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田 《中国食品》2014,(8):98-101
广东人喜欢用“仔”来称呼自己比较亲近的朋友,亦或是年纪较轻的人和小巧可爱的事物,美食中亦然。在广东有很多带有“仔”的小吃,—般都是作为修饰词跟在名字的后面或中间,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但却透露着那么点俏皮、可爱。  相似文献   

2.
3.
4.
5.
镇江的小吃     
公珣 《食品与生活》2005,(12):35-35
我是镇江人,16岁时离开镇江,现已定居上海。虽然我现在已年逾古稀,往事已化成缕缕碎丝,随风而去。但珍藏在记忆深处的情思是童年好梦与少年的幻想交织的对故乡的眷恋,永远不会尘封,其中最难忘的还是镇江的小吃。 我的家庭虽然不富裕,但少年时代,父亲有时仍然带我去吃早茶。镇江  相似文献   

6.
川味小吃     
付满云 《美食》2000,(5):39-39
  相似文献   

7.
泸州小吃     
费婷 《四川烹饪》2006,(4):39-40
泸州,一座以酒闻名的城市。她依水而建,整洁小巧,去过那里的人都会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8.
古老的文明造就了源远流长的徽州饮食文化,使微菜名扬天下。而名目繁多、经济实惠的徽州小吃,虽不如激菜那样声名远播,却也极具地方特色,是徽州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小吃品种丰富,主要有:点心、馄饨、挞传、蒸糕、包子、粽子、面汤、油、栏把等等。其小吃的选料也颇具地方特点。特点之一;选料因地制宜.多取自于本地出产的原料。徽州是一个峰峦叠翠,烟云钦绕的山区.小吃的选科范围很广。如香椿挝故的主要原料香椿.就来自于田埂地头人们种植的一株株香植树。豆黄挞伐中的主要原料豆黄和水馆包里的豆腐.也都是勤劳的徽…  相似文献   

9.
糯米小吃     
熊彪 《烹调知识》1990,(4):38-38
  相似文献   

10.
阿笑  西瓜 《食品与药品》2006,8(7B):62-63
流火的七月,街边花草耷拉着脑袋恹恹无神,人也同样无精打采,甚至连吃饭也变得没滋没昧。还有什么东西能打动你的胃?去看看各地都有特别传统的夏令小吃,你一定会垂涎三尺,胃口大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中外食品工业》2008,(9):60-63
艾窝窝也叫做爱窝窝,是北京传统清真小吃,跟艾窝窝有关的传说数不胜数,无论是哪种说法,无疑都为艾窝窝的来历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也让艾窝窝从诞生以来一直在民间小吃店中热卖。其实在家自己做艾窝窝也不难,大家一起试试吧。  相似文献   

12.
龙城小吃     
王丽 《美食》2006,(5):44-44
常州,别名龙城,是沪宁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常州人“会吃”在沪宁线上是出了名的,在此,仅撷录几款别具地方风味特色的小吃与读同享。  相似文献   

13.
一、用料:面粉500克,白糖100克、鸡蛋1个,熟花生油50克,泡打粉(发酵粉)5克,清水100克左右;黑芝麻100克,豆沙馅(或枣泥馅)150克,蛋清二个,花生油1000克(约耗150克).  相似文献   

14.
小吃成都     
1999年,我第一次来到成都。当晚,朋友在宾馆摆了满满一桌菜宴请我。那晚,我只有一个遗憾:他们光和我说话,让我少享受了那么多的好东西。第二天,我在一家老店吃小吃套餐,不由得被成都小吃种类的繁多与做工的精细所折服。每一样小吃我都品尝了一番,突出的感觉是麻!舌头与嘴唇都木了。第二次去成都是转机,中间有5个小时的  相似文献   

15.
蓝翔 《四川烹饪》2002,(12):19-19
在釜山福泉山博物馆展出古筷、瓷器、佛像、书画等藏品后,我忙里偷闲前往汉城观光。参鸡汤下飞机已是一点多钟了,导游猜我们一行人恐已是饥肠辘辘,便马上送我们去吃午饭。一路上,导游只简单介绍了一下汉江两岸的风光,并没有对大家说要去吃什么?进了餐馆,韩国小姐很快就给我们每人端来了一大碗汤。韩国碗和中国的不同,口虽不大但却较深,低头一瞧,哇。只见碗中放了一只整鸡。我可从没有一顿吃过一只整鸡。翻译见我面有难色,便告诉我不对胃口可换其他面点。我扫了一眼同伴,见他们个个都在开怀大吃,于是我也下决心来了个敞开吃。其…  相似文献   

16.
郧阳,今湖北郧县,是汉江边上的一个小城。在当地的众多小吃品种中,最受人们青睐的是三合汤。  相似文献   

17.
西宁小吃     
仇保燕 《美食》2007,(5):50-51
西宁是座古城,早在1600多年前。就是一代王朝南凉的故都,现在是青海省的省会。 自青藏铁路通车后,外地游客来到西宁,如果不品尝一下丰富多彩的西宁小吃,则是一种遗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19.
武汉小吃     
朱威 《烹调知识》2009,(9):20-21
武汉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并且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夏天骄阳似火,让人酷热难当,但这丝毫不能阻挡武汉人对美食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筵席小吃     
严龙 《四川烹饪》2004,(6):F009-F0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