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折皱织物具有独特的视觉美感和物理机械性能,针对市场上织物折皱效果单一的问题,文章提出了采用几何纹样设计配合纬二重组织,直接织造成型实现半立体构成折皱效果提花织物的方法,以及通过计算织物理论与实际起皱高度的差值ΔH、观察非折皱区平整度进行织物成型性评价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织物纬密的增大,差值ΔH先减小后增大;折皱区宽度的变化会引起非折皱区布面不平整;氨纶芯丝规格过大会产生相应的非弹性纱浮线,影响织物平整度。氨纶芯丝规格为22.2 dtex、纬密为900根/10cm且折皱区宽度为2 mm时,ΔH值最小仅为3.8 mm,非折皱区无浮线且十分平整,织物成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介绍在UP472双面提花机上设计开发4种有特色的单面提花面料,包括两色单面提花织物、有弹性的两色加氨纶单面提花织物、用有光涤纶丝和天然彩棉织造的单面提花织物以及用纯棉纱织造的单面提花织物。详细介绍这4种面料的编织工艺,包括意匠图、穿纱方式、纱线长度以及织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选择4种羊毛/锦纶(80/20)再生粗梳毛纱及3种100%原生精梳毛纱,设计织造3组9种小提花、平纹及纬二重组织织物,对其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抗起毛起球性、折皱弹性回复性、刚柔性及抗静电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毛纱的拉伸断裂强力较低,较适用于机织物的纬纱;再生毛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较差,可以通过织物组织结构的合理选择及与其他纱线的交织,提高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该研究结果对再生毛纤维的应用及其织物的设计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设计并试织了玄武岩长丝/芳纶双层机织间隔纱织物。双层机织间隔纱织物是一种特殊结构的三维立体机织物,其潜在的应用领域之一是纺织复合材料风机叶片的增强材料,根据风机叶片对增强材料性能的特殊要求,选择玄武岩长丝、芳纶做基本原料,设计并试纺了玄武岩长丝/丙纶包缠纱。试验结果表明:玄武岩包缠纱在300捻/m时断裂强力达到最大,可用于面层组织织造;选用芳纶纱线作为接结纱,以平纹作为面层组织和接结组织的基础组织。探讨了双层机织间隔纱织物结构的影响因素,形成了双层机织间隔纱织物的织造技术,丰富了三维立体机织物的组织结构库,采用手糊法制备了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现有3D立体机织物织造方法的分析,讨论了3D弹性机织物的织造工艺及注意的问题,并对该织物进行了小样试织.对3D弹性机织物的试织,充分表明了利用中间层纱线数量的增多、结构的变化以及组织的配合来实现织物较好弹性性能要求的方法是可行的,而且对工艺、设备稍加改进,就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为从织物自身组织结构方面优化纯棉织物的折皱性,首先设计织物组织结构参数并制备织物,利用数字式织物折皱弹性仪测得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在此基础上,建立纯棉织物经、纬向和总折皱回复角与织物组织结构参数(包括经纬纱线密度、经纬纱捻度、经纬向密度)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同时分析织物折皱回复角与各组织结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的计算值与折皱回复角实测值绝对误差不超过0.61°,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经纬纱捻度、线密度对纯棉织物的折皱回复性影响最大,可通过提高经纬纱捻度、降低经纬纱线密度来改善纯棉织物的抗皱性。  相似文献   

