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北京2008“城市标志”设计大赛已近尾声》、《北京将建城市标志性建筑16方案入围》两则新闻颇为引人关注。原来北京又要大兴土木修建城市标志性建筑了,此举颇为令人不解。  相似文献   

2.
此文根据1999年北京UIA大会学术主题“21世纪的建筑学”,对其四个分题“建筑与环境”、“建筑与文化”、“建筑与科技”、“建筑与城市”的内容,提出12点需要侧重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提出了这12点和合关系的内容,阐述了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和合观。  相似文献   

3.
用建筑去解读城市,在这崭新的建筑后面又能看到很多本土建筑师的身影。他们用专注、创新,把绚丽的“彩虹”挥洒在大地上,增添了城市的光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美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他们用思维凝聚了智慧,在建筑艺术之路上谱写着新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建筑与城市”这一专题以前也曾想过,但有许多的时机不成熟,也没有很多的文章来研究探讨,或者说过去建筑与城市是在相对分离的前提下来讲的。而前几年的经济热潮,大兴土木、大家埋头创作,于是今天,当我们再抬起头时,建筑与城市已是日新月异,许多的历史、文化城市也已面目全非.今年国际建协第20次大会在北京召开,有一主题便是“建筑与城市”.具体讲是随着向信息社会的转变,城镇规模布局、结构亦随之不断变化,需要探讨城市建筑结构形态的发展趋势.我们理解有两层含义,首先,应该是对过去建筑与城市建设的反省,特别是对近十年…  相似文献   

5.
篇首语     
本期相当于2000/04的续篇仍然以“建筑·生态·技术”为主题。李道增院士的文章概括地回顾了国际建筑界有关“生态建筑”的实践,文章列举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注重生态的设计作品和新兴材料,可使我们对生态建筑的发展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 本期介绍的重点仍然放在了注重技术的生态建筑上,按照宋晔皓博士的提法就是“城市类型注重生态的建筑”。城市类型注重生态的建筑理论初期带有“技术决定论”和“反地域”的倾向,发展到今天、这些倾向逐渐得到了克服,而趋于成熟。我们的介绍,试因循着这一轨迹,逐步深化。本期除继续介绍罗杰…  相似文献   

6.
10月16日,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本次年会以“建筑我们的和谐家园”为主题,主要内容包括学术论坛、成果展览,并向当代中国百位建筑名师、百家优秀设计院和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颁发证书。  相似文献   

7.
第二十二课 保护历史 城市发展是一种“新陈代谢”的过程.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新的建筑及设施不断产生旧的不合适的或被拆除,或被改造再继续利用。城市总有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遗迹、建筑或文物会触动人们的情感,引发人们怀念过去,怀念祖辈们的生产或生活。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很多遗迹、建筑等记载和见证了我们祖先的聪慧和勇敢。当年我在湖北当阳某个古代遗址上听人们介绍那儿是长坂坡,  相似文献   

8.
法国重现城市文化遗产价值的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介绍了法国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实践过程,论述了“保护区”和“建筑、城市和自然风景遗产保护区”的产生背景,以及保护规划掣是目标和内容,阐明了法国国家建筑与城市规划师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建筑》2008,(3):74-74
UA创作奖概念设计国际竞赛是一个系列性的竞赛活动,伴随着《城市建筑》的创刊而拉开帷幕。竞赛的宗旨是探索科学的城市发展模式,寻求理性的建筑构筑体系,倡导城市建筑共荣共生的和谐关系。在国内外建筑院校硬建筑界人士的多方关怀和支持下,迄今为止已顺利开展了4届竞赛——2004“UA城+标志性建筑”、2005“UA城的平民建筑”、2006“UA城的办公建筑”、2007“UA城的大学建筑”。日前,随着第4届UA创作奖概念设计国际竞赛评审活动的圆满结束,UA城的建设又迈向了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ID+C能给我们能释什么是“城市组”吗? 潘:(笑)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两个层面来解释。首先是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公司开办之初,我们接到的任务绝大多数是室内设计,可我们并不是单纯地做“室内装饰”,而是从建筑的角度先进行剖析、理解。进而根据功能需求列建筑空间的不足做调整,创造出一个更好的空间,接着再进行适当的装饰,因为我们定位自己为“室内建筑师”而非单纯的“室内设计师”。第二个层面是我们对建筑与城市的关系的理解。一个建筑存存于城市当中,总会存不同程度上以各种方式影响甚至改变城市,严格来说,设计建筑的同时也设计了城市。我们在做一个建筑或室内空间的设计时。会影响到城市空间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甚至支配人们对城市空间的使用方式。反过来,城市空间又在很多方面影响着建筑设计的思路与走向,比如功能的定位、平面的安排、形式的塑造等,所以我认为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就是这样.我们把建筑作为城市的一个有机分子,也意识到设计师对城市所应负的职责。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的建筑—北京兴涛会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算深入却一直未曾中断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现象让我越来越感兴趣:就是在中国建筑传统中,对于我们今天称之为“建筑”与“城市”的两个概念并没有特别的区分,而这恰恰成了中国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对干中国的传统来说,城市(如紫禁城、北京城)不过是放大的建筑,而建筑(如四合院)却可是缩小的城市。用今天的话来讲,所谓的“城市”与“建筑”具有平面与空间布局的同构特征。可能并不恰当:我把这种“城市”与“建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称作“城市”与“建筑”的复合性。 中国建筑的另外的特点上一在于它的特别简化单一的…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超高层建筑?据专家介绍。在国际上把高度超过30层或100m以上的高楼。称之为超高层建筑,俗称“摩天大楼”。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追逐这种天空之城的梦想,都想感受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乐趣。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鹤立鸡群”的摩天大楼在全球城市建筑中拔地而起,也在我国各大城市纷纷“试比高”,而在我们广东省.特别是广州和深圳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据有关资料,目前广州市共有高层建筑6411栋,其中超高层建筑352栋,而规划中的广州珠江新城几乎全部是由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组成。 但最近几年,“高楼林立”带来的负面影响接踵而至,“高楼综合征”引起各方关注。对超高层建筑的争议越来越多。有人认为。现代超高层建筑从一定意义上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在城市节地、提升城市形象、拉动社会投资、扩大旅游和商贸活动等方面,有其独特作用。但也有人认为超高层建筑存在资源浪费、破坏城市景观、引发灾难、影响城市交通、存在巨大的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上海2002年就提出将严格控制高层建筑过快增长和无序布局。 毋容置疑,超高层建筑是科技进步的象征。2006年11月28日,广州建设新技术推广站举办了一场“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基础设计学术报告会”.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赵锡宏教授做了精彩的演讲.让广州的建筑设计专家欣赏了世界高水平的超高层建筑。现本刊根据这次报告的精彩内容,编辑本专题。并介绍了我国超高层建筑最多的上海市超高层建筑的技术进展,从技术的角度欣赏和探讨超高层建筑的发展,以期对业界有所启迪。[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巴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世界名城。我们这次来到巴黎,迫切的愿望,是要看看它的规划、建筑和市容。这也是我们这次考察的内容之一。我们由法国朋友陪同,参观了巴黎市区和著名的卢浮宫,圣母院、凯旋门等建筑,并在建筑技术中心院长的陪同下,乘坐一艘旅游大船,沿着塞纳河游览,观看两岸风光。一幢幢的高楼,雄伟物观,又具有西洋古典建筑的风格,令人感到巴黎确实是一个风姿绰约、妩媚出众的城市。当年恩格斯赞颂它“光辉灿烂”、“宏伟壮丽”,是有道理的。下面,我们想谈谈对德方斯副中心和巴黎地区三座新城的观感。  相似文献   

