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全面介绍了世界已报告的由真菌,幼苗病毒和线虫等病原侵染引进的50余种病害,其中以褐斑病,根腐病,立枯病和病毒病是生产上为害严重的病害,采用抗病品种结合药剂防治是甜菜病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落叶果树的病害防治一般分为休眠期和生育期两个阶段。其中,休眠期防治对于抑制生育初期的发病和提高生育期的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休眠期防治以萌芽前的药剂喷布为主,结合农业防治,剪除病枝、刮掉粗皮以减少越冬菌量。葡萄刮粗皮的主要目的是消灭病菌和害虫的越冬场所,所以生产上早已广泛应用。但此方法容易减少枝干药剂附着量,易受枝肿病等枝干病害病原菌的侵染而导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甜菜丛根病是由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引起的,通过土壤中甜菜多粘菌传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受害的甜菜根部产生不同程度的例很异常增生(丛根),产量和含糖量大幅度降低,严重的地块可导致绝产。此病于本世纪五十年代首次发现在意大利,导致一些精厂关闭。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蔓延到日本、美国及欧洲,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对甜菜生产威胁较大的病害。自1978年以来先后在我国的西北、华北、东北及内蒙古发现此病发生,并逐渐蔓延和扩展。目前,对甜菜丛根病的防治还没有理想的方法。美国农业部萨利纳斯农业试验站从1985年采用土壤检测方…  相似文献   

4.
甜菜褐斑病是甜菜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可造成甜菜减产10—20%,根中糖分降低1度左右,茎叶损失40%以上,严重地影响着甜菜生产。为了防治此病危害,1976年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并在生产部门和科研部门配合下,鉴定出防治甜菜褐斑病效果较好的药剂,供生产上应用。试验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甜菜褐斑病是甜菜老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甜菜进入繁茂期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发生普遍,为害较重,一般年份褐斑病危害造成甜菜减产20—30%,根中糖分降低1—2度。为了防治此病为害,进行了几年药剂防治试验,筛选出防治褐斑病效果良好的药剂:  相似文献   

6.
40%白霜净胶悬剂用於防治多种农作物病害说明该药剂具有较强的内吸杀菌作用,同时兼有保护和治疗的功能,是一种较理感的杀菌新制剂。近年来甜菜含糖降低,甜菜褐斑病为害猖獗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因而甜菜生产经济效益不高。以往采用托布津、多菌灵防治甜菜褐斑病曾经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这些药剂成本偏高,而且连续使用几年以后药剂效果显著降低(详见表1)。所以目前甜菜生产上防治褐斑病急需药  相似文献   

7.
不同药剂对甜菜甘蓝夜蛾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黑龙江省富锦市甜菜甘蓝夜蛾危害逐年加重,造成甜菜产量损失20%-30%,已成为甜菜田的重要防治对象。2005年黑龙江省富锦市甜菜甘蓝夜蛾的发生面积占80%以上。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在大榆树镇保林村王波的甜菜田里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甜菜甘蓝夜蛾的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初步研究了应用农药防治甜菜立枯病的防治指标。首先分析研究了甜菜立枯病对甜菜生产的危害,继而结合我国甜菜生产的实际情况,建议甜菜立枯病的药剂防治指标是病情指数为10%。  相似文献   

9.
针对山东高密地区采种甜菜褐斑病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提出防治措施,为山东地区采种甜菜高产制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危害烟草的24种叶蝉类害虫名称、形态特征和生物学共性。防治方法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要手段,辅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在不施化学药剂不足以控制其危害时,应在若虫盛发期施药防治。常用药剂有杀灭菊酯乳油、溴氰菊酯乳油、马拉松乳剂、杀虫畏乳剂、叶蝉散乳剂或西维因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11.
甜菜褐斑病又名叶斑病(Cercospora leaf spot),是一种世界性危害较大的甜菜主要叶部病害。甜菜褐斑病在我国甜菜产区发病普遍,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属于较难防治的病害之一,病情流行时对甜菜危害很大,严重可造成根产量下降15%~20%,含糖率下降0.8~2.0度,给甜菜原料生产带来很大困难,直接影响制糖企业的发展。在甜菜褐斑病防治方面,除了选用抗病品种和农业综合防治控制甜菜褐斑病发生外,  相似文献   

