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鲁布革电站泄水建筑物雾化原型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布革电站各泄水建筑物具有落差大、流速高、水流条件复杂的特点,水库库容小,汛期泄洪建筑物均需泄洪。通过观测确定了雾化降雨的范围、降雨强度及危害程度,证实了一定流量下泄洪引起的雾化降雨对两岸交通公路、岸坡及山体边坡的稳定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瀑布沟水电站泄洪流量大、泄洪水头高,泄洪雾化冲刷严重,下游河道及泄洪雾化区防护治理复杂。为防止泄洪消能区河道岸坡淘刷和强雨雾破坏,确保河道岸坡及上部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本文对泄洪洞出口消能区河道岸坡防护设计标准、研究思路、防护范围、实施措施及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大型水利枢纽泄洪雾化原型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型水利枢纽,尤其采用挑流消能工的高坝工程,在泄洪时产生的雾化降雨强度远超自然降雨,由此对枢纽正常运行、泄洪区交通安全、周围环境等均构成危害。对金沙江下游溪洛渡水电站大坝深孔泄洪时雾化影响范围、降雨强度分布、气象特性等进行了重点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溪洛渡水电站深孔泄洪雾化降雨强度分布呈现局部降雨强度大、降雨强度沿纵向及岸坡方向递减速度快的特点;观测工况下最大降雨强度达4 704 mm/h;观测时段自然风速未超过3.5 m/s条件下,泄洪区最大风速达16.3 m/s;自然气压为0 kPa、空气湿度为85%左右时,最大气压约为96 kPa,空气湿度为100%。观测成果一方面可对溪洛渡水电站岸坡防护设计进行验证,并为以后类似工程的岸坡防护设计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可为其他研究手段的完善提供丰富详实数据,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乐昌峡水电站溢流坝属高水头、大流量泄水建筑物,溢流坝设置了5孔泄洪孔口,溢流坝下游河道河床狭窄,溢流坝泄洪闸孔的运行方式对其下游扩散式梯形差动式挑流鼻坎及下游河道两岸坡的影响较大。通过水力模型试验研究,对溢流坝5孔泄洪闸孔的泄洪运行方式进行研究,提出了溢流坝闸孔泄洪的合理运行方式,供工程设计和运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坝工程泄洪形成的泄洪雾化现象对水利枢纽的正常运行、交通安全、周围环境甚至下游岸坡稳定均可能造成危害。通过全面细致的文献调研,对我国泄洪雾化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梳理了对泄洪雾化危害的认识过程,总结了对泄洪雾化形成过程的逐步了解,对比了不同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的研究成果。在对当前研究现状的认识基础上,指出今后泄洪雾化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应该注重测量技术的改进,以获得更详尽的原型和模型观测资料。此外,对泄洪雾化雾源特性的研究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采用随机溅水数学模型,针对两河口水电站泄洪雾化降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泄洪条件与河谷地形对雾化降雨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洞式溢洪道与深孔泄洪洞联合运行时,泄洪雾化降雨区位于溢洪道出口下游约1 000~1 300 m,横向宽度可达300~400 m,雾雨爬升高度可达125~155 m,水舌下游暴雨区中心雨强约600~1 000 mm/h。洞式溢洪道采用窄缝出口并且正对河槽,雾化雨区主要在纵向扩展,而横向范围较为稳定。深孔泄洪洞采用横向扩散挑坎并与河道呈较大夹角,雾化雨区分布随泄洪流量变化较大,且雾雨区主要位于对岸岸坡。因此,在联合泄洪条件下,应通过增大溢洪道流量比例以控制泄洪洞下游对岸岸坡的雾雨爬升高度。  相似文献   

