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介绍了等离子弧焊机结构原理和特点,在S31603不锈钢容器对接接头进行了等离子弧焊接工艺试验,通过对焊接接头的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晶间腐蚀、金相检查,证明了等离子弧焊效率高、焊接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3.
4.
讲述了氩电联焊相关的措施和特征等,在具体的活动中要合理的运行,减少项目的资金,保证焊接的品质,进而获取较高的利润。  相似文献   

5.
随着贸易国际化的进展和竞争的加剧,国内油脂加工企业规模化、自动化进程迅速加快,一些大型现代化油贿企业在国内相继建成,使得我国当前的油脂工业水平突飞猛进地提高。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田内蜂涵而起了许多的中小型油厂,由于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目前都面临斡技术改造和战略性调整。如何合理利用费潍、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成为了更多企业追求的目标。油贿浸出生产技术和工艺设计,是油脂生产的关键,它的能耗、溶耗的多少将直接影16到油脂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为此,本文就近期国内外现行的不同油脂浸出工艺特点进行了介绍,希望用户对该技术能有更多的了解,从而选择更合理、先进、适合企业自身的浸出生产工艺和装备,达到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刘精今  杨麒 《中国油脂》2005,30(8):72-75
植物油脂废水是一类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工业废水,介绍了近几年来经工程实践证明较成熟、处理效果相对较理想的植物油脂废水处理组合工艺,给出了各工艺的流程图及处理效果,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7.
李信  王磊 《中国油脂》1998,23(1):34-36
应用AutoCAD12.0作为底层支撑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其内嵌的Autolisp语言扩充新函数进行规范化设计,使其适用于油脂行业工艺设计的需要,可完成车间厂房、设备布置、管道和阀门、地基设计。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油脂加工行业废水的特点,介绍了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A~2O的工艺组合,可以实现低成本运行,高指标排放。  相似文献   

9.
鄢斌 《中国油脂》1995,20(2):25-26
本文结合生产实践,详细阐述了我厂常压浸出工艺中节能器的结构特点,有关管道配置,以及为保证节能器正常工作采取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印刷行业有机废气处理工艺及其原理进行了论述,并采用工程实例对等离子+光催化氧化技术在印刷行业有机废气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说明。结果表明,等离子+光催化氧化处理技术的处理效率可达到85%以上,处理后有机废气污染物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国内外油脂中胶质去除工艺的进展 ,并对各种去除方法进行了评述。去除油脂中胶质的方法中 ,比较成熟的主要有膜过滤法、水化法和特殊水化法 ,新方法有超临界萃取法等。  相似文献   

12.
脱臭工艺和设备对油脂风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样品油脂的风味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油脂风味有较大差别.分析油脂脱臭工艺和设备,脱臭油脂的冷却方式是影响成品油风味的关键因素,确定脱臭油应在真空和水蒸汽汽提的状态下冷却到190℃以下.  相似文献   

13.
倪培德 《中国油脂》2005,30(5):11-15
对常用油脂浸出设备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认为我国的浸出工艺、装备以及技术经济指标等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提出了我国油脂浸出设备的研究发展方向,如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油脂的智能化生产,加强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现有浸出设备以利于节能和降低生产成本,研制新的浸出设备以适应新的生产工艺等.  相似文献   

14.
化学计量学方法及其在油脂识别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一些常见的化学计量学方法(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SIMCA等)在油脂识别分析中的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主要用于光谱分析和色谱分析中的数据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从中获取油脂的成分、结构及其他相关信息,解决一些常规数据处理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得同时识别不同的油脂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油脂氧化与抗氧化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油脂贮存过程中的氧化机理、氧化反应历程和产物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油脂抗氧化技术的原理和常用抗氧化剂的性能,提出应科学合理地使用抗氧化剂,减缓油脂氧化,保证油脂的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用H-冷等离子体还原传统油脂氢化催化剂(B_4催化剂),得到的产物(HP-B_4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远优于B_4催化剂。借助XRD、XPS和EDS,对比研究了B_4催化剂和HP-B_4催化剂性能和结构的关系,揭示了B_4催化剂和H-冷等离子体反应的反应机理,提出了HP-B_4催化剂的结构模型,此模型揭示了HP-B_4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大幅提高的内在原因。模拟此模型,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相同结构特征的CIM(化学革新材料)油脂氢化催化剂,CIM性能更好。运用电子云分布理论分析HP-B_4和还原后CIM催化剂中金属的离子性。再借助XRD、XPS和EDS,对比研究了HP-B_4催化剂和还原后的CIM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关系,验证了HP-B_4、CIM和还原后CIM催化剂的结构模型是合理的。载体和活性组分的强相互作用使得催化剂性能CIMHP-B_4B_4,CIM催化剂易实现大规模制备,制备方法简单,效果好,可以移植到其他的催化剂制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2014年6月,国家卫计委发布增补茶多酚棕榈酸酯等两种食品添加剂的公告。研究了不同添加量茶多酚棕榈酸酯在大豆油中的抗氧化效果,并与几种常见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在大豆油中的抗氧化性能进行比较,同时研究了茶多酚棕榈酸酯在猪油和人造奶油中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0.03%的茶多酚棕榈酸酯添加量在大豆油中比较适宜;在几种常见的脂溶性抗氧化剂中,茶多酚棕榈酸酯的抗氧化效果和TBHQ相当;茶多酚棕榈酸酯在猪油和人造奶油中也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8.
精馏技术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馏技术是现代物质传递理论在过程工业分离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应用方法.综述了精馏技术在油脂工业中的应用进展,主要介绍了减压精馏技术、分子蒸馏技术以及高压精馏技术在现代油脂工业中的应用,并对精馏技术在今后油脂工业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利用硅胶的吸附特性,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系统考察了硅胶来源、孔径、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降低油脂过氧化物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的工艺条件为:粗孔硅胶添加量3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5h.在此工艺条件下,对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的过氧化值降低效果进行了比较和验证,同时对其二级氧化产物的指标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硅胶吸附法降低油脂的氧化产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The chromatographic, spectrophotometric, and spectroscopic methods usually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oils and fats are reviewed,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detection,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on of the triacylglycerol species present in the most common edible vegetable oils. Also, a review of the methods us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regiospecific types of the triacylcglycerol species of oils and fats is presented. Methods of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n the normal, reversed, silver ion, size exclusion, and chiral modes of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in the normal, reversed, and silver ion modes of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with capillary glass or stainless steel columns of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of mass spectrometry in different modes are presented and evaluated. The different sample pretreatment methods, the chromatographic columns, the elution systems, and the detectors and detection modes that have been combined with the above methods are also reviewed. Other spectroscopic methods used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tatus of an oil or fat, such as ultraviolet, fluorescence, chemiluminescence, infrared,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re also reported, selectively. The majority of the triacylglycerol species present in an oil or fat could be analyzed and identified by a particular technique of the reviewed methods, but a complete separation in one single run requires a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of the existing techniques, especially for samples with high triacylglycerol species vari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