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大数据环境下并行深度森林算法中存在不相关及冗余特征过多、多粒度扫描不平衡、分类性能不足以及并行化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互信息和融合加权的并行深度森林算法(parallel deep forest algorithm based on mutual information and mixed weighting,PDF-MIMW)。首先,在特征降维阶段提出了基于互信息的特征提取策略(feature extraction strategy based on mutual information,FE-MI),结合特征重要性、交互性和冗余性度量过滤原始特征,剔除过多的不相关和冗余特征;接着,在多粒度扫描阶段提出了基于填充的改进多粒度扫描策略(improved multi-granularity scanning strategy based on padding,IMGS-P),对精简后的特征进行填充并对窗口扫描后的子序列进行随机采样,保证多粒度扫描的平衡;其次,在级联森林构建阶段提出了并行子森林构建策略(sub-forest construction strategy based on mixed weighting,SFC-MW),结合Spark框架并行构建加权子森林,提升模型的分类性能;最后,在类向量合并阶段提出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的负载均衡策略(load balancing strategy based on hybri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LB-HPSO),优化Spark框架中任务节点的负载分配,降低类向量合并时的等待时长,提高模型的并行化效率。实验表明,PDF-MIMW算法的分类效果更佳,同时在大数据环境下的训练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MapReduce框架下的随机森林算法在处理大数据问题时存在的冗余与不相关特征过多,训练特征信息量低以及并行化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大数据下基于信息论和范数的并行随机森林算法(PRFITN).首先,该算法基于信息增益和Frobenius范数设计了一种混合降维策略(DRIGFN),获得降维后的数据集,有效减少了冗余及不...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信息呈几何倍数增长。传统的分类算法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了提高分类算法的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弱相关化特征子空间选择的离散化随机森林并行分类算法。该算法在数据预处理阶段对数据集中的连续属性进行离散化。在随机森林抽取特征子空间阶段,利用属性向量空间模型计算属性间的相关性,构造弱相关化特征子空间,使所构建的决策树之间相关性降低,从而提高随机森林的分类效果;并通过研究随机森林的并行化策略,结合MapReduce框架,改进并实现了随机森林模型构建过程的双重并行化,进一步改善了算法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随机森林算法中存在协方差矩阵规模较大、子空间特征信息覆盖不足和节点通信开销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PCA和子空间分层选择的并行随机森林算法PLA-PRF(PCA and subspace layer sampling on parallel random forest algorithm).对初始特征集,提...  相似文献   

5.
左为恒  宋璐璐 《控制与决策》2020,35(12):2835-2844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冷却供给量与工艺介质冷却需求量之间往往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造成大量的冷却资源浪费.为了匹配冷却需求量与供给量,提高循环冷却水系统能源利用率,给出一种基于多工艺介质温度目标循环冷却水最小压差控制系统,并将深度学习引入工艺介质温度预测研究中,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堆叠自动编码器(improved stacked auto encoders, ISAE)的工艺介质温度预测方法.首先,对工业现场数据进行清洗;然后,将多个自动编码器堆叠,构建深度学习网络结构,采用"逐层贪婪无监督预训练-参数微调"方法训练网络参数,并基于均方根反向传播(root mean square back propagation, RMSProp)优化方法对网络参数进行微调,减小陷入局部最优的概率;最后,利用某化工厂历史运行数据进行测试,与浅层神经网络、未改进的SAE方法进行比较,所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ISAE方法的预测准确性高,预测的工艺介质温度平均百分比误差仅为0.85%,且泛化能力优于未改进的SAE算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并行深度森林算法在处理大数据问题时存在的冗余与不相关特征过多,多粒度扫描不平衡以及并行化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大数据环境下基于信息论改进的并行深度森林算法——IPDFIT(improved parallel deep forest based on information theory).该算法基于信息论设计了一种混...  相似文献   

