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在节水灌溉中掌握锌肥应用效果及对作物生长的作用,开展了节水滴灌中锌肥应用试验示范。从试验结果看,只要使用一定量锌肥都能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巩固北林区粮食主产区地位,对玉米进行施肥技术研究。研究出我区玉米应用配方肥节本增效技术:每亩施入优质农肥15~30m3,纯氮、磷、钾用量为:N 12.5~13.5kg、P2O5 4.5~5.5kg、K2O 5.5~6.5kg,锌肥1.0kg。采用全层施肥,重施底肥,40%氮肥、全部磷肥、50%钾肥、锌肥的全部做底肥于播种前10天左右夹进70%,其余30%播种时作种肥施入,另外40%氮肥和50%钾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锌肥不同用量对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交城县旱作区玉米施用硫酸锌肥能明显改善植株的产量性状,提高玉米的产量和效益,增产幅度为7.80%~17.02%,每0.067 hm2玉米田增加纯收入38.52~84.00元,施锌区与不施锌区产量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结果还表明,锌肥作基肥施用,以施1.5 kg/0.067 hm2硫酸锌最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4.
首先分析锌肥的类型,主要从有机与无机两方面开展。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锌肥的施肥方法以及施肥特点,帮助明确水稻生长种植中不同情况下的锌肥施加形式。最后探讨施加锌肥对水稻种植中稻米重金属含量降低的影响作用。可以作为水稻生产中锌肥施加的理论参照,帮助提升水稻种植质量,也可以促进锌肥施加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微量元素锌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肥料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玉米田中微量元素锌肥的田间效果试验,明确锌元素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和适宜用量,为今后科学指导施肥提供依据[1]。  相似文献   

6.
2009年,吉林省吉林市泓祥农机合作社在永吉县一拉溪镇大荒地村三社成立.两年来,合作社影响力不断扩大,社员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合作社带来的效益和实惠.起初合作社注册资金100万元,自有耕地16.5公顷,跨区作业28公顷.发展到现在已拥有东方红904、久保田704、水稻收获机、中收玉米收获机、深松机、水田旋耕机、水田七铧犁、插秧机、旱田旋耕机等各类大型农机具15台(套),办公室、库房400平方米,场地2200平方米,固定资产达240万元.2010年完成深松作业面积150公顷、水田旋耕作业面积80公顷、旱田旋耕作业面积150公顷、水稻收获作业面积200公顷、玉米收获作业面积20.3公顷.社员已由8户发展到40户,专业技术人员6人,服务农户300户,实现年收入120万元.经过几年发展,合作社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1玉米需肥特点玉米生长需要矿物质元素有十几种,但是主要以氮、磷、钾等常量元素及铁、锰、锌等微量元素为主。氮是玉米生长需求最多的营养元素,氮元素补给充足,可有效促进植株新陈代谢、增强光合作用,提高穗重和产量。磷元素玉米生长需求量不是很大,但是在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一般较低,所以必须要重视磷肥的施加。磷肥充足有助于提高玉米色泽和品质,促进早熟。钾在玉米生长的整个时期都需要补充,钾充足可有效促进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是平泉县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每年播种面积2.87万hm2左右,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9%。由于受各种条件影响,玉米苗期每年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营养元素缺失症状,造成玉米减产8~20%左右,2008年玉米苗期缺素症表现严重,全县的玉米42%的田块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缺素症,造成玉米减产20%左右。1玉米缺失的主要元素及症状2008~2013年,平泉县植保植检站在玉米苗期进行调查统计,并对玉米苗期缺素症防治措施进行了试验探讨。我县玉米主要缺失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吉林省农业生产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由于玉米实用价值较高,在食品行业、畜牧养殖业均有重要应用价值,且适宜在本地区生长。因此,玉米成为吉林省种植面积最为广泛的一种农作物。而玉米病虫害作为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加强其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基于此,就吉林省扶余玉米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一次进样同时测定大米中重金属As、Pb、Cu、Zn、Cr、Cd、Ni元素含量的方法。实验表明,本方法的线性范围宽,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4~0.9999范围内;元素检出限低,7种重金属元素检出限范围为1.52~51.3μg/kg;精密度良好,测定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均〈5%;采用国家标准物质大米(GBW10010)和玉米(GBW10012)测定对照,评价了方法的准确性,各元素的回收率在91.2%~110%范围内。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大米、玉米中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1.
ICP-MS及ICP-AES在化妆品中重金属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妆品中重金属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AES)由于其适用于多元素分析及痕量元素分析等特点,在化妆品重金属分析中得到应用。本文对国内近年来这两种方法在化妆品重金属分析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模式在东北地区应用推广过程中,由于缺少专用的施肥装置,导致中耕施肥效果不理想,直接影响玉米产量。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阿基米德螺旋线的切刀式施肥铲,详细阐述了施肥铲的主要参数、基本结构和铲尖曲线。与玉米大垄双行中耕施肥机配套使用,施肥效果符合玉米中耕施肥要求,实现了优良农艺与现代农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玉米在全世界的分布非常广泛,在世界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玉米也是最为重要的粮食产物,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解决粮食产量问题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而基于玉米的高产培植技术可以培养高产量优质的玉米,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的粮食产量问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不断的提升科研水平,还有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使玉米高产培植技术得以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就我国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根据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锌是作物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元素,土壤中锌缺乏,会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通过设置不同的锌肥和氮肥施用量,来研究锌肥、氮肥互作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各处理中以基施纯N225 kg/hm2和喷施0.20%的Zn-SO4为最好,马铃薯块茎中锌含量增加6.8mg/kg,株高、单株结薯数、单株薯块质量分别...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现状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研制始于1960年,1975年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与赵光机械厂研制成功的4YW-2型牵引式卧辊双行玉米摘穗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首台玉米收获机械,由于当时玉米生产规模小,使得玉米收获机械生产应用陷入低潮.到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掀起了玉米收获机械化高潮,当时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占2%,小麦占75%,水稻占20%.  相似文献   

16.
选育优良品种可以显著改善玉米的特性,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育种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因此对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转基因玉米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农业经济体系中,玉米是重要的农业经济产物之一,更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物之一。随着我国机械化事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前进,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对于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技术应用与推广已经成为了当前推动我国玉米种植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其解决方案,并探讨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动方案。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玉米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关联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玉米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土壤进行生长,因此适合在全国推广种植。目前,在基层地区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广泛推广并应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但是在实际应用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过程中还存在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没有彻底翻耕种植地,选择的玉米品种不合适,不合理的种植密度等,都会影响到实际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就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推广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根据辽宁省土壤肥料总站的总体部署,参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2011年修订本),在已经基本摸清土壤养分状况、大量元素实现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我们通过玉米施用硫酸亚铁田间试验,探索当地玉米田补充铁元素的适宜用量,进一步推动当地科学施肥水平,完善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垣曲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县85%以上玉米为夏玉米。播种是夏玉米生产中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玉米硬茬直播等技术大面积推广,减少了作业环节,加快了播种进度,促进了玉米增产。但部分农机手和农户由于技术应用不当,出现了缺苗断垄、密度过大或过小、杂草和虫害危害严重等问题。本文根据农技人员调查,指出夏玉米播种环节农机手和农户容易出现的错误做法,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途径,为当地科学种植玉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