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受地层、构造控矿作用强烈。本文对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岩(矿)石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主量元素特征为矿石中SiO2含量普遍很低,矿石和蚀变岩亏损TiO2、Al2O3、Na2O、K2O,强烈富集Fe2O3和FeO;矿石、蚀变岩微量元素富集和亏损基本一致,与银家沟岩体相比,Th、Nb、Ta、Zr、Hf、Rb、Ba、Sr元素显著亏损,Pb、Zn、Mo、Au成矿元素显著富集。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可分为3类:①稀土配分曲线平坦,重稀土略高于轻稀土,Eu元素无明显异常;②轻重稀土分馏程度低,稀土配分曲线斜率小;③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差异较大,轻稀土分异强度较大,Eu多为弱负异常,少数为无异常。矿石Eu强负异常,可能是矿石中含有菱铁矿和(铁)白云石或重晶石所致。综合以往同位素年代学、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等研究资料,认为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床成矿与区内发育的...  相似文献   

2.
阿尔金北缘尧勒萨依河口花岗岩主要由黑云二长花岗岩组成。为确定该地区侵入岩源区性质、形成时代和地质背景,对其进行了地球化学、构造环境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认为研究区花岗岩为高硅(SiO 2=67.48%~70.75%)、高钾(K2O=5.03%~7.66%)、富碱(Na_2O+K_2O=8.45%~11.32%)的特征,岩石里特曼指数δ=2.92~5.08,属碱性系列;铝过饱和指数(A/CNK)=0.8~1.15,基本为准铝质系列岩石;稀土总量偏高,轻稀土元素富集,(La/Yb)N=24.67~117.33,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有弱负异常(δEu=0.59~0.97),无明显Ce异常(δCe=0.99~1.05)。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U),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具有弧形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花岗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37.3±2) Ma,为中三叠世岩浆活动产物。研究表明,该区侵入岩属I型花岗岩,具有陆陆碰撞型花岗岩的特征,属同碰撞阶段,为壳幔混合源花岗岩类型。  相似文献   

3.
后碰撞岩浆作用对研究大陆造山带构造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桐柏—大别作为典型的造山带,经历了完整的造山作用,并于中生代产生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对揭示桐柏—大别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对桐柏—大别造山带八里棚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认为八里棚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岩石,具有高SiO2(76.85%~77.14%)、低MgO(0.08%~0.27%)、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Th、K、Rb)、亏损高场强元素(HREE)(如Ti、Ta、Nb)的特征,同时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43~0.67),低Sr(27.4×10-6~61.1×10-6)低Sr/Y比值(2.93~7.29),指示八里棚花岗岩为非埃达克质花岗岩。八里棚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28±2) Ma,对应桐柏—大别造山带垮塌晚期,指示其为造山带碰撞后减薄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综合前人研究资料,进一步揭示了桐柏—大别造山带由早期加厚的岩石圈地壳逐渐过渡晚期减薄的岩石圈地壳的构造体系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4.
豫西崤山与毗邻的小秦岭、熊耳山同属华北地块南缘,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太华岩群主要出露新太古代中酸性侵入岩体,但这些岩体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成岩动力学背景等仍未得到深入研究和测定。文章对崤山中北部张家河富钾花岗岩体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张家河富钾花岗岩体锆石U-Pb年龄为(2500±17)Ma,形成时代为新太古代晚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测点数据落入I-型花岗岩系列和埃达克岩范围,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La_N/Yb_N比值(介于8. 39~34. 20)大于1, Y元素含量介于11. 16×10~(-6)~12. 11×10~(-6)之间。综合认为张家河岩体具埃达克岩属性,属亚碱性同熔型花岗岩(Ⅰ型),应是新太古代晚期地壳增厚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西凤山金矿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关系,对赋矿花岗岩类岩体(脉)(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分别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329.5±4.3) Ma、(324.6±4.6) Ma和(320.0±4.0) Ma,成岩时代为晚石炭世。地球化学表明,花岗岩具有富硅、略富铝,富钠低钾特征,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系列,具有Ⅰ型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平缓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负Eu异常,微量元素富集Rb、Th和K,亏损Nb、Sr、P。综上所述,岩体形成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碰撞造山环境,成岩时代(329~320 Ma)早于成矿时代(272 Ma);相应成矿作用与康古尔韧性变形带的变形过程相耦合,具有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塔源地区广泛出露一套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文章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对其进行岩石地球化学、U-Pb年代学研究。确定塔源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为钙碱性过铝质的中酸性火山岩,稀土配分曲线呈现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的右倾分布特征,具有较弱的Eu负异常,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Sr、P、Ti等高场强元素,初步认为火山岩主要来源于地壳的部分熔融。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火山岩底部英安岩~(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54.6 Ma,结合前人获得顶部流纹岩~(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128.7 Ma,表明火山岩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其可能是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之后的后造山阶段产物。  相似文献   

7.
