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截面为切角曲边三角形的连体双塔高层建筑的风荷载特性,并作单塔试验比较。将风压沿截面进行积分求出沿坐标轴方向的合力,然后反算为沿坐标轴方向的整体体型系数。结果显示:风压沿高度变化不大,整体体型系数沿高度递减。单塔最大体型系数对应风向角比坐标轴偏15°。双塔连线方向(x向)体型系数上游塔略小于单塔情形,下游塔基本为零,y向的体型系数略小于单塔y向的,连体部分体型系数达2.2。根据规范和试验结果,提出了类似工程合理的取值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风洞试验来研究正菱形双塔楼建筑的风荷载。根据设计软件特点,为将实验结果直接被设计软件所使用,将风压沿截面进行积分求出沿轴线和沿顺风向、横风向的合力,获得轴线整体体型系数,顺风向整体体型系数。同时将整体体型系数与单幢塔楼体型系数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以某近距离非对称连体双塔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刚性模型表面测压风洞试验,得到两个单塔楼的平均风压系数分布,并计算得到双塔楼局部、整体体型系数和平均整体体型系数,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双塔楼结构的风荷载分布及其相互之间的干扰效应。结果表明:由于相邻塔楼和连体结构的干扰,塔楼局部迎风面出现负压,背风面出现正压;干扰效应对X向风荷载影响更为明显,双塔楼平均整体体型系数未超出规范要求,按规范设计偏于安全;中间连体由于"狭缝效应"Y向体型系数比较大,应加强风荷载设计。  相似文献   

4.
无锡蠡湖科技大厦刚性模型的风洞试验测量了模型表面的平均和脉动风压,给出了不同风向角下各测点的平均风压系数和体型系数。讨论了风场和风向角对平均风压系数和体型系数的影响,以及两个正方形截面塔楼的相互气动干扰影响特点,得到双塔高层建筑中各单塔楼的总体体型系数大于单体建筑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弦弓式预应力柱面网壳结构风洞试验及风致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尧治  张浩 《空间结构》2005,11(2):3-8,26
弦弓式预应力柱面网壳结构是一种新颖的结构形式,通过对网壳下部拉索施加预应力使结构成为自平衡体系,某火电厂干煤棚为弦弓式预应力柱面网壳结构在干煤棚结构中的首次应用,风荷载是其主要荷载之一,目前规范对该类网壳结构的体型系数未作明确规定,因此需要进行风洞试验来确定其体型系数,试验考虑了网壳周边环境的作用,严格模拟了规范规定的大气边界层风场,分析研究了网壳表面风压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给出了可供设计采用的体型系数,同时进行了风致效应的研究,研究表明,周边环境对网壳表面风压分布的影响较大而煤堆的影响较小,大气边界层风场中风速脉动导致的风压改变在设计时已不容忽视,风荷载对网壳下部预应力拉索应力起着卸载作用,各索的最大应力减少比例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某超高层双塔中部联通异型建筑风洞试验方法与数据分析,对该超高层复杂结构的风压分布、风压系数及体型系数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可供设计使用的等效静风荷载与楼顶峰值加速度。结果表明,风压在建筑物的中上部及立面拐角区域较大,风吸力(负压)要大于风压力(正压),整体上南塔(高度较低)风压小于北塔(高度较高)风压,总的等效静力风荷载主要由平均风荷载控制。研究成果可为该类结构抗风设计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某墙面开洞的圆弧形落地大跨钢屋盖机场航站楼风荷载特性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IUENT 6.3,采用RNG ?κ-ε?湍流模型对墙面开洞屋盖结构的内外表面平均风压系数分布、分区净体型系数、风速矢量以及风场流迹线等风荷载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净体型系数和平均风压系数分布规律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墙面洞口全开的情况下,由于迎风洞口与背风洞口处压力差的作用,屋盖内表面风压均表现为风吸力,风压分布亦受到洞口的影响;墙面洞口对屋盖上表面平均风压系数分布影响较小;屋盖迎风挑檐区域受到风荷载下顶上吸的叠加作用,最大净体型系数达-2.83。  相似文献   

8.
对高速·滨湖时代广场C1号楼进行了刚体模型测压风洞试验,详细介绍了风洞试验的方法,通过风洞试验测试结构的表面风压并且进行数据处理与计算分析得到结构体型系数,以供围护结构设计使用及结构整体设计使用。试验结果表明:层体型系数与风向角和建筑高度有关,X方向上315°风向角下层体型系数最大为2.009,Y方向上15°风向角下层体型系数最大为-2.180。  相似文献   

9.
本文进行了嘉兴发电厂干燥棚网壳结构风压分布的风洞试验研究,测定了不同风向,不同风速下网壳的,外表面的风压分布及风压差分布,分析了煤棚堆煤和不堆煤情况对风压分布的影响。比较了荷载规范对相近结构风压系数分布的取值,提出了供设计采用的风压分布系数。  相似文献   

