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德政 《地热能》2006,(5):11-13
通过对西安工程技术学院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实例分析,证明通过采用梯级地热供暖的方法可以扩大原供暖面积,并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开采回灌井,通过回灌地热尾水,不但增加地热供暖面积,还有效控制地热井水位下降过快。  相似文献   

2.
《地热能》2006,(4):5-6
近年来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全面推进发展,地热开发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全市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很多单位十分注重地热资源的科学利用和保护工作,采取许多有效措施,大大减少地热水的开采量,效果明显。但也有些单位不很重视,强调自身的特殊理由较多。以下是我市地热采暖回灌概况和今后回灌工作的安排:  相似文献   

3.
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安工程技术学院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实例分析,证明了采用梯级地热供暖的方法可以扩大供暖面积,并且地热梯级供热技术已经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用打回灌井的方法,通过向回灌井回灌地热尾水可以解决地热井水位下降过快的难题,回灌试验和经济分析的结果表明,回灌方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地热能》2006,(4):3-4
为有效保护地热资源,促进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和王岐山市长的指示精神,依据我国《矿产资源法》及市政府35号令“即《北京市地热资源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地热资源发展规划的要求,经研究,本市拟从2006年起进一步加强地热采暖回灌的管理。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地热能》2006,(4):4-4
据本刊记者报道:为把北京市建成节约型、和谐型的绿色城市,大力发展地热循环经济,必须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此,北京市地热管理处于4月19日主持召开了“地热采暖回灌工作座谈会”。  相似文献   

6.
在油区地热资源开发过程中,应用井内换热和尾水回灌的对井供热系统可以提高地热资源开发效益、避免地热水资源浪费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使用了地热储二维分布模型和井筒传热模型.通过对地热储的数值模拟预测了尾水回灌过程中地热储的压力响应和冷却效应,通过对井筒的热力计算得到了井内换热器的最优设计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地热储对尾水回灌的压力响应非常迅速,压力场能很快达到稳定;回灌冷水的影响区集中在回灌井的周围,冷区半径增长的速度越来越慢。井内换热器在最佳设置深度时,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值;井内换热器设置深度不变,增大载热水的流量经济效益将增加,但是获得的热能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2005年3月25—26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在北苑家园召开了2005年北京市地热工作会议,北京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管理及地热协会等单位的代表23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报告了2005年北京地热工作发展状况;传达了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加强本市地热资源管理有效保护地热资源的通知》(京国土房管热[2004]300号文);介绍了北京工业大学、蟹岛、南宫、北京水泥厂、中国移动通讯管理学院等单位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王万达 《地热能》2007,(5):13-16
抽取地热水到地面,经换热器放出热量给室内供暖循环系统,放热后的地热水再回到地下循环。实现循环供热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地热资源供应能实现持续循环;二是市场运作能实现经济循环,目前在中国有地热资源的地区已经得到市场的认可。中国有地热资源的地区与巨大的供热市场相结合可以有许多开拓地热供暖的机会。随着地面辐射地板采暖等相关技术的实施,使更多温度较低的地热资源有机会得到利用,以实现有回灌系统的地热供暖循环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取热不取水井筒闭循环采热工艺是开采地热水低产区、地热尾水回灌难地区地热资源的有效方式。为了研究U型井式闭循环地热系统对中低温砂岩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采能力,文章以河北任县已有的地热地质数据和短期供暖数据为基础,使用井-储耦合模拟程序T2WELL对U型井采热能力进行数值分析,探究U型井式闭循环地热系统对该研究区地热供暖的可持续潜力。此外,定量分析了不同关键工程参数对U型井提热能力的影响,以指导设计合理的U型井取热不取水地热开采方案。结果表明:U型井地热开采系统的产流温度和提热功率在同一个供暖季内随时间降低,在连续多个供暖季内也随时间降低,其变化趋势为先快后慢。基于文章模型研究,确定U型井式闭循环地热系统最适合的注采流量、回灌温度、水平井长度分别为60 m3/h,10℃和400 m。  相似文献   

