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两步法进行经分散染料染色的涤纶织物的剥色:先使用溶胀剂二甲亚砜对涤纶织物溶胀,再采用剥色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进行染料的溶解剥色。分别探讨了溶胀剂用量、溶胀温度、溶胀时间、剥色剂用量、剥色时间及剥色温度对处理后织物的剥色率、断裂强力保留率和质量保留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染疵品/废旧涤纶织物剥色回收及纤维定性定量分析的剥色应用中,较优的剥色工艺参数如下:溶胀剂二甲亚砜与织物质量比15∶1~17∶1,溶胀温度为110~120℃,溶胀时间为30~40min,剥色剂DMF与织物质量比为15∶1~17∶1,剥色温度为100~110℃,剥色时间为30~40min。  相似文献   

2.
针对毛/涤混纺织物的剥色问题,使用单独的还原剥色剂在剥色效果和纤维损伤控制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足,不能满足实际的生产需要。结合毛/涤混纺织物的染整特性,采用一种由氯化亚锡、保险粉和专有的剥色修补剂复合而成的新型剥色剂进行剥色处理。这种新型剥色剂能够明显地提高剥色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小织物的损伤。在其优化剥色工艺下处理后织物的剥色率可达40.63%,强力下降率仅为8.6%,在工厂实际生产应用中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羊绒剥色有利于实现疵品和回丝的再利用。文章主要采用还原剂剥色方法,以染料结构理论为基础,经过科学的实验设计与大量的实验研究,对羊绒纤维常用染料进行了剥色,确定了某些可以剥除的染料。还解决了部分蓝、绿等难剥色的问题。剥色结果既保证剥色后羊绒的白度值在60%以上的要求,又保证了剥色后羊绒的强力值控制在企业标准之内。同时对绒毛类成衣剥色再染色的市场前景的开发和自主研发剥色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纤维制品回收利用为思路,对棉织物回收利用的关键问题剥色工艺进行了研究。阐述了以双氧水作为剥色剂处理染色棉织物时剥色工艺与剥色效果的关系,探讨了剥色剂浓度、剥色时间和剥色温度对活性染料和直接染料染色棉织物剥色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织物剥色前后K/S和强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直接染料,最佳的剥色工艺为双氧水浓度125mL/L,剥色温度100℃,剥色时间100min;对于活性染料,最佳的剥色工艺为双氧水浓度75mL/L,剥色温度90℃,剥色时间60 min。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氧化硫脲、保险粉和亚氯酸钠对活性染料安诺素红3BE染色的真丝织物进行剥色研究,对还原法与氧化法剥色真丝织物的工艺参数进行探讨,以剥色率与强力保留率为主要优选指标,评估剥色效果的优劣性。并对经助剂整理后的染色真丝绸的脱色效果进行探究,以期得到此法对整理助剂的剥除效果,为废旧活性染料染色真丝剥色回收提供技术参考。通过研究可知二氧化硫脲为活性染料染色真丝绸较好的剥色剂,当二氧化硫脲添加量为19 g/L,pH值为10.5,剥色温度为80℃,剥色时间为20 min时,剥色率可达99.54%。整理后的真丝织物经剥色后的剥色率可达到96.18%,强力保留率89.65%以上,剥色后不影响真丝的柔软手感。  相似文献   

6.
采用二氧化硫脲、保险粉和亚氯酸钠对酸性染料Tectilon red 2B(200%)染色的真丝织物进行剥色研究,探讨还原法与氧化法剥色真丝织物的工艺参数。以剥色率与强力保留率为主要考核指标,对剥色效果优劣性进行评定,并对加入助剂整理后的染色真丝绸进行剥色研究,以期得到此法对整理助剂的剥除效果,为废旧酸性染料染色真丝剥色回收提供技术参考。通过研究得出:二氧化硫脲为酸性染料染色真丝绸较好的剥色剂,二氧化硫脲的剥色工艺:浅色(omf 0.5%)为pH=9、用量16g/L、剥色时间30min、剥色温度60℃;深色(omf 2%)为pH=10、用量19g/L、剥色时间60min、剥色温度70℃。在此条件下,剥色率均可达98%以上,强力损伤小于10%,整理后的织物经剥色后纤维强力、极限氧指数、硬挺度均接近于仅染色的真丝织物,剥色效果显著且损伤小。  相似文献   

