产生的时间关系上的影响,又未能刻画习题内部各知识点之间产生的空间关系上的作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时空相关性融合表征的知识追踪模型。首先,以知识点之间的时间相关程度为基础,建模历史知识点对当前知识点的时间作用;其次,利用图注意力网络建模习题所包含的若干知识点之间的空间作用,得到蕴涵了时空信息的知识点表示;最后,利用上述知识点的表示推导出习题的表示,通过自注意力机制得到当前的知识状态。在实验阶段,与五种相关知识追踪模型在四个真实数据集上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在性能方面有更出色的表现。特别地,在ASSISTments2017数据集中所提模型比五个对比模型在AUC、Acc方面分别提升了1.7%~7.7%和7.3%~2.1%;消融实验证明了建模知识点之间时空相关影响的有效性,训练过程实验表明了提出的模型在知识点的表示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建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应用实例也可看出该模型优于其他知识追踪模型的实际结果。  相似文献   

4.
5.
知识追踪是智能教学系统中用于建模学生知识状态的关键技术.尽管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知识追踪模型,但这些模型没有充分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限制了知识追踪的性能和应用.为此,本文提出了RKT(RippleNet Knowledge Tracing),一种利用知识状态传播将知识图谱融入到知识追踪的模型.首先以学生掌握的题目为起点,将题目-知识点的对应关系及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形成一个知识图谱,然后将学生的知识状态沿着该知识图谱不断传播,产生向外扩散的多个“波纹”,再叠加起来,形成学生对未知题目的多阶响应,自动探索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最后预测回答正确的概率.通过对Assistment2009_Skill_builder、Junyi Academy等经典数据集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RKT在AUC和ACC性能上有着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6.
张暖  江波 《计算机科学》2021,48(4):213-222
学习者建模是自适应学习系统的支撑技术之一,其中以知识追踪为代表的学习者知识状态建模研究最为广泛。3种代表性的知识追踪技术分别为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贝叶斯知识追踪、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可加性因素模型、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深度知识追踪。通过综述发现,贝叶斯知识追踪模型适用于含单一知识点的学习任务的知识追踪,可加性因素模型和深度知识追踪模型适用于含多知识点的学习任务的知识追踪,但深度知识追踪模型的教学可解释性不佳。在综述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受到知识空间理论的启发,将知识点之间的先决关系融入到知识追踪模型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并初步提出了一种融合知识点先决关系的可加因素模型。  相似文献   

7.
智能教辅系统的个性化及便捷性有助于充分发挥其教学作用,其中知识追踪(KT)则是一项重要但棘手的任务,它随着时间来追踪学习者不断变化的关键词掌握程度,并预测学生在下一次测试中的表现。很多研究者已经关注该领域并提出了一些策略,如贝叶斯知识追踪(BKT)及深度知识追踪(DKT)。关键词(又称概念)之间的传播影响已被教育理论证明是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却未能得到充分探索。提出了一种新框架,称为基于关键词结构的知识追踪(Keywords Structure based Knowledge Tracing,KKT)模型,利用关键词结构中的多重关系来模拟关键词间的相互影响。KKT框架应用图神经网络(GNN)将关键词结构映射为图,同时考虑对练习序列的时间影响和对关键词间结构的空间影响。通过在开放数据集上实验,结果证明提出的KKT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性和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8.
知识追踪任务旨在通过对学生历史学习数据实时准确地追踪学生知识状态, 并预测学生未来的答题表现. 针对当前研究忽略了题目涵盖知识点中复杂的高阶关系的问题, 提出一种融合知识点关系的深度记忆网络知识追踪模型(deep memory network knowledge tracing model incorporating knowledge point relationships, HRGKT). 首先, HRGKT使用知识点关系图定义图中节点之间的关系信息, 表示知识点之间的丰富信息. 使用GAT获取两者之间的高阶关系. 然后, 学习过程中存在着遗忘, HRGKT综合考虑4个影响知识遗忘的因素来更准确地追踪学生知识状态. 最后, 根据真实在线教育数据集上的实验比较结果, 与当前知识追踪模型相比, HRGKT在追踪学生知识掌握状态方面表现更加准确, 并且具备更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9.
知识追踪模型以学习者的历史学习行为数据作为输入,通过概念表示来描述学习者的概念掌握状态,从而预测学习者未来的学习表现。然而在概念的外延表示方面,当前知识追踪研究的概念外延信息被限制在一阶相关的范畴内,无法表征概念的一阶以上外延信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方法首先使用图结构描述概念内涵信息及其相互关系;其次使用图神经网络的池化操作等提取概念的外延表示,这保证了概念的外延信息来源于多阶相关关系;再与概念的内涵表示进行融合;最后预测学习者未来的答题情况。为了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和效率,选取了四个主流知识追踪模型作为对比模型,在四个常用的知识追踪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模型在若干评价指标上均取得了一定的优势,说明了它的有效性;在模型性能方面,提出模型达到最优评价指标所需的迭代次数最少,说明了它的效率;在实际应用方面,以该模型为基础实现了一个智能学习平台,在三门线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判断和预测学习者未来答题情况,取得了优于其他知识追踪模型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知识追踪任务通过建模用户的习题作答序列跟踪其认知状态,进而预测其下一时刻的答题情况,实现对用户知识掌握程度的智能评估.当前知识追踪方法多针对知识点建模,忽略了习题信息建模与用户个性化表征,并且对于预测结果缺乏可解释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个可解释的深度知识追踪框架.首先引入习题的上下文信息挖掘习题与知识点间的隐含关系,得到更有表征能力的习题与知识点表示,缓解数据稀疏问题.接着建模用户答题序列获得其当前知识状态,并以此学习个性化注意力,进而得到当前习题基于用户知识状态的个性化表示.最后,对于预测结果,依据个性化注意力选择一条推理路径作为其解释.相较于现有方法,所提模型不仅取得了更好的预测结果,还能为预测结果提供推理路径层面的解释,体现了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学生知识画像是对学生在不同知识概念掌握程度的全面精准的表示. 通常,智能教育系统中使用知识追踪方法,基于显式的学生交互数据,对学生在某些知识概念的隐式掌握程度进行建模. 然而知识追踪方法的预测结果与学生知识画像存在着时序、预测粒度不一致的情况,导致其产生的学生知识画像不可信. 对此,首先基于端到端的学生知识掌握度预测目标定义并形式化学生知识画像预测任务,然后提出了一种深度知识画像(deep knowledge portrait, DKP)模型. 该方法首先在知识粒度上学习交互表征,引入了知识难度、知识概念等特征在知识粒度上区分交互;然后,采用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基于学生历史交互序列,建模学生知识状态变化. 最后针对待预测知识概念,使用了多头注意力池化层强化历史序列中的相关交互以进行该概念下的学生掌握度预测. 在3个真实的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更适合学生知识画像预测任务从而获得更可信的学生知识画像,并在各项性能上超过了现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知识追踪是教育数据挖掘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旨在利用可观测到的学生历史交互数据和习题包含的知识点相关信息来推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已有方法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大多忽略了使用知识点表示习题的重要性,并且对使用诸如学习因素之类的上下文表示知识点的研究也不够充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上下文表示的知识追踪方法KTCR。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的因素,并基于学生响应数据设计了知识点上下文表示方法,从而基于Q矩阵表示知识点上下文;其次,为了实现习题向量的降维,利用融合上下文信息的知识点和学生响应数据对习题向量进行重表示;最后,结合学生历史交互数据,使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对学生的知识状态进行估计。在4个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了本文方法对于习题嵌入表示的合理性,并且能够有效地估计学生的知识状态。  相似文献   

