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乳铁蛋白(LF)调节高脂饮食引起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机制。方法:选取3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K组,正常饮食)、模型组(M组,高脂饲料+饮纯水)、乳铁蛋白治疗组(Y2组,高脂饲料+饮2%乳铁蛋白水),连续喂养12周。每周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在第12周取附睾周围腹腔脂肪组织,测定内脏脂肪率。使用商业酶分析试剂盒测血糖、血脂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胰岛素水平,16S rRNA测序法检测小鼠的肠道菌群,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乳铁蛋白干预12周后,Y2组小鼠相比于M组小鼠内脏脂肪率下降31.05%,血糖(5.92 mmol/L)、胰岛素(19.60 mmol/L)、总胆固醇(3.17 mmol/L)、甘油三酯(0.28 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1.84 mmol/L)与M组相比均下降且差异显著(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1.88 mmol/L)与M组相比显著上升(P<0.05)。乳铁蛋白干预降低了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比值,增加了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颤螺旋菌、大肠埃希菌、脱铁杆菌的相对丰度,调节了短链脂肪酸的代谢异常,控制了脂肪的积累。结论:乳铁蛋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来调控脂肪积累,改善高脂饮食小鼠的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2.
在发酵乳中添加白玉菇水提多糖(WHN)和酶提多糖(WHE),研究白玉菇多糖发酵乳对小鼠肠道的保护作用,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和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白玉菇多糖发酵乳增加了小鼠粪便含水量,白玉菇酶提多糖高剂量组小鼠结肠指数为1.62,结肠长度为9.59 cm,相比于空白组显著增加,白玉菇酶提多糖高剂量组结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为26.45mmol/L,是空白组的1.38倍,其中还原糖和单糖的含量显著增加。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白玉菇水提多糖高剂量发酵乳组小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度最高,从门水平和属水平分析,增加了拟杆菌门、放线菌门以及乳酸菌属丰度。白玉菇酶提多糖高剂量组小鼠的抗高血脂和抗氧化效果最好,提高了小鼠T-AOC、SOD、CAT活性,同时降低了MDA含量。白玉菇多糖发酵乳通过改善小鼠肠道生理状况来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强抗氧化能力,其中WHE发酵乳组效果优于WHN发酵乳组,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健康成人粪便提取物体外模拟低聚异麦芽糖的肠道发酵,采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3种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的生成量,揭示6株外源乳酸菌对低聚异麦芽糖肠道发酵产酸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粪便提取物单独发酵低聚异麦芽糖12~48 h时可产生短链脂肪酸,且其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分别添加6株外源乳酸菌于发酵体系后,发酵产物中3种短链脂肪酸的生成量明显增加,其中丁酸量增加最为显著,从0.12 mmol/L增至6.55~12.45 mmol/L。不同菌株促进低聚异麦芽糖肠道发酵产酸能力不同,从整体上看,屎肠球菌和鼠李糖乳杆菌促进低聚异麦芽糖产生3种短链脂肪酸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4.
便秘作为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常伴有肠道动力及肠道菌群的异常。本研究通过测定45 株乳杆菌的体外生理特性,并筛选出3 株进行体内功能性评价,探讨乳杆菌对肠道动力以及肠道菌群的调节能力。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LC9、发酵乳杆菌LF37和鼠李糖乳杆菌LR45的耐酸耐胆盐存活率高于10%,均能利用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且短链脂肪酸产量高于1.2 mmol/L。此外,3 株乳杆菌均能促进小鼠的小肠推进率,缩短首粒排黑便时间,增加粪便水分质量分数,加快肠道运动,同时能提高小鼠粪便菌群中有益菌的相对丰度,改善菌群结构。综上,这3 株菌对小鼠肠道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山药多糖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选取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山药多糖(低、中、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 STZ)结合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T2DM小鼠模型,连续灌胃多糖6周后取血清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及胰岛素耐量(insulin tolerance test, ITT)。取肝脏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沉积情况,16S rRNA基因测序检测肠道菌群丰度,代谢组学检测其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各剂量山药多糖均能够显著降低小鼠的FBG、FINS、HOMA-IR(P<0.01)。相比于模型组小鼠,山药多糖组小鼠的肠道菌群物种总量及多样性增加,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变形菌门水平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相同甜度索马甜饲料与蔗糖饲料作为相互对照,以C5BL/6J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通过食物偏好测试,发现小鼠对索马甜饲料的取食偏好达到99%以上,与小鼠对蔗糖的偏好程度相同。