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消弧线圈的接入,补偿电网改变了电网的电气特征量的性质,给利用电气特征量进行接地选线带来了诸多困难,且较高的过渡电阻对选线的结果也有较大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研制了一种基于接地故障模型的小电流接地综合选线装置。首先建立了接地故障的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识别出瞬时性接地故障、高阻接地故障和低阻接地故障。瞬时性接地故障时选线进行闭锁。根据高阻接地故障的特点,优选出零序电流有功分量法和零序电流增量法,这两种选线方法受过渡电阻的影响比较小。在此基础上,构成接地综合选线装置。仿真实验和低压模拟实验验证了这两种方法的有效性,达到了满意的选线结果。  相似文献   

2.
重点对MLA98系列小电流接地微机选线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以“相对相位”和“相对幅值”原理为基础,对零序电流的幅值排序,选出前三条幅值最大的线路,用五种选线方案进行判断,最后选出故障线路,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不断对装置的选线方案进行完善,以增加各种有效功能,提高装置选线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在大力开展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的背景下,提出一种基于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且适用于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接地故障定位方法.当接地故障发生时,通过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对接地线路做出判断,依据故障发生概率从大至小逐条触发变电站出线断路器跳闸,经过设置时间后重合,线路上的馈线自动化开关逐级得电合闸,当合于接地故障点时,在设定时间内开关...  相似文献   

4.
1 引言 我国400V电力系统中性点一般采用直接接地方式.国外的情况有所不同.山东石横发电厂引进美国GE公司发电设备.低压厂用电400V系统采用中性点经大电阻接地方式:这样,当系统发生一点接地短路时,不用立即跳闸,仅发报警信号,由运行人员查找故障出线,经安排,再跳相应出线断路器.提高了400V厂用电的运行可靠性.查找故障出线的装置也由美国GE公司引进.为了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国外装置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我们另外研制了一套新型的故障选线装置.运行表明,新型故障选线装置的性能基本达到国外装置的水平,现把研制的新型故障选线装置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国6-35kV电力系统大多数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为小电流接地系统,该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并不破坏系统电压的对称性,且故障电流值较小,不影响对用户的连续供电。但长期运行,由于非故障的两相对地电压升高1.732倍,可能引起绝缘的薄弱环节被击穿,发展成为相间短路,使事故扩大。同时,弧光接地还会引起全系统过电压,进而损坏设备。破坏系统安全运行。所以规程规定发生单相接地后系统继续运行不应超过两小时。根据统计资料表明。在电力系统中。线路接地故障占总故障的70%以上。因此,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必须及时找到故障线路予以切除。  相似文献   

6.
王海松 《广西电力》2005,28(4):45-48
分析了带人为接地分流装置的小电流接地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零序导纳分布情况,提出了一种新颖有效的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而且可以作为其他选线方法的有效补充,对于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串)电阻接地电网均可有效选线。  相似文献   

7.
一种复合型微机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忠仁  李微波 《高压电器》2007,43(4):298-300,303
考虑到单一的选线方法具有局限性,将几种利用零序电流基波选线并可用同一硬件平台实现的方法结合在一起,构成复合型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对零序电流群体比幅比相法、有功分量法和电流增量法分别进行了应用分析,并给出了选线装置的软硬件设计。实验室模拟电网试验和现场挂网结果表明,装置运行稳定,选线准确。  相似文献   

