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激光熔覆纳米Al2O3复合陶瓷涂层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 4 5 #钢表面激光熔覆纳米Al2 O3 复合陶瓷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和磨损特性。结果表明 ,激光熔覆层由α-Al2 O3 和TiO2 以及Al2 O3 纳米颗粒组成 ,在激光的作用下 ,消除了原来等离子喷涂层的片层状组织 ;纳米颗粒仍然保持纳米尺度 ,填充在涂层的大颗粒之间 ,起着桥连的作用 ;同时涂层气孔率的降低使涂层致密化程度得以提高 ,纳米Al2 O3涂层的显微硬度较高 ,且其耐磨性能明显优于等离子Al2 O3 +1 3%TiO2 喷涂层 相似文献
2.
Al2O3纳米复合陶瓷涂层激光熔覆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将等离子喷涂与激光熔覆工艺相结合 ,进行了纳米Al2 O3复合涂层的激光熔覆试验 ,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熔覆工艺的影响 ,研究了熔覆过程中纳米陶瓷材料晶粒生长过程 ,得到了较为合理的纳米Al2 O3激光熔覆工艺。通过SEM、X射线衍射、摩擦磨损试验等手段对得到的复合涂层进行了微观组织、磨损性能等检测。结果表明 :采用优化的熔覆工艺 ,纳米Al2 O3熔覆材料的晶粒生长得到极大抑制 ,保持纳米结构 ,其在复合涂层常规材料表面与空洞间隙中紧密排列 ,极大提高了涂层质量与性能 相似文献
3.
4.
运用激光熔覆技术和原位反应合成的原理,在40Cr钢表面用预置涂层的方法, 制备了(TiO2+B2O3+Al2O3+TiB2)/NiCrAl金属陶瓷涂层.
借助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及显微硬度计等手段对熔覆层的组织、物相、元素分布和显微硬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表明,熔覆过程中同时原位生成TiB2和Al2O3亚微米颗粒,原位生成的两个陶瓷相都以弥散的方式存在于NiCrAl晶粒内部,形成晶内强化;在熔覆过程中没有参与反应的陶瓷相B2O3和TiO2处于NiCrAl晶粒间,但是,其分布是一种非连续的点状分布,有利于合金的强化;熔覆层中的主相依次分别是γ-Ni,γ′, Al2O3和TiB2.熔覆层的微观结构和硬度主要和激光处理参数和熔覆层化学组成有关.陶瓷相的原位生成和加入的结果大大改善了熔覆层的硬度和覆层/基体界面的结合性能.
用自制的仿销环磨损机进行磨削试验,结果表明,随陶瓷相在熔覆层中的配比从5%增加至20%时,陶瓷层的硬度不断增加,同时磨损性能也得到相应提高.探讨了激光作用下陶瓷相原位生成的机制,结合了激光快速冷凝和原位反应生成方法的共同优点,可以达到陶瓷-金属的纳米级复合.(OE1) 相似文献
5.
MoSi_2以其高熔点(2030℃)、高使用温度(>1600℃)、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等优良性能,被认为是继镍基高温合金之后极具竞争力的新型高温结构候选材料之一。但是,MoSi_2的低温脆性和中温氧化碎裂(PEST)难以克服。本文以Mo、Si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纯镍基材上制成MoSi_2金属硅化物复合材料涂层。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测试了涂层的显微硬度。 相似文献
6.
7.
8.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轧制态GH4169合金表面制备GH4169涂层,重点研究涂层的显微组织、析出相、高温显微硬度和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涂层中无气孔和裂纹等缺陷,且主要由Laves偏析相、γ基体相和少量MC及MN相组成;涂层的室温平均显微硬度为273.6 HV(0.3 kg试验力),且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其显微硬度在不同温度下呈现下降趋势,测试温度为600℃时,显微硬度下降到197.4 HV(0.3 kg试验力),约为室温时的72%;高温摩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测试温度的提高,其磨损率也呈现下降趋势,当测试温度为600℃时,试样磨损率约为室温时的25%;摩擦磨损试验结束后,测试温度不高于500℃的涂层,其常温显微硬度变化不大,而测试温度为600℃的涂层,由于强化相析出,常温显微硬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04L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了Co基高温合金涂层,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物相组成以及磨损表面形貌,测试了涂层的室温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激光熔覆Co基合金涂层从底部到表层依次为“胞状晶-粗大枝晶-细小树枝晶”组织,主要由γ-Co固溶体、Fe2Mo相及Co7Mo6相组成,涂层平均硬度约为630 HV,是304L不锈钢基体的3倍,室温摩擦磨损性能是304L不锈钢基体的1~1.5倍.由于难溶元素Mo的固溶强化及Fe2Mo及Co7Mo6硬质相的弥散强化使涂层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1.