7.
棉织物修色剥色剂B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S 剥色系统是一种储存安全、稳定性好,具有还原性的修色剥色剂.通过试验,研究了其应用于部分直接染料和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的修色剥色处理.结果表明,该修色剥色系统在温和条件下即具有良好的修色剥色作用,对pH 值适应范围宽,织物强力损失小.除个别品种,BS 修色剥色系统对试验所用的活性染料、直接染料剥色率可达95%以上.其优化的剥色工艺为:剥色组分BS-11g/L,催化组分BS-21g/L,时间20 min,温度80~100℃,pH值为7~9.  相似文献   

8.
用自制的剥色系梳NDA对活性染料和还原染料染色的棉针织物、分散染料染色的涤纶针织物、阳离子染料染色的腈纶针织物进行剥色研究,分析了各种织物未剥色、用NDA剥色、用保险粉剥色时K/S值的变化,结果表明NDA剥色效果优于传统的保险粉剥色工艺。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酸性媒介染料染毛织物的剥色工艺。通过测定剥色后织物的K/S值、手感和胀破强力等指标,探讨了还原剂用量、剥色助剂的种类及其用量、剥色时间及剥色温度对剥色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得出了酸性媒介染料染毛织物的优化剥色工艺。  相似文献   

10.
贾秀丽  李美真 《印染》2022,(3):56-58
采用泡沫剥色法对羊毛衫进行仿旧效果整理,优化的剥色工艺为:选择弱酸性黑染料,剥色剂二氧化硫脲质量分数25%,蒸化时间50 min,织物与泡沫的质量比为1:5.剥色后仿旧羊毛衫的△K/S值为21.44,仿旧等级5级,耐摩擦色牢度在4~5级,羊毛衫表面纹路清晰.  相似文献   

11.
楼向中 《染整技术》2002,24(6):26-28
介绍了Colorstrip^TM脱色系统在针织物上代替常规则剥色系统的应用,包括工艺条件,处方和良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2.
匀染剂赖可匀MF对羊绒织物及各种化纤织物均有卓越的匀染作用,高浓度时亦是剥色剂。通过匀染剂赖可匀MF对羊绒纱线的剥色处理,得出此剥色方法对羊绒纤维的损伤小,当染色织物色光不符合要求时,可以对其进行修正,对重新套色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郑铮 《印染助剂》2021,(2):51-53,60
利用天然栀子黄对壳聚糖改性棉织物进行染色,研究了时间、栀子黄用量、pH和温度对染色棉织物K/S值的影响,并研究了栀子黄染色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色牢度、防紫外和抗菌性能.结果 表明壳聚糖改性实现了棉织物纤维的阳离子化;栀子黄染色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优化工艺:栀子黄用量8%,pH 5,60 min,40℃;栀子黄染色壳聚糖改性...  相似文献   

14.
丝绸茶叶生态染色技术及保健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丝绸的茶叶生态染色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制定出茶叶染丝绸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但其上染率和固色率低、色牢度差。因此,利用不同媒染剂和促染剂,再对丝绸进行茶叶染色,发现其上染率、固色率和色牢度提高,但多媒染剂会污染环境。所以,利用STC-6阳离子化剂,对丝绸进行阳离子化改性后再用茶叶染色,同时采用无醛固色剂WQG-2进行固色处理,发现其上染率、固色率和各项色牢度均有明显提高,达到国家标准,且丝绸织物用STC-6阳离子化剂改性后再用红茶进行染色,其抗菌性可达到99.98%,具有明显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5.
WLS助剂改性的棉织物活性染料浸轧无盐染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阳离子改性剂WLS改性棉织物对活性染料连续轧染染色性能的影响,优选出了改性棉织物活性染料轧染染色的最佳工艺,并评价改性棉织物活性染料轧染染色性能。结果表明,WLS助剂改性的棉织物活性染料轧染染色性能明显改善,织物的K/S值显著提高,同时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有所改进,可以实现活性染料轧染无盐低碱染色。  相似文献   