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西秦岭、祁连、东昆仑3个造山带的交汇部位,大地构造位置属印支造山带,同德—泽库弧后前陆盆地。岩浆活动以印支期中酸性岩浆岩最为发育。对该区晚三叠世尼玛隆—甘千花岗岩体利用LA-ICP-MS方法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225.9±1)Ma年龄值,表明岩体侵位于晚三叠世。岩石主量元素特征反应出明显的富碱、富钾特征,属中酸性岩体。岩体富集轻稀土,L/HREE=7.56~13.02,平均10.17;δEu=0.47~0.84,平均0.69,表明岩浆过程主要受部分熔融作用控制。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花岗岩形成与同碰撞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初始岩浆的原岩来自早期岛弧火山岩的部分熔融,并且继承了早期岛弧火山岩的部分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石瑶沟钼矿床位于河南省栾川县境内,是近年来探明的大型钼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南缘与东秦岭褶皱带的衔接部位。通过对比石瑶沟矿区花岗斑岩锆石U-Pb定年结果及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结果及花岗斑岩矿化蚀变特征研究,认为该区钼矿化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花岗斑岩具有富硅、铝,富碱,低钙、镁的特点;稀土元素中轻稀土富集,δEu具轻度亏损;微量元素中强烈富集Rb、Th、U,轻度亏损Sr。主、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总体显示该岩体属于钾玄岩系列、过(准)铝质S型花岗岩。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岩体是在板块碰撞后造山带垮塌、伸展构造环境下,由上地壳变质砂屑岩受地幔岩浆底侵加热、同化混染及源区白云母的脱水作用而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东昆仑南缘浪卡日埃地区侵入岩主要由黑云母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黑云母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组成。为确定该地区侵入岩的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对其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构造环境研究,认为该地区花岗岩具高硅(Si O254. 09%~66. 83%)、高钾(K2O 1. 97%~3. 92%)、富碱(Na2O+K2O为4. 9%~7. 48%)的特征,岩石里特曼指数δ=1. 69~2. 36,属钙碱性系列;铝过饱和指数(A/CNK)=0. 73~1. 07,属准铝质—过铝质系列岩石;稀土总量中等(∑REE为148. 58×10-6~252. 76×10-6),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HREE=11. 59~17. 53),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4. 62~23. 40),具负Eu和负Ce异常特征。岩石中Rb明显富集,K、Th含量较高,Ba相对亏损,Ce、Hf、Zr、Y、Yb等明显低于洋脊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其形成年龄为(203. 34±0. 72)Ma,时代为中二叠世。以上特征表明,该区侵入岩属S型花岗岩,具有火山弧花岗岩的特征,属大洋洋壳向北俯冲阶段,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3)
首次获得四川金川县南部的独松岩体锆石U-Pb年龄为200.9±4.3Ma。该岩体属钙碱性系列,富硅、低镁铁、富铝、富钾钠,K_2O较Na_2O偏高,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贫Ba、Sr,高场强元素富等,贫Ta、Nb、Ti、P、Nb、Ta。稀土元素低-中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具弱的负铕异常,无明显的铈异常,具有基本一致的配分模式特征。独松岩体岩石类型为S型花岗岩,在Barbarin的划分方案中属于富钾钙碱性花岗岩类(KCG)。可能形成于造山阶段后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11.
