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试井解释图版拟合分析的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版拟合是现代试井分析的主要方法,由于图版上典型曲线分辨率的限制,使得典型曲线图版拟合分析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除此之外,复杂试井问题的图版分析常常同时需要多幅图版,因而限制了典型曲线图版拟合分析方法的应用。利用前馈神经网络的函数逼近性质,建立了神经网络典型曲线图版,并给出了相应的解释方法。所建立的神经网络图版包含了全部理论曲线的信息,克服了传统典型曲线图版的不足,使得任意的实测曲线都能在神经网络典型曲线图版上直接得到精确拟合。同时,该图版大大简化了传统图版的拟合分析过程,使图版拟合分析更易实现。神经网络图版的研制成功,使实现图版拟合分析的智能化成为可能;另外,利用神经网络的函数映射能力,建立的神经网络图版可以包含更多信息,从而可以解释出更多的参数值。图3参4(邓远忠摘)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油藏早期试井资料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低渗透油藏的试井资料中,早期资料占有较大的比例,目前对这类资料尚无成熟的解释方法。通过对早期资料特征的研究,认为对早期资料校正的关键是对续流效应的校正,据此提出了新的早期资料解释方法及相应的表皮系数计算公式。该方法能同时对续流和表皮效应进行校正,从而达到正确解释早期资料的目的,它具有如下特点:①可解释低渗透油藏由于测试时间不够未出现径向流的试井资料;②用于低渗透油藏待测试井的试井设计,可缩短测试时间;③提高试井资料解释率和解释结果的精度;④可较大幅度地缩短关井测试时间,从而降低试井成本,减少关井的产量损失,提高低渗透油藏的试井工作效率。应用表明,该方法实用性、通用性较强,较好地解决了早期资料的解释难题。图3表1参7(陈志宏摘) 相似文献
3.
注蒸汽井压降试井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注蒸汽井压力降落试井是确定蒸汽波及体积和了解波及区波动情况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但目前我国对热采试井解释方法和软件的研究还不够完善。根据注蒸汽井试井的特点,对注蒸汽井压力数据进行积分处理,在确定注入流量时考虑蒸汽干度的影响,并给出解释时确定蒸汽区的似压力的方法,及在此饱和压力下,计算相关地层参数的公式,列出了解释方法的详细步骤。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主要讨论改善自动拟合试井解释法——现代试井解释的一种重要方法的收敛性以及多解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大地妨碍了这种方法在实际油田中的应用。本文以均质油藏模型为基础,利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将压力曲线按其所表征的参数的敏感度不同分为两段。采用分段拟合的方法,用一种新的迭代过程,代替原有的拟合方法。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提高了计算结果的收敛性,改善了解的唯一性,原则上这种思路可以推广到双重介质等复杂油藏模型的自动拟合试井解释中。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辅助试井解释由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组合而成。本文对目前正使用的一些不同方法作了比较,并讨论了它们将来的发展方向,这些方法有反褶积、压力微商、模式识别、非线性回归及置信判距等。 相似文献
7.
1.间歇试采井特点 试采是勘探与开发相衔接的重要环节。一个区块的地震、钻井、录井、测井、试油等一系列勘探工作结束后,需要对区域内的探井进行半年左右的试采,以获得地层的渗透性、连通情况、边界等资 相似文献
8.
9.
10.
试井资料早期解释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ladfelter提出的校正压力恢复曲线续流段资料的基本关系式及井筒储集阶段分析理论,建立了一种利用续流段校正进行油井压力恢复曲线早期解释的新方法。该方法应用井底恢复压力随关井时间的变化率计算关井初期的续流量。应用该方法,不但不需要实测关井后的续流量,而且续流量的计算也大大简化。该方法与Honer法相比,不仅半对数直线段出现时间大大提前,而且也使地层参数的计算精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大部分气井在生产过程中常常是气水两相流动,采用常规的现代试井分析方法不能得到合理的储层参数。通过建立气水两相流的气井试井解释方法,结合实际资料进行分析,表明新的试井分析方法更能准确的反映储层的流动情况,根据解释结果计算的产能与实际产能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8.
19.
现代试井解释技术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试井解释技术,是一种由计算机操作系统与专用软件相结合自动拟合求解的方法。它可以大大提高解释的速度与质量,但也与解释工程师的业务能力密切相关。目前的情况是,许多解释工程师,只会操作计算机完成解释任务,而对现代试井解释技术所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或知之不深,或知之甚少。这不但会直接影响到试井解释的质量,也会影响到自身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基于此考虑,阐述了现代试井解释技术的基础方法,其中包括:无因次化处理与单位变换;压力导数的定义及变化特征;计算压力导数方法的推导;无因次量与典型曲线。最后,通过2 个实例说明,对于均质和双重(孔)介质油藏,如何应用现代试井解释技术,求取各项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