7.
针对并行深度森林在大数据环境下存在冗余及无关特征过多、两端特征利用率过低、模型收敛速度慢以及级联森林并行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Spark和NRSCA策略的并行深度森林算法——PDF-SNRSCA。首先,该算法提出了基于邻域粗糙集和Fisher score的特征选择策略(FS-NRS),通过衡量特征的相关性和冗余度,对特征进行过滤,有效减少了冗余及无关特征的数量;其次,提出了一种随机选择和等距提取的扫描策略(S-RSEE),保证了所有特征能够同概率被利用,解决了多粒度扫描两端特征利用率低的问题;最后,结合Spark框架,实现级联森林并行化训练,提出了基于重要性指数的特征筛选机制(FFM-II),筛选出非关键性特征,平衡增强类向量与原始类向量维度,从而加快模型收敛速度,同时设计了基于SCA的任务调度机制(TSM-SCA),将任务重新分配,保证集群负载均衡,解决了级联森林并行效率低的问题。实验表明,PDF-SNRSCA算法能有效提高深度森林的分类效果,且对深度森林并行化训练的效率也有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8.
针对并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在大数据环境下存在冗余特征计算过多、卷积运算性能不足和参数并行化合并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Winograd卷积的并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优化算法。首先,该算法提出基于余弦相似度与归一化互信息的特征过滤策略,通过先筛选后融合的方式消除了通道间对于冗余特征的计算,以此解决了冗余特征计算过多的问题;然后,结合MapReduce提出了并行Winograd卷积策略,通过使用并行化Winograd卷积运算替换传统卷积运算的方式来提升卷积运算的性能,以此解决了卷积运算性能不足的问题;最后,提出基于任务迁移的负载均衡策略,通过动态负载迁移的方式来均衡集群中各节点之间的负载,降低了集群总体的平均反应时长,以此解决了参数并行化合并效率低的问题。实验表明,WP-DCNN算法显著降低了DCNN在大数据环境下的训练代价,而且对并行DCNN的训练效率也有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9.
神经网络模型被广泛用于跨领域分类学习。边缘堆叠降噪自动编码器(marginalized stacked denoising autoencoders,mSDA)作为一种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源领域和目标领域数据进行边缘化加噪损坏,学习一个公共的、健壮的特征表示空间,从而解决领域适应问题。然而,mSDA对所有的特征都采取相同的边缘化加噪处理方式,没有考虑到不同特征对分类结果的影响不同。为此,对特征进行区分性的噪音系数干扰,提出多边缘降噪自动编码器(multi-marginalized denoising autoencoders,M-MDA)。首先,利用改进的权重似然率(weighted log-likelihood ratio update,WLLRU)区分出领域间的共享和特有特征;然后,通过计算特征在两个领域的距离,对共享特征和特有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边缘化降噪处理,并基于单层边缘降噪自动编码器(marginalized denoising autoencoders,MDA)学习获取更健壮的特征;最后,对新的特征空间进行二次损坏以强化共享特征的比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跨领域情感分类方面优于基线算法。  相似文献   

10.
蔡玲  毕克刚  梁卜元  王晗 《微型电脑应用》2022,(11):103-105+110
可再生能源存在多样性,且不同能源采样数据具有冗余性,导致效率评价结果不理想,因此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评价方法。通过特征选择算法对可再生资源进行数据欠采样,将特征的重要性程度和相关度作为标准对特征进行筛选,删除冗余特征,形成全新的特征子空间。利用随机森林分类模型进行加权重组,完成可再生能源分类。分析不同可再生能源的衡量指标以及影响因素,结合火用算法,组建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完成利用效率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效率评价结果提升,对不同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数据环境下并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存在冗余数据敏感、参数选取困难、并行化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elief和BFO算法的并行SVM算法RBFO-PSVM。首先,基于互信息和Relief算法设计了一种特征权值计算策略MI-Relief,剔除数据集中的冗余特征,有效地降低了冗余数据对并行SVM分类的干扰;接着,提出了基于MapReduce的MR-HBFO算法,并行选取SVM的最优参数,提高SVM的参数寻优能力;最后,提出核聚类策略KCS,减小参与并行化训练的数据集规模,并提出改进CSVM反馈机制的交叉融合级联式并行支持向量机CFCPSVM,结合MapReduce编程框架并行训练SVM,提高了并行SVM的并行化效率。实验表明,RBFO-PSVM算法对大型数据集的分类效果更佳,更适用于大数据环境。  相似文献   