7.
大藤峡水利枢纽泄水建筑物具有库水位变幅大、单宽流量大、尾水变幅大等水流特性和闸下水流拍打钢梁、推移质过坝的运行特点,消能形式选择限制因素多,消能问题非常复杂。对大藤峡水利枢纽二级逆坡分区消力池布置演变过程进行阐述,给出枢纽典型工况泄洪消能调度与闸门调度原则,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瀑布沟水电站泄洪流量大、泄洪水头高,泄洪雾化冲刷严重,下游河道及泄洪雾化区防护治理复杂。为防止泄洪消能区河道岸坡淘刷和强雨雾破坏,确保河道岸坡安全稳定,文中对泄洪洞出口消能区河道岸坡防护设计标准、研究思路和实施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泄洪雾化源区降雨强度分布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坝工程泄洪雾化引发的强降雨及雾流对水利工程和周围环境均产生较大影响。以往研究主要针对下游岸坡泄洪雾化雨强开展工作,少见对雾化源区域的研究。通过概化模型试验,在不同水力条件下对挑流水舌落入下游水体产生的雾化源区域的降雨强度进行系统测量和分析,针对泄洪雾化雾源区雨强的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落水点周围不同区域雾化源的形成原因和降雨强度平面分布规律,并对水舌落水区的区域范围和雨强分布特征随流量和水头差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仲达水电站水工整体模型试验的研究,验证泄水建筑物的泄流能力,通过试验研究下游河床对应工况的泄洪流态,对下游河床冲刷淤积进行试验研究,验证泄洪建筑物布置方案及结构体型的合理性,并对泄洪建筑物消能方式进行试验及优化,提出合理的消能方式,为泄洪建筑物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5年、2011年杜家台2次洪道分流以最小损失换取最大安全,为汉江中小洪水调度模式提供新思路。针对杜家台工程现状特点,充分考虑现行预案调度运用,基于MIKE水动力软件,构建汉江、杜家台洪道及围垸的一、二维耦合数值模型,实现杜家台洪道行洪能力及效果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按照预案调度现状洪道分流,除新农垸及张沉湖垸堤顶高程不足外,可在汉口水位较高时基本实现安全行洪2 000~2 500 m3/s;汉江遭遇设计洪水时,优先利用洪道夹水入江的防洪效益十分显著。研究成果为完善杜家台分洪工程洪道运用模式及类似工程调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Uncertainties in the Methods of Flood Discharge Measure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n application of uncertainty analysis in evaluating methods of discharge measurement including: the velocity-area, rating curve and efficient methods based on the probabilistic velocity distribution equation. The measurement of river discharge plays a large part in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discharge measurement are costly, time-consuming, and dangerous. Therefore the efficient method of discharge measurement which ba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ximum and mean velocities being constant was employed to justify its alternative for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velocity-area and rating curve methods. Distribution test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the uncertainties involved in the three methods of discharge measurement. Latin hypercube sampling (LHS) method was employed accordingly to assess the discharge features of the three methods of discharge measuremen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quantify the uncertainty involved in several discharge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justify the avail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using the efficient method as an alternative of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also validates that the efficient method is a more reliable method than the rating curve method to yield accurate discharge measurements. Moreover, it also yielded comparably accurate measurements as those by the velocity-area method.  相似文献   

13.
中桥水库工程岸边开敞式溢洪道设计,采用分流墩消除闸墩尾部水翅、泄槽末端设分流趾、消力池内设消力墩的综合消能方式,使溢洪道水流平顺,消力池内形成稳定水跃,出泄水流与下游水位衔接良好,避免了对下游河床的冲刷。  相似文献   

14.
高水头大流量泄洪建筑物的泄洪安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在建和待建的高坝泄水建筑物所涉及的水流流速愈来愈大,高速水流问题的影响日益突出,直接关系到枢纽的安全运行.基于国内外对高水头人流量泄洪建筑物的泄洪安全研究,以会沙江下游梯级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以及乌东德等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存在的高水头大流量泄流建筑物安全关键技术难题为背景.总结并探讨了适应我国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水头高、流量大、河谷狭窄等特点的泄流建筑物安全新技术,为解决消能防冲、掺气减蚀、泄洪雾化、高流速条件下的新型抗冲耐磨材料、泄流结构灾变及其诊断和预警等系列性关键问题,提、高我国高水头大流量水利水电上程泄流建筑物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洞坪大坝枢纽工程采用坝身泄水建筑物配合水垫塘消能的必要性;针对坝址河谷狭窄的特点,将三中孔、两表孔中心线交汇于同一点,结合模型试验的结果,尽量使水流占满塘宽不冲击岸坡,对中孔和表孔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宽尾墩偏流,促使水流在空间碰撞以增加消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周永林  郑铭 《红水河》2015,(2):8-10
德泽水库的泄洪隧洞由导流隧洞改造而成,以龙抬头和导流洞后段结合,经模型试验验证,并经多次优化设计后确定最终体型,设置的三道掺气坎保证泄洪洞在各种工况下免遭气蚀破坏,满足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朱三华 《人民珠江》2010,31(6):10-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对珠江三角洲影响加剧,使上游河道主要分汊口的流量分配发生了剧烈变化,局部河道洪水位异常升高,出海口门有不同程度的淤积,部分区域的防洪压力增加。为了解决珠江三角洲防洪压力,确保珠江三角洲水道、八大口门尾闾泄洪畅通,全面提高河口的泄洪能力,研究珠江口门泄洪整治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大渡河沙湾水电站在仅安装导水机构和油压装置、而未安装转轮等部件的情况下,对导水机构进行局部封堵后利用机组流道泄洪过流的相关情况,包括缘由、方案、实施等情况,并就方案拟定以及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和重点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泄洪闸闸后防冲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疆山溪性多沙河流的水沙特点,提出了建在多沙河流卵砾石河床上的低水头引水枢纽,泄洪闸闸后应适当消能的观点,即应避免因闸后局部消能过大而影响下游河道沿程冲刷。并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成果的分析,探讨了建在多沙河流卵砾石河床上的低水头引水枢纽闸后防冲设计的指导原则。采取适当的消能防冲方式适当消能,使得经枢纽下泄的洪水既能将由河道洪水带来的推移质泥沙挟带过闸并避免闸后下游出现沿程淤积;又能避免枢纽泄水建筑物闸后出现较大的局部冲刷以至于危害枢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