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探寻甘蔗间种大豆的最佳播期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从而为生产上进行甘蔗间种大豆提供科学依据。设置间作甘蔗的四个大豆播期(大豆每隔15天播一期,分别用A1、A2、A3、A4表示)试验,调查大豆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四个大豆的播期处理中,各处理的株高、结荚高度随着播期的延后而增加,A1处理的单株结荚数、单株粒数和荚粒数表现最佳、产量最高。综合分析,甘蔗与大豆间作,在甘蔗出苗前播种的大豆产量、农艺性状及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林下种植花生的适宜栽培方式,为指导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花育25号"花生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红枣—花生间作下不同栽培方式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栽培方式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影响明显,株高、侧枝长以起垄沟灌最高,而起垄滴灌处理下花生的总分枝和结果枝数最多,花生的产量高低依次为起垄滴灌起垄沟灌平播沟灌,且起垄滴灌种植的花生经济性状表现较好。结论:起垄滴灌种植可以取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既是粮食作物,也是蔬菜作物,在我县的种植面积也是不断攀升。但是,如果一直沿用传统的种植模式,产量很难实现突破。从大量的种植实践活动来看,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的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换句话说,高产稳产是离不开合理密植的。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以马铃薯的种植密度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此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希望能够就如何合理种植马铃薯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平衡施肥能改善作物的各项生理指标,增加作物产量。通过对田间平衡施肥试验结果分析,明确了平衡施肥在农田退化土壤治理中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鲜食玉米的优良性状,引进当地主推的鲜食玉米品种,分为糯玉米、甜糯玉米、甜玉米3组,对它们的生育期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糯玉米品种比甜玉米品种在生育期、株高、百粒质量、产量等方面差别明显;某些品种表现出个体差异,甜玉米品种T2和T7的穗长和穗粗要优于糯玉米品种,甜玉米品种T2的穗行数和行粒数较高,N9无秃尖。糯玉米品种中的N7、N9的农艺性状表现好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6.
海藻酸钠寡糖(Alginate oligosaccharides,AOS)是一种新型多功能植物调节剂。为了解其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以本单位自主选育品种铁粳11为材料,采用大区实验设计,在水稻分蘖盛期和齐穗期喷施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寡糖(1.125 g/160m~2、2.25 g/160m~2、4.5 g/160m~2)和壳寡糖(1.125 g/160m~2),研究其对水稻株高、穗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2.25 g/160m~2浓度的海藻寡糖酸钠后,铁粳11号的株高增长2.88%;穗长高出对照0.77 cm,增幅4.63%;且有效穗数和实粒数达到最多。喷施1.125 g/160m~2的AOS处理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177.78 kg/hm~2,增幅1.88%。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针对辽北地区玉米生产中传统垄作和施氮方式所带来的问题,以郑单958为试验对象,通过设置灭茬平作与传统垄作两种耕作模式处理,3个施氮水平,研究对比两种耕作方式和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灭茬平作栽培方式下比传统垄作出苗早1 d,生育天数长1~2 d。平作的耕作方式相比垄作能获得较好的产量,缓控释肥的方式要比一次性施肥能获得较好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陇东旱塬地区土壤有机质匮乏,充分利用作物秸秆中丰富的养分含量,在全膜覆盖下,探讨了不同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还田模式均能增加玉米产量,增产达15%以上。同时能提高耕层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9.
对影响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和蛋白质、脂肪含量的气象因子(积温、降水量、日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积温与株高、倒伏级数等大多数农艺性状负相关,其中与生育天数呈显著负相关,与产量正相关,与蛋白含量、蛋脂含量正相关,与脂肪含量负相关;降雨量与倒伏级数、百粒重、脂肪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亩产、蛋脂含量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日照与多数农艺性状负相关,其中与百粒重达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含量、蛋脂含量等品质性状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增施功能性有机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功能性有机肥能有效提高玉米成穗、减少空秆、增加穗行数和行粒数,同时促进玉米秸秆增粗,在增加生物产量的同时,增加玉米籽粒产量,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1.
用光降解膜或棉花膜覆盖地面种植,该技术是一项保护环境减少土壤污染的新技术。应用此项技术,除草效果好,保水保肥、保持土温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达到促进种子早萌发出土,加速根系发育和营养生殖生长,并能减少土壤病虫害,从而达到早熟、优质和高产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产量覆膜降解膜植棉的比普通膜植棉(CK)的伏前桃,伏桃,和秋桃分别多0.1个、0.3个、0.2个,降解膜比普通膜日平均增温0.2℃,增产率26.6%。  相似文献   