12.
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虽应用广泛且分类准确度很高,但在面对特征维度高且不平衡的数据时,算法分类性能被严重削弱。高维数据通常包含大量的无关和冗余的特征,针对这个问题,结合权重排序和递归特征筛选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随机森林算法RW_RF(ReliefF&wrapper random forest)。首先引用ReliefF算法对数据集的所有特征按正负类分类能力赋予不同的权值,再递归地删除冗余的低权值特征,得到分类性能最佳的特征子集来构造随机森林;同时改进ReliefF的抽样方式,以减轻不平衡数据对分类模型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特征数目很多的数据集中,改进算法的各评价指标均高于原算法,证明提出的RW_RF算法有效精简了特征子集,减轻了冗余特征对模型分类精度的影响,同时也证明了改进算法对处理不平衡数据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已有的特征选择算法中,常用策略是通过相关准则选择与标记集合相关性较强的特征,然而该策略不一定是最优选择,因为与标记集合相关性较弱的特征可能是决定某些类别标记的关键特征.基于这一假设,文中提出基于局部子空间的多标记特征选择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特征与标记集合之间的互信息得到一个重要度由高到低的特征序列,然后将新的特征排序空间划分为几个局部子空间,并在每个子空间设置采样比例以选择冗余性较小的特征,最后融合各子空间的特征子集,得到一组合理的特征子集.在6个数据集和4个评价指标上的实验表明,文中算法优于一些通用的多标记特征选择算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数据环境下DCNN(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算法中存在网络冗余参数过多、参数寻优能力不佳和并行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特征图和并行计算熵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算法MR-FPDCNN(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based on feature graph and parallel computing entropy using MapReduce)。该算法设计了基于泰勒损失的特征图剪枝策略FMPTL(feature map pruning based on Taylor loss),预训练网络,获得压缩后的DCNN,有效减少了冗余参数,降低了DCNN训练的计算代价。提出了基于信息共享搜索策略ISS(information sharing strategy)的萤火虫优化算法IFAS(improved firefly algorithm based on ISS),根据“IFAS”算法初始化DCNN参数,实现DCNN的并行化训练,提高网络的寻优能力。在Reduce阶段提出了...  相似文献   

15.
孔莉芳  张虹 《控制与决策》2012,27(7):967-974
针对大量无关或冗余的特征通常会降低模式分类中分类器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异步并行微粒群优化的特征子集选择方法(AP-PSO).该方法采用二进制微粒群优化搜索特征子集,利用异步并行方式提高算法的运算效率;为有效协调种群的全局探索和局部开发能力,充分利用混沌运动的遍历性和随机性,提出一种一致混沌变异算子.与已知4种特征子集选择方法进行比较,所得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Ensemble methods aim at combining multiple learning machines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in a learning task in terms of prediction accuracy, scalability, and other measures. These methods have been applied to evolutionary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including learning classifier systems (LCSs). In this article, we first propos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hat allows us to appropriately categorize ensemble‐based methods for fair comparison and highlights the gaps in the corresponding literature. The framework is generic and consists of three sequential stages: a pre‐gate stage concerned with data preparation; the member stage to account for the types of learning machines used to build the ensemble; and a post‐gate stage concerned with the methods to combine ensemble output. A taxonomy of LCSs‐based ensembles is then presented using this framework. The article then focuses on comparing LCS ensembles that use feature selection in the pre‐gate stage. An evaluation methodology is proposed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methods. Specifically, random feature sampling and rough set feature selection‐based LCS ensemble methods are compar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ugh set‐based approach perform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random subspace method in terms of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in problems with high numbers of irrelevant featur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wo approaches are comparable in problems with high numbers of redundant fea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