8.
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检测装置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张次衡 《中国电力》1996,29(7):64-66
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检测装置存在的问题河北省电力工业局张次衡ProblemsExistingonDCSystemGroundingFaultMonitoringDevice¥近几年来,发电厂、变电所采用的注入低压、低频信号的直流系统接地装置误发信号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快速消弧线圈”加“快速选线跳闸”的配电网中性点接地运行方式的优越性,分析了实施该方式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条件,介绍了实现该方式的设备,并详细分析了该方式现场运行实践的情况,指出该方式是适合于各种配电网的理想的新型接地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小电流接地综合选线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配电网单相接地情况复杂,单一的选线方法适应性差,对各种选线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零序电流基波分量幅值最大且稳定,基于基波分量的几种选线方法可用同一硬件平台实现;并详细分析了其中的有功分量法和电流增量法,证明了这2种选线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在此基础上,将这几种选线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运用模糊综合决策理论,选出故障线路,可大幅度提高选线准确率及装置的适应能力。给出了选线装置的软、硬件设计及电磁兼容设计。实验室模拟电网试验和现场挂网结果表明,装置运行稳定,选线准确,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电压-时延式馈线自动化方案,该方案采用断路器做分段开关,根据馈线故障后的电压的大小确定各FTU的动作时间,并对可能出现较长延时的情况进行时间上的补偿,进而确保快速切除故障.该方案能够在没有通信支持的情况下完成馈线自动化的功能,也可以作为基于通信的集中式馈线自动化的后备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电压式馈线自动化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电压—时延式馈线自动化方案 ,该方案采用断路器做分段开关 ,根据馈线故障后的电压的大小确定各FTU的动作时间 ,并对可能出现较长延时的情况进行时间上的补偿 ,进而确保快速切除故障。该方案能够在没有通信支持的情况下完成馈线自动化的功能 ,也可以作为基于通信的集中式馈线自动化的后备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从满足电气化铁道飞速发展,对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出发,研制了一种新型微机电铁馈线成套保护装置,解决了传统电铁馈线成套保护装置躲负荷难,困挠电铁馈线保护的高阻接地问题,实现了同牵引变电所监控系统的数据通讯.  相似文献   

14.
新型的电铁馈线成套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满足电气化铁道飞速发展 ,对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出发 ,研制了一种新型微机电铁馈线成套保护装置 ,解决了传统电铁馈线成套保护装置躲负荷难 ,困挠电铁馈线保护的高阻接地问题 ,实现了同牵引变电所监控系统的数据通讯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几种馈线自动化实现模式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针对其存在的过分依赖通信网络、不能一次性实现故障的切除与隔离以及分支线故障造成全线的短时停电等问题,提出了三级级差保护与电压时间型分段器及集中式故障处理的配合实现的馈线自动化新模式,并分析了方案的可行性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以往小电流接地选线各种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及小波变换综合的选线算法,该算法利用数学形态学滤波器对采集到的电压电流信号进行滤波,而后利用小波变换的奇异性理论和模极大值理论来构成接地选线算法,本算法很好地体现了形态学滤波器的噪声抑制能力和小波分解的奇异点检测能力.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受中性点接地方式和线路参数的影响,且具有较强的承受过渡电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以往小电流接地选线各种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及小波变换综合的选线算法,该算法利用数学形态学滤波器对采集到的电压电流信号进行滤波,而后利用小波变换的奇异性理论和模极大值理论来构成接地选线算法,本算法很好地体现了形态学滤波器的噪声抑制能力和小波分解的奇异点检测能力。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受中性点接地方式和线路参数的影响,且具有较强的承受过渡电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中,机车的启动电流越来越大,机车启动过程越来越类似于非金属短路故障过程,多机车的启动过程越来越接近于中远端短路故障过程,使得直流馈线电流上升率及电流增量(DDL)保护发生拒动、误动的可能性增大。通过仿真分析了现有DDL保护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电流保护方法。该方法基于电流积分值、电流平均值和最大值的比值,可以区别机车启动电流和非金属短路故障电流,多列车同时启动电流和中远端短路电流,给出了整定值。仿真验证了该保护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可辨识矩阵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故障电气量微弱,必须设法突出故障电气量才有助于提高选线的准确率。针对电气量的幅值比较选线原理,提出了基于可辨识矩阵的幅值比较选线判据。构造了幅值特征量的可辨识矩阵,可辨识矩阵中的元素为各线路中每2条线路幅值特征量的差,使各线路的幅值特征量作相对比较,有效地拉大了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故障判断量的差距,突出了最大故障特征量,极大地提高了保护裕度。ATP和MATLAB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能有效地提高选线的准确率。该方法适用于任何一种基于电气量幅值比较原理的选线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