马尼特地区位于东昆仑阿尼玛卿成矿带,为确定该区英云闪长岩的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岩体侵位时间为(463. 9±8. 1) Ma(MSWK=0. 19),属于中奥陶世。岩石SiO_2含量为54. 89%~67. 62%,Na_2O、K_2O含量分别为3. 06%~5. 01%和0. 79%~1. 40%,全碱ALK=3. 69%~6. 41%,铝饱和指数A/CNK=0. 84~1. 33,属准铝质-过铝质系列岩石。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具弱负Eu异常。岩石富集有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Zr、Hf、Ta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Nb、Y、Ti、P等元素显著亏损。以上特征表明,岩石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的I型花岗岩,结合岩石成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区域构造演化,岩石具有活动陆缘俯冲消减带中岩浆弧的特征。推测其形成于早古生代早期与洋壳俯冲有关的早期陆缘弧或洋盆俯冲起始构造环境,该事件可能是原特提斯洋扩张演化在东昆仑地区的响应。  相似文献   

12.
位于东昆仑造山带的那更康切尔沟银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大型热液脉型矿床。本文研究发现矿区深部流纹斑岩中存在斑岩型Cu矿化,且获得该流纹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53.2±1.7 Ma,形成于晚二叠世。赋矿流纹斑岩SiO_2含量为75.56%~76.01%,Na_2O+K_2O含量为4.09%~7.68%,K_2O/Na_2O为0.92~11.78,A/CNK为1.05~2.41,属高硅、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石。该流纹斑岩明显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i、P等高场强元素(HFSE);稀土总量(∑REE)为245×10~(-6)~265×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_N=7.76~9.96),并表现出Eu负异常(δEu=0.03~0.38)。综合分析认为那更康切尔沟矿区可能存在多期岩浆活动,形成斑岩型和热液脉型叠加成矿,该认识对本矿区乃至区域上寻找与火山-次火山热液有关的多金属矿床,尤其是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冈底斯岩浆岩带的岩石成因和动力学过程对于揭示新特提斯洋俯冲、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和之后的高原隆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松多区岩体地球化学和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二长花岗斑岩锆石206Pb/238U年龄为(44.5±1.6) Ma(95%置信度,n=18,MSWD=1.5),黑云二长花岗斑岩锆石206Pb/238U年龄为(50.3±1.1) Ma(95%置信度,n=24,MSWD=0.92),为始新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代表了该区岩石成岩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松多岩体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的过铝质I型花岗岩,里特曼指数(σ)为2.2~2.64,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负Eu异常明显,富集Nd、Th、La、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i、Nb、Ta等高场强元素。Rb/Sr值为0.37~0.53,显示出壳幔混染特征。结合前人成果表明,始新世早期新特提斯洋俯冲板片的阻力加大,在后期演化中板块回转、断离,导致上地幔岩部分熔融,在就位过程中,熔融下地壳物质形成混合岩浆,在快速侵位过程中又混染部分地壳物质,最后形成了松多地区微粒-细粒花岗斑岩体,丰富了冈底斯西段新生代岩浆-构造成岩模式与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张博  殷聃  成欣怡  张伟  徐浩  肖博之  何成麟 《矿产勘查》2019,(10):2475-2485
羊房沟石英闪长岩出露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南东段,该地区岩浆活动较强烈。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石英闪长岩年龄为(205.3±1.3) Ma,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石英闪长岩SiO_2为58.01%~59.34%,Al_2O_3为14.90%~15.77%,K_2O/Na_2O比值为1.69~2.13,显示高钾低钠特点,里特曼指数为1.68~2.12,在K_2O-Na_2O关系图上落入钾玄岩系列,A/CNK为0.76~0.91,属于准铝质岩石;稀土元素总量(∑REE=183.08×10~(-6)~283.08×10~(-6)),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型。δEu为0.77~1.00,负铕异常明显。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壳标准化蛛网图上,岩石富集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REE和不相容元素(如U),相对亏损Nb、Ti、P等高场强元素,指示具有岛弧岩浆特征,Rb/Sr、Nb/Ta比值介于壳幔之间,反应具有壳幔岩浆混合成因。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羊房沟石英闪长岩形成于晚三叠世洋壳俯冲阶段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5.
秦彪  隆云 《矿产勘查》2020,11(8):1572-1582
新疆伊吾县北晚石炭世侵入岩产于哈尔里克复合岛弧带。用SHRIMP技术测得伊吾县北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99±3) Ma(MSWD=0. 48)和(301±4) Ma(MSWD=0. 54),属晚石炭世。岩石化学特征表明,伊吾县北晚石炭世侵入岩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平坦,具中等程度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中富集轻稀土元素及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Nb、Ti、P元素,P元素较强亏损可能与磷灰石分离结晶作用有关,元素地球化学组成指示其与大陆地壳物质具有明显的亲缘性;以上资料揭示,伊吾县北晚石炭世已经处于后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6.