12.
试验表明:晚稻施氮水平在4~12 kg/667m~2,产量和净收益呈递增趋势,不同施氮水平处理以施氮12 kg/667m~2增产效果较好,产量和净收益分别达466.7 kg/667m~2和达1 031.96元/667m~2。施氮水平在12~16 kg/667m~2,产量和净收益呈下降趋势;氮肥对晚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增加有效穗和穗粒数。增施有机肥增产效果显著,有机肥区比无肥区平均增产18.6 kg/667m~2,增产6.84%。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和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得到常宁市灰泥田杂交晚稻(五优308)最佳施氮量为10.4 kg/667m~2,最经济产量为481.6 kg/667m~2。  相似文献   

13.
研究氮肥施用量对杂交稻甬优15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该品种在永嘉县种植适宜施氮量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甬优15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全生育期逐渐延长,有效穗增加,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结实率降低,最终造成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以施纯氮210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9 893.2kg/hm~2,施纯氮180kg/hm~2处理的产量次之。在永嘉县种植甬优15,化肥纯氮施用量以180~21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筛选,选取优良的夏玉米杂交组合进行对比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玉米杂交组合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穗行数、行粒数、穗粒质量与产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在玉米田间筛选鉴定时可作为主要参考的农艺性状,其中穗长、穗粗、生育期、株高也对产量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可作为辅助参考的农艺性状。通过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回归和通径分析可知,穗粒质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了安豆10、渝豆11号、黔豆7号、黔豆10号、油春1204等5个不同大豆品种与酒用高粱间作的产量性状,发现黔豆7号产量最高,单产119.72 kg/0.067 hm2。其次油春1 204单产达114.45 kg/0.067 hm2,再次是黔豆10号单产106.9 kg/0.067 hm2,最后是渝豆11号和安豆10号。  相似文献   

16.
依托于粮豆轮作耕作、栽培制度建立项目(子任务编号:CARS-04-01A-02),研究长春地区大豆—玉米轮作条件下有机肥与化肥不同施肥方法对玉米产量表现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农田施肥方法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最佳搭配方式是85%化肥+1t有机肥,初步判断1t有机肥可以替代25%的化肥;收获后土壤速效N、P、K,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容重比耕种前分别减少28%、9.5%、15%、7.3%和8.7%。研究认为,大豆—玉米轮作种植模式条件下可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用量在3t/hm~2;同时施加化肥时可以适当减少N肥的施用,约减少13.8%。  相似文献   

17.
18.
1试验目的 为了探索油菜秦优10在不同的移栽密度和施肥量下对油菜产量的影响,掌握油菜的高产最佳施肥量和移栽密度及相互作用的配比,为我市夺取油菜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覆膜玉米膜下滴灌试验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覆膜不同灌溉定额处理4 800 m3/hm2(T1)、4 200 m3/hm2(T2)、3 600 m3/hm2(T3)春下玉米全生育株高、茎粗以及玉米叶面积指数变化密切相关。结果表明,T2和T1处理在灌水定额分别为4 200 m3/hm2、4 800 m3/hm2的情况下,均能保持较高的土壤蓄水量,CK处理水分浪费明显。灌浆期之后,玉米叶面积指数随时间推移都逐渐减小,T2处理变化幅度最大。研究结果表明吐丝扬花期玉米覆膜滴灌灌溉定额控制在300 m3/hm2左右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