14.
《北京规划建设》2001,(3):52-56
2001年5月15日,历时八个月之久的“9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评选活动终于尘埃落定。峻工于90年代的中央广播电视塔、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与亚运村等十座建筑,从三十个候选建筑中脱颖而出。由市民投票评选产生的“十大建筑”,被称为北京建筑艺术创作的“百花奖”,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三届。第一届评选产生的以人民大会堂为代表“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和第二届评选出的以北京图书馆新馆为代表的“8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都客观而真实地记录了建国以来首都建筑艺术创作的发展历程,折射出时代的不断变迁和城市的繁荣进步。“9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评选活动得到了首都市民的广泛参与和热情支持,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共收到选票63万张。此次评选出的“9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更加注重环境的整体美,力求与原有建筑和谐共处,注意融入中国传统的建筑语言,建筑更细腻耐看,同时建筑设计更加紧随新技术的进步。本刊特别用五个版面对“9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进行了较翔实的介绍。从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建筑师界人士在探索“古都风貌、民族特色、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建筑艺术创作中的一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城市建筑具有群体属性,而每个建筑独立于城市,又具有个体特性。“和而不同”成为新城区内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考量问题之一。本文从城市新街区之间的建筑肌理角度入手,探讨如何在城市语境下,解析各方矛盾,兼顾建筑群体属性与个体特性,既“融”于城市新区,又“显”出个体特性诉求。通过肌理的表达,回应了不同类型的建筑之间、建筑与城市之间“融合”与“区分”的设计策略,为新城区建筑肌理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赵茸 《安徽建筑》2000,7(3):21-22
我们正处在一个变化、过渡和瞻望的时代。回顾过去,城市建设走过了曲曲折折的道路。从100年前美国芝加哥“美化城市运动”,到100年后国际建协在这个城市召开以“处于十字路口的建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为主题的年会,提出了城市与建筑要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看到,世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城市建设的问题在向我们发出挑战,呼唤我们必须以更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设计思想来重新审视这些问题。一、时代需要绿色设计,走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在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之后,人类逐步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供我们人类…  相似文献   

17.
<正> 刘易斯·芒福德博士是美国著名城市理论家。在著名的名人词典中,他有时被介绍为“城市建筑与城市历史学家”,有时又是“城市规划与社会哲学家”。的确,他作为城市理论家,在对历代城市及城市规划进行系统的分析批判上,在论述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上,在学术见解上都有其独到性;他最突出的理  相似文献   

18.
建筑创作的地域性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对地域性建筑的认识,从城市背景下的建筑设计、地域传统在建筑上的体现两方面介绍了建筑与地域性结合的内容,运用地域性原则,对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综合楼的设计创作实践进行了论述,以实现对“建筑—场所”自然和谐意境的设计体验。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城市以商业性建筑在地下被使用,我国很早就有了。七十年代后有不少的大中城市利用人防工程经改造或扩建用于商业。这种建筑类型当时在城市公用设施行列中,仅能起到辅助和补充功能的作用。近年我国国民经济明显好转,城市工业和商业随之得到迅速发展,国家在人防工程建设方面又提出“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发挥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的建设方针,促使城市地下商业性建筑又进入了  相似文献   

20.
《建筑科学》是由建设部主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建筑科学类综合性科技期刊。本刊是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核心期刊;中文建筑核心类期刊。已被纳入国际CODEN中心;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同时,已被ICONDA国际建筑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文摘(CSTA)英文版数据库等等数据库收录。本刊将于2006年6月起由原来的双月刊改为月刊,新增“可持续建筑”版面,原有版面保持不变,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一、“可持续建筑”版面简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