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叶青 《安徽建筑》2024,(2):22-23
生态文明建设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从快速增量发展转型为生态保护优先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为实践两山理论、提高生态环境品质,实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我国逐步开展EOD模式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文章以马鞍山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EOD项目为例,研究EOD模式实施路径、城市发展理念、运作融资模式及生态网络建设,为EOD项目实现生态价值提供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危机"已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城市发展向生态化发展是必然趋势,也是走出"城市生态危机"困境的必然选择。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是一个复合系统,需要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自然、生活环境与治安环境统筹兼顾,对能量、物质、信息高效利用,体现稳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以保证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以及经济发展三者高度和谐统一。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2017,(5)
近年来,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作为城镇化进程中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宜居生活空间的重要手段,受到了规划界的广泛关注。鹤壁新区空间战略规划针对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空间环境质量下降和城市人文特色消失的现状,以人文生态发展理念为引导,利用城市自身生态资源,通过优化功能布局、强化空间形态、完善道路交通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将鹤壁新区打造为带动鹤壁市新一轮发展、具有人文特色的绿色生态城区。  相似文献   

4.
梁爽 《城乡建设》2008,(8):62-63
人类对城镇化发展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病",到郊区化、逆城市化的兴起;从"田园城市"和"生态城市",到欧共体"密集型"城市的提出;从我国解放初期的城镇化健康发展,到大跃进的起伏和文革期间的停滞,再到改革开放后的恢复和全面加速发展,可以看出,城镇化一直在曲折中前进,摸索中发展.  相似文献   

5.
重点生态功能区往往是产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人类活动受限的欠发展地区,该区域内的人口和城镇化发展往往受到政策和环境的限制,无法走上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道路,文章以重庆市巫溪县为例,通过对县域人口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城镇化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提出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的人口及城镇化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我国城镇建设出现了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对城市人居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建设城市生态环境显得非常重要,需要着手进行系统化建设.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保证生态和谐,而且能够更大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保证城市快速有效的发展.文章主要针对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发展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转移向城市地区的过程。一是人口的空间集聚;二是经济空间的集聚。前者表现出来就是城镇化水平提升,而后者则表明生产要素的集聚是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即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相关性。基于此,该文以湖北省为例,利用多元回归法证明GDP和城镇化水平高度相关。进而从区域经济差异的角度分析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湖北省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新思路:从"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产业推动"三个角度引导湖北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面对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建筑高度的适度提升不仅有利于土地和资源的集约利用,而且为人类生活活动空地的预留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具有保护环境和生态、促进社会公平、体现城市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意义。西安曲江新区尝试通过建筑高度的"生长力"评价对不同地段建筑高度的发展潜力进行判断,在城市立体空间生长综合效益的量化平衡基础上,以节约土地、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益为目标,构建城市建筑高度"生长力"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紧凑城市"理念下的建筑高度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受全球变化与城镇化复合叠加影响,城市生态安全面临极大挑战,已成为全球关注热点问题。而城市空间作为人居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载体,其结构影响生态安全和城市发展。文章基于趋适性原理,从多维度厘清城市空间结构变迁与生态安全的依存、作用与影响,研究揭示城市空间结构与生态安全关系,为我国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生态安全格局适应转型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国外"穷人进城、富人出城"的现象日益增长。伴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提升,人们日益增强的物质、文化需求、越来越频繁的人类活动、结构性增长的快速发展对城镇化的要求上升。因此,环保与城镇化的关系也都已经愈加密切,且矛盾也日益突出。绝大多数乡镇在工业化进程中忽视了环境规划和治理,导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本文通过提出城镇化建设绿色建筑的新理念、使到城镇化发展与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城市病"日益严重的今天,新型城镇化预示着资源的节约、生态环境的友好、文化的传承发展。新型城镇化不仅是"人口的城镇化",更应是产业、人口、土地、社会、农村五位一体的城镇化。城镇化不是给"房地产化"代言,最关键的是以人为本的人的城镇化!建筑在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生命体中扮演着DNA的角色,城市如何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保持会呼吸的生命力,关键之一是建筑的方向,是规划的方向。2014年6月5日下午,"中国建筑梦·新型城镇化"峰会  相似文献   

