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住宅产业》2012,(10):30-35
1、新加坡模式新加坡国土面积为707.1平方公里,人口约为498万,主要民族为汉族、印度族和马来族。新加坡的保障房被中国媒体称为组屋(或"公共组屋"),上世纪六十年代,新加坡公共组屋兴建之初,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最大效率的利用空间,保障房的建筑形态通常以高层联排楼房为主,组屋由此得名。组屋是指政府通过建屋发展局为广大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的廉价公共住房。(见图1)  相似文献   

2.
自1960年代以来,新加坡就实施了"居者有其屋"的住房政策,组屋规划建设成就斐然。文章介绍了新加坡有关住房的政策和组屋类型,论述了新加坡组屋的规划、建筑设计以及更新、改造等特点,由此得出新加坡组屋规划建设经验对我国未来住宅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正>新加坡1959年取得自治时,面临严重的“房荒”问题。当时新加坡全国人口160万,而住房约4万套,人均住房面积更是不足6 m2,有40%的家庭住在贫民窟和棚户区内。为加快解决住房短缺问题,新加坡坚持以“居者有其屋”为目标,以建屋发展局建设居民负担得起的组屋为主要方式,以中央公积金保障组屋建设资金来源,以低价强制征收土地保障组屋低成本建设,建立了以出售组屋为主体的住房供应体系,有效满足了居民多层次的住房需求。本文对新加坡组屋制度的发展,以及中央公积金、土地、财政等支持政策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组屋建设对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一直把改善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做为重要民生工程加以推进。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国家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投入,并积极探索建立相应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在我国建立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和挑战,也需要我们汲取一些国外的成功经验。本文基于对新加坡组屋的建设发展经验分析,为我国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深圳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先行地区,通过投融资方式改革,逐步进行了企业参建保障性住房的探索,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也启动了对此项举措的专项研究,但由于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问题和困惑较多。本文通对新加坡私人组屋计划的剖析,探究新加坡私人组屋计划实施后停止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深圳企业参建保障性住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规范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对完善我国住房供给体系,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意义重大。梳理历年住房租赁的相关政策,并与住房租赁"新政"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住房租赁市场现状,深入剖析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机遇和挑战,以期给相关决策部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毛福荣 《建筑技艺》2011,(Z6):88-93
通过收集和整理新加坡组屋和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项目的相关资料,结合新加坡组屋特点,对比研究了我国天津生态城公屋和新加坡组屋的异同。提出我国中低收入者住房建设在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地方气候和我国实际国情加以调整的建议。对我国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有利于我国住房建设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保障性住房建设与融资渠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加坡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居者有其屋"的住房保障政策。"居者有其屋"政策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结合中央住房公积金政策以及严谨的保障性住房分配和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新加坡人住房保障问题。据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统计,超过80%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组屋中,保障性住房政策真正成为"普惠性的政策"。在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中,保障性住房的土地获取和资金筹集两个方面很有特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收集和整理新加坡组屋和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项目的相关资料,结合新加坡组屋特点,对比研究了我国天津生态城公屋和新加坡组屋的异同.提出我国中低收入者住房建设在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地方气候和我国实际国情加以调整的建议.对我国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有利于我国住房建设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邱春梅 《中州建设》2009,(23):62-65
