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清代皇家园林石子地面为研究对象,论述石子地面的三种做法(石子甬路、石子散水、石子海墁),对石子地面做法以及工丈尺销算则例进行分析,并计算讨论了白灰、黄土与石子的用量铺墁关系。梳理石子地面历代审美规律,结合清代档案与遗存、遗址勘察,对清代皇家园林石子地面审美旨趣转向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清代皇家园林中的禅宗园林环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芳  李士好 《建筑与环境》2009,3(3):108-110
本文从历史角度出发,以魏晋时期的市井寺庙与山林寺庙为起点,概述了寺庙园林肇端发展及历史沿革,阐明了汉化佛教——禅宗寺庙建筑的不同类型及相关的文化特色。尤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主要探究对象,从清代皇家园林中禅宗寺庙园林环境分布概况、寺庙总体布局及寺庙本身格局的园林环境阐发了皇家寺庙园林的基本特征。并从禅宗及禅文化特有的哲观和价值标准,分析了寺庙园林环境产生的思想基础、佛教禅宗精神与传统园林观之间不期而遇的契合,揭示了清代皇家园林中禅宗寺庙园林环境的设计意象,阐发了其造园目的和创作手法。最后,本文按照由自然到禅化的顺序把禅宗寺庙园林的的审美分为几个层次,并归纳、例举了清代皇家园林中寺庙园林环境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3.
清代皇家园林遗址数量众多、遗存完整,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因关注度低、保护不力等问题,部分遗址面临被破坏甚至消失的风险。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的园林遗址类遗产价值评估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保护及利用工作。本文响应文物保护和发展政策,依托国家文物保护准则和相关国际公约条例,以客观性、稀缺性、动态性和系统性为原则,以历史、艺术、科学、社会和文化五类指标,评估清代皇家园林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并从突出普遍价值、资源价值、保护管理、风险评估和经济价值五个维度,细分清代皇家园林遗址评价指标,构建针对园林遗址类遗产的价值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4.
刘恋  肖遥 《中国园林》2022,38(12):139-144
奉宸苑、圆明园、清漪园等清代皇家园林管理机构通过对其附属土地征收地赋或种植作物来创造收益,并对皇家园林周边景观产生影响。以清代内务府则例所记载的土地管理记录、收支经费流动为依据,提取从属于皇家园林的用地地块信息,从空间分布、管理机构、收支情况总结皇家园林土地的管理经营特征。认为清代皇家园林土地通过精细化的用地管理及收支制度,一方面支撑皇家园林景观的存续,另一方面影响了区域景观特征的形成。进一步证实了清代北京西北郊以湖泊水系连通皇家园林斑块、水稻农田为基底的景观格局,及其与土地经营管理之间相互制衡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比较,分析了传统地面做法工程质量的缺陷,找到造价控制与质量要求的结合点,并提出了底层刚性地面优化做法。  相似文献   

6.
肖遥  朱强  卓康夫 《风景园林》2018,25(8):110-115
园林的管理与经营是清代皇家园林存续的重要支撑。本研究结合清代宫廷文献,以记录内务府规章制度的《钦定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为主要依据,探讨清代管理机构职责、收入来源与经营方式、支出与盈余管理,归纳出一个以种植生产为核心的管理经营框架。认为清代皇家园林在多次改革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管理范围清晰的部门划分。各部门除对园林进行日常维护外,主要承担各园以植物生产为核心的经营任务。通过对资源的精细利用以及种植—租赁相结合的土地管理模式,基本实现皇家园林"以园养园"的收支平衡体系。而这种经营方式造就了园林沿水源布局的大面积的作物景观背景以及园林中点缀的生产性植物景观。最终得出结论,认为清代皇家园林植物景观不仅具有观赏功能,更是支持园林存续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清朝皇家园林建设高潮迭起,将中国古典园林创作推向顶峰。这期间杰出的皇家建筑师—样式雷世家担任样式房掌案,执掌皇家工程建设,留下了众多皇家园林作品。可以说,自康熙中叶雷金玉建畅春园立功被钦命为样式房掌案,到清末雷献彩主持重修圆明园,清代皇家园林的建设无不凝聚了样式雷世家的心血。结合样式雷世家主持或参与清代皇家园林建设工程的图档、文字材料以及其丰富的园林创作实践,撷要介绍7代样式雷成员主持或参与清代皇家园林建设的情况,揭示他们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清代皇家园林遗址指存在于大型清代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及独立小型园林遗址.本文基于对清代皇家园林遗址保护与展示现状及问题分析,针对其特征,从保护和展示的原则、方法、目标出发,提出整体保护与展示思路.通过分析日本奈良头塔遗迹、元箱根石佛群、平城京左京三条二坊宫迹庭园、圆明园含经堂典型国内外案例,得到了保护与展示应以研究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清代皇家园林遗址指存在于大型清代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及独立小型园林遗址。本文基于对清代皇家园林遗址保护与展示现状及问题分析,针对其特征,从保护和展示的原则、方法、目标出发,提出整体保护与展示思路。通过分析日本奈良头塔遗迹、元箱根石佛群、平城京左京三条二坊宫迹庭园、圆明园含经堂典型国内外案例,得到了保护与展示应以研究为基础,在保护方面应遵循真实性、保存修复前后多种状态信息的原则 , 选择适当保护措施;在展示方面应使用多种展示方式并存的方法、使用适当的设施展现园林环境与要素,以提高公众正确认知遗址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何川  王俪颖 《山西建筑》2023,(12):15-19
以香山碧云寺石子地面为研究对象,对碧云寺石子地面的做法与图案进行现状调查,结合清代历史档案与遗址勘察,梳理香山碧云寺石子地面的营建修缮历史沿革。对碧云寺石子地面的做法和图案进行分类论述,总结其做法特点和图案构成特征。  相似文献   

