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改变粉煤灰掺量,观察了焙烧水滑石增强的胶凝材料力学性能、水化及微观结构特性。抗压强度测试表明,焙烧水滑石能极大提高水泥-粉煤灰砂浆抗压强度。通过X射线衍射及综合热分析实验对硬化水泥浆体相组成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焙烧水滑石能促进水泥-粉煤灰胶凝材料水化,进而提高了水化产物含量。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焙烧水滑石能促进粉煤灰溶解,且其成核作用有利于水化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火电厂脱硫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类水滑石和粉煤灰对废水进行吸附处理,同时逐步优化吸附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吸附条件为粉煤灰/类水滑石(质量比)为2∶1、搅拌时间为10 min、pH值为8、吸附温度为60℃、类水滑石投加量为0.3g,此时Cl-的去除率为88.89%,SO42-的去除率为52.36%.  相似文献   

3.
实验利用山西某地区产量较多的粉煤灰及其陶瓷厂产量较大的抛光渣作为主要原料,辅以钾钠砂、滑石来助融,加入膨润土增加料浆黏度,以碳化硅微粉作为发泡剂,在固定的耐火匣钵采用粉料堆积法制备高强发泡陶瓷。本研究在前期大量且品种各异废料制备发泡陶瓷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性的对粉煤灰、发泡剂的加入量。结果表明:粉煤灰加入量控制在50%,抛光渣15%,钾钠砂27%,膨润土5%,滑石3%,碳化硅微粉0.3%,烧成制度1180℃保温50min,制得性能优异的高强发泡陶瓷,体积密度为433kg/m3,抗压强度7.65MPa,孔隙率71.5%,表观孔径0.5mm-1mm。  相似文献   

4.
针对单独使用粉煤灰时对水泥早期强度的影响不太理想的问题,基于复合早强剂优异的改性效果,将无机早强剂水滑石与粉煤灰复合使用,再辅以有机早强剂TEA及减水剂PC,通过递进复配实验法,研究了最佳条件下各组分的配比对水泥注浆早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粉煤灰20%+Ca-Al-Cl LDH 2%+TEA 0.02%+PC 0.2%的比例下,得到的水泥浆抗压强度最大,达到17.9MPa,同时流动度可达到217mm,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在复配比例下,通过XDR和SEM分析,得到的物质结构紧密无空隙。说明本试验方案对提高水泥注浆早强性能具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XRF、XRD、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山西朔州粉煤灰的物理性能、化学成份、显微结构与组成.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粉煤灰、陶瓷抛光废渣、废熔块、烧滑石等含量对轻质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SiC含量对粉煤灰基轻质多孔陶瓷性能影响最大,熔剂废熔块含量次之.确定了最优配方,制得密度0.51 g/cm3,导热系数0.082 W/(m·K)的轻质发泡陶瓷.  相似文献   

6.
利用粉煤灰作为混合材料生产水泥,粉煤灰在使用中存在稳流给料机频繁卡堵、计量系统波动冲料等问题,影响了粉煤灰的精确配料。利用增加粉煤灰筛分隔离装置,消除粉煤灰内杂物,解决卡堵问题;制作增设稳流减压仓,阻止物料冲仓现象发生,很好地解决了困扰企业多年粉煤灰配料计量不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粉煤灰在农业方面的利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在对粉煤灰理化特征与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粉煤灰资源农业利用现状,包括造地还田,土壤改良剂,硅酸质肥料和粉煤灰磁化肥等,并对粉煤灰农用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水滑石类催化剂的性质特点以及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水滑石类催化剂在加氢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及目前水滑石类催化剂在工业生产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未来水滑石类催化剂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9.
读者信箱     
刘纯 《陶瓷》2014,(9):52-53
问:我是在广东潮州枫溪陶瓷厂工作的孙黎,当地生产的镁质瓷的坯体组成原料中有的使用熟绢石,有的使用生绢石粉,请问镁质釉的配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镁质瓷主要分为:块滑石质瓷,滑石-粘土质瓷,堇青石质瓷;此外还有镁橄榄石瓷。镁质瓷主要原料是含水硅酸镁矿物,即滑石、蛇纹石等。  相似文献   

10.
以粉煤灰为原料,分别以Mg(NO_3)_2及CO(NH_2)_2为镁源与沉淀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原位制备了粉煤灰水滑石,探究了其对酸性橙(AO)的吸附性能及机理。对合成产物进行了XRD及SEM表征:合成的产品具有典型的MgAlCO_3-LDH特征峰及片状水滑石形貌,外加铝源制备的样品水滑石生长较密集且片层较厚。吸附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AO溶液,在pH值为5~8,MgAlCO_3-LDH@FA投加量为8g/L,吸附30min,25℃的条件下,AO的去除率大于98%。MgAlCO_3-LDH@FA对AO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常数为0.042 g/(mg·min)。等温吸附线更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属单分子层吸附,25℃下最大吸附量为33.87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