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芦苇阻水 河道内众多滩地和改道段生长着芦苇,致使水道河床糙率增大,行洪水位全面抬高,严重削弱了行洪能力,给安全度汛带来了很大威胁。例如,淮河入江水道的三河段,由于芦苇茂密.1991年汛期,三河闸下泄流量为3000立方米每秒时,金湖站水位抬高到10.33米,相当于设计5000立方米每秒的水位,致使入江水道大堤堤脚普遍窨潮渗水,堤上三处出现裂缝,13座涵闸岌岌可危,被  相似文献   

2.
2000年6月3日,淮河入江水道左堤74.15K处杨金闸下游南侧钢筋混凝土八字翼墙在暴雨中突然整体倒塌。这是入江水道沿线涵闸工程存在的诸多隐患和薄弱环节的一次暴露。此后,我们对金湖县入江水道沿线涵闸工程的现状作了专题调查。 一、基本情况与存在问题 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上中游15.8万km~2区域内洪水入江归海的主要通道,为国家流域性防洪工程。金湖县境内入江水道堤防长115km,沿线共有穿堤涵闸30座,东西偏泓节制闸2座。这些涵闸大部分与入江水道一起建成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具有防  相似文献   

3.
马维达 《治淮》1998,(10):18-19
淮河入江水道承担着洪泽湖百分之七十洪水入江任务,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造成入江水道水文条件发生变化。如下泄不畅,过水断面的糙率加大,下游水位抬高等,加大沿线防洪压力,影响防洪调度决策,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阻水情况及原因 入江水道通过40多年的治理,行洪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与设计行洪标准1.2万立方米每秒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根据三河闸泄量与金湖水位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实际发生的水位较设计水位要高。1991年3、4月份,三河闸下泄3000立方米每秒和4000立方  相似文献   

4.
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泄洪河道,自三河闸起至江都市三江营止,全长156公里,流经淮阴、扬州两市的洪泽、盱眙、金湖、宝应、高邮、邗江、江都和扬州郊区等8个县(市、区)。50年代初期,入江水道按设计行洪8000立方米每秒、高邮湖水位8.5米、三江营5.24米的标准,加固、兴建水工程。1969年重新编制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采用金沟改道段做大汕子格堤方案,按行洪12000立方米每秒、高邮湖水位9.5米、三江营水位5.66米设计。 淮河洪水经洪泽湖调蓄后,由  相似文献   

5.
金湖县河湖管理所负责管理境内流域性工程——淮河入江水道行洪道31km,两岸防洪圩堤115km以及沿线中小型穿堤涵闸32座。近年来,按照水利部颁布的《河道目标管理考评办法》、《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等,结合本所实际,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大胆实践,工程管理从粗放型、多层管理型,  相似文献   

6.
淮河入江水道设计行洪12000立方米每秒,是洪泽湖泄洪的最大口门。1970年建成以来,连续20多年安全泄洪,为保障淮河下游广大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入江水道在江苏省淮阴市境内流经盱眙、洪泽、金湖三县,河长56公里,两岸堤长147.5公里。1975年后,先后成  相似文献   

7.
高福生  朱玉龙 《治淮》1994,(7):24-24
1991年汛期,淮河入江水道自5月31日至8月25日连续行洪118天,宣泄淮河上中游来水444.68亿立方米,为确保淮河下游广大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河道中存在诸多行水障碍,尤其是改道段大面积的阻水柴草,使得入江水道自尾渡至漫水公路水面曲线全面超过设计值,在三河闸下泄8900立方米每秒时,金湖站水位达11.69米,相当于设计行洪10000立方米每秒时的水位。入江水道上段在长时间、高水位的浸泡和冲刷下,出现了多处险情。当年入江水道除险  相似文献   

8.
夏军  沈芝凤  刘良  吕赛军  张阳 《江苏水利》2004,(4):21-21,24
淮河入海水道全长163.5km,近期工程设计行洪流量2270m^3/s,堤防等级:南堤1级,北堤2级。沿线有14座穿堤涵闸位于软土地基上,其等级与所处堤防等级一致,涵闸本身及其与两侧堤身之间的连接段安全与否,直接关系着整个堤防的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9.
张锦家 《治淮》2004,(8):9-10
一、工程概况 淮河入江水道工程于1969年10月开工,1970年夏堤防主体工程完成.它是淮河下游的主干道,也是洪泽湖泄洪的最大口门,设计行洪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分洪流量目前占洪泽湖总泄洪流量70%以上.在淮安市境内自三河闸至高邮湖,河道总长56公里,堤防长149公里(其中左堤防98.4公里,右堤防50.6公里),沿堤涵闸(洞)77座,流经盱眙、洪泽、金湖三县.  相似文献   

