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贾凤超  卫晓锋  张竞  孙厚云  李多杰  李健  李霞 《矿产勘查》2020,11(12):2757-2764
承德中部地区富锶地下水分布较广,本次工作在不同地质建造区采集水样62件,土壤和岩石样品143件,水样中锶含量介于0.11~2.32 mg/L之间,其中锶含量≥0.40 mg/L、达到富锶地下水界限含量的水点共有46个,占全部水点的74.19%。pH为7.16~8.39,属于中性-弱碱性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 Ca、HCO3·SO4- Ca型,水体中Sr2+与其他主要离子成分相关性较好,均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碎屑岩建造中地下水Sr2+含量最高,平均值0.75 mg/L,在变质岩建造中地下水 Sr2+含量平均值0.51mg/L,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地下水Sr2+含量平均值0.55 mg/L,火山岩建造中地下水Sr2+含量最低,平均值0.43 mg/L。不同地质建造岩石中的锶含量差异较大,变质岩建造中锶含量最高,平均含量499.94 mg/kg,其次为碎屑岩建造,锶含量平均值为490.77 mg/kg,火山岩建造中锶含量最低,平均值为373.19 mg/kg。地下水中锶元素主要来源于基岩,二者锶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碎屑岩建造及其水体中锶含量均较高,火山岩建造及其水体中含量最低,相比火山岩和变质岩建造,碎屑岩类建造中锶元素更易于向地下水中迁移。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4):592-595
本文从地层条件、构造条件、矿泉水形成的物质基础、水文地质条件等几方面,对曲海天然饮用富锶型矿泉水形成机制进行了浅析,并对该矿泉水的水质、水量进行分析,该矿泉水阴离子以重碳酸氢根(HCO3-)为主,矿泉水中界限指标锶含量0.523~1.74mg/L,达到了《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标准(GB8537~2008)》中锶的界限指标要求,属重碳酸钙富锶型天然饮用矿泉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7)
通过分析土壤中锶-90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计算公式中的有关参数,对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发现土壤中锶-90的分析主要受到仪器计数、重复性测量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齐尚星  安邦  张军  谭静  余文  笪昊翔 《矿产勘查》2023,14(3):502-509
本文利用安徽省潜山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数据资料,对潜山市富锌土壤资源的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锌含量平均值为70.7 mg/kg,变化范围在18.7~2964.5 mg/kg,富锌土壤面积为365.90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21.71%。研究区土壤锌含量受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与土壤有机质呈弱正相关关系;研究区土壤pH值整体呈酸性,土壤pH值对土壤锌含量影响不显著。通过对研究区成土母质、大气干湿沉降物与灌溉水中锌含量分析显示,土壤中锌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不受大气干湿沉降与灌溉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9)
我国为人口大国,人口密度要比其他国家高出很多,但是土地面积却与人口人数量成反比,粮食的供应量明显不足,我国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对农作物的高产问题非常重视,在这里将对我国的农作物的高产问题的技术与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0)
对农作物的科学施肥,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根部施肥和叶面施肥时要了解农作物特点,土壤情况及其它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6)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以碳酸钾、碳酸锶、磷酸氢二铵、氧化铕为原料,制备了铕掺杂的磷酸锶钾荧光粉。用综合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等测试表征了实验样品。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在950℃可以获得单相的磷酸锶钾粉体,粉体的显微形貌为不规则形状,粒径分布在700 nm~4μm之间。粉体的光谱分析确定空气气氛热处理得到3价的Eu~(3+)离子,其作为发光中心产生620 nm的红色发光,Eu~(3+)离子发光强度在范围0.015 mol%和0.020mol%时具有较高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快速推进给园林绿化建设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土壤质量问题已成为当今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而关于城市园林绿化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土壤生物学指标比较缺乏。从土壤质量的概念着手,探讨了城市园林绿化土壤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土壤质量监测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城市园林绿化土壤质量监测应包括土壤肥力质量、环境质量、健康质量三部分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评价指标,共计24项,以期为客观、准确评价园林绿化土壤质量提供参考;为绿地土壤养护、管理以及土地的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国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土壤质量监测和相关研究工作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4)
随着现在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绿色种植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同时,绿色的理念也越来越影响着众多行业领域的不断发展。在农作物种植领域中,农作物种业的发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上至连锁酒店餐桌食物的风格装饰,下至居家厨房的料理,绿色在农作物种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目前,笔者就农作物种业在绿色农业中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2)
为了制定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生产工艺,需要对其前驱体中锰含量进行准确测定,以硝酸铵为氧化剂,采用磷酸固定锰的价态,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锰的容量法来测定锰含量,并对溶样方法及温度控制、磷酸的加入量、加入硝酸铵时的温度控制和硝酸铵的加入量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称样量为0.300 0g,溶样消耗盐酸10mL,加入10mL H3PO4,溶液温度240℃时加入1.2g硝酸铵进行氧化,测定准确度最高,加标回收率为99.70%~100.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24%,方法耗时短,不需要加入任何掩蔽剂,适合实际分析采用。  相似文献   

11.
