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评价近年已经成为我国建成环境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但目前尚缺少一套完整和系统的评价方法。该文在梳理中西方公共性概念差异的基础上,对中西关于“公共性”与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关联和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评价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解释了“西模中用”的现象。借鉴前人对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的关键要素的研究成果,选择并运用西方的PSI模型对武汉市典型公共空间进行实际调研并考察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评价的初步实践研究框架,为后续建立适合我国社会体制的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评价模型提出可供借鉴的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杨猛 《室内设计》2010,(1):51-54
本文以德国市场广场的历史演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历史中和今日生活中的市场广场号观,提出德国市场广场是城市中“一体化”.的公共空间,公共性与人的活动是贯穿其发展历程的主要脉络;正是人性化的公共空间管理及其对公共活动的高度容纳才创造了今日德国市场广场多样化的空间与景观。  相似文献   

3.
自1990年代初以来,西方的城市研究学者对中国城市的公共空间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来自城市规划、城市地理、城市经济、社会学、建筑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得以互相交叉、补充,勾勒出了一幅中国城市公共空间演变的大致图蒂。该图景立足于西方的研究视角,将中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早期传统城市公共空间、晚期传统城市公共空间、通商口岸与民国时期的城市公共空间、计划经济时代的城市公共空间、市场经济时代的城市公共空间。在各个阶段,影响城市发展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皆不相同,由此形成了在物质形态和公共用途上都迥然不同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归纳起来,西方的研究成果表达了贯穿整个演变的3个重要变化:从“强权政治”到“商业社会”、从“控制”到“脱离”、从“封闭的墙”到“开放的街道”。  相似文献   

4.
从公共空间的理论定义与现实作用出发,对美国纽约“私人拥有的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回顾;着重分析了区划制度与城市管理政策对公共空间形态及其公共性的影响,批判性地探讨了政府规划理念与私人资本在城市公共空间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倡导对城市公共空间实施严格精密的规划控制、加强空间建后监管、保证公众在此过程中的知情权与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关于城市广场公共性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维仁 《新建筑》2002,(3):15-20
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城市广场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结合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对广场的公共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关于国内城市广场是具有公共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共空间虽然在近年来的城市空间环境及城市建设中占据了较重要的位置,但作为专门术语,它有别于其他城市空间概念的本质涵义,在国内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方法,通过对西方学术领域中城市公共空间概念的产生及主要相关理论的分析归纳,总结出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价值判定的主要因素。希望借此充实对城市公共空间概念和本质属性的理解,并指出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将为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领域内更全面地探讨建成环境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关系意义提供参考视角。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空间虽然在近年来的城市空间环境及城市建设中占据了较重要的位置,但作为专门术语,它有别于其他城市空间概念的本质涵义,在国内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方法,通过对西方学术领域中城市公共空间概念的产生及主要相关理论的分析归纳,总结出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价值判定的主要因素.希望借此充实对城市公共空间概念和本质属性的理解,并指出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将为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领域内更全面地探讨建成环境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关系意义提供参考视角.  相似文献   

8.
林莉 《福建建筑》2011,(12):15-18
在总结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历史演变过程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演化受到城市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地理环境以及空间观念等的影响,是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演化的功能适配性机制、价值导向机制、环境衍生机制和系统“一体化”机制共同作用的过程与结果。以期用以指导我国城市,促进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和城市功能的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9.
张赢月 《城市建筑》2014,(9):260-260
本文通过对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的演变研究,反省和思考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过程与前景。并跳出对西方研究理论的过分依赖,寻找适合中国公共空间自身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公共园林诠释了园林的公共性内涵。在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是促使公共园林产生的政治性因素。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不同程度的园林开放则是促使城市公共园林发展的社会性因素。在社会改革的推动下,城市公共园林与公共空间协调发展,一些大型的城市公共园林引导着城市的发展方向。直到纽约中央公园的出现,标志着一个真正为大众服务的公共园林诞生。这些具有公共园林性质的园林是现代城市公园产生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西方社会背景下公共园林发展情况的梳理,进一步说明公共园林的主流化发展趋势,对于重新审视公共园林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兴起,西方国家私人投资者正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开发和日常管理维护中.这一趋势导致了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的私有化和商品化.为探讨私有化和商品化现象所带来的影响,西方学者在近20年间展开了一系列对城市空间公共性程度进行测度和评价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归纳了国外相关研究的当前进展和总体特征,介绍了四类国外城市空间公共性评价方法,并讨论了国外研究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外评价方法对我国研究的借鉴意义,并对我国城市空间公共性评价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正文章以公共艺术中公共性的实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公共"与"公共性"内涵的阐释,论述了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对公共艺术如何实现其公共性进行思考与探索。公共艺术,在当代中国的艺术界发展尚属初级阶段,其理论体系在很多方面都近乎空白的情形。然而实践总是走在理论的前面。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逐步开放和改革,以及国际文化艺术的引进与交流,使得公共艺术在当代中国发展较快的城市  相似文献   

