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民居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防御性作为住宅的项基本指标,在中国民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该文拟从作者亲身体验的两座具体民居建筑出发,对其空间的防御性进行比较分析,从个侧面了解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文化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2.
3.
聚落的空间形态是人地关系作用的结果,是当地居民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形成、发展、扩散、整合的结果和反映,而文化的演变往往是难以逆转的.对广西传统聚落的空间意象的研究包含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地标、环境六项元素,该研究有利于理解、保护和继承传统聚落的文化内涵,并对协调现代的人地关系、现代城市空间设计和人居环境营造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湘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选址、布局、形制、材料与构造等方面所蕴藏的大量生态智慧特征,以积极化的理念总结其中的生态技术与发展规律,特别是在利用自然要素和采用协助自然要素的生态技术来创建适应环境的、反映地域特征的聚落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李根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3):230-233
对青木川古镇的聚落形态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从而提炼总结出在现代人居环境中有利的主要因素,为更好的建设和营造现代人居环境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湘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选址、布局、形制、材料与构造等方面所蕴藏的大量生态智慧特征,以积极化的理念总结其中的生态技术与发展规律,特别是在利用自然要素和采用协助自然要素的生态技术来创建适应环境的、反映地域特征的聚落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以浙江传统村落为例,基于生态审美语境下的认知,分析了聚落景观生成的审美背景,探讨了此在与共在、边界与领域、异质空间、原型同化与变异以及生活与空间耦合这些核心概念与特征,指出理解乡村聚落景观的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珠三角围田区传统聚落景观的生态智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田区是珠三角地区的农业景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众多传统聚落分布其中,从选址布局、场所构建、空间营造等各个方面都显现了人们营造聚落的生态智慧。以围田区内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对聚落的景观环境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 个层次进行分析,揭示传统聚落的宏观环境体现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态智慧,表现为因地制宜的聚落择址和循环利用的农业生产体系;中观环境体现的是“安身立命”的生态智慧,包括满足使用功能的功能性场所和承载聚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性场所;微观环境则体现“心安理得”的生态智慧,表现为安心舒适的庭院空间和顺应气候的民居建筑。 相似文献
9.
10.
11.
在生态文明的引领下,生态空间规划成为国土空间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大都市远郊生态空间规划方法进行研究,提出生态空间规划需在生态价值及生态格局识别的基础上,对生态空间构架、生态空间发展、生态环境治理提出引导要求;在成果上,应明确红线划示和指标管控的底线要求,便于分级管理与逐级落地. 相似文献
12.
详细介绍了深圳生态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历程与实践,从三方面入手分别作了说明,并探讨了深圳的生态规划和生态城市建设给予我国的启示,对我国未来生态城市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传统聚落保护与发展问题日益凸显。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研究以“形态特性”与“功能空间”作为乡村规划的切入点,关注聚落空间的场所精神与集体记忆,以延续地域文化、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目标。研究选取了具有独特民族文化的横岭侗寨,运用PSPL调查法、空间感知度统计法对其聚落空间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传统聚落空间发展中的问题。综合运用格式塔理论与空间规划知识,探索了具有地域性、记忆性的共享空间的营造设计方法,最终找到了适宜传统聚落空间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适宜地貌是山地城乡聚落生态建设的首要条件,而当前地貌基本形态分类所沿用的区域地貌学方法,其视角为“从空中俯瞰大地”,其结果不仅与人的实际感受存在较大差别,更缺乏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相关性,难以有效地指导山地聚落生态建设。针对该问题,本研究基于地貌基本形态分类视角向“站在山下观山势(更符合人的实际感受)”的人居视角的转变,通过分析相对高度和坡度两大地貌基本形态分类因子与生态环境及城乡聚落建设条件的相关性,在寻找地貌基本形态分类与山地聚落建设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关系中,构建出:以相对高度为一级分类因子,以坡度为二级分类因子的地貌基本形态分类方法,有效地引导城乡聚落的选址和聚落建设用地的选择具有更强的生态适宜性。 相似文献
15.
16.
17.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四川省境内岷江上游一带。岷江上游水网密集、山峦更迭的生态背景,多元的民族文化背景,影响着羌族传统村寨人居环境的营造特色。将传统羌族村寨的人居环境分为生态格局、支撑系统与民居单元三项基本内容,归纳出传统羌族村寨“山-林-水-寨-地”的人居环境生态格局特征、支撑系统的防御性特征与民居单元的山地性特征。以四川省理县老木卡河谷羌寨为例,进一步从村寨布局与民居建筑等多方面具体阐述羌族传统村寨人居环境营造的生态特色、防御特色与山地特色,为传统羌族村寨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以典型煤炭资源型城市徐州市为例,通过对城市历次规划和生态转型政策的梳理,将徐州市生态转型分为起步期、推进期、深化期3个阶段.从空间、制度、知识、操作层面,分析传统规划体系下多规并存给资源型城市生态转型带来的局限性,基于新旧规划体系的对比,提出资源型城市生态转型的国土空间规划框架及基本策略:实现矿、城、乡统筹的国土空... 相似文献
19.
国土空间规划是城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习总书记多次指出,城市建设要避免“千城一面”,因此在编制城市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有必要将特色空间环境的营造作为最主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筑更具特色、舒适的城乡人居环境.以临沧市国土空间规划为例,从研究城市风貌和城市特色入手,重点分... 相似文献
20.
生态敏感地区的乡村空间发展对于区域整体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护、实现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生态敏感地区的乡村空间发展实质是从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视角,将全域自然生态空间与乡村人居体系的规划融为一体.文章结合吉林省长白县的实践,提出应当在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规划两个层面推进技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