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丹  罗谦 《山西建筑》2012,38(3):23-24
从文殊坊历史街区的空间关系、街区肌理特征、街巷建筑的空间形态、建筑与街区空间界面、建筑与街区空间节点这五方面解读了文殊坊历史街区物质空间形态环境,旨在展示文殊坊历史街区丰富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2.
梅芸 《华中建筑》2010,28(8):134-135,143
该文从分析昙华林街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特点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潜力着手,比较分析了历史文化街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优势与劣势,提出了在确保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文化产业开发的合理性,期望达到在文化历史街区建立保存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文化、发展社会经济和居民安居乐业相结合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3.
该文选取武汉市昙华林历史街区做实地调查,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在植入过程中与历史街区的互动关系,分析历史街区的用地演变、交通结构、交往空间、环境质量的变化,对文化创意背景下的昙华林街区的规划设计提出针对性意见,对文化创意产业如何根植于昙华林历史街区、提升创意核心竞争力、避免"千城一面"的尴尬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梅芸 《华中建筑》2013,(12):158-160
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因区,将现有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成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导向的规划已成为一种趋势。武汉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有千年城根,百年缩影,能够较好地凸现中西文化交融及近代历史发展的重大革命事件。因其存在文脉断裂,基础设施改造任务重,创意产业较为落后等局限性,影响了其快速发展。谊文基于昙华林固有的地理位置,特殊的环境条件,对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优先发展模式,街区环境条件改善,合理规划产业类型,创造就业机会,街区发展规模及定位等规划内容开展讨论,提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单一动力,发展昙华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可能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5.
创意经济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历史街区的改造也正朝着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方式发展,而本土原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却逐渐消失。通过对成都宽窄巷子的文化要素分析,及其对产业发展状况的思考,对基于文化遗产、人文地理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历史街区中的发展路径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模式口是石景山区唯一一处历史文化街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石景山区甚至北京市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本文从历史文化街区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入手,系统梳理模式口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紧扣北京市以及石景山区经济发展形势,明确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文化金融产业为模式口地区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  相似文献   

7.
"文化+创意"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在全国遍地开花,文化创意街区作为新型产业的产物,是适应现代化生活产生的创意公共空间。该文首先定义了文化创意街区的含义与文化创意街区景观的特点,然后从街区有形与无形的要素中提炼出四种文化创意街区景观活力构建模式,分别为特色建筑活力构建、生态环境活力构建、艺术空间活力构建、历史人文活力构建。最后通过四种构建模式总结出文化创意街区景观活力的表达机制,从空间、生态、设计、精神四个维度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8.
重点分析了成都文殊院片区一期工程"文殊坊"的规划设计过程,探讨了文化保护性当代建筑的经济性,文化性及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总结经验.提出 "尊重历史真实性,商业开发不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唯一模式,应寻找保持历史遗存与发展空间精神上一致性的或其他有效的保护模式,保证城市文脉的整体性及可延续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文殊坊一体化规划设计实践为例,依托文化本底,聚焦文化脉络、空间场景和业态运营的活力再生,对地域文化与空间整合、历史保护与有机更新、街巷脉络与空间格局、传统形制与现代空间、商业运营与场景营造等多个层面进行探索,并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及规划设计总结经验,提出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2):13-20
<正>在"一带一路"和国家中心城市背景下,西安要发展地方特色文创产品需结合创意来思考文化主体与地方脉络,寻找、发掘深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发展具有地方文化符号的产品,以满足现代人精神需求和审美要求。历史街区文创产品设计依托街区历史文化,集创意、生产、销售为一体,有着强烈的时空聚集倾向。文章以西安地区历史街区为时空场所,研究基于文化符号认知的文创产品设计内容,首先剖析历史街区文创产品现状及问题;其次分析西安地区历史街区文创产品存在问题;最后提出文化符号融入西安历史街区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以帮助当前国家中心城市西安实现城市内涵与外延的双重统一,并为历史街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正在经受城镇化进程的挑战。该文对安顺文庙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遗存、潜在特色以及对传统文化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的标志物[1]进行整合,提出了"文化+"模式历史文化街区的传承与发展,形成街区内保护和规划主题,以期历史街区传统文化与传统空间相结合,展示古城"孤岛文化",焕发古城魅力,并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和保护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迁入者与创意街区的社会建构——基于一种绅士化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规划》2019,(6):90-96
面向新经济时代,大城市的经济复兴、都市更新和城市转型表现出与创意产业的紧密关联。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得城市传统空间被重新利用,形成一种空间转换。在创意街区的社会建构过程中,迁入者引发内城的社会分化与文化重塑,导致文化价值的生产和消费转换创造出新的社会空间意义。城市绅士化使得迁入者通过对内城空间的再发现,一方面提升了传统空间的文化与社会价值,使得空间增值,另一方面更多经济资源的导入,使得市场与商业力量最终驱逐了创意与艺术,导致创意人群的疏离、创意街区的异化和创意城市的发展悖论。  相似文献   