7.
圣东尼SM8-TOP1型无缝内衣机多色提花的编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圣东SM8-TOP1型无缝内衣机的结构和特点,分别阐述了该机型编织4色提花组织、8色提花组织以及5~7色提花组织的织造工艺,包括穿纱方式和编织原理.详细说明了4色提花组织的编织原理:提花线圈在1个循环的4个成圈系统中只编织一次,在不编织时,牵拉力使相邻线圈的纱线转移过来,从而形成拉长线圈,凸出于织物的表面,使色彩显现.8色提花以及5~7色提花组织的编织原理与之类似.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氨纶丝预牵伸倍数对弹力织物性能的影响,在一定的工艺设备与条件下,纺制了不同牵伸倍数的环锭弹力纱及转杯弹力纱,利用这些弹力纱作为纬纱,分别织制了环锭弹力纱织物和转杯弹力纱织物.为了进行对比,还织造了相同规格的纯棉织物.经织物性能测试表明:弹力织物除断裂强度比纯棉织物低外,断裂伸长率、弹性回复率、折皱回复率、透气性能均优于纯棉织物;环锭弹力纱织物除折皱回复性比转杯弹力纱织物低之外,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弹性回复性、透气性能指标均优于后者;弹力织物除透气性外,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弹性回复、折皱回复都随弹力丝预牵伸倍数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竹棉弧形色织提花织物的生产过程,以优质棉纱和竹纤纱为原料,平纹和四枚不规则斜纹作组织,白、灰、青纱线相间排列,采用弧形织物的织造技术,经过丝光和免烫整理,开发出线条柔美高档的夏季服装面料.  相似文献   

10.
从纹样设计、原料选择、结构设计、意匠绘制和样卡编辑等几个方面说明了提花弹性带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介绍了弹性提花带的织造工艺和染整工艺,指出了提花弹性带织物在原料选用、组织结构、尤其是织造工艺上与普通织物的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11.
针对羊毛织物实现水墨效果的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有效尝试,充分探究水墨画的特征与羊毛织物的特点以及可能的表达方式。水墨效果主要通过纱线原料的粗细、颜色和组织结构变化的有机结合来实现,重点研究分析了织物所用的材质、纺纱工艺、织造工艺、织纹组织、后整理工艺。设计织物组织时,兼顾颜色和肌理效果,经纱选用黑白长丝,纬纱选用黑、灰、白3种颜色毛纱,利用纬三重组织、提花织造、拉绒工艺,开发出了水墨效果羊毛织物,拓展了精纺羊毛织物产品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拓宽立体几何褶皱织物的设计思路,设计具有立体几何效果的褶皱织物,对立体几何褶皱织物的成型原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在二维织物面料铺设折叠线,形成一定规律的几何图案,并将几何图案按折叠线划分成上凸折叠区、下凹折叠区及非折叠区,在不同折叠区填充不同组织并以弹性纱和非弹性纱交替引纬,以此作为设计立体几何褶皱织物的基础。结果显示:设计好几何图案,选择不同的纬二重组织填充不同折叠区域,选用蚕丝为经纱、涤纶低弹丝与氨纶丝包覆的弹力丝与涤纶全拉丝为纬纱进行织造,所得的织物能形成具有明显立体几何形状的褶皱。  相似文献   

13.
采用并捻机将凉感纱、竹炭纱按不同捻度分别与锗纱进行合股,并通过花式捻线机将合股纱线分别与不锈钢丝进行包缠,获得10种复合导电纱线,探讨纱线并捻捻度参数对复合导电纱性能的影响,实现复合导电纱线的结构优化.选用两种最优参数的复合导电纱,以碳纤维为衬纬纱,织造两块满针1+1罗纹组织电发热织物,并对织物进行热性能测试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机织间隔织物的结构设计及其织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隔织物是一种特殊的三维机织物结构,首先探讨了间隔织物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面板组织、垂向组织、垂纱跨距、垂纱密度等。以三维正交组织或平纹组织作面板组织,利用单根纱线或平纹组织来形成织物的垂向组织,改变织物的垂纱跨距或垂纱密度设计并成功制织了8种经向截面结构不同的间隔织物试样。阐述了织造间隔织物时上机张力的处理方法,最后呈现了试织成功的间隔织物的实物效果图。  相似文献   