13.
Knowledge spaces represent a framework for assessment of knowledge with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methodology, software tool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 in knowledge spaces is that a knowledge state of an individual is represented by a set of items which the individual has mastered.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extension of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spaces which accounts for gradedness of knowledge states. Namely, we assume that a knowledge state is represented by a fuzzy (graded) set with degrees representing levels to which an individual has mastered the items. If 0 and 1 are the only degrees, our approach coincides with that of ordinary knowledge spaces. We develop basic concepts and results in the graded setting including bases of graded knowledge states and their computation and a logic of partial failure with its completeness theorem. We also present an illustrative example. The main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emonstrate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feasibility of knowledge spaces with graded knowledge states.  相似文献   

14.
15.
邵小萌  张猛 《计算机应用》2023,43(2):343-348
针对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NN)的深度知识追踪模型存在的可解释性不足和长序列依赖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时间卷积知识追踪(ATCKT)模型。首先,在训练阶段学习学生历史交互的嵌入表示;然后,使用基于题目的注意力机制学习特定权重矩阵,从而识别并强化学生的历史交互对每一时刻知识状态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使用时间卷积网络(TCN)提取学生动态变化的知识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利用扩张卷积和深层神经网络扩大序列学习范围,缓解长序列依赖问题。将ATCKT模型与深度知识追踪(DKT)、卷积知识追踪(CKT)等四种模型在ASSISTments2009、ASSISTments2015、Statics2011和Synthetic-5这4个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和准确率(ACC)均有显著提升,尤其在ASSISTments2015数据集上表现最佳,分别提升了6.83~20.14个百分点和7.52~11.22个百分点,并且该模型的训练时间与DKT模型相比减少了26%。可见,所提模型可以更准确地捕捉学生的知识状态,更高效地预测学生未来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Knowledge tracing: Modeling the acquisition of procedural knowledg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effort to model students' changing knowledge state during skill acquisition. Students in this research are learning to write short programs with the ACT Programming Tutor (APT). APT is constructed around a production rule cognitive model of programming knowledge, called theideal student model. This model allows the tutor to solve exercises along with the student and provide assistance as necessary. As the student works, the tutor also maintains an estimate of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 student has learned each of the rules in the ideal model, in a process calledknowledge tracing. The tutor presents an individualized sequence of exercises to the student based on these probability estimates until the student has mastered each rule. The programming tutor, cognitive model and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assumptions are described. A series of studies is reviewed that examine the empirical validity of knowledge tracing and has led to modifications in the process. Currently the model is quite successful in predicting test performance. Further modifications in the modeling process are discussed that may improve performance levels.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知识库问答(KBQA)研究通常依赖于完善的知识库,忽视了实际应用中知识图谱稀疏性这一关键问题。为了弥补该不足,引入了知识表示学习方法,将知识库转换为低维向量,有效摆脱了传统模型中对子图搜索空间的依赖,并实现了对隐式关系的推理,这是以往研究所未涉及到的。其次,针对传统KBQA在信息检索中常见的问句语义理解错误对下游问答推理的错误传播,引入了一种基于知识表示学习的答案推理重排序机制。该机制使用伪孪生网络分别对知识三元组和问句进行表征,并融合上游任务核心实体关注度评估阶段的特征,以实现对答案推理结果三元组的有效重排序。最后,为了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在中国移动RPA知识图谱问答系统与英文开源数据集下分别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相比现有的同类模型,该算法在hits@n、准确率、F1值等多个关键评估指标上均表现更佳,证明了基于知识表示学习的KBQA答案推理重排序算法在处理稀疏知识图谱的隐式关系推理和KBQA答案推理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