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铎 《建筑》1994,(9):37-38
3.保护名山胜景处的历史文化遗存,是科学文化时代风景建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物保护的原则是出自于保护人类历史文化创造的实证物。这是从风景建筑文化角度来分析其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意义。人类文化史的发展表明,一个文化时代的开始是形成于上一个文化时代。而上一个文化时代的文化,作为历史文化,将延续到后来的文化时代,保存下来。在宗教文化时代形成的我国名山胜景处的古遗址、古建筑,今天仍需要保护好,延传下去。这是因为,自然美景的原始,苍古,荒野,给人们带进了一个久远的离开现代摩登城市的时空环境;而古代宗教…  相似文献   

2.
风景建筑文化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铎 《新建筑》1997,(2):40-42
分析了自然经济时代和工业社会时代风景建筑的文化属性,提出了现代风景建筑选址宜藏不宜露;布局宜散不宜聚;尺度宜小不宜大;形制宜相不宜华;风格宣中不宜西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风景建筑文化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铎 《中外建筑》1997,(2):16-18
本文分析了自然经济时代和工业社会时代风景建筑的文化属性,提出了现代风景建筑选址宜藏不宜露;布局宜分散不宜集中;尺度宜小不宜大;形制宜朴不宜华;风格宜传统不宜西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5.
风景中的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作者文化景观设计的作品,探讨风景建筑与周围自然风景、地域文化、地形地貌、景观元素的关系,以期对未来风景建筑设计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巴蜀建筑文化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先逵 《四川建筑》1994,14(1):12-16
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盆地,世所罕见,具有异常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四周山岳高耸、围合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自古即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喝叹。但其域内河川纵横,交通便利,气候温和,土地肥美,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其地形地貌多样,平原、丘陵、山地、高原、草地、湖泊均兼而有之,自然景观亦名著中外。巴山蜀水精蕴纷呈。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夔门天下险、剑门天下雄、九寨天下奇,都堪称世界一流风景大规。在这块神奇土地上,远古先民生息绵延,开创了灿烂奇异的巴蜀文化,独领风骚,自我一系。在与名为正统的中原…  相似文献   

7.
风景建筑是一种概念较为模糊的建筑类型,一般针对风景名胜区内的建筑而言,包涵着建筑与风景因素之间的形态和空间的关系,以及一定区域内建筑与风景长期作用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旅游建筑的设计,不能忽视其文化属性,在其内容,形式网络上要体现风景名胜区的文化特色,其体量规模要与自然景观协调,在建设和以后运营过程中,要防止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这样才能达到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9.
浅论风景名胜区的建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澄荣 《中国园林》2000,16(4):10-12
建筑的双重性表现在既具有实用功能性,又具有艺术性。文章根据景区建筑的特点,结合风景区的成功例子,来论述景区建筑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强调景民居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10.
11.
庐山没有名重四方的大建筑.但是庐山建筑与化联系在一起,却有魅力.许多诗人、学来到庐山,自由放任地啸傲山林、抚琴唱诗,结草为庐,于是有了寺观园林、人园林、书院园林、白鹿洞书院。庐山又是中外化交会之地.东西方两种不同化的碰撞交融,使桃红柳绿、落英缤纷的一个个山谷里。出现了数以百计的寺院:寺院与书院衰落之后,又出现数以千百计的别墅,构成凡世净土、人间天堂的图画。本透过这些历史现象,探讨庐山建筑化与中国历史发展大趋势的关系,以及它们具有的世界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薛欢 《山西建筑》2007,33(8):201-202
介绍了建筑专业在风景写生中对不同建筑的表现形式,阐述了建筑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对风景写生的表现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指出只有了解中国的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才能真正感悟到中国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13.
上海城市近代建筑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景猷 《城市规划》1990,14(4):27-31,35
近代建筑是近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一些城市,如上海、天津、青岛、大连、哈尔滨等,都拥有相当数量的近代建筑。作为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产物和构成今日城市风貌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近代建筑已成为城市的标志和象征。应该说近代建筑与古代建筑一样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但这一问题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期发表上海市规划院徐景猷同志和大连理工大学萧宗谊等同志的两篇文章,我们希望广大读者就如何挖掘、保护、利用我国的近代建筑文化发表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风景中的建筑不仅为人提供服务,亦不可破坏风景,最好是融入风景,或成为风景中的一部分,甚至自成一景,为风景添上一笔,或成为风景中的焦点。提出本土设计的主张,以若干实践为基础,总结出消隐、分合、顺形、透空、地材、乡土、观望和掩映8个关键词作为设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饶维纯 《华中建筑》1999,17(1):11-14,28
文章通过对文化建筑的创作实践,阐述文化建筑与建筑文化的关系,建筑文化不附着在建筑外部的表象,而是建筑本身所体出现来的文化内涵,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物质偏重于理性,精神偏重于感性,物质是基础,物质和精神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才能体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文化建筑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功能,理应体现深层的文化内涵与较高层次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6.
董萱 《建筑知识》2012,(5):44-47
建筑与风景是一种协调关系。建筑是人的造化,风景是自然的造化,古画中二者的合一在当代建筑界里却不好实现。从逻辑上讲,要想让建筑入画,建筑最好要融于风景。于是,将建筑设想成假山似乎可以是设计的一种选择。当我们展开一张中国古代立轴山水画时,总能找到亭、台、楼、阁等构筑物,它们是风景园林的必要组成部分。说其难,其中较直接的原因是当代建筑体量已非古画中的亭台楼阁,它们一旦介入山水画,必然将其撑破。  相似文献   