13.
任震  王钰 《建筑与文化》2022,(10):100-102
基于我国现有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状况——人文属性较弱、城市景观趋同性高,文章引入“景观叙事”理论,将城市文脉、历史文化内涵等进行转换,植入城市公共空间中,将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可读性,促进城市与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分析景观叙事理论的基础上,以任继愈先生纪念广场为实践案例,以期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公共空间"概念既反映了西方政治价值观的变迁,也映射了城市空间功能的历史巨变和城市文化内涵的转变.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问题贯穿了西方社会空间哲学和社会发展史观的一系列核心价值领域.本文系统回顾了西方政治哲学和空间社会学理论对于公共空间价值问题的认知与思考,并结合对当代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功能变迁的分析,提出了公共空间的价值危机问题和在"社区"组织框架内重建公共空间的地方文化价值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当代社会加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对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变迁产生巨大影响,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也在随之产生根本变化,并形成一种被称为“后城市公共空间”的新城市空间概念。文章在简要回顾中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后城市公共空间”形态所具有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简要阐述了“后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西方视角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0年代初以来,西方的城市研究学者对中国城市的公共空间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来自城市规划、城市地理、城市经济,社会学,建筑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得以互相交叉、补充,勾勒出了一幅中国城市公共空间演变的大致图景.该图景立足于西方的研究视角,将中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早期传统城市公共空间、晚期传统城市公共空间,通商口岸与民国时期的城市公共空间、计划经济时代的城市公共空间、市场经济时代的城市公共空同.在各个阶段,影响城市发展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皆不相同,由此形成了在物质形态和公共用途上都迥然不同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归纳起来,西方的研究成果表达了贯穿整个演变的3个重要变化:从"强权政治"到"商业社会"、从"控制"到"脱离",从"封闭的墙"到"开放的街道".  相似文献   

17.
赵晶  傅凡  陈然 《风景园林》2021,28(3):121-125
城市公共园林是城市中一类重要的公共空间,是城市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上的公共园林是现代城市公园产生的基础,早期的城市公共园林的萌芽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首先,结合实例,梳理和归纳了城市公园雏形,并总结为3类,即私人宅园面向公众开放、城市公共空间的转化,以及城市中由私人直接设计建造的城市公园;其次,分析了城市公园出现的原因及其驱动力,包括启蒙运动与民主思想的推动、空气污染与居住环境恶化、法令法案的政策影响、学者倡导及理论研究的促进等;最后,阐述了城市公园的发展。从"公共性"视角,回顾西方城市公园从萌芽、出现到发展的过程,园林逐步开放,不再只为少数权贵阶层服务,逐渐面向普通大众,考虑每一个民众的利益,彰显了社会的公平和进步。  相似文献   

18.
蒲鸿 《风景园林》2011,(6):101-103
公共艺术被视为西方后工业社会的产物,这种艺术具有公共性,其范围不限于建筑、雕塑、壁画等。国内目前关于公共艺术的讨论由西方而来,集中于公共性问题的讨论。但国内对于公共性的讨论简单地置于哈贝马斯以市民社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理论模式,或者将之置于单一的空间政治中。同时,由于长期处于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国内大多数人对于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9.
刘二爽 《南方建筑》2018,(6):117-123
美术馆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建筑类型,其起源却与西方私人化建筑类型密切相关。美术馆的“公共”属性是后来发展的。文章从公共性的角度将法国大革命以来西方美术馆的演变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以不同时期典型美术馆案例为研究对象,对西方美术馆空间形态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归纳出不同时代背景下公共性观念与美术馆空间形态的对应关系,为正确理解美术馆各项活动的本质属性提供历史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公共性”是城市公共空间最重要的属性之一.通过比较分析欧洲和中国城市空间中“公共性”的发展,认为城市空间中的“公共性”在经历了现代化时期的没落之后,迎来了新一轮的复兴时期.欧洲在城市空间建设方面的经验对中国将有很大的参考意义.最后总结了中国当代城市空间发展中四组主要的矛盾,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