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雨辰  魏洁 《包装工程》2022,43(4):110-119
目的 以商周时期的仿生型酒器中具有形态与文化特殊性的“鸟”形象酒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仿生构形之“理”与文化意蕴之“情”的设计特征,以探究先秦仿生造物情理相融的设计巧思以及其造物路径对现代设计的启示。方法 在器物溯源的基础上,根据鸟形酒器的图片和数据信息,以设计学视角对酒器仿生造型中的器身构造、视觉符号等特征开展研究。主要分析器物中鸟形与酒器结构、功能的融合形式,以及鸟形态视觉特征与酒器审美文化内涵的关联两个层面的设计要素。结论 总结商周鸟形酒器由情入理的设计路径,将其沿用在现代动物形酒器的设计语境中,提出“自然元素的升级”“文化语境的融入”“情理和谐统一的设计路径”三点转变因素,完善并构建现代动物形酒器情理相融的设计传承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乳制品牌伊利金典有机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包装设计中所运用的设计方法,探讨在当今“国潮”风的影响下,乳制品牌包装风格的变化。挖掘设计符号与其所处时代的艺术审美、文化语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关联,以及背后的所指意义。基于索绪尔符号学理论,从共时性与历时性的角度出发,分析其文字符号、造型符号、色彩符号、图形符号和材质符号,探究“国潮”风影响下的包装风格变化。通过对伊利金典有机奶包装的设计方法和符号意义等方面的分析,为乳制品牌的包装设计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时倩颖  王小妍 《包装工程》2022,43(6):374-380, 386
目的 从设计师的角度分析民国商标中女性形象特征的要素选择设计方法。方法 以民国女性形象商标为研究对象,数量化理论Ⅰ为基础,采用语义差异法获取设计师对民国女性形象商标造型的感性评价,再从女性外在形象、题材选择、表现手法、文化内涵等方面提取影响感性意象的关键造型设计要素,并通过数量化理论Ⅰ构建感性意象与民国女性形象商标造型设计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模型。结论 民国设计师选择的不同设计要素对民国女性形象商标意象表现的影响是不同的,其感性意象词汇表现出对具体设计要素水平的倾向性选择。民国女性形象商标中感性意象与设计师对设计要素的选择之间存在相关性,其模型的建立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描述民国女性形象商标设计的感性意象表现,从而为当下有关商标中的女性形象设计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肖江浩  董石羽 《包装工程》2019,40(12):267-272
目的 从感性工学的角度研究童车外观情感意象。方法 首先对感性工学在造型设计领域的已有研究思路进行分析,提出产品外观情感意象研究流程及相关数据获取与分析方法。其次以儿童自行车为研究对象,从功能性价值、审美性价值和体验性价值3个方面分析童车的设计要素,研究童车包含的设计语义。最后通过童车外观情感意象实验,从感性词汇和典型样本方面,分析与讨论童车情感意象及设计启示。结果 根据情感意象研究流程,得出“主观感受”与“客观形式”两类童车设计核心语义词,并通过典型样本构成的情感意象空间,挖掘了未来童车的产品设计机会。结论 通过情感意象实验获取到童车设计语义,并对童车语义进行聚类。童车设计核心语义词对后期的童车方案设计草绘和评价,以及童车产品机会对童车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感性直觉方法在设计实践中是常见的一种思维方法,但相关的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在强调现代设计的理性精神和方法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感性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及其价值,明确感性设计方法是理性设计方法的有益补充。旨在探究感性设计方法价值和意义的具体所指。方法以情感体验、直觉感受的艺术设计方法论和设计符号学与产品语义学的视觉文化设计方法论,对感性设计思维方法特征进行梳理,以悦目动心的设计、有意味的形式、创造的进化3个角度与理性设计思维方法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感性设计思维与理性设计思维两者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对应互补关系;感性设计方法是历史悠久的设计方法,并依然被许多设计师推崇;感性设计方法在"感性消费时代"、"创感时代"以及营造"艺术化生存"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感性设计秉承"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用户的情感与心理需求为出发点,综合个性化设计、情感化设计等多种设计方法理论,将人们的审美感受、心理反应和情感内容进行物化,以此指导相关产品的研发。感性设计,理性先行。在《产品形态意象造型智能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和《面向产品意象造型的认知思维与先进设计方法研究》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我们对其相关方法展开了探索,并在感性意象发掘、产品形态描述、设计要素分析、感性意象和设计要素关联、产品意象造型智能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升牙科椅的情感价值,满足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感性诉求,提出基于造型美学的牙科椅意象造型设计方法。方法通过李克特量表对具有代表性的感性意象词汇对进行量化处理,采用形态分析法提取牙科椅的造型设计要素,并将提取的造型设计要素分解为造型设计类目,结合SPSS软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感性语义与造型设计类目的关联;分析整理得出造型设计类目得分,得分值的大小体现了造型设计要素对感性语义的贡献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造型美学设计的加法和减法对感性语义贡献最大的设计要素类目进一步分析研究,得出满足用户感性需求的牙科椅造型设计关键点。结论这些优化点有助于牙科椅造型的精准化设计,也为后续牙科椅造型设计系统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产品开发情境分析与形态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产品概念设计中把产品、使用者以及使用环境等各种要素放在一个情境空间中进行分析,将设计要素体现在产品与使用者及环境的交互中,从而发现和确定用户的需求及新产品的设计定位,获得产品概念设计方案,满足用户对产品的需求.通过感性工学和产品语意学的研究应用,对产品造型进行编码形成产品风格语义,对产品的造型元素和风格特征,从符号学和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及形象化应用,满足产品设计要素的形式,从而满足了用户的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9.