通过免疫组化实验,发现小鼠摄入索马甜后,负责奖赏效应的中脑腹侧被盖区细胞激活数量为116个,与摄入蔗糖引起的该脑区细胞激活数量无统计学差异。通过持续四周高糖饲料饲喂方案,建立葡萄糖耐量异常和胰岛素抵抗异常小鼠模型,研究同样条件下取食高甜度索马甜饲料是否会对小鼠血糖、血脂代谢造成不良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小鼠持续四周取食高甜度索马甜饲料后,空腹血糖为(6.29±0.25) mmol/L,与对照组的(6.29±0.22) mmol/L无统计学差异、空腹胰岛素为(0.93±0.08) nmol/L,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未显著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为0.26±0.02,与对照组小鼠相同。索马甜组小鼠血清甘油三脂浓度为(3.45±0.099) mmol/L,血清胆固醇浓度为(1.34±0.030) mmol/L,与对照组相比均未出现显著增高。本研究结果表明摄食添加索马甜的食物可以引起与蔗糖同等水平的奖赏效应,而小鼠持续食用索马甜相较于食用蔗糖不会引起高血糖、高血脂症状,不会引起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16S rRNA测序,探讨新型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发酵酸乳对健康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24只KM小鼠分为4组,空白组(Ctr组,灌胃无菌水),对照组(BS组,灌胃传统酸乳,即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发酵酸乳),混合发酵酸乳组(LBS组,灌胃L. reuteri、L. bulgaricus和S. thermophilus 3菌混合发酵酸乳),以及L. reuteri单独发酵酸乳组(L组,灌胃L. reuteri发酵酸乳)。连续灌胃10 d后收集各组小鼠粪便,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各组小鼠肠道中菌群丰度、多样性及菌落组成结构。结果:与BS组相比,LBS组和L组小鼠体重增加百分比显著降低(P<0.0001);PCA与门水平菌群聚类分析表明,L组与Ctr组PCA空间距离以及2组菌群比例最为接近;属水平菌群分析表明,LBS和L组中另枝菌属(Alistipes)和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两类潜在益生菌的丰...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3.5%的葡聚糖硫酸钠(DSS)构建小鼠结肠炎症动物模型,旨在阐明巴氏杀菌发酵乳对结肠炎小鼠的缓解作用及可能的机制。通过评估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切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ELISA检测结肠组织中的炎症因子水平,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和采用免疫组化进行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来研究巴氏杀菌发酵乳的作用。结果表明,巴氏杀菌发酵乳可以降低结肠炎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缓解结肠组织损伤、增加小鼠肠道短链脂肪酸乙酸、异丙酸、戊酸和总酸的含量,同时降低小鼠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分泌、增加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分泌和降低MPO活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巴氏杀菌发酵乳可以增加小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增强肠道上皮屏障功能。因此,巴氏杀菌发酵乳可以缓解小鼠肠道炎症症状,并且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和增强肠道屏障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为研究对象,研究短链脂肪酸对糖尿病小鼠血糖代谢的改善作用。通过腹腔注射200 mg/kg 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研究乙酸钠、丙酸钠和丁酸钠对糖尿病小鼠进食量和体重变化、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血糖水平、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指数及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乙酸钠和丙酸钠可显著降低累计进食量(p0.05),分别降低了10.09%和8.90%;乙酸钠和丁酸钠,对2型糖尿病小鼠其他指标包括体重、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胰岛素抵抗和胰腺组织损伤修复都没有显著改善作用(p0.05)。丙酸钠可以显著降低血糖水平(20.65%)和胰岛素抵抗(11.19%),增强胰岛β细胞功能(64.50%),提高葡萄糖耐量,对胰腺组织损伤起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观察香蕉粉干预对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G)、糖尿病对照组(DCG)、低剂量组(LDG)、中剂量组(MDG)和高剂量组(HDG),干预4周后检测5种常见肠道菌群的分布。结果表明:干预后高剂量组(263.50±8.71g)和中剂量组(258.25±11.89 g)的体重显著低于糖尿病对照组(278.75±5.06 g);各干预组的排便量(182.57±12.80 g、188.00±17.09g、163.00±8.75 g)显著高于糖尿病对照组(146.57±20.44 g);香蕉粉可显著增加双歧杆菌、拟杆菌、乳酸杆菌的菌落数,显著减少肠球菌菌落数,各干预组的B/E值(1.17±0.15、1.24±0.08、1.21±0.11)显著高于糖尿病对照组(1.13±0.07);各干预组的短链脂肪酸含量(188.50±46.90 mmol/L、118.60±32.41 mmol/L、61.42±10.80mmol/L)显著高于糖尿病对照组(32.46±8.34 mmol/L),同时pH值显著降低。香蕉粉有控制糖尿病大鼠体重增加和促进排便的作用,明显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并增加其酵解产物,降低肠道pH值,从而发挥其对机体的健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