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世纪之交,党中央统揽全局,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传统粮棉大区临渭区的水利行业,如何在这次开发的浪潮中把握机遇,寻求发展 ?临渭区水利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建国 50年来,我区水利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全区 75%的耕地变成水浇地,大部分地区已初步形成了“遇旱能灌,遇涝能排”的水利化格局。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利基础设施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矛盾也日渐显现。当前我区水利事业面临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全区 8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中,提灌面积占 85%,这就势…  相似文献   

2.
节供互补兴水增效坚定不移推进水利产业化张怀文介休市总面积744平方公里,人口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万人,有耕地41.5万亩,其中水浇地27万亩。近几年,我们立足介休实际,从大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科学规划,综合开发,市场引导,突出重点,大力...  相似文献   

3.
搞好水利基础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镇赉县人民政府县长罗家风镇赉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总面积5600平方公里,有17个乡镇,5个国营农牧林场,人口30万人,耕地165万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县份。近年来,我县的水利事业按照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丹凤县位于秦岭东南麓,国土面积 2438平方公里,耕地 23万亩,总人口 30.24万人。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贫困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从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入手,围绕发展生态效益型农业目标,认真贯彻省、地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常年不懈地大力开展以“四田”建设、水利工程、流域治理、防洪工程、“甘露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水利水保生态建设。 1998年以来,全县兴修石坎梯田 4.5万亩,荒山造林 7.33万亩,退耕还林 10.9万亩,封禁治理 14.7万亩,建设小型水保工程 323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49…  相似文献   

5.
《水利天地》2000,(5):26-27
我场位于三江平原东部,挠力河南岸,是一个拥有近百万亩耕地的大型国有农场。农场内有10条大小河流纵横交错,60%的耕地为低洼易涝地,原有水利设施不配套,致使汛期外水倒灌,内部排水不畅,洪涝灾害频繁。为治理水患,发展农业,农场水利建设经过42年的艰苦奋斗,已逐步形成了防洪、除涝、灌溉、水保4大工程体系,累计完成水利总投资1.64亿元。建成防洪堤153.84公里,保护耕地40万亩;中、小型水库11座,总蓄水量3 325万立方米;机电抽水站9座,装机总容量2 800千瓦。治理涝区3处,建成中、小型灌区8处,发展水田35万亩,干、支、斗、沟…  相似文献   

6.
浅谈平原区实现吨粮田的水利措施丰润县水利局郝术坡我县平原涉及12个镇乡,总耕地54.4万亩,其中水浇地51.2万亩,占94%,是我县粮食作物的主产区。“八五”期间,全县按实现“两高一优”农业的要求,计划建设吨粮田30万亩。如何保证平原实现“吨粮”,本...  相似文献   

7.
历经建国60年的发展,咸阳水利基本形成了以大中型水库为骨干,小型水利设施为基础、蓄引提结合的防洪抗旱排涝体系,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全市共修建各类水库71座,建设宝鸡峡引渭、泾惠渠、羊毛湾水库等引水工程7500余处,机井2.55万眼,抽水站1524处.设施灌溉丽积450万亩,有效灌溉而积390万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全市灌溉工程一度陷入运行困难的状态,为了从体制机制上彻底解决水利工程运行困难的问题,几年来,我市根据中、省有关文件精神进行了水管单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一) 我省40年来农业生产的实践反复证明,水地不仅是丰年粮食增产的主力,而且是灾年保命的骨干;哪个时期水利建设发展快,哪个时期的粮食增产幅度就大。50年代末以拦蓄提引为特征的水利大发展,使我省的粮食总产量由建国初的26亿公斤上升到50亿公斤。70年代,以打井配套为主的水利大发展,使我省的粮食产量增加到80亿公斤。进入80年代后,以更新改造,节水扩浇为内涵的水利建设,又把全省粮食总产推上了90亿公斤的新台阶。再从水地效益上看,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在建国初的379万亩的基础上,至1960年突破1000万亩、1974年突破1700万亩,以后一直稳定在1700万亩左右,1994年达到1781万亩。全省粮作水地实灌面积“二五”末由建国初的143万亩发展到506万亩,“四五”末达到1276万亩,至“八五”期间,一直稳定在1200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临海市人民政府,重视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于1981年在全市12个区(镇)普遍建立了水利水电管理站,有效地加强了现有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修,促进了水利工程的配套与挖潜。临海市地处浙东沿海,全市102万人,49万亩耕地,水利资源比较丰富。建国30多年来,全市已建成1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10.
宿州市地处安徽省北部,辖砀山,萧县,灵璧,泗县yong桥五个县(区),土地面积9768km^2,耕地757.08万亩,人口577.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0.13万人,是个农业大市,水利的基础地位尤为重要。建国以来,宿州市兴建了大量的水利设施,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防灾减灾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效益。但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用水量的加大,水资源紧张,水质污染加剧,水利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已成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大力改善水利生态环境是宿州市“十五”期间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前言     
我省系海洋性季风气候,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自然灾害频繁。解放前,由于水利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条件很差,每遇汛期,洪水泛滥,一遇干旱,赤地千里。建国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先后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8万多处,其中大、中、小型水库2638座,总蓄水库容66亿m~3,年供水能力160亿m~3,形成有效灌溉面积1390万亩。同时兴修江海堤防4835km,围海造地108万亩,保护人口443万人,保护耕地383万亩。从而,组成了一个蓄、引、提结合,兴利与除害并举的水利工程体系,为我省的  相似文献   