在河北省承德市选择重点工作区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基于承德市1∶5万滦河幅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土壤重金属元素和养分元素数据,在土地利用类型三调图斑上根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 0295—2016)对该地区土壤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养分综合等级以中等(三等)为主,总面积约为219.51 km~2,占图幅面积的54.52%;微量元素方面圈定锌元素为一等(丰富)的土地面积为143.41 km~2,占图幅总面积的35.62%;锰元素为一等(丰富)的土地面积为185.45 km~2,占图幅总面积的46.06%;硒元素为一等(丰富)的土地面积为6.64 km~2,占图幅总面积的1.65%。土壤环境综合等级以轻度污染(三等)为主,总面积为185.04 km~2,占图幅面积的45.96%。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主要以四等(差等)为主,总面积约为186.23 km~2,占图幅面积的46.36%。根据研究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结果,可为研究区所在地方政府履行土地资源管理、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实施土壤环境保护、支撑脱贫攻坚等管理职能提供科学依据,为提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成果的利用程度及成果转化提供借鉴,对丰富和完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下介质电阻率能够综合反映多孔介质及其所含流体的电学信息,在多孔介质均匀的情况下,能够反映地下介质含水量的空间分布。本研究以承德南部地区层状热储为例,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方法获得了剖面电阻率,建立了电阻率分布与地下介质构造及含水量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在岩性均一的条件下,地球物理勘探是研究层状热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土壤生源要素的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对指导土壤肥力调控,优化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承德市伊逊河红旗周边地区为例,采集不同深度和典型剖面土壤样品,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地统计半方差函数模型和冗余分析等方法,论述了研究区土壤生源要素碳、氮、磷和钾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TN含量平均为848.74 mg/kg,总体较为缺乏;土壤Corg平均含量为1.35%,总体属中度水平;TP和TK含量相对丰富。TN、Corg、TP和TK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属较丰富以上水平的样品占比分别为7.71%、26.18%、35.08%和77.85%。深层土壤TN和TP含量显著低于表层土壤,垂向分布上TN和TP含量总体呈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TK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壤TP和TK空间分异以结构性变异为主,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TN和Corg分布具有中度的自相关性,空间分布受土地利用类型控制,也受农业活动等人为因素影响;土壤TP空间分布受成土母质和矿业活动因素共同影响,土壤TK空间分布则主要受成土母质自然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承德地区的基性—超基性岩带中选择了少量岩体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分析发现,超基性岩体中钪含量较基性岩体中高,且均已构成独立钪矿床,资源储量巨大。经研究认为,超基性岩中的钪以类质同象形式主要赋存于辉石和角闪石中。  相似文献   

15.