13.
历史街区的改造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商业开发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改造模式,其相应的规划方法也因时因地而异.笔者选取了成都锦里、文殊坊、宽窄巷子三个街区的规划项目进行比较研究,分别对其文化特色、活动项目、空间环境作了分析,评价了各个案例的社会、经济效益,总结了不同开发模式的优劣及其对规划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历史街区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产业开发已成为提升城市品位、创造文化特色、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历史街区文化资源的保护、历史价值以及开发意义的分析,针对中山路街区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产业开发的总体定位、规划、建设和管理等主要环节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保证历史街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知识在经济中作用表象的日益显现,大学在地区竞争中的优势也越来越被重视,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而依托大学在其周围发展创意街区,将知识与产业结合,也成为推动高校与城市发展必由之路。本文以西安美术学院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其周边地区发展的优势因素与主要矛盾,提出发展创意街区的可行性措施,力求使西安美术学院周边在美院独特的文化艺术氛围以及创意人才的支撑下,形成城市中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创意街区。  相似文献   

16.
聂彤  李易朔  王涛 《城市建筑》2023,(16):198-201
在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必然会和当地的文化环境、传统建筑环境,以及经济环境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在这些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多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当下历史街区发展的一个方向。文章选取韩国仁寺洞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传统建筑的整体环境,对街区的外部空间、传统建筑的改造,以及产业模式进行分析,思考产业融合在历史街区更新过程中的导向性,总结出仁寺洞历史街区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优秀之处,从而提出对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具有价值的建议与导向。  相似文献   

17.
邱强 《重庆建筑》2017,(12):8-10
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重庆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旅游品牌。该文通过对磁器口历史街区核心价值资源的再梳理与再识别以及对当前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突出问题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制定街区发展规划、统筹街区保护与旅游发展、统筹品质提升与空间扩容、统筹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制定旅游产业准入门槛及负面清单、强化旅游策划和提升品牌知名度等六项发展策略,推进磁器口历史街区更好更快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旧工业遗存的更新活化是当前城市存量开发的热点,随着厦门城市用地功能置换的推进,沙坡尾作为厦门目前仅存的最后一处渔港,转向以创意旅游为发展方向的文创街区。本文以沙坡尾创意街区为例,重点分析其在城市职能转变过程中,以政府为导向,以追逐经济效益为目的,对原生疍民及原真性城市记忆进行"清洗式"转换更新,从渔港避风坞转变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的旅游社区的更新模式。从经济效益、更新模式及价值体系出发,剖析在城市社区更新中各关联主体在这场空间话语权争夺中的角力,探讨城市核心地段复合型街区更新存在的问题,探索此类融合街区文化,以工业遗存更新为触媒,以创意产业为外延手段,以产业转型与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复合型街区更新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历史风貌、传统格局、社会变迁、文化承载的历史见证与真实写照,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保护与更新应保持谨慎的态度。本文通过对城市更新体系的构建,并针对此体系下历史文化街区提出保护更新策略,从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遗产、文化环境,更新居住环境,提升产业业态,激活历史文化街区,使历史文化街区得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有着独特的建筑特征和文化特征。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活化过程中,如何保护和开发建筑文化和历史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在文化创意营销的驱动下,通过挖掘福州市仓山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内涵,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给予受众独特的文化旅游体验,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价值重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