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脑出血患者45例,脑梗死患者45例。使用基因特异性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APOE基因多态性测定。结果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者以ε3/3基因最常见,但在脑出血、脑梗死中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脑出血患者ε2出现频率更高于脑梗死组,脑梗死患者ε4出现频率高于脑出血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者有APOE基因亚型改变,且以ε3/3基因最常见,推测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携带有ε4患者更容易发生脑梗死倾向,而携带有ε2患者有更高脑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评估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脑区时间变异性改变及其临床预后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位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后1周及2周内的两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以及患者三个月后的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运用复旦冯建峰团队的时间变异性程序计算脑区的时间变异性,并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状态的改变,采用Pearson相关评价时间变异性改变在临床运动评估的能力。结果:对比第一次扫描,脑梗死患者发生改变的脑区主要在运动脑区,额叶脑区及皮层下脑区,患侧中央前回的变异性改变程度与临床量表的改变程度正相关。结论:功能磁共振及时间变异性指标是有效的评价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变及恢复的工具,皮下脑区的改变可能与代偿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针对介观尺度切削加工中存在的最小切削厚度,描述了最小切削厚度形成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刀具刃口半径及工件和刀具间摩擦因数的最小切削厚度理论模型,并将切削参数代入理论模型计算出其最小切削厚度值为2.3μm。以钛合金Ti6Al4V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建立钛合金二维切削模型,通过仿真得出最小切削厚度值在2μm~3μm之间,从而验证了最小切削厚度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并分析了刀具刃口半径及工件与刀具间摩擦因数对最小切削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小切削厚度值与刀具刃口半径成正比,与工件和刀具间摩擦因数成反比。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是现代社会运动功能障碍的首要诱因。针对传统被动强化肢体运动康复训练手段单一及训练策略缺乏客观评价参数指导等关键问题,设计了右上肢运动想象融合不同强度功能性电刺激(阈上与阈下及无刺激)的实验任务范式,17名年轻健康右利手被试参与各项任务实验。脑电时频特征及统计学结果显示:刺激与无刺激模式间C3/C4导联α频带能量及CPz导联β频带能量存在显著性统计差异;阈上刺激与阈下刺激α频带能量仅在辅助运动皮层存在显著的激活差异。以上结果初步可证实,MI结合FES的康复训练模式更有助于激活运动皮层;可推论出FES作用能够强化包括辅助和初级运动皮层、感觉运动皮层在内的α节律及感觉运动皮层的β节律皮层神经活动。  相似文献   

5.
k-ε涡粘湍流模型用于离心泵数值模拟的适用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IS80-65-160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对设计工况和八种非设计工况进行了整机系列相对位置定常流动数值模拟.计算中分别采用标准k-ε模型、RNG缸k-ε模型和Realizable k-ε模型三种k-ε涡粘湍流模型,以考察比较它们对离心泵内流模拟计算的适用性.计算中考虑了叶轮和蜗壳之间相对位置变化对流场的影响,较全面反映叶轮与蜗壳间的相互作用.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计算了基于三种湍流模型的扬程、轴功率、效率及性能曲线,并与试验性能曲线进行对比.研究表明:三种肛k-ε涡粘湍流模型均可用于离心泵内部流动数值模拟计算,采用Realizable k-ε模型的离心泵仿真结果与试验吻合最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三维RANS方程求解方法,以某重型燃气轮机结构中的迷宫密封为研究对象,针对影响透平机械中迷宫密封泄漏特性的三个因素:旋转速度、密封间隙、压比,数值研究了各个因素对迷宫密封泄漏特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不同湍流模型在小型潜水泵性能预测中的适用性,本文以QDX6-18-0.75型潜水电泵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Standard k-ε、Reliable k-ε、RNG k-ε、RSM 4种不同湍流模型对小型潜水电泵进行全流场模拟,得到6种工况下泵扬程和效率的预测值,并与试验台测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4种湍流模型的扬程相对误差均小于1.5%,效率相对误差均小于2.5%,满足工程应用需求;小流量工况下,Reliable k-ε模型相对误差最小,扬程最大偏移0.75%,效率最大偏移4.36%;大流量工况下,Standard k-ε模型扬程预测精度高于其它3种湍流模型,RSM模型的效率预测精度最高。综上Reliable k-ε模型的适用性最强,Standard k-ε模型次之。该结论为小型潜水电泵性能预测的可靠性提供依据,并已在产品改型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矩形肋片为研究对象,采用Matlab偏微分工具箱得到矩形肋片的温度场分布,分析肋片厚度和高度比对肋片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最佳的肋片厚度和高度比使得无量纲温度取得最小值。结果对肋片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低压涡轮Spoon叶片设计中叶型厚度和厚度径向分布对叶栅性能影响,以低压涡轮平面叶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叶型最大相对厚度和厚度径向分布情况下叶栅流场和性能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poon叶片设计存在叶片性能与重量最优组合,最佳叶型最大相对厚度为0.2左右;叶片增厚径向范围应不小于二次流影响区域,综合考虑叶片性能与重量因素,10%以下叶高与端区最大厚度一致,然后线性变化到20%叶高的厚度分布变化规律最佳。  相似文献   