16.
以亚硫酸氢钠溶液对经高碘酸钠氧化处理的亚麻纤维进行磺化改性,并采用阳离子染料进行染色.考查了氧化条件对织物醛基含量和断裂强力的影响;分析了亚硫酸氢钠质量浓度、处理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磺化效果的影响;并借助红外光谱对氧化亚麻织物与磺化亚麻纤维进行表征.通过对磺化亚麻织物染色性能的研究,不但确定了亚麻织物氧化和磺化的最佳工艺,而且用阳离子染料对磺化亚麻织物进行染色,上染百分率较高、染色牢度良好、匀染性和染透性好.  相似文献   

17.
郑光洪  冯西宁 《丝绸》1990,(1):22-25
在真丝绸的水溶性染料染色工艺中,选择定量的、能与主体染料色光相匹配的阳离子染料作为固色剂,在保持染色绸得色深度不变的条件下,各项染色牢度和色泽鲜艳度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UV/H2O2体系对活性染料M-3BE染色棉织物进行低温浸轧剥色,探讨了pH值、双氧水浓度、剥色时间及轧余率等因素对剥色率及织物强力的影响,并通过FT-IR和SEM对染色及剥色后的棉纤维结构及表面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pH值6,3mL/L30%双氧水,轧余率100%和剥色处理25min的条件下,活性染料M-3BE染色(1%,owf)棉织物的剥色率可达80%,强力保留率达90%;UV/H2O2光催化体系对棉纤维的化学结构和聚集态结构中结晶比例影响相对较小;对棉纤维表面附着的浆料等杂质也具有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纺织品传统剥色工艺中化学品消耗量大、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采用光催化技术研发了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的水溶液浸渍光催化(即UV/H2O体系)剥色方法,探讨了水溶液中pH值、温度和剥色时间对剥色率和织物强力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剥色前后棉纤维结构及表面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UV/H2O体系浸渍剥色法可在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上获得良好的剥色效果;在溶液pH值为6,剥色温度为20℃及剥色处理时间为40 min的条件下,活性染色棉织物(1%(o.m.f)活性染料M-3BE)的剥色率能达到88%,其强力保留率达到93%;与染色样相比,UV/H2O体系中短时间的光催化浸渍剥色对棉纤维的化学结构、表面形态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0.
P. Ganesan  T. Karthik 《纺织学会志》2017,108(7):1173-1179
In the present study, a natural dye is extracted from red prickly pear fruit (Opuntia ficus-indica) and is applied on the silk fabric using natural (myrobalan) and synthetic (copper sulphate) mordant. The dyeing of silk fabric is carried out using two different routes, namely, pre-mordanting and post-mordanting at different mordant concentrations and the dyed silk fabric was evaluated for its colour strength, colour fastness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The colour strength (K/S) was found to be higher in the post-mordant-processed fabric with the use of synthetic mordant compared to pre-mordanting and with the use of natural mordants and highest colour strength was observed at the mordant concentration of 6% and at a pH of 6 in all the cases. The colour fastness properties of the fabric also found to be improved in post-mordanting with use of synthetic mordants. The antimicrobial efficacy was also evaluated both in terms of zone of inhibition (qualitative analysis [SN195920]) and bacterial reduction % (quantitative analysis [AATCC 100]), against dyed silk fabric samples against on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Escherichia col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