12.
我县是如何开展水利宣传工作的?平山县水利局康祥全平山县是个面积大,耕地少,水利工程设施多而分散的山区贫困县。总面积2648平方公里,24个乡(镇),713个行政村,43万人口,耕地46万亩,其中水地24万亩,半水地10万亩,纯旱地12万亩。现有主要水...  相似文献   

13.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建设稳产高产农田,高速度发展农业生产,首先必须解决水利问题;而大搞水轮泵,以发展提水灌溉为主,提、引、蓄相结合,则是发展山区、丘陵地区水利的方向。全力夺高产先闯水利关平江是一个山区,全县总面积698万亩,其中耕地77万亩,山地497万亩。解放前水利设施很差,只有一些塘、坝、堰、圳等小型工程和水车、筒车、戽水桶等古老落后的提水工具,总蓄水量只有8,000余万立方米。那时大部分地方抗旱能力不到20天,种一季粮食作物也不保收,至于种双季稻,只有安定一带有两千来亩间作晚稻。尤其是汨罗江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商水县地处淮河南岸,面积1314平方公里,耕地135万亩,人口94.4万,农业人口90万,人均耕地1.5亩。过去境内地势低洼,素有“水乡泽国”之称。解放前,十年九涝,灾难深重。建国后国家和地方投资,兴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发挥了显著效益。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县政府以改造自然,造福后代的雄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展了大规模治水兴利活动。经过10年的艰苦奋战,全县初步建成了较为完整的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淮北地区土地面积3.74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297万亩,农业人口1850万人,土地、劳力资源丰富,是安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但是,由于水利没有过关,粮食产量长期处于低产水平。本文拟对淮北水利治理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宝鸡市水利事业,始于先秦对期,兴于建国以后。到1992年底,全市已建成三处大型灌区和22处中型灌区,共有水库133座,总蓄水能力5.4亿立方米;机井14840眼,抽水站1358座。全市共有设施灌溉面积291.3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65.8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47.3%。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以蓄为主,引提并举的排灌网络,形成了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同步发展的格局,有效地改善了全市的农业生产条件,发挥了水利的命脉作用。存在问题堪忧作为基础产业的水利行业,将  相似文献   

17.
《水利天地》2005,(7):24-25
前锋农场位于建三江分局东北部,南有别拉洪河,北有浓江鸭绿河流过,地下水资源丰富。辖区总面积167万亩,下设16个生产队,总人口1.2万人。区域内地势平坦,耕地中60%有“鱼眼泡”“小荒隔子”,农业生产受旱涝灾害影响较大。2004年按照分局“统一治水、联合治水、综合治水”的新思路,农场进一步加大水利建设投入,积极挖掘自身潜力,平均亩自筹水利资金15元,一年自筹资金842万元。共完成土方390万立方米,建设涵洞100座。这些工程建成后,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场2004年实现利润94万元,人均收入4500元,夯实了基础。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浦丽华  王勇 《治淮》2006,(7):45-46
宿州市地处淮北平原,面积9786km^2,耕地面积50万hm^2,人口58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5%以上,是安徽省的农业大市。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对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重视,宿州市农业水利化和农村水利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水利作为基础产业,为宿州农业迈向“高产、优质、高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当前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研究和制定水利行业投入产出政策是促进水利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改革和完善水利工程水费制度,建立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体系,是水利基础产业步入良性运行轨道的重要举措之一。 建国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和支持下,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水利供水工程体系日趋完善壮大,到“八五”计划后期,全国共修建大、中、小型水库8万多座,总库容约5000亿立方米;城乡供水能力达到5200亿立方米;排灌能力由建国初的7.2万千瓦发展到7000多万千瓦;配套机电井300多万眼,农业灌溉面积达7.4亿亩,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2,所生产  相似文献   

20.
澧阳平原灌区总集雨面积492km2,是一个灌溉澧县、临澧两县11个乡(镇)30.65万亩耕地的大型灌区。灌区兴建于1959年,1961年建成受益,1972年完善园田化建设,灌区建成后为澧阳平原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澧阳平原灌区水利设施现状及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