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郑洁 《规划师》2005,21(1):56-59
广西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分区详细规划经过探讨风景名胜区佛教景观规划的几种方案,提出以宗教脉络贯穿全山,以有限的建筑营造山不断升华的宗教意境,通过“三主一辅”的寺庵体系将这规划思路落实于空间,并指出风景名胜区的佛教建筑能构建不应孤立考虑,而应结合整个规划体系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古镇型景区历史文脉传承与发展要素基础上,通过时间里景区历史文脉的梳理、评析,从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2大方面尝试性地总结出历史文脉在同里景区中传承与发展的6大途径:培育自然环境;优化用地结构;保持空间视廊通畅;协调建筑风貌;保护与提升景区风景资源;营造景区氛围、激发活力.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历史文脉在古镇型景区传承与发展的三大思路,旨在使景区文脉得以发扬,中华文明得以彰显,促进我国古镇型景区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及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背景下,科学实效的景观影响评价成为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管理的制度性工作。以科学、技术和应用3个层面建构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景观影响评价的逻辑体系:首先,明确景观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内涵及边界;其次,建立景观影响评价的技术流程,多约束条件下划定景观类型区与评价单元,识别景观特征,提取评价要素;第三,以景观格局指数的景观优势度排序判定景观扰动风险度;最后,综合提出敏感性、扰动性、价值性和美学性四方面的建设项目影响评价体系,并结合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薛家岛景区某建设项目的景观影响评价来实现场景应用。  相似文献   

4.
自然遗产地保护分区模式探讨--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年兴 《中国园林》2003,19(7):17-19
环境保护呼声的增强和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已经使中国的自然遗产地的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突出。在分析了生物圈保护区以及国外国家公园的保护分区模式的基础上,以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为例,探讨了自然遗产地的保护分区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风景名胜区边界的确定会影响景区资源的分配。除了传统的空间划分外,由其他因素所界定的风景名胜区边界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例,着重研究了在市场经济影响下的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无形边界界定。  相似文献   

6.
北京风景名胜区内存在大量的村庄,它们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群体.对风景名胜区而言重要的是资源保护,对农村来说迫切的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充分合理利用而又不破坏风景名胜区宝贵资源的前提下来发展农村经济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系统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北京市风景区内3个不同状况村庄的建设,提出了几种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以期为风景区内的村庄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李和平  赵娟 《规划师》2004,20(4):71-73
城市边缘风景名胜区面临着景区用地锐减、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应明确景区保护范围、划分核心景区、加强景区用地规划,有针对性地对城市边缘风景名胜区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8.
唐军 《中国园林》2007,23(12):23-26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使我国各风景名胜区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这种改善给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带来了复杂的、有时是相悖的后果。某些时候,可达性条件的改善并没有带来预期的资源利用收益的增加,却带来了资源保护的巨大压力。通过对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总结和思考,探讨可达性变化给风景名胜区带来的变化现象及其原因,并提出规划设计中的对策,以期有助于解决风景资源保护和风景旅游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山体植被优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进行风景区的山体植被优化,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以东钱湖旅游度假区为例,结合介绍植被优化方案制定过程中生态学理论的具体应用,并展望了生态学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唐军  杜顺宝 《中国园林》2005,21(7):17-21
通过对天山天池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的回顾,在分析天山天池风景区发展与保护之间矛盾的基础上,总结了总体规划中一些决定规划走向的问题和相应的方法与对策,并对我国西部落后地区的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关系提出了一些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风景名胜区定义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晋 《中国园林》2007,23(4):22-26
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对其定义的认识关乎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关于风景名胜区的定义种类繁多,且参差不齐。从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的发展要求看,完全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对搜集到的292条风景名胜区定义进行了内容分析,从中划分出8项内容,对每一项内容包含的结果进行细分,共得到143种结果,并统计了相关数据。最后,根据统计结果归纳了已有定义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已有定义中的核心内容为基础,重新总结了风景名胜区的定义。  相似文献   

12.
从南京名景演变的角度出发,研究南京名景的演变原因及名景在演变后的作用和价值,由此来探讨名景建设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并且在文中举以大量实例说明。文章的最后得出城市名景建设的结论:保护好现有自然资源是景点建设的首要问题:赋予自然资源符合城市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时代元素,是景点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问题;景点建设中要点面结合,保护文化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13.
对风景名胜区规划中有关分区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束晨阳 《中国园林》2007,23(4):13-17
分区是实施规划管理目标的基本工具和手段。与国外国家公园分区制相比,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中存在着多种分区类型,并且对各类分区缺乏明确统一的规定,分区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不仅影响到规划编制和管理实效,也将影响到国家对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统一性。通过分析当前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在分区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各种分区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重点建立了适应我国风景名胜区特点的功能分区模式,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3个问题:风景区评价技术、核心景区划定、分区与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4.
风景名胜区遗产资源利用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国泰 《中国园林》2007,23(4):9-12
风景名胜遗产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但它却面临着破坏性开发建设的威胁。根据遗产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立风景名胜区遗产资源利用系统,设立遗产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科学体系,规范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分区控制性详规和景点修建性详规的规划系统并建立遗产资源管理规划体系,通过战略管理、技术管理以及管理过程的反馈控制达到预警目的,确保风景名胜区遗产资源利用无误,达到风景名胜区遗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边界划定是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关键问题,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风景名胜区边界在资源保护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对空间边界的形态和特征进行分析和对国内外保护性用地边界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针对风景名胜区现存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边界的认知.指出了风景名胜区边界的概念,总结了其主要特征和内涵,并对边界划定进行了认知.  相似文献   

16.
李铭 《中国园林》2005,21(8):43-45
通过实例分析风景资源分布与行政区划的关系,提出在风景资源跨行政区界分布时风景区划界应遵循的原则和程序.  相似文献   

17.
唐鸣镝 《中国园林》2006,22(1):54-58
保护与教育一直是风景名胜区体系的首要任务与职责,旅游解说系统作为一种有效而关键的管理手段,目前在我国还缺乏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存在概念应用混乱、缺少理论研究等问题.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家公园等领域做了大量有关解说教育方面的研究,并有成功运用.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将其消化运用到风景区的规划理论中,建立一套完善的解说体系是目前风景区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风景名胜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晓  王志农  郭佳 《中国园林》2003,19(8):60-63
应用线路调查、样地抽样调查等方法,对北京市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7个市级风景名胜区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完成动植物种类编目,标定国家及北京市重点保护珍稀物种,提出各风景名胜区应特别予以保护的物种,划定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提出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为风景名胜区规划提供详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