15.
为开发弹性回复性更强的防辐射针织物,在全聚纺细纱机上采用嵌入式纺纱方法纺制3 种不同线密度的棉/ 不锈钢/ 氨纶双芯纱和3 种对应线密度的棉/ 不锈钢包芯纱,设计织制成1+ 1罗纹组织织物,测试分析纱线的包覆效果和主要性能及织物的弹性回复性、电磁屏蔽等性能。结果表明:6 种纱线包覆效果及成纱性能均良好;相比不锈钢包芯纱线织物,双芯纱织物在弹性回复和屏蔽电磁波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达到一般性民用电磁屏蔽织物的要求且能保证人体舒适性,这种新结构纱线在全聚纺设备上生产是可行的;开发弹性电磁屏蔽织物时,不仅要合理选择长丝预牵伸倍数等工艺参数,还要考虑到织物的服用性、耐久性及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自卷弹性原丝(side by side,SBS)纱线和分割型超细纤维开纤纱及其织物的特点,从原料构、组织设计、织造工艺及后整理工艺等方面探讨仿麂皮织物的设计、开发。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聚酯(PET)长丝/棉复合纱斜纹织物的保形性及服用性能,利用PET长丝与纯棉纱开发了3种线密度为9.8 tex的纱线,并以二上二下斜纹组织织造了4种织物。对织物进行了折皱回复性、免烫性、尺寸稳定性、悬垂性等保形性能,强伸性、拉伸弹性、顶破性等抗变形性测试,以及手感风格、透湿性、透气性等服用性能测试。对比分析了纯棉纱织物与复合纱织物的保形性与服用性能。结果表明:PET长丝/棉复合纱可改善纯棉织物的折皱回复性、悬垂性,提高免烫等级,同时又不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包芯纱织物比包缠纱织物有更好的保形性,更高的免烫等级,是免烫衬衫面料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机织物小提花的形成及设计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机织物小提花的形成方法和影响因素,并以拟定织造工艺参数的方式,列举了变化不同组织的不同排列形成小提花的设计技巧。对配合使用不同原料、纱支、色彩的经纬纱线使形成的提花花纹更明显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传统牛仔纱颜色单调、织物风格单一,且存在染色污染的问题,从牛仔纱线花色设计出发,详述选用黑白粘胶纤维、通过改变不同颜色纤维组分比例,在双分梳转杯纺单头试验机上纺制5种双节花色变化牛仔纱的方案设计;选取颜色风格为灰黑的牛仔纱,以分梳辊转速、转杯转速及成纱捻度3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对比不同试验水平所纺的纱线性能,优选出最佳纺纱工艺组合及其织物织造工艺。指出:在分梳辊转速为7.5 kr/min、转杯转速为50 kr/min、纱线捻度为65捻/(10 cm)的条件下,纺制的牛仔纱质量较好,织物具有明显的灰黑牛仔风格;采用双分梳转杯纺技术、改变原料组分及交替比例的纺纱模式,能直接进行牛仔纱色彩设计,生产方便高效且过程环保;增加有色原料组分变化比例及变化次数,可纺制出多节渐变的花色牛仔纱。  相似文献   

20.
为开发天然抗皱免烫衬衫面料,探讨纺纱方式对拉伸弹性及抗皱性的影响,用聚酯(PET)长丝与纯棉纱通过全聚纺、全聚纺包芯、全聚赛络纺包芯、全聚赛络纺双丝包芯、全聚纺包芯合股5种纺纱方式,开发了5种线密度为14.8 tex的纱线,并织造了相同规格的5种织物,对织物的抗皱性、尺寸稳定性、刚柔性、拉伸变形性等进行测试与分析。 结果表明:纤维的急弹性变形比例、初始模量越大,织物的弹性及折皱回复性越好;纱线的毛羽少、表面光洁、条干均匀、初始模量大,则织物抗皱性好;全聚赛络纺包芯纱、全聚纺包芯双合股纱的抗皱性、尺寸稳定性、拉伸弹性回复性均较好,织物的外观平整度均为3.5级;全聚赛络纺包芯纱比全聚纺包芯纱双合股纱生产流程短,成本低,更适合用于开发高保形免烫衬衫面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