12.
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文明的主要成就也与城市的建设、发展密切相关。城市是人类生活的乐园,但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城市所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重,而生态城市概念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生态城市规划,就是以生态城市为理念进行城市规划,即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进行规划。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讲,城市是人类活动最集中、最频繁的地方,城市中的自然过程、生态环境过程、经济过程、文化过程构成一个复杂的城市生态环境综合体。这一城市生态环境综合体遵循…  相似文献   

13.
<正>"生态城镇化模式"这个概念本身就存在歧义。是把生态空间、生态环境转化为城镇模式,还是在城镇化过程中要符合生态学的理念、符合生态学城市建设的城镇化模式?我认为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都离不开对城镇化和生态的反思。新型城镇化提出的背景,除了因为我国城乡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外,还因为迅速扩张的城镇和大规模的城市居民需求与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之间存在巨大矛盾。1999年,在做奥运申办选址论证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山地城市因其发展快速而其承载建设空间的土地地质条件构成复杂、生态环境敏感脆弱,更应注重建设与非建设用地的共轭发展,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双赢。研究在分析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平台、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以城市空间结构为导向,引导山地城市建设与非建设用地的共轭发展,实现城市建设用地红线与生态红线的"双线叠合",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过去30年,是中国快速城镇化的历史进程,是北京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生态环境规划从起步到渐成系统的"创业"时期。值此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0年华诞之际,让我们一起追寻城市发展的生态足迹,访觅城市规划的生态渊源。积淀:从实践历练到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6.
"城市双修"是生态文明理念下保持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手段,城市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式发展模式转变是保持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而合理利用现有景观,提升品质和利用效率,发挥其生态和城市景观的作用,是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以长春市南湖公园改造为例,从空间格局、功能布局、生态环境、服务设施、地方文脉五大方面探讨综合性公园微更新改造的模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生态城市建设的背景 传统的城市规划主要是针对城市系统的规划,以土地、人口、交通、建筑及公共设施等元素为主要组成,只注重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对现有环境的潜力与局限缺乏考虑.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如今许多城市规划者开始意识到城市的发展必须回归到其特定的环境生态体系中,进而与自然生态结合,将城市与生态环境结合为一个生态体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城市(Eco city)或绿色城市(Green city).  相似文献   

18.
滨河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以济南市滨河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峰  李松凯  徐小磊 《规划师》2012,28(4):52-57
随着"一城三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提出,长久以来作为城市蔓延地带的滨河新区,在城市空间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滨河新区与主城区的关系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从与城市功能的背向发展向功能融合与空间一体化转变。基于此,滨河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以认识小清河、定位小清河和规划小清河为纲,突出"生态、文化、创新",以水或绿道为空间组织的核心元素,提出了提升价值、整合空间、保护生态、彰显文化的命题。同时,在分析滨河新区特征的基础上,以集聚与扩散的理论为支撑,在更广阔的空间层面,以更长的时空视角来思考小清河地区的发展定位和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9.
低碳、生态、绿色——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伴随着生态文明时代和城市社会时代的到来,城市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综观国际国内形势,低碳、生态、绿色将成为我国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这既是当前唯一可行的缓解发展与生存矛盾、优化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路径,也是中国在席卷全球的应对气候变化博弈中把握甚至领导这场"生态革命"的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态公园特征及其规划布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新权 《中国园林》2009,25(8):35-38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分析城市生态公园的特征,指出其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提出城市生态公园规划布局要按照"系统保护、区域分异、生态修复、留有余地、城乡一体"等原则进行规划布局,并要求城市生态公园建设应遵循"生态系统完整性、近自然森林建设、群落演替、生物多样性、生物气候区适应、以人为本、工程带动"等原则,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