10.
扇形气膜孔是一种先进的气膜冷却结构,其冷却效果相对于常规的圆形气膜孔显著提高。本文在多种流动进口条件下,对扇形气膜孔的冷却效果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中使用的流动进口条件包括:三种吹风比(0.5,1.0,1.5),四种主流道马赫数(0.3,0.45,0.6,0.75)。研究中使用了三种不同的RANS湍流模型(可实现的k-ε,SST k-ω,标准k-ε)进行了CFD计算分析,以中心线绝热冷却效果为观测对象,对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试验结果,可实现的k-ε模型相对另外两种模型在计算冷却效果时有较高的温和度,但是另一方面,上述三种湍流模型计算得到的冷却效果相对试验结果都是偏高。  相似文献   

11.
以平直翅片管式换热器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进行建模和模拟计算,通过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的分析,综合考虑了翅片厚度、翅片间距、管横向间距和管纵向间距对努赛尔数Nu和阻力系数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水平,并结合综合性能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翅片厚度、翅片间距和管横向间距对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影响显著,管纵向间距对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无显著影响。当翅片厚度为2mm,翅片间距为9mm,管横向间距为65mm,纵向间距为115mm时传热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平板厚度的圆柱孔平板气膜冷却模型进行了数值研究,其中冷却空气入射角均为35°,湍流模型采用Standardk-ε湍流模型。所研究的模型分为单孔模型和排孔模型,板的厚度分为4mm、2mm及0mm。文章的重点在于分析平板的传热对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气膜冷却效率沿主流方向逐渐降低,当吹风比为0.8时冷却效率最高,平板内部导热对气膜冷却效率及平面温度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应用有限体积法研究空气静压导轨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润滑气膜的主要力学参数.引入有限体积法,应用理想气体等温条件下的k-ε模型封闭控制方程组对润滑气膜的力学特性进行数值分析,得出不同气膜厚度下导轨工作面上的压强分布规律.数值结果表明:导轨内气膜从节流孔沿工作面到导轨边缘的压强分布规律并非按雷诺润滑方程均匀递减变化,而是在节流孔附近存在半径约为500μm的负压区;在静压导轨气膜厚度与承载力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气膜与导轨间的气固耦合所引发的导轨弹性自激振动是静压导轨实现纳米级定位的主要制约因素.本项研究为导轨自激振动抑制、气膜振幅减小乃至空气静压导轨整体精度提高等工作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不同湍流模型在核主泵空化性能预测中的精度,本文以CAP1400核主泵为研究对象,运用CFD软件ANSYSCFX在标准k-ε、RNG k-ε、SST k-ω三种湍流模型下进行空化模拟分析,并与试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叶片中部到出口的超空化区域处汽泡体积分数最大,在汽泡体积分数为0.9时,RNG k-ε模型与SST k-ω模型预测汽泡分布更为均匀;标准k-ε模型进口高压区更小,同时RNG k-ε模型、SST k-ω模型在叶片背面出口边出现小范围的高压区,而标准k-ε模型基本上没有该高压区存在,标准k-ε模型在核主泵严重空化下的预测精度相对较差些;大流量与小流量工况下,标准k-ε模型和RNG k-ε模型可以适当提高空化预测的精确度,但多数工况下SST k-ω湍流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最为接近。SST k-ω湍流模型对核主泵的空化数值模拟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15.
以直流变压器用散热器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对散热器进行建模仿真,研究散热器基板厚度、翅片数量、翅片厚度三个因素对散热器表面温升的影响规律,从而获得散热器的最优设计。结果表明:当基板厚度为25 mm、翅片数量为52、翅片厚度为2 mm时,散热器表面的最高温升较初始设计方案下降了约50%。  相似文献   