10.
陈智跃  王作礼 《治淮》1997,(3):37-39
江苏省金湖县地处淮河下游,入江水道贯穿腹地,境内堤防总长115公里,穿堤涵闸33座,要承泄淮河上中游15.8万平方公里来水入江。为了更好地发挥入江水道的综合效益,我们以县堤防管理所为“河道目标管理考评”试点单位,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金湖县地处淮河下游,入江水道贯穿腹地,境内堤防总长115公里,穿堤涵闸33座,要承泄淮河上中游15.8万平方公里来水入江。为了更好地发挥入江水道的综合效益,县水利局将县堤防管理所选为“河道目标管理考评”试点单位,取得了显著效果,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淮河入江水道建成于1970年,设计行洪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主要承泄洪泽湖以上15.8万平方公里的洪水入江。工程运行20多年来,为确保淮河下游广大地区安全度汛,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河床内存在的诸多行水障碍,特别是三河滩地和改道段生长的4万多亩芦苇,不仅使河床糙率增大,而且还直接缩小河道过水断面,大大削弱了入江水道行洪能力,严重影响了防洪安全。 近几年来,江苏省金湖县对清除入江水道阻水芦苇,进行了多方面的试验探索和方案比较,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谢国顺 《治淮》2000,(3):13-13
金湖县入江水道管理所负责管理金湖县境内31公里入江水道行洪河道、115公里防洪圩堤和沿线15座重点涵闸。1992年以前采取的是县、乡、村三级管理形式,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管理体制的弊端越来越大,“多龙治水”形成大家“都管、都不管”的管理混乱局面,“益处大家争,问题大家推”。为扭转这种局面,1992年下半年金湖县将乡、村管理的堤防管理站全部划归县入江水道管理所,实行统一管理,有效地推动了河道堤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盛家宝 《治淮》1996,(10):21-22
江苏地处淮河流域下游,承担着河南、安徽等15.8万平方公里的来水。洪水经洪泽湖调蓄后,除通过苏北灌溉总渠(设计流量800立方米每秒)分泄入海和淮沭河(设计流量3000立方米每秒)分淮入沂外,主要经过入江水道(设计最大排洪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排泄入江。目前,入江水道工程承担着江苏75.9%的淮河设计排洪任务,在淮河流域排洪任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程自三河闸起经金沟改道至高邮  相似文献   

15.
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下游行洪的干流,全长157.2km,设计行洪流量为12000 m~3/s,承泄淮河上中游约80%的洪水。沿线河、湖、滩串联,湖滩长度约占50%;地形、地貌、植被复杂实际河道糙率增大,致使水位抬高,行洪能力降低。该文分析了入江水道行洪能力降低的原因及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下泄洪水的主要通道,承担来自淮河中上游约66%~79%的洪水,是淮河行洪的安全阀。为了研究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半专道输水方案对淮海入江水道行洪的影响,建立北抵洪泽湖三河闸、南至长江三江营的一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在设计洪水工况下分析工程方案对入江水道行洪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入江水道上段、下段行洪水位低于设计值;中段邵伯湖由于东侧修建隔堤侵占河道,行洪时部分区域水位有少量抬高,当对新民滩南部实施切滩补偿后,可有效消除其影响。  相似文献   

17.
去年汛期,入江水道三河闸最大泄量曾达8660立方米每秒,比1954年最大泄量10700立方米每秒少2100立方米每秒;而高邮湖水位竟高达9.22米,比1954年最高水位9.38米只低0.16米。水位如此之高,令人忧虑。所幸未遇大风,不然,会产生严重的灾害。一、洞察历史,方知兴替今入江水道,历史上与运河以东的河湖相通,历代王朝为解决漕运水源和行船安全,才逐步筑堤使东西分开。淮河入江之始,缘于明末。万历初年,才有淮水入江的记载。清康熙年间,玄烨帝南巡时,见淮水从里下河入海,灾情惨重,定下淮水入江应从速实施的方略。乾隆时大  相似文献   

18.
1工程概况清安河排涝泵站位于楚州区境内淮河入海水道北堤外侧,在清安河穿堤涵洞(入海水道北堤)东侧约50m处,与清安河穿堤涵洞共同承担清安河排涝任务。当入海水道不行洪时,清安河通过穿堤涵洞进行自排;当入海水道行洪、穿堤涵洞封闭时,由清安河排涝泵站承担抽排任务。  相似文献   

19.
1 引言 我市境内流域性堤防及中小型水库在5个流量以上的穿堤涵闸共有280余座,这些穿堤涵闸在保障全市工农业生产及防洪保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建筑物大都始建于60~70年代,运行30多年来,在历次大洪水中也出现过许多因渗透破坏引发的险情,暴露出了设、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尚待急需解决的问题。2 穿堤涵闸的渗透破坏2.1 涵闸与土堤的接触面渗漏破坏 在上、下游水位差作用下,渗透水沿涵闸与堤的接触面渗漏,告别有的堤防原设计标准偏低,经过历次加固  相似文献   

20.
春节前夕,从素有“淮水走廊”之称的金湖县传来喜讯,国家“八五”期间治理淮河的骨干工程——淮河入江水道西堤和石港翻水站北堤加固工程已于1月29日顺利竣工。淮河入江水道改道段建于1969年,是淮河上游16万平方公里洪水的主要出路,关系着金湖和里下河数百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由于堤身承受的行洪能力远远没有达到设计标准,在去年的特大洪涝面前,西堤和北堤堤身低矮、单薄,已经岌岌可危。因此,加固入江水道西堤和北堤被确定为国家治淮的重点工程,上级有关部门还决定把施工任务,交给金湖县承担。去年12月5日,来自金湖10个乡镇的4万多民工,满怀“弘扬抗洪精神,争创国优工程”的豪情壮志进入工地,摆开了加固入江水道西堤和北堤的战场。为了争创国优,县长欣立忠与有关乡镇签订了“工程质量”专项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