10.
浅议孔隙型热储的回灌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平原的地热资源多数储存在第三系孔隙型热储层中,是目前我国地热资源开发的主要热储层之一。由于河北省对该热储层的开采规模扩大、开发利用水平偏低、资源浪费较严重,致使多个地热田的地热水位下降速率惊人。目前,有的地热田已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因此,对孔隙型热储层实施地热尾水的回灌已势在必行。本文以第三系孔隙型热储层的回灌试验数据为基础,对孔隙型热储层的回灌能力及回灌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德国北部盆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集中调查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2年,德国第一次在砂岩层进行地热生产、回灌实验并建成第1个地热供暖系统,从1984年起向瓦伦镇的居民供暖后,在新勃兰登堡、新格莱维、柏林、诺伊鲁平及越来越多地区建成或筹建地热供暖和地热发电项目。用砂岩层作为热储层是一项新的技术方法。准确掌握地质知识和地球化学条件是地热利用项目规划、建设、运营成功的重要基础条件。地热回灌水过滤、地球化学、水文地质的数学模拟实验以及综合实验应用均为达到可持续利用之目的。本文重点介绍地质、地球化学条件以及地热回灌技术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改善传统的供暖模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渤海石油水电服务公司在东沽石油新村采用先进的地热联合热泵供暖技术,成功替代了原有的地热直供、燃油锅炉调峰供暖技术,使地热直供供暖尾水得以充分利用,达标25℃进行回灌,并消除了渣油燃料对环境的大量污染,使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王坤 《地热能》2007,(1):29-30
日前,天津市在全国率先颁布了《天津市地热利用工程设计标准(试行)》,并于2006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标准对于规范天津市地热开发行为,提高地热回灌率及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有效保护地热资源,实现地热开发系统规范化运行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热能》2006,(6):26-27
地热资源是天津市的优势矿产资源,截至2005年底,天津市纳入地热资源管理的开采井224眼,年总开采量为2500万立方米,地热开发广泛应用于各方面:现地热供热面积900万平方米,占全国地热供热总面积的近一半,成为我国利用地热供暖规模最大的城市;居民生活热水9.5万户;职工和学生洗浴每年达1000万人次;温泉游泳池建设面积达2万平方米;矿泉水生产6万吨/年,养殖、种植面积300亩。形成了以地热采暖利用为主体,多元化的利用格局。地热资源的开发为天津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开发旅游资源以及工农业生产诸多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北京平原区地热资源条件和地热供暖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地热供暖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当前制约其推广发展的"瓶颈".针对北京平原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两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天津地区地热地质背景、地热资源赋存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地热回灌试验历程及目的,划分出回灌发展的4个阶段。并研究在不同热储层回灌水温度、压力、回灌方式对地层吸水能力的影响和回灌条件下热储层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并对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参考资料。研究表明:在天津实施地热回灌开采是可行的,它对延长地热田的开发寿命、改善生存环境、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地热利用中应考虑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加大地热利用温降,系统的防腐和终端散热设备选择,以及保护地热资源和新技术应用等问题。1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地热资源是通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它既是热资源、热矿泉资源,也是宝贵的水资源。地热资源在供暖和供生活热水、康乐理疗、养殖种植、工农业干燥、工业漂染、工业用水、饮用矿泉水、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综合利用价值高。为了提高地热利用率,应该采用综合梯级利用,使地热水充分发挥作用。(80℃或以上→68℃)(65℃→45℃)供暖梯级利用:一级供暖→二级供暖→生活热水多项目…  相似文献   

18.
《地热能》2006,(4):26-28
雄县的地热资源开发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目前主要用于地热采暖、温泉洗浴和旅游娱乐,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根据雄县地热资源开发总体规划,雄县将大力促进地热采暖的发展,把县城建设成为“无烟城”,还将扩大白洋淀温泉城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在北部建设现代农业地热利用区和温泉生态观光园。  相似文献   

19.
地热单井回灌渗流场理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地热开发过程中经常遇到如下问题:热储压力随开采量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地热尾水排放造成热污染和资源浪费等。回灌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针对回灌过程中渗流场的动态变化,建立地热回灌渗流场数学模型,推导了渗透系数恒定与变化时不同条件下的单井回灌公式。实例分析表明:所得公式能够表征回灌渗流场中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解释和预测回灌过程中水头与流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高温水源热泵在地热供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目前地热供暖应用的现状,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地热、高温水源热泵的供暖方案。在比较了各种常规的供暖模式的经济及环保效益的同时,为低温地热水、地热尾水及其它各种温度在30-60℃之间的中低品位余热水资源提供了一种高效、合理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