12.
甜菜褐斑病为真菌性病害(Cercospora beticola sacc)是甜菜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山东省春夏播甜菜以及采种田皆发生为害,造成采种减产5—20%,甜菜块根减产10—30%,含糖率降低1—4%。我省从1974年开始进行试验和应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药剂防治褐斑病收到显著成效。但由于连年推广应用,很快形成了抗药性,到1979年基本失去了防病能力。因此从1980年开始搜集国内外杀菌剂进行试验,以筛选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3.
甜菜根病在吉林省分布面积广、种类多、危害严重,已构成了制约我省甜菜发展的重要因素,甜菜根病是几种根部病害的总称,有苗期立枯病,中后期根腐病,丛根病和焦枯病等,该病害在我省东中西部均有发生,特别是甜菜生产老区发生严重,年平均发病率在20-30%之间,严重发病地块甚至绝产绝收。几年来,通过试验研究,基本确定了该病的病原、发生规律、分布规律等,探索和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在我省中西部甜菜生产老区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海伦市甜菜地大面积发生甜菜黑绒金龟子,发生面积逐年扩大,黑绒金龟子一般为害田2-3头/m2,为害严重的地块高达51-153头/m2,造成甜菜缺苗断垄,严重地块导致甜菜毁种,给甜菜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为了筛选出更好的防治甜菜黑绒金龟子的药剂,确保甜菜稳产、高产特进行此项试验.从试验结果看,70%锐胜种子处理可分...  相似文献   

15.
柞蚕脓病、柞蚕软化病、柞蚕微粒子病统称为柞蚕三大病害。在秋柞蚕生产中发生面积广,危害程度严重。如不加强防治,将导致养蚕户绝产绝收。长期以来,在秋蚕病害防治中,通常只使用一种药剂,防治一种病害,这种方法难免顾此失彼,难以使秋蚕在多种病害的威胁下取得稳产高产。自2004年以来,我县灌水、长甸、永甸镇等主要蚕区推广使用了秋柞蚕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甜菜根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甜菜根腐病是甜菜生长期块根腐烂病的总称。自1887年由德国的Eidam记载了该病以后不久,在美国等其他国家的甜菜栽培区相继被发现,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甜菜栽培区的重要病害,发生比较普遍。由于不同国家地区间土壤、气候、耕作栽培制度、种植历史、品种等生态环境的差异,其发生种类和为害程度亦各不相同。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关于该病发表了数以百计的论文,从各方面探索发病因素,寻求防治方法,有关试验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尽管如此,该病仍被认为是最难防治的甜菜病害,至今  相似文献   

17.
甲基异柳磷在我公司原料区防治甜菜苗期害虫已使用十多年,害虫已对其产生抗性,而且甲基异柳磷属剧毒农药,将来属于限用和禁用对象。2005年,我公司引入七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进行试验,以便筛选出经济、安全、高效的防治药剂在甜菜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18.
甜菜立枯病是甜菜苗期的主要病害,对甜菜危害较大。特别是在育苗条件下,由于诱发因素的增多,极易发病,严重地降低纸筒利用率,影响甜菜产量。这已成为影响甜菜纸简育苗推广的关键因素。为降低甜菜发病,减轻对育苗甜菜的危害,我们探讨了几项防治措施,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9.
甜菜立枯病是甜菜苗期的主要病害,在直播甜菜中发生面积较大,降低了田间保苗率,严重影响甜菜的产量和质量。1989年用上菌消处理甜菜种子进行防治立枯病的田间试验,防治效果达到70.4~82.9%。试验设四个处理,三次重复。田间小区随机排列,四行区,行长10米。  相似文献   

20.
甜菜立枯病(又称黑脚病、猝倒病、苗腐病)是我地区采种甜菜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采种甜菜在我地区8月上、中旬播种育苗,此时气候高温、高湿,异常多变,播种后常出现烂种、烂幼根等现象,导致地块缺苗、断垄,严重影响了采种甜菜生产。多年来,对采种甜菜立枯病我们一直采用传统的敌克松、赛力散等农药拌种防治,但收效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