10.
采用风洞试验方法获得了呈平面S形布置的高层建筑的整体体型系数,探讨由于伸缩缝的设置使得在设计中变成两栋独立建筑后,两幢塔楼的整体体型系数,并分析了其分布规律,供设计参考。研究发现,整体体型系数沿高度递减;S型高层建筑风荷载作用在短轴方向时,其整体体型系数较大,须引起设计的重视;考虑伸缩缝后,每个塔楼在两栋塔楼邻接面的风压为0,即相当于只受三个面的风荷载。  相似文献   

11.
高层建筑的横风向激励特性和计算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高层建筑的横风向激励分解为横风向紊流和涡激力激励。根据10个典型高层建筑模型的风洞试验结果,分别研究了两种激励的特性和计算模型,给出典型建筑的横风向紊流激励力系数、涡激力系数和相应的形状系数。特别着重研究涡激力功率谱函数和相干函数,总结出的结果可加深对高层建筑横风向荷载特性的认识,所建立的典型高层建筑的横风向荷载计算模型可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2.
基于广州某复杂体型高层建筑的风洞试验,分析了幕墙风荷载的平均风压与脉动风压的分布特性及影响平均风压与脉动风压相关性的因素,并按峰值因子统计方法结合风洞试验动态风荷裁时程数据,计算了用于玻璃幕墙设计的极值风压,讨论其适用性和规律性,所得结论对高层建筑幕墙抗风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错列布置超高层建筑群的干扰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实际超高层建筑群进行群体和单体塔楼两次同步测压风洞试验。通过两次试验测量结果,考察风向及塔楼位置对顺风向、横风向和扭转方向的主体结构承受风荷载以及围护结构的极值风压的影响,并结合风压试验结果及CFD流场计算结果对干扰机理进行说明。研究结果表明,处于中间位置的2号塔楼的扭转干扰放大作用非常显著,较为不利的风向为110°风向,该风向下扭转方向的静力干扰因子达到1.53;沿弱轴Y方向和扭转方向的动力放大因子达到1.32和1.37。  相似文献   

14.
赵松林 《山西建筑》2010,36(19):68-69,96
进行了弧形超高层建筑的模型风洞试验,获得了风荷载体型系数、基础等效静风荷载及结构顶部风致加速度响应,并将其与规范相关值进行了对比,所得结果为其他建筑的抗风设计和风洞试验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某复杂群体高层建筑项目风洞试验结果,采用覆面积分计算方法,对该项目最高塔楼进行了风荷载及风振响应分析,结构由于受到周围建筑的干扰影响,其实际风荷载与规范估算结果差异较大,计算还分析了不同风向下结构的等效基底倾覆力矩及其顶部峰值加速度,其结果可用于此结构的抗风设计。  相似文献   

16.
高耸塔架横风向动力风效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现行的荷载规范、高耸结构设计规范以及能源部颁发的《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SDGJ94-90)中,对格构式塔架的横风向风振力均未作考虑。作者通过对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和国外现场实测资料的分析,论证格构式塔架具有几乎与顺风向等同的横风向风振力,以期在设计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横风向风振力的简化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双幕墙长矩形建筑风荷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节能、生态为理念的双幕墙围护体系已逐步应用于高层办公建筑中。由于双幕墙之间存在通风廊道,因此对于双幕墙建筑有三个受风表面,即外层幕墙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以及内幕墙的外表面,这使得风载取值变得复杂,目前也无规范可依。本文通过对杭州市某双幕墙办公楼的风洞试验研究,探讨了双幕墙建筑内、外层幕墙的风载取值问题;研究了门厅大跨挑篷风压分布特征,当风从侧面吹向挑篷时,挑篷上、下表面风载与普通屋盖挑篷相同,而当风从正面吹向挑篷时,挑篷上表面出现正风压,并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文中针对该建筑物长宽比较大的特点,比较了大长宽比矩形建筑风载体型系数与规范给出的正方形建筑风载体型系数:当风沿建筑物长向流动时,采用规范给出的正方形建筑风载体型系数是可行的,当风沿建筑物进深方向流动时,其两侧及背风面的负压比正方形的大。  相似文献   

18.
大连市贝壳博物馆表面风压分布特性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满足大连市贝壳博物馆的抗风安全需要,进行了刚性模型表面风压分布特性风洞试验研究。详细介绍了试验所采用的主要技术参数与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给出了典型风向角下结构表面风压分布的等值线图和结构典型测点在不同风向角下的风压变化规律;分析了各风向角下绝对值最大的局部体型系数及其出现的位置,并将屋盖的局部体型系数与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9—2001)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屋面上表面的风荷载主要表现为负压,顶部迎风挑檐边缘较大,屋面的尾流区域较小或为正压。屋面两侧的悬挑部分及主入口处迎风时分布有大面积正压,以靠近拐角部分最大,且这部分屋面对风作用反应敏感,设计时应考虑体型系数的变号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