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熔喷非织造技术制备了一定质量比(1/100、2/100、3/100)的二氧化硅(SiO_2)气凝胶/聚丙烯(PP)熔喷非织造材料,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万能材料试验机、透气量仪及滤料试验系统测试分析该非织造材料的结构形貌、结晶性能、晶型结构、力学性能、透气性、过滤性能等性能,结果表明:通过SiO_2气凝胶改性的熔喷非织造材料的纤维直径增大,纤维网结构疏松;其熔喷材料结晶度提高,但晶型较改性前并未改变;其透气率增高,SiO_2气凝胶/PP熔喷非织造材料的过滤效率相比单一PP熔喷非织造材料提高了约50%,但随着SiO_2气凝胶添加量增加,其拉伸力学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具有优异柔软度和透气性的卫生用纺粘非织造布,通过改变聚合物原料和工艺参数控制纺粘非织造布的纤维类型、纤维细度和面密度,制备不同纤维细度和面密度的单/双组分纺粘非织造布,研究面密度对纺粘非织造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纺粘非织造布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厚度随面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匀率、透气性、柔软度随面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同一面密度下,聚乙烯/聚丙烯(PE/PP)双组分纺粘非织造布的厚度、断裂伸长率、柔软度和透气性均优于聚丙烯(PP)纺粘非织造布,而断裂强力相对略低。低面密度(15 g/m2)PE/PP双组分纺粘非织造布的纤维原料细度为21.6μm,织物弯曲长度为1.28 cm,透气量为6 995.1 mm/s,其柔软度、透气性有显著提高,可用作一次性卫生用品包覆材料。  相似文献   

3.
PE/PP双组分纺粘法非织造布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双组分复合纤维纺粘法非织造布,并对在同种工艺条件下生产的相同面密度的双组分PE/PP与单组分PP纺粘法非织造布试样进行了各类性能测试。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双组分PE/PP纺粘法非织造布在断裂强度、柔软性、拒水性、透气性等性能上均优于单组分PP纺粘法非织造布。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抗菌性好、安全、成本低且不影响原材料性能的非织造材料,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聚丙烯腈(PAN)为溶质,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DDAC)为抗菌剂,热风非织造纤网/布为接收基材,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微纳米抗菌非织造材料,并对该抗菌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抗菌微纳米纤维与热风非织造材料的3种复合方式均在保有材料原有力学性能、透气性和导水性能的基础上,赋予了非织造材料优异的抗菌性能;其中,成膜复合方式所得抗菌非织造材料的抑菌率最高,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可达99.9%。  相似文献   

5.
鞍山市裕原塑胶抗菌剂有限公司近期开发出用于纺织及非织造布生产上的无机抗菌剂。其抗菌剂有粉末状和颗粒状两种形式 ,先后在生产细旦 PP短纤维的辽化纤维厂和生产 PP纺粘法非织造布的吉林白城麻纺织厂进行试验 ,获得良好效果。在辽宁省卫生防疫站进行检验证实 ,所生产出的产品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杀菌率最高可达 99.99% ,而且通过毒性试验证明该抗菌剂属于无毒性。用 PP基抗菌母粒混入常规 PP母粒中 ,纺出的丝和纺粘布白度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其价格仅相当于进口同类抗菌剂的 1 / 3。裕原塑胶抗菌剂公司开发无机抗菌剂…  相似文献   

6.
采用预处理和后整理结合的方式对PP医用复合非织造布进行抗菌功能整理。首先使用低温等离子体对PP医用复合非织造布进行亲水改性,讨论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功率和真空度对PP医用复合非织造布亲水性能的影响。当氧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为45 s、功率为40 W、真空度为30 Pa时,PP医用复合非织造布的静态接触角从140°下降到84.7°,亲水处理使得织物表面由平整光滑变得凹凸不平,利于后续抗菌剂的附着,织物表面氧元素含量增加且润湿性能与透气性能增加。使用壳聚糖有机酸盐类抗菌剂SA-50DS对经亲水处理的非织造布进行抗菌整理并表征。当整理质量分数为2%、浸渍温度为60℃,焙烘温度为100℃时,整理后的非织造布对大肠埃希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达98%与99%。PP医用复合非织造布的横向与纵向断裂强力略有下降,透气率略低于仅经等离子体亲水处理的织物,但明显优于未处理织物。  相似文献   