王立群  陈飞虎  马珂 《包装工程》2022,43(14):238-245, 253
目的 在当今“国潮”风的消费现象下,以经典国货大白兔奶糖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包装设计中所运用的设计方法,挖掘设计符号与其所处时代的艺术审美、文化语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关联,以及背后的所指意义。方法 基于索绪尔符号学理论,从共时性角度分析了第一套大白兔奶糖包装中的文字符号、造型符号、色彩符号、图形符号和材质符号,探究了各个符号的施指和所指。从历时性角度分析了大白兔奶糖包装在不同时间的变化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结论 通过对大白兔奶糖包装设计的设计方法和符号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经典国货包装设计与社会文化语境有着紧密的联系。从符号学视角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经典国货包装设计符号的施指和所指,为国货包装如何在设计上既保留文化内涵,又结合时代特色、保持创新性等方面提供了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感性设计方法对战斗机座舱开展设计研究,探究战斗机座舱的工业设计方法,以提升飞行员的操作感受和用户体验。方法 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厘清感性设计的概念和理论来源;对装备感性设计和飞机座舱的工业设计方法进行文献回顾;针对以技术为主导的战斗机座舱设计,其外观设计受到功能的严格限制。通过构建基于创意感性的战斗机座舱感性设计方法,将“感性”思维融入战斗机座舱的工业设计程序,通过风格意象、主题分析、主题造型化等设计阶段产出设计方案,最后进行验证评估。结论 根据感性设计方法对战斗机座舱开展概念设计案例实践,验证了感性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为战斗机座舱工业设计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王艮提出的“百姓日用即道”思想的深层含义及延伸发展,总结其对明清手工业及现代中国设计之影响,探究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的两面性,找寻其当代价值与归宿。结合明清文人著述与手工业成果,探析彼时设计思想的创新性与观察造物更新的前瞻性。从造物文化积累的角度反思“百姓日用”的保守性特质,运用当下富有代表性设计案例分析“良知天性”的当代价值归属。“百姓日用”曾一度促使明末造物工艺的空前繁荣,但其思想内在的保守性因应了故步自封的传统造物与管理模式,致使中国早期工业化停滞不前。其深层次的理念“良知天性”对当代设计找寻造物与生活的融合、机械与手艺的共生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毅  宗欣玥  乔洁 《包装工程》2023,44(20):325-335
目的 对明清云锦的色彩符号进行研究,并探索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以馆藏明清两代云锦为研究对象,收集故宫博物院与北京艺术博物馆馆藏中的云锦文物资料,通过符号学分析以及色彩样本对比,从色彩符号的形成因素、色彩符号特征、运用方式等层面进行讨论,探究云锦色彩符号的构成形式与规律,为云锦色彩后续的研究及云锦与现代设计的有效结合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参考。结果 得出明清云锦织物其色彩符号是社会阶级与审美技艺交织形成的产物,并且其符号学含义与符号使用规律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再创新与现代设计色彩体系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不论是提取云锦色彩符号进行设计应用,还是参考其色彩符号的运用规律,都可为云锦这一珍贵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更多思路。结论 通过对明清云锦色彩符号的研究及其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实践探索,明清云锦的色彩与符号意义被更为清晰地归纳与展现,有利于进一步解读明清两代云锦色彩中的文化艺术内涵,促进传统纺织工艺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武建林 《包装工程》2020,41(2):284-286
目的探析情感化视角下的食品包装设计策略。方法由社会发展给人们带来的诸多变化谈起,引出消费者对商品的多元化需求,提出包装设计的重要性,接着对包装的情感化设计进行论述,分析其在形态、色彩、材料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并对其所给予食品包装设计的重要辅助与升华作用以及当前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最后结合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诸多细节因素展开对情感化设计的全方面探析,总结其应用与发展的具体方向和路径。结论食品包装设计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与消费趋势下,必须从图形、文字、色彩、材质等多方面进行深度的资源挖掘,从多个层面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如此才能在与消费者建立情感共鸣的基础上促进品牌形象与消费者心理的融合,从而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明清苏作家具雕饰艺术特征内涵,并对明清不同时期苏作家具雕饰艺术的嬗变表现及其变化机理有清晰的辨识。