滴水花岗岩体整体上高硅富碱,富Al、Nb、Y、Th、Rb等元素,低P、Ca、Ti、Ba、Sr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S型花岗岩;稀土元素∑REE为(198.45~433.76)×10-6,平均为291.86×10-6,∑LREE/∑HREE为0.341~0.744,富集重稀土,Eu强烈亏损,元素富集和亏损具有选择性,岩浆分异作用强,成岩构造环境为板块边缘附近的板内构造环境。岩体风化强烈,形成4~9 m厚的风化壳,风化壳稀土含量高,主要为富钇重稀土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体主要赋存在花岗岩风化壳全风化层中。该区稀土矿化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稀土元素的高丰度值、良好的构造条件、利于岩体风化和稀土元素富集的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2):205-206
巴干贡巴地区主要产出有四处燕山期石英闪长岩体,SiO2较为稳定,岩石均具富钾钙的特点。里特曼组合指数σ=0.96~1.55,属于钙碱性岩石;稀土总量ΣREE为69.98~-223.68;LREE为58.71~170.86;HREE为10.95~19.12;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为5.21~19.43,属于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无明显Eu异常反应;Th、La、Nd、Hf具明显富集显正异常,Ba、Ta、Nb、Sr、Ti具明显亏损现象。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岩体为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I"型花岗岩,属受张性断裂影响的被动侵位类型。  相似文献   

18.
贺昕宇 《矿产勘查》2019,10(12):2899-2905
文章通过中天山东段国宝山天河石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定年研究,探讨其成岩年龄、岩体成因和成岩构造背景。该花岗岩具富硅(Si O_2=72. 70%~74. 20%)、富碱(Na_2O+K_2O=8. 99%~9. 20%)、钠质(Na_2O/K_2O=1. 35~1. 55)、弱过铝(A/CNK=1. 01~1. 08)和铁质(Fe O~T/MgO=4. 11~57. 77)特征,岩浆分异指数较高(DI=94. 01~95. 83);富集U、Sm、Zr、Hf、Ta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Rb、Nd、Pb元素,亏损Sr、P、Eu、Ti、Y等元素,稀土总量低(∑REE=55. 34×10~(-6)~140. 52×10~(-6)),轻稀土较重稀土略富集(LREE/HREE=0. 97~1. 47),具明显的铕负异常(δEu=0. 003~0. 04)。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国宝山天河石花岗岩年龄为(247±3) Ma,天河石伟晶岩脉侵位于(202±3) Ma。天河石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典型的A型花岗岩,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板内张性构造环境;天湖岩群和星星峡岩群中的片岩和片麻岩为国宝山天河石花岗岩的主要贡献源岩,幔源岩浆内侵于中地壳使之发生部分熔融,且母岩浆经历了较强的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区位于同德-泽库弧后盆地,岩浆活动以印支期中酸性岩浆岩为主。本研究利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方法获得毛海-夏德日花岗岩体年龄(236.39±0.96) Ma。该岩体具有富碱、富钾的特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岩体属于Ⅰ型花岗岩,继承了早期岛弧火山岩的部分特征,与阿尼玛卿-勉略残余海盆在晚古生代末期向北俯冲消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龙王幢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具明显的高硅、富碱特点,岩石为准铝质至弱过铝质碱性岩。微量元素分配曲线呈右倾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显示明显的Nb、Ta、Sr、P及Ti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右倾、轻稀土富集及重稀土亏损的特征,显示了较强的负Eu异常,早期岩浆中斜长石的晶出使得晚期岩浆结晶中钾长石更富集,是伸展机制下晚期富碱岩浆活动产物。岩体锆石LA-ICP-MS年龄为(1613.5±4.3)Ma,属中元古代碱性侵入岩。岩体的主微量元素及含铁指数表明岩体属于碱性-碱钙性铁质A型花岗岩。岩体构造环境元素分析表明为板内A型花岗岩。龙王幢岩体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是华北克拉通南缘1.8~1.6 Ga期间大规模裂解事件中最晚期的一次碱性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