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川西地热勘查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川西高原地热资源的勘查中应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研究地热与构造(断裂或断层)的关系,地热的分布特点,并进行分区,分析热储层的分布特点和浅部热水的形成机制,为川西地热的综合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实践证明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是勘查和研究地热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李波  屈利军  郭海  王兆龙  王康盛 《矿产勘查》2018,9(11):2226-2232
在分析研究不同地层岩石组成成分、接触关系和对应电性特征基础上,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来寻找隐伏煤层。已知断裂构造F4为本次探测干扰地质体,采用拉大点距的措施有效避免了由此引起的低阻干扰异常,进一步提高物探异常定性解释可靠性。通过后期钻探验证,在ZK4007号钻孔603.1 m埋深见3.21 m厚煤层;同时,在110.3~150.2 m埋深其灰岩破碎、角砾发育,对岩溶构造推断解释也进行了有效揭露。多个钻探在全覆盖区不同深度发现不同厚度的煤层,有力证明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全覆盖区进行煤矿资源攻深找盲工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刘岩波  周韬  施强  皮伟  崔方智 《矿产勘查》2015,6(4):438-444
上宫金矿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成矿部位与断裂、破碎带分布密切相关。断裂附近岩体破碎并矿化后其电阻率值较围岩有明显降低,根据这一电性差异,文章以河南省上宫金矿为例,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查找破碎带,并结合已知地质情况分析研究,合理布置钻孔位置,成功揭露物探推断异常,达到找矿目的。  相似文献   

4.
以青海某矿区开展的金矿勘查为例,研究和分析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法与激电中梯法相结合的方法在金矿勘查中的可行性与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前期通过激电中梯法可以基本确定构造蚀变带及矿化体的位置及矿化信息,并进行横向追踪。后期高频大地电磁法可圈定蚀变带位置、倾向及延伸,两者结合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预查区勘探成本。在构造破碎带型金多金属矿勘查中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隐伏矿产勘查是我国乃至世界现今的主要任务,电阻率测深法和大地电磁测深法是寻找深部矿和隐伏矿的主要工作手段;根据大功率视电阻率测深与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坦桑尼亚某金矿区的实际应用,结合钻孔地质剖面对两者的测量结果反演后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两种测深方法在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上各自的探测效果,研究认为:采用视电阻率测深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可以推测地下构造带电性分布特征、地质结构、构造产状及矿(化)体的赋存空间,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对矿区深部构造形态反映效果较好,显示了构造蚀变带的垂向延伸情况;视电阻率测深在反映中、浅部地质体特征方面效果较好,并进一步提高了对大地电磁异常的横向分辨能力,能够为布置钻探工程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花岗岩贫水区找水难题,本文在总结花岗岩地区地下水赋存类型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地下水赋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花岗岩地区主要赋水类型——构造裂隙水、风化壳裂隙水,选择以电阻率为观测参数的高密度电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进行了探测研究。本文通过分析山东临朐县两个花岗岩地区找水的成功实例,表明该两种方法在花岗岩地区找水工作中能取得较好的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7.
应用GIS技术对城市的生态敏感性、建设适宜性进行多因子的综合评价,并将二者叠加进行城市空间管制分析,为城市总体规划"四区划定"提供科学支撑和技术指引,并为城市进一步的生态规划提供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城市中老旧住区面临的雨洪灾害日益严重的问题,梳理国内外有关承洪韧性的相关研究,探讨承洪韧性的内涵与作用,建立了城市老旧住区雨洪管理影响要素与承洪韧性的关联框架。根据城市老旧住区的基本特征和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提升可浸区百分比、提升雨水贮存率,以及提升雨水利用率等方面提出了基于承洪韧性理念的城市老旧住区更新策略。再以天津川府新村为例,针对该住区现状存在的雨洪灾害问题,模拟验证了相关策略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连续性路径空间是步行健身行为高效性与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当前城市建设中,能够被大众高效利用的健身步道呈碎片化分布,全民健身导向下亟须在现有城市空间中进行高连续性的步道网络化构建。以青岛主城四区为例,基于连续性目标,通过对OSM数据的爬取与处理,形成适于连续度赋值的城市基础路网数据。挖掘具有高连续性特征的铁路沿线、高架走廊、滨河沿海、环景观外边界路径等潜力空间融入步道选线设计,提出与地铁站点相结合的高连续性选线技术路线。基于ArcGIS网络分析计算成本最小路径,兼顾路口等级及公园、绿地、湖泊等自然资源的紧邻性进行步道选线规划,并从连续度水平、便捷可达性、环境舒适性、空间多元性几方面对选线结果进行探讨。该选线途径有助于提升城市步行运动环境的健身利用效能,为实现高连续性的健身步道网络构建提供设计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