方法通过对现存明清苏作家具木雕实例的收集、归纳、分类,提炼出明清苏作家具雕饰的艺术特征。结论明清苏作家具雕刻装饰由初期的简洁走向繁复,由装饰与结构的融合走向装饰与结构的二元分离,但总体保持装饰有度的特色,也呈现出布局对称均衡,主题统一、有层次,用材具有地域性等整体特征。明清苏作家具雕刻主流纹饰在雕刻题材、雕刻技法、雕刻用材、审美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变化以清朝中期为时间节点,呈现出题材世俗化、构图组合化、位置程式化、饰面浓华化、用材差异化的趋向特征,这一现象正是由儒商结合的风尚、上行下效的消费心理、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市民文化的兴起以及雕刻工具技术的改良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内的高校文创产品缺乏情感属性,没有形成独特的校园品牌,存在同质化现象等问题,在高校文创发展新需要的背景下,运用以人为本的移情设计方法,寻找高校文创的设计策略。结合案例分析,运用情感层级理论,基于现有情况,提出高校文创产品设计与移情理念相结合,以重视用户情感表达、情感需求为基础展开研究;进而对高校文创产品设计进行深入讨论。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以人为本,从“视觉、互动、情感”三个方面层层递进,拓宽高校文创未来创新发展思路。设计师作为移情执行者要从三大层次出发进行逐步推进,针对高校文创运用移情理念将用户对产品的描述和情感转化为明确的设计要求,提出可行性的创新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基于情感化设计的《闲情偶寄》家具设计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志玉 《包装工程》2017,38(12):192-196
目的从情感化设计角度研究《闲情偶寄》中的家具设计理念。方法阐述了情感化设计理念及其3个设计层面,即本能水平设计、行为水平设计和反思水平设计,并详细探讨了情感化设计理念在《闲情偶寄》家具设计中的具体体现。结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展现了具有情感的家具,不但具有实用功能,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应当用新的设计理念重新解读,对于拓展和丰富当代家具设计理论、发展和传承李渔的家具设计理念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陆菁  王军  刘渊  吴中浩 《包装工程》2017,38(24):152-155
目的针对当今中国对于诚信环境的强烈需求,从消费者诚信情感体验角度提出包装色彩的解决方案。方法以诚信意象及情感体验模型与认知科学为基础,通过包装设计中色彩信息的构建来达到消费者诚信情感体验的目标。结论通过构建诚信情感体验与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要素之间的关系,阐述与诚信情感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产品触觉体验是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方面,通过整理、归纳目前较为零散的触觉体验研究成果,为同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讨论了触觉体验概念及其现有研究角度。首先,从用户期待视角,解析期待及期待效应的内涵,阐述期待理论及其在触觉体验中的研究现状。然后,从材质设计视角,归纳两类材质触觉体验设计研究类型,即单触觉模态与跨模态下的材质设计,并阐述层次化研究方法,以及现有研究中相应的情感与情绪层、感知维度层、物理属性层的研究内容。结论总结产品设计中触觉体验的研究现状和国内外文献。在此基础上,提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趋势,为产品设计领域中的触觉体验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姜靓 《包装工程》2018,39(24):88-92
目的 从社会背景、历史原因、文化诉求、艺术环境等方面分析和研究晚明时期书籍装帧设计的独特性。方法 结合文化传承、政治背景、社会经济、艺术美学、科学技术等多方因素,探析晚明书籍装帧的艺术风格的来源及其形成原因。结论 论述晚明时期“尚奇”的美学理念和设计思想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在体现与宋元文化一脉相承的同时,敢于打破古代经典、大胆创新的独特之处。晚明书籍具有“奇特”书名和内容、“多样”的装帧形式和“新颖”的版式设计,犹如现代书籍形态的雏形。  相似文献   

20.
盛卓立 《包装工程》2021,42(2):239-242
目的探索情感视角下的书籍设计策略。方法从多元化的时代背景着手,结合人们逐渐提升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引出书籍设计的情感化方向,并深入分析了书籍情感化设计的概念及主要特点,然后依托各种设计尝试从版式、色彩、材质和功能等方面展开论述,分别就传统与现代、时尚化、趣味化、功能化等方面的设计路径进行阐述,也列举了一些代表性的设计实例,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设计趋势进行总结,对相关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论书籍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其借助情感的表现力和艺术张力能够实现更加个性、丰富和多元的形式与功能,从而以更加鲜明的特色、更加深入的互动和更加深刻的情感增添书籍的艺术魅力,满足当下人们普遍提高的审美与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