17.
赵文博 《建筑结构》2023,(2):149-149
近年来,各地区逐渐转变经济发展结构,深入挖掘当地旅游资源,走文旅融合道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经济发展手段。在文旅融合基础上,风景建筑成为旅游文化资源重点,无论是修复古建筑,还是设计新建筑,要想发展旅游产业,必须在当地原生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做好风景建筑规划设计,使风景建筑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良好、贴心的服务,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由聂玮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风景旅游建筑规划设计研究》一书,内容详细、理论准确、角度多元,展现出风景旅游建筑的丰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笔者多年从事风景建筑设计的若干思考,讨论了风景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从建筑教育中对待城市及景观的态度论及建筑师的自然观,继而从风景建筑选址、场所感营造、地形地貌处理、建筑师对待遗存的态度、建筑的体量感及中心性控制、建筑风格与形式,以及风景建筑的材料选择与建构逻辑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从方法论视角探讨了风景建筑设计的2种途径:哲学的途径和体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铎  王诗鸿 《建筑》1997,(3):20-21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传统建筑、园林出现了复兴时期,无论是其建设的数量、规模和其中的优秀作品,都是本世纪以来空前的。但是在这期间,也有“反传统”的思潮同时出现。见于报刊杂志的,如在谈倡导多元文化时说:“传统建筑不能算作一元”。在谈倡导创作民主时说:“不能给传统建筑以民主”。对传统园林也有罗列“古典园林十大罪状”的文章。最近时期建筑界亦有数篇文章对北京西站和“夺回古都风貌”等提出批评。这是建筑界学术思想活跃的表现。笔者无意对上述观点反其意,因为从某个角度看,其言亦不乏真知灼见。只是想到以后,再有3年…  相似文献   

20.
陈清  王颖颖  徐苗 《中国园林》2020,(S2):115-118
风景建筑应强调其风景性,传统观念主张风景建筑融入风景之中,但现实情况是风景优美的地方管控越来越严格,能留给建筑师和建筑创作发挥的空间却很小。风景建筑在风景中的作用和影响微乎其微,已经只是风景的点缀而不能成为真正的风景建筑。由于以往风景建筑基本固化在传统园林建筑范畴,这约束了风景建筑的发展。在新时期,风景建筑发展将会有很大的突破,因此必须要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以丹顶鹤博物馆为例,强调风景建筑从平淡无趣的环境中创造别样风景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