纵观国外对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住房的制度,实践中较为成功的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国式,即以发放租赁补贴为主的“补人头”方式,适用于财力支撑强大、社会空房较多的国家与地区;另一种以新加坡为典型代表,政府斥资建设组屋类型的廉租住房,提供给保障对象的“补砖头”方式,适用于地少人多、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房住不炒"和"租购并举"上升为国家的重要发展目标,鼓励"新增建设"和"存量改造"并行,推动租赁住房有序快速发展。"新增建设"主要指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存量改造"是指商业办公用房、工业厂房等非住宅依法依规改造,发展租赁住房。租赁住房发展有利于推动住房市场健康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然而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也面临重重挑战,亟需凝聚各方智慧,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保障性住房建设面临着资金缺乏和不可持续两大主要难题。公共租赁住房引进民间资本、创新融资模式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共租赁住房融资建设经验,在PPP模式的基础上,以中低收入、未婚群体为保障对象,构建了共有产权形式下的公共租赁住房融资建设模式,并以南京岱山某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为例进行了收益测算,测算结果表明此运作模式达到了"三方(民间资本、政府、入住者)满意"的结果,在经济上是可行的。该运作模式具有自身造血功能,可以实现良性可持续运营。本文的公共租赁住房融资建设研究为完善我国公共租赁住房融资体系,更好地推动全国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提供一些启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6)
改革开放后,我国住房供应体系经历了从"全民租房"到"住房分配"、"公房出售"与"提租增资"的混合与轮动,再到"只售不租",最后到"租购并举"四个历史阶段。发展租赁住房事业需要银行资金的支持。但是,由于受房价泡沫的扰动,我国重点城市的租售比普遍偏低,这导致银行为租赁住房融资的风险增加。通常情况下,银行为租赁住房融资主要有四种模式:租赁住房建设融资,租赁住房购买融资,租赁住房改造、存量债务置换与日常经营维护融资,租赁住房转租融资。上述不同模式的风险特点不同,其风险缓释措施也相应各异。其中,租赁住房转租经营的盈利模式不成熟,系目前一段时间坊间非议与融资风险滥觞之源。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是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加速跑"时期,国家与各省政府签订了保障房建设的协议,各城市政府也提出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与落实方案。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保障房建设,本文介绍了新加坡保障性住房政策,讨论了新加坡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政策内容和特色,并以乌兰新镇的开发管理为例总结新加坡社区建设和管理经验,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是一个基本上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国家,约92%的新加坡成年人都拥有自己的住房,那么,新加坡人又是如何购买房屋的呢? 每个新加坡公民家庭都可以享受一次性的补贴价购买政府组屋的权利。政府组屋房契的有效期为99年。已婚的新加坡公民须两人联名向建屋发展局申请购买政府组屋,单身男女则要年满35岁后才可以申请购买组屋。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这意味着持续推动租赁住房改革将成为2018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和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相比,发达国家的住房体系构建已相对成熟,这些国家往往能同时兼顾市场性与保障性,形成了完善的"金字塔结构"住房体系。美国:自有为主,租赁为辅,控租、补贴和公共房共存美国鼓励居民拥有私人住宅,政府利用金融手段提高中  相似文献   

17.
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箭已上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解决低收入和中低收人群体居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为他们提供合适的租赁住宅。又可细分为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市场租赁房"住房制度改革之前,我国的公共租赁住房体系相当发达,因为原本就是福利分房制度。但1998年之后,随着房改的迅速推进,除了少数城市小规模地搞廉租房之外,在商品房市场繁荣异常的情况下,公共租赁住宅体系趋于萎缩。这绝不是件好事,也绝不能视为住房体制改革的一大成果。好在中央已意识到这一问题,正在考虑"朝花夕拾",当然,这"花"与昔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前,新加坡每一户居民不足一间居室,40%家庭住在棚户区,本应一个家庭使用的房屋,却要挤进7户人家。光线不足,通风受阻,没有卫生设备,大部分住家使用马桶,环境恶劣,火灾成为家常便饭。三十年后的今天,新加坡却奇迹般的已拥有国家营建的住房——组屋50多万套,已超过65万户的新加坡城市居民总户数。 新加坡成功解决住房问题的关键之一,是强制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实行住房商品化。新加坡政府规定,每个雇员每月缴纳月薪的21.5%,雇主(不论是私人机构还是国家机关)缴纳相当于雇员月薪的18.5%,合起来相当丁雇员月薪的40%,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新加坡新一代公共住房(组屋)项目案例的调研和分析,重点关注其设计中体现的共享建筑学理念,从组屋社区结合共享养老服务设施、共享绿化、共享社区中心三个方面,分析共享建筑学理念在建筑和城市设计中的应用,为共享建筑学实践提供参考。同时,分析如何通过设计实现共享建筑学理念,推动建筑类型学发展,引导新的生活方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导向。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要求:"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这充分表明,加快发展住房租赁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住有所居"的重要途径,对改善城镇居民住房条件、解决大城市人口和住房问题,尤其是解决新市民、新就业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