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砂款识是指用鉨印或者刀镌在紫砂陶器的底部、盖内、望下等处制作者或定制者、监制者的印记.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紫砂陶器的文化历史渊源及其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3.
余仲华 《陶瓷研究》2009,(2):105-106
陶的“绞泥工艺”源于唐代,术称“纹胎”、“搅胎”,是用两种或多种不同泥色构成一种平面视觉效果的工艺,具有丰富的肌理变化。绞泥技法,唐代己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陕西干县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出土的绞泥武士骑马陶俑,用白、褐两色绞泥制成,十分精美,为唐代绞泥器代表作,宋后少见。  相似文献   

4.
史云棠 《江苏陶瓷》2010,43(6):17-18
中国的紫砂陶在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中有过几起几落,它的兴盛发展与社会的承平状态和文化人的积极参与联系在了一起。纵观历史:明万历后期清康熙、乾隆时代如此,19世纪初期陈曼生积极参与也是如此。今夏的紫砂事件,又让紫砂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洗牌。  相似文献   

5.
宋晓伟 《江苏陶瓷》2006,39(6):39-40
紫砂陶,又叫紫砂器或紫砂陶器。在古代中外的文献记载上,对紫砂陶茶具的称呼有许多种名字,如:“注春”、“茗壶”、“茶壶”……。紫砂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扬名寰宇,并且物以载道,蕴涵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宜兴紫砂,以其稀有的资源、独特的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观赏、使用功能俱全而享誉人间,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宜兴紫砂长盛不衰,在于她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说,宜兴紫砂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文人相通,伴随历代文人墨客的忧喜悲乐走了过来。从历史来看,不少著名的文化人、诗人、学者、书画…  相似文献   

6.
范卫强 《佛山陶瓷》2013,(4):63-63,65
在紫砂的装饰艺术上有多种表现手法,捏塑、刻绘、贴花、泥绘、雕刻、模印等等成形手法,运用比较广泛。紫砂贴花技术也就是在对紫砂泥料、泥色的把握与理解,相互间的作用配合完整。  相似文献   

7.
宜兴紫砂壶艺出现新的繁荣,紫砂壶艺苑中群芳争艳,欣欣向荣,紫砂壶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景象,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艺人在创新。紫砂壶艺德形成,是历代前陶艺人和世传相承的结果,是人们利用紫砂泥特有的性能,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过程,紫砂陶器远在宋代已开始烧造,执把注水壶,提梁注水壶等均是源于生活,来自民间经创造而又用于生活的日用品,其造型简朴,制法粗犷,质坚耐用,里外不施釉。  相似文献   

8.
紫砂的起源     
紫砂创始在何时,在中国陶瓷史上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明、清时代的史籍中明确地说,紫砂陶器创始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金沙寺的和尚的书童是创始人。如明周高起在《阳羡名壶系-创始篇》中说:"金沙寺僧,逸其名,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兴陶缸翁者处,搏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传口柄盖的,附陶家穴烧成,  相似文献   

9.
紫砂的起源     
紫砂创始在何时,在中国陶瓷史上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明、清时代的史籍中明确地说,紫砂陶器创始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金沙寺的和尚的书童是创始人。如明周高起在《阳羡名壶系-创始篇》中说:"金沙寺僧,逸其名,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兴陶缸翁者处,搏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传口柄盖的,附陶家穴烧成,  相似文献   

10.
一把真正的茶壶打动人心的地方早就不再是单纯的泥料、工艺等等,而是它深藏的文化底蕴。一件完美的紫砂壶,是艺术和技术统一的结果,是艺术制约技术,技术服从艺术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1.
赵良 《佛山陶瓷》2009,19(11):38-40
以实用为主要功能的紫砂陶器一经出现,即受到人们的喜爱,材质良好的透气性与造型高度的审美性构成了紫砂的艺术特色。紫砂陶器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各时期都涌现出了一批制陶名家,他们创作了众多经典紫砂作品,这些作品无论在造型设计还是工艺制作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本文试对这些造型设计规律进行分析,来揭示紫砂陶器创作设计的方法和形成紫砂文化内涵的因素,以给当今陶艺创作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范黎风 《山东陶瓷》2010,33(2):47-48
宜兴陶都以生产紫砂艺术品为特色,引来八方友人鉴赏美不胜收的紫砂艺术品,让世人感叹,并迎来了陶都人辉煌的艺术成就新高峰。  相似文献   

13.
景德镇瓷器和宜兴陶器虽质地不相同,但在许多方面仍有着共同特征,本文从发展状况,文人气息、交流借鉴等几个方面综合了明清景德镇瓷器和宜兴紫砂陶器的共同特征,指出其在明清时期共同繁荣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以分析国内外紫砂研究现状为目的,通过检索近20年来中国知网(CNKI)与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主题为“紫砂陶器”或包含“紫砂泥料”的文献资料,将结果用相关软件构成研究主题的聚类分析图,通过文献知识图谱方式揭示相关研究的整体概况,并将此结果运用到具体的实践科研思路中。结果表明:除紫砂艺术性研究方向外,热点主要集中于紫砂功能化应用、低品位原料制备高附加值产品的应用、耐热低膨胀紫砂器皿制备、环保型抗菌紫砂、紫砂球净化功能5个方面,其中前沿方向是紫砂消毒杀菌与活化水研究。最后对当前紫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紫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王涛 《江苏陶瓷》2011,(6):67-68
公元十二世纪初,正值我国北宋(960—1279)时期,陶瓷生产十分发达,五大名窑已趋成熟。地处吴文化中心的宜兴.以产高温釉陶驰名南北。在太湖西岸伴随着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使陶瓷生产产生了独特的人文特征.丰富的陶土矿源和优越的地域环境是产生这种特征的基础。从陶土矿源中发现的紫砂陶土并由此制作的紫砂陶器引领了这种特征的:史化传统的形成。至公元十六世纪的初叶(明代正德年)。  相似文献   

16.
紫砂泥料不仅色艳奇绝,其极高的可塑性也获得紫砂人的亲睐.人们本能的追求真善美,而宜兴的紫砂泥科就是最真诚,质朴的代表,它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丰富宝藏.  相似文献   

17.
起初,宜兴紫砂壶的出现只是因为是一种泡茶的实用器具,但是紫砂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的发展过程中,紫砂制壶艺人不断从大自然中进行提取,获得了许多的创作灵感,同时在作品中不断融合进自己的情感和愿望,使得紫砂壶又具有了一项新的价值,那就是欣赏价值,同时紫砂壶中也逐渐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人文情怀,本文便主要以紫砂"紫韵甜瓜"为例,谈谈它的艺术造型特点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田园风情。  相似文献   

18.
艺术研究的对象是艺术的现实性,而现实性的产生过程,与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体现有必然的关联性.我国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文明的起源和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9.
青罗舞殇,流群舞魅。裙花提梁以裙花纽带为创作元素,大胆的运用于紫砂壶之上。在作品之中,裙、纽、带的细节处理尤为传神,好似承古之风,跃古之情,裙舞飞扬,太平天下。  相似文献   

20.
王莎莎 《江苏陶瓷》2013,(2):6-7,10
清代加彩紫砂陶器在宫廷兴起,以康熙和乾隆时期为典型,主要有珐琅彩紫砂陶器和粉彩紫砂陶器,独具鲜明的艺术与工艺特色,其兴衰发展历程折射着清代的审美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