11.
贾珺 《建筑师》2008,(5):82-91
北京私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是其最后一个鼎盛时期,在清初.清中叶和清末分别出现过三次建设高潮.涌现出很多名园胜景。本文在大量历史文献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对清代北京私家园林的发展脉络、经典实例以及选址、建筑、掇山、理水、花木等具体造园手法进行全面的探讨.并对其不同时期的风格特征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武汉三镇之中,汉口镇形成最晚,从明代中期汉水改道开始独立于汉阳府而成型,随后逐渐成为商贾云集的“天下四大名镇”之一。汉口的造园活动也随着城镇的繁荣而兴盛,在清代中期和末期达到了高潮,发展出私家园林、会馆园林、公共风景区等类型。各类园林的空间布局和造景要素各有特色,体现了当时汉口镇的社会风尚与空间格局的变化。其所承载的活动与功能也体现了当时镇民的生活习俗与精神风貌。本文通过梳爬史料、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厘清当时汉口园林的基本情况和园林活动,探究其空间布局与造景手法,并结合清代汉口镇的经济地位、地理环境、社会构成等因素,探析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下的园林地域特征,力图展现清代汉口镇园林的风貌与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3.
]“方池水庭”是乾隆时期皇家园林中流行的一种以方池作为园林殿庭水景的理水模式,是乾隆帝个人营园思想主导下皇家园林方池审美复兴、精神文人化的产物。在乾隆一朝御苑建设盛极一时的背景下,方池景观在审美层面接续发展,在设计层面推陈出新,突破了传统士流园林欣赏的一般境界,各种方池庭院成为乾隆帝本人营造精神空间、昭示个人政治理想的绝佳载体。通过对乾隆一朝可考的“方池水庭”景观案例的考察,结合清代御制诗文和样式雷图档等资料,探讨乾隆朝御苑池庭景观的独特审美价值和背后的形成演变动因。  相似文献   

14.
汪江华 《建筑师》2014,(1):61-66
惠陵是清穆宗同治的陵寝,是清代晚期皇家陵寝建筑的典范之一,至今建筑实物保存基本完好,更重要的是有大量与之相对应的"样式雷"工程图档传世。本文在对惠陵建筑实物调研测绘的基础上,结合与之对应的"样式雷"惠陵工程档案的整理,力图翔实展现惠陵工程完整的规划设计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设计方法。这对于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程序与方法的研究,推进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的整理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泰山清代行宫是皇家行宫园林与泰山风景名胜融合的佳作。首先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选取岱顶行宫、白鹤泉行宫、四贤祠行宫和灵岩行宫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造园手法进行了概述,最后分析泰山清代行宫的造园特色为选址古迹、因礼布局、宫岳相联和景题通天。对汲取传统行宫园林营造智慧和启发泰山当代风景保护与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筑工程施工和质量管理是中国古 代建筑工官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由于工 程案例和档案文献等限制,国内相关领域的 研究至今少有突破。本文以清代晚期同治皇 帝的惠陵工程为例,在系统整理与其相关的 “样式雷”工程图档的基础上,对其工程施 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制度与安排进行 了挖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8,26(4):37-44
清代时,皇家到处建造戏场建筑。这些戏场的规模差异很大,其中戏台(舞台)的形式有三层大型戏台、二层中型戏台、单层室内戏台等。由于特殊的观演关系,皇家戏场也有非常特殊的建筑形式。该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研究北京清代皇家戏场建筑的历史背景、总体情况、建筑形式、典型实例、空间特征及艺术成就等。  相似文献   

18.
柳墅行宫,是清代天津府城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行宫。乾隆三十年始建,至道光二十六年消亡,历经八十一年。本文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如《长芦盐法志》、《天津县新志(民国)》、《津门保甲图》、《乾隆御制诗集》等,对它的基址方位、兴建和消亡历程、以及功能特点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从柳墅行宫的兴亡中探究了其演变后的原因和影响机制,论证了柳墅行宫不仅是帝王巡幸游憩之所,也是清王朝维系当地政局和盐商关系稳定的媒介。园者,起于盛,亡于衰。中国园林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规律或许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9.
高宁 《古建园林技术》2023,(168):114-117
广成苑是东汉洛阳郊区的一座皇家园林,其景观内容与西汉的郊区园林相同,以天然山水为主。但由于两汉社会政治形势的不同,广成苑在园林的服务功能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一转变引起了皇家园林与都城关系的变化,在古代都城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通过文献考证,对广成苑的地理位置和景观特征进行考察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社会功能及其与都城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