16.
以织构化配流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织构化配流副的稳态受力和瞬态受力情况,建立了织构化配流副的数学模型和基于Simulink的仿真模型,并以配流副间油膜厚度为考察对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配流副,压力突变时,织构化配流副的油膜厚度变化更小,油膜厚度的动态性能参数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动态特性与油膜刚度相关,油膜刚度越大越有利于配流副的动态特性的提高。油膜厚度近似为零时,织构化配流副的压缩效应有利于配流副避免固体接触。  相似文献   

17.
针对保温桶在保温过程中存在保温效果不明显或浪费保温材料等问题,以陶瓷为保温材料的保温桶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保温桶和保温层的三维立体模型,利用仿真软件ANSYS对三维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对保温桶的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分析,通过改变保温层厚度研究得到保温桶内外温度与厚度之间的数值关系,且获得相关函数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影响保温桶保温性能的前提下,通过优化保温桶的厚度,可以有效降低保温桶的整体重量,当保温桶的厚度为4 mm时最优,质量降低了原来的18%。  相似文献   

18.
永磁调速器是一种新型传动装置,相关的基础研究较为缺乏。文中以圆筒式永磁调速器为对象,应用有限元方法和正交实验方法对6个结构参数对转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磁极对数对输出转矩影响最为显著;影响居于第二位的是气隙、磁极厚度和铜环厚度;轭铁厚度对输出转矩的影响最小。通过理论推导分析了转速、滑差、气隙和永磁环直径与输出转矩之间的关系。应用有限元方法对输出转矩与永磁环直径和磁极对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引入了永磁环直径区间D_(IN)(k_1,k_2)的概念,建立了永磁环直径与最佳磁极对数和输出转矩之间的联系,为永磁环直径和磁极对数选择提供了依据。对转矩增量与磁极厚度增量、铜环厚度增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引入了转矩每1%增量所需的磁极体积增量及铜环厚度每1 mm增量所产生的转矩增量等概念,为磁极厚度和铜环厚度选择提供了依据。该研究为基于永磁环直径的永磁调速器设计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齿轮啮合沿齿面油膜厚度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总结了齿轮啮合时油膜厚度分析计算的方法,并对一般机械工业中重合度ε>1,即存在两齿啮合的普遍情况的油膜厚度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齿轮传动沿啮合线的油膜压力、油膜形状,为齿轮传动的失效分析和摩擦学设计提供分析计算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吸嘴是吸尘车气力输送系统的关键部件,对吸尘能力起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流场分析技术、采用k-ε双方程模型,选砂石作为主要尘粒进行分析,研究了吸盘厚度、吸筒直径、喇叭口厚度等尺寸对流场的影响,发现:随着吸盘厚度加大,吸嘴出入口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对不同粒径的砂石吸收效果不同;随着吸筒直径加大,吸嘴入口速度增大,出口速度减小;喇叭口厚度为吸筒直径一半时,吸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