伴随当代健康理念与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观念的共时推演,对古典园林精神生态机制的重新认识与诠释成为新时代风景园林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典园林依托我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蕴含丰富的健康园林营造方法与机制。点景题名是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景观载体。本文力争站在民族与文化自信的时代高点上,以承德避暑山庄点景题名为例,分析其文化深度和精神生态共时性营造特征;以代表性匾额题刻等点景题名的文本解读与语义转换为切入点,在命名点题、记叙典故、抒情喻志基础上,阐释其勤勉自强、藉古喻今、精神超越的内在精神与文化关联。研究结果对中国园林文化内涵再理解及当代园林景观建设具有参考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截至2019年12月,承德已发现多处锶型、偏硅酸型饮用及理疗天然矿泉水潜在资源量3200万t/a,允许开采的资源量900万t/a。本文通过对现有勘查成果的综合归纳、分析与研究,总结承德典型矿泉水的特征,分析地层、构造、岩浆岩对矿泉水成因与组分的影响,充分挖掘承德市天然矿泉水资源的区位、环境、高锶等优势,为承德市天然矿泉水开发利用、招商引资提供宣传,也对政府完善矿泉水资源保护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布格重力校正方法中存在正常场校正的高程起算面误差、高程校正误差与地形和中间层校正误差,为避免传统布格重力校正方法中存在的误差影响,提高资料解释的准确性,本文采用了理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处理技术,对在承德御道口波状高原区的实测重力资料重新进行了处理。通过与布格重力异常的对比分析,对该方法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波状高原地区,理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相较于布格重力异常能够较好地反映区域重力场的空间分布形态,对局部信息的展现也更加清晰、丰富,对构造形态表现更加合理、准确,根据不同的地质目的,合理选择布格校正和理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处理,可提升资料解释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初始孔隙比条件下的土水特征试验及增湿试验,研究了膨胀土的土水特征曲线拟合参数及体积膨胀曲线拟合参数与初始孔隙比的关系,采用曲面拟合法建立了孔隙比与重量含水率及初始孔隙比的关系曲面、孔隙比与吸力及初始孔隙比的关系曲面、重量含水率与吸力及初始孔隙比的关系曲面、体积含水率与吸力及初始孔隙比的关系曲面。试验结果表明,在重量含水率(或吸力)–初始孔隙比–孔隙比坐标系中的体变曲面由饱和部分及非饱和部分组成;在增湿过程中,曲面由非饱和区进入饱和区的转折点对应的重量含水率随着初始孔隙比的增大而增大,转折点对应的吸力随着初始孔隙比的增大而减小;在吸力–初始孔隙比–重量含水率或体积含水率坐标系中,与特定初始孔隙比对应的土水特征曲线是纵坐标恒定的平面曲线;在吸力–孔隙比–重量含水率或体积含水率坐标系中,与特定初始孔隙比对应的土水特征曲线是纵坐标在变化空间曲线,它能同时表示初始孔隙比的影响及试验过程中孔隙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Crushable volcanic soils are well-known for their distinctive texture, vesicular nature and grain fragility. These features of volcanic soils lead to difficulty in interpreting the results of laboratory and field testing because of the occurrence of particle crushing. Sands containing pumice particles are commonly found in the Hamilton Basin in the North Island of New Zealand. The pumice particles originated from a series of volcanic eruptions centered in the Taupo and Rotorua regions. As a result of flooding and erosion along the Waikato River, the pumice particles have become mixed with other materials and have been distributed over the Hamilton Basin; these mixtures are referred to herein as natural pumiceous (NP) sands. This paper initially investigates an appropriate technique for measuring the maximum dry density (MDD) of NP sands; then a modified MDD test is proposed for estimating the pumice contents of these sands.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applicability of different standar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MDD, New Zealand and Japanese standards are employed. The results using the Japanese standard show consistent MDD values when repeating the tests due to negligible particle crush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sults of MDD tests according to the New Zealand standard indicate that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particle crushing occurs after each repeated test and, consequently, it is not possible to get the same result when the test is repeated. NP sands reach their ultimate potential breakage during the modified MDD tests (at least, for the level of loading applied) and they experience different levels of particle crushing which may be a function of their pumice content. As a way forward, the relative breakages of the materials tested are used to estimate the pumice contents of the NP sa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