7.
邓勇  沈季疆  陈宽义 《纺织导报》2006,(6):68-69,72
纳米抗菌非织造布已经开始应用于医用卫生材料和服装等领域,而对于纳米抗菌复合材料的透气性能和吸液性能却鲜有报道。文章介绍了采用纳米抗菌材料生产高吸水性、高透气性水刺非织造布的方法与工艺,并通过试验结果证明了采用纳米抗菌材料的生产方法优于采用抗菌剂的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8.
纳米银PP抗菌纺粘布的开发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研究了纳米银抗菌添加剂改性的PP纺粘布的生产工艺过程,对其抗菌性、耐洗涤牢度、力学和光老化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同规格的常规PP纺粘布做了比较。结果表明,纳米银抗菌添加剂在PP大分子中分散均匀,改性后的产品不但抗菌性能优良,而且对纺粘布的力学性能和色泽都不会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纺粘法非织造布的舒适性能进行了评价.通过对不同克重纺粘非织造布的保暖性、透气性、透湿性及透水性结果采用灰色理论进行热湿舒适性的综合评判,探讨作为一次性服装材料使用,纺粘法非织造材料的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控制人体发生严重创伤时出血,减少伤口感染概率,研制了具有抗菌止血功能的弹性绷带.以聚丙烯(PP)纺粘弹性非织造材料为基材,对其进行聚乙烯醇(PVA)亲水改性和壳聚糖(CH)接枝改性处理,得到具有抗菌和止血双重功能的PP-PVA-CH弹性非织造材料,并对改性前后试样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VA和CH成功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开发汽车内饰用阻燃针刺非织造布为目的,选用阻燃涤纶纤维和热塑性PP/PE复合纤维(ES纤维)为原料,经针刺工艺和轧光工艺制成了阻燃针刺非织造布。分别对阻燃针刺非织造布进行了硬挺度、透气性、力学性能、燃烧性能和极限氧指数的测试,并详细分析了影响这些性能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针刺非织造布面密度的增大,针刺非织造布的硬挺度增大,力学性能提高,阻燃性能提高,而透气性下降;轧光整理使得针刺非织造布的硬挺度增大,透气性下降,力学性能提高,阻燃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将硫酸小诺霉素制备成纳米微胶囊,与刚果红一起装载到介孔SiO_2的孔道中,将硫酸小诺霉素纳米微胶囊-刚果红-介孔Si O_2均匀包覆在细菌纤维素与海藻酸钠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中制备凝胶液,将凝胶液涂布在纸基上制成显色抗菌蔗糖包装纸。测定显色抗菌蔗糖包装纸的力学性能、抗菌性能和显色性能。结果表明,显色抗菌蔗糖包装纸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抗菌性能和显色性能,食用者可通过包装纸的颜色变化来快速、准确地识别蔗糖是否腐败变质,同时其抗菌作用可有效防止蔗糖腐败变质,延长保存期限。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有机抗菌剂耐热性差、易分解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选用介孔无机材料SBA-15作为载体,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修饰剂,采用嫁接的方法对介孔SBA-15进行改性,使其表面接枝氨基官能团,采用常规AgNO3溶液浸渍法,制得抗菌性能优良、杀菌效果持久的广谱抗菌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由PE/PP纺粘法非织造布和PU弹性薄膜复合而成的弹性材料,并通过实验探讨了原材料及生产工艺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6种不同面密度的纺粘法非织造布的拉伸强力、顶破强力、悬垂性、保暖性、透气性、耐磨性、折痕回复性和透水性进行测试,探讨了作为服装材料使用的纺粘法非织造布的性能要求。结果表明,聚酯纺粘非织造布具有优良的弹性和回复性,挺括,不起皱,保形性好,抗拉强力和撕裂强力等指标较高,能够满足多种用途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利用介孔氧化硅SBA-15的特殊孔道结构,采用在介孔载体制备过程中掺入银的方法,一步法合成介孔硅载银抗菌剂Ag/SBA-15。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电子能谱(EDS),原子吸收光谱(AAS)和N2吸附/脱附等表征方法对Ag/SBA-15的结构进行研究;并测试了Ag/SBA-15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结果表明:本实验制备的抗菌剂具有规则有序的介孔孔道结构且银在介孔孔道内分布均匀,其载银量可达14.8%并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Ag/SBA-15粉体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40?g/ml,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纺粘非织造材料的应用现状、纺粘非织造材料与数码印花的各自性能和特点,论述了数码印花技术用于装饰用纺粘非织造材料的可行性,提出了数码印花纺粘非织造装饰材料的应用设想。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研究与开发抗菌非织造材料产品的意义、抗菌织物范畴和抗菌剂类型划分 ,对国内外商品性抗菌剂种类、抗菌机制和非织造材料的抗菌整理要求及方法进行了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介孔载银无机抗菌剂的制备和抗菌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介孔材料SBA-15为载体,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修饰剂,在SBA-15孔道表面接枝氨基,采用络合-化学还原法合成了介孔载银无机抗菌剂。优选分散剂和黏合剂,采用浸轧工艺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透射电镜(TEM)和能量散射谱(EDS)分析表明,介孔材料SBA-15表面成功接枝氨基,孔道内成功负载抗菌组分银;抗菌测试表明,抗菌棉织物经20次洗涤后,杀菌率可达98%以上;白度测试表明,防变色整理可有效改善载银棉织物的白度。  相似文献   

20.
基于PE/PP皮芯结构双组分纺粘技术,保持芯层PP原材料不变,皮层分别使用三种不同熔融指数的PE原材料,制取三种PE/PP双组分纺粘非织造布,通过对其性能的测试,探讨了皮芯结构PE/PP双组分纺粘非织造布中皮层PE原材料对产品物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E/PP双组分非织造布的纵横向强力随着PE熔融指数的升高而降低,而伸长率则随着PE熔融指数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