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NiCrBSi-TiC复合涂层的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10,自引:11,他引:10
在Ti-6Al-4V合金表面激光熔覆NiCrBSi-TiC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熔覆层的微观组织,测试了熔覆层在大气和真空(P=10~(-5)Pa)环境中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熔覆层的组织是在γ-Ni树枝晶和γ-Ni+M_(23)(CB)_6共晶的基体上弥散地分布着未熔TiC颗粒和液析TiC。未熔TiC颗粒与基体γ-Ni之间具有外延生长的结合界面,液析TiC与基体γ-Ni结合界面干净、光滑。熔覆层在大气环境中的摩擦系数在0.3~0.4之间,磨损率比Ti-6Al-4V合金降低约一个数量级,在真空环境中的摩擦系数在0.4~0.5之间,磨损率比Ti-6Al-4V合金降低约一倍。 相似文献
12.
激光熔覆WCp/Ni-Cr-B-Si-C自熔合金复合涂层的显微结构及干滑动磨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WCp增强Ni-Cr-B-Si-C复合涂层。含量为30vol-%WC典型涂层的XRD,SEM和TEM分析表明,WCp在熔覆的熔化阶段发生部分溶解和分解。激光熔体凝固时形成的微观组织由Ni+Ni3B共晶基体上分布的杆(或薄片)状α-W2C,块状β-W2C和四方形η1碳化物M6C相组成。这类碳化物主要含W,并含大量Cr。销-环式干滑动磨损试验表明,当WCp含量约为30vol-%时,磨损抗力最大 相似文献
13.
La2O3对TiAl合金激光熔覆γ/Cr7C3/TiC 复合材料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稀土氧化物La2O3对TiAl合金预涂NiCr-Cr3C2混合粉末激光熔覆复合材料涂层组织、耐磨性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La2O3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激光熔覆涂层的组织主要由大量较规则初生块状Cr2C3,细小粒状或树枝状TiC以及γ/Cr2C3共晶组成;随着La2O3的加入,初生相明显细化、球化,共晶组织数量增多,适当的(质量分数4%)La2O3的添加能提高涂层的硬度、韧性和耐磨性,并改善其抗氧化性能。这主要是由于稀土元素对显微组织的细化和涂层的净化作用,显微组织的细化提高了涂层的强度、韧性和硬度,而涂层的净化可以降低其夹杂物的含量,进而提高氧化膜的致密性和附着性,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其耐磨性和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4.
激光熔覆TiCp/NiCrBSi复合涂层的组织与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应用激光表面改性方法 ,在 4 5 # 钢表面熔覆了TiCp/Ni Cr B Si C复合涂层 ,利用SEM ,TEM分析以及磨损试验 ,研究了复合涂层的组织特点和耐摩擦磨损性能及其影响规律 ,并探讨了添加稀土氧化物改善复合涂层的组织性能及稀土氧化物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TiC颗粒在熔覆层中发生部分溶解和重新析出 ;熔覆层与基体形成交互扩散区 ,在该区中发现 (Fe ,Cr) 2 3 C6碳化物 ,同时还形成大量α和γ微晶 ,局部区域存在Ni Si B Re非晶相。在凝固应力作用下 ,TiC颗粒与粘结金属界面之间存在大量的孪晶和位错。稀土氧化物对复合涂层显微硬度提高幅度不大 ,但能明显地减小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 ,显著提高涂层干摩擦磨损状态下的耐磨性。TiC含量为 4 5 %~ 5 0 %时 ,熔覆层具有最佳耐磨性 相似文献
15.
16.
纳米Al2O3/Ni基合金复合材料激光熔覆层组织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采用横流5kW CO2激光,在Ni基高温合金表面制备了纳米Al2O3/Ni基合金复合材料激光熔覆层。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及附件(EDS)分析了熔覆层的快速凝固组织、成分及纳米颗粒的分布。结果表明,未加纳米Al2O3时界面区为垂直于界面、定向生长的柱状树枝晶组织;加入纳米Al2O3后,熔池凝固结晶组织形态发生变化,由细长的柱状树枝晶逐步过渡为较短的树枝晶;当Al2O3的加入量为1%时,熔覆层与基体的界面区不出现定向生长,整个断面呈现等轴枝晶组织;纳米Al2O3促进固液界面前沿形核,纳米Al2O3附着在晶体生长的前沿,阻碍晶体的长大,凝固组织得到显著细化;纳米Al2O3颗粒抑制了熔覆层裂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铝基体表面等离子喷涂后激光二次熔覆陶瓷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铝合金基体表面等离子喷涂陶瓷后进行激光二次熔覆陶瓷,获得了表面光滑、连续、致密、无裂纹和孔隙等缺陷的陶瓷熔覆层,避免了等离子喷涂陶瓷后激光重熔工艺无法避免的裂纹问题。陶瓷熔覆层的组织为柱状晶.其生长方向与基体表面垂直。等离子喷涂后激光二次熔覆陶瓷工艺还可以获得较高的熔覆效率。 相似文献
18.
利用横流CO2激光器在38CrMOAl表面激光宽带熔覆NiCrBSi WC(重量百分比25%)复合涂层,用扫描电镜观察组织形貌,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物相分析,用磨擦磨损实验机进行耐磨性实验,并对多层熔覆工艺进行了初的探讨,结果显示,合金层与基体成良好的无裂纹气孔的冶金结合,表面耐磨性与工艺参数具有一定对应关系,且2.2kW时的耐磨性最高,为氧化工艺的2.9倍,多层熔覆试验能形成厚度可调的无裂纹熔覆层,对生产工件的修复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