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纯熙  卢晨 《铸造工程》2004,28(4):20-22,27
CO2-有机酯复合硬化工艺虽有助于CO2硬化脱模后型砂强度快速提高,加快生产节奏,但多加的水玻璃不利于旧砂再生.水玻璃旧砂能全额再生,循环使用,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使水玻璃加入量降低到1.8%~2.0%.这样,简便的热干法再生法才能使循环砂中残留Na2O不超过0.25%.直立式沸腾床加热或冷却器的使用,使干法再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
朱纯熙  何芝梅 《铸造》2004,53(8):623-625,628
多重变性水玻璃的应用,水玻璃加入量降低到2.2%,甚至1.8%.350℃热干法再生,使旧砂的残留水玻璃脱离率有可能提高到50%;恒温加料的方法使水玻璃和有机酯能正确定量.针对水玻璃旧砂特点设计了直立式沸腾床加热和冷却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综合应用,使再生砂的残留Na2O控制在0.25%以下,可以用作中小型铸钢件型砂的单一砂.除去自然损耗外,无废砂排放.  相似文献   

3.
通过控制水玻璃模数、密度和"有害盐"含量、原砂粒度和有效成分含量,采用吹CO2和烘干方法相结合的双联硬化工艺,生产的大型铸钢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旧砂采用"热湿法干法联合旧砂再生生产线"进行再生,再生砂的表面质量和使用性能与新砂相同,Na2O残留量达到0.28%以下;再生系统能回收旧砂中的水玻璃、铬铁矿砂等用于铸钢件生产;水资源可重复利用,有效保护了环境,实现绿色铸造。  相似文献   

4.
水玻璃再生砂中Na2O残留量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玻璃系再生砂质量与其残留Na2O的数量有较大关系.经过对几种检测水玻璃类再生砂中残留Na2O方法的研究,阐明一种非常简便的方法--盐酸滴定法.实践证明,该方法检测结果稳定、容易掌握、检测耗时少、成本低.  相似文献   

5.
酯硬化水玻璃再生砂的性能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樊自田  黄有谋 《铸造》1995,(3):15-18
通过试验对酯硬化水玻璃干法再生砂和湿法再生砂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与干法再生砂比,湿法再生砂具有残留Na2O含量低,抗压强度高、可使用时间长,吸湿性低等优点,文中讨论了如何提高酯硬化水玻璃砂干法再生效率,质量的方法,提出了提高湿法再生砂质量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影响酯硬化水玻璃干法再生砂性能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樊自田  黄乃瑜  刘洪永  罗碧泉 《铸造》2000,49(10):773-775
试验研究了残留水玻璃和残留酯对酯硬化水玻璃旧砂及其干法再生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残留酯是使酯硬化水玻璃旧砂及其干法再生砂可使用时间变短、再粘结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去除残留酯是再生酯硬化水玻璃旧砂的主要任务之一。而采用湿法再生或干法再生前对旧砂进行320~350℃的加热处理,是除去旧砂中残留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型砂采用改性水玻璃和酯硬化,选用优质天然硅砂,使水玻璃加入量降低到2.0%,既保证型砂强度,又改善了溃散性。320℃热干法再生,针对水玻璃旧砂的特点设计沸腾床、风选和冷却器,使旧砂的残留水玻璃脱膜率≥50%,残钠≤0.3%。恒温双料桶加料,使液料定量加入,达到单一型砂。除自然损耗外,无废砂排放。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水玻璃旧砂的特点以及水玻璃旧砂再生回用技术的进步。介绍水玻璃旧砂的湿法再生技术和干法再生系统。分析了水玻璃旧砂再生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种较佳的水玻璃旧砂再生方案:对于采用“面砂一背砂”制的工厂,应进行干法回用处理;对于采用单一砂的工厂,应进行湿法再生;而最理想的方法是“干法回用、湿法再生”。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水玻璃旧砂特性及其再生性能差异的基础上,概述了现有的干法、湿法和化学再生法及其进展,分析了不同再生方法的机理和适用性.干法再生脱膜率低,再生砂回用性差;化学法再生会导致Na20含量的积累,使得型砂的溃散性和耐火度恶化;湿法再生脱膜率高,耗水量大,污水处理困难,湿砂烘干能耗高.指出了就再生效果而言,湿法再生是水玻璃旧砂再生的方向,而降低湿法再生用水量是关键,其难点在于高模数水玻璃的溶解,用水量的降低还将为废水处理和综合利用奠定基础,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湿法再生用水量有望降低到20%,远远低于传统湿法再生方法的用水量(200%以上).此外,旧砂再生处理系统投资大,使得中小铸造企业废砂处理成为难题,而建立区域性铸造废砂处理中心的思路值得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对酯硬化新型水玻璃砂采用无加热干法离心再生,使再生砂中Na2O残留量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实现了再生砂在高Na2O残留量条件下,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可使用时间,满足了生产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