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体的氮污染不仅可以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还可直接影响动物及人体的健康。脱氮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理论认为必须经过好氧硝化和缺氧反硝化两个过程,其工艺环节多,处理成本高。近年来一些新理论不断提出,如:好氧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使得同步硝化一反硝化成为可能。该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脱氮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aerobic denitrification, HNAD)菌因其能同时进行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过程,在单一好氧条件下完成生物脱氮,具有自养硝化微生物(Autotrophicnitrifyingorganisms,ANOs)和普通异养微生物(Ordinaryheterotrophicorganisms,OHOs)不具有的优势而备受关注。对HNAD菌的种属分布、脱氮性能的影响因素,与HNAD过程有关的酶、功能基因和脱氮途径进了综述,并讨论了HNAD菌与ANOs和OHOs脱氮过程的差异,对未来HNAD过程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室内实验,对高浓度氨氮废水(垃圾渗滤液)间歇曝气,在只存在有机碳、无机氮的条件下进行好氧反硝化脱氮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中存在好氧反硝化土著微生物菌落;发生好氧反硝化的基本条件为在溶解氧充足的条件下间歇曝气;碳源不仅是厌氧反硝化所必须的,同样也是好氧反硝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脱氮效果并实现利用内碳源进行反硝化,开展了SBBR(以好氧-缺氧方式运行)处理生活污水的脱氮研究.在好氧阶段,SBBR中的生物膜能创造缺氧微环境并吸收、储存碳,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降低了硝态氮的浓度;在缺氧阶段,可利用内碳源实现剩余硝态氮的反硝化.溶解氧浓度的大小对好氧时间、好氧剩余硝态氮浓度和缺氧反应时间有较大影响,因而可以利用在线检测的DO作为曝气量控制参数.DO、pH和ORP值的变化具有规律性,反映了生物脱氮过程中耗氧和供氧、产酸和产碱、氧化和还原过程的变化.为准确判断好氧和缺氧反应过程的终点,并减少控制的滞后时间,建议以pH值的"氨谷"和ORP的"硝酸盐膝"作为主控制特征点分别指示硝化和反硝化的终点,而以ORP的"氨肘"和pH值的"硝酸盐峰"作为参考或辅助控制特征点.  相似文献   

5.
高浓度氨氮废水的高效生物脱氮途径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5  
回顾了传统生物脱氮的一般原理,介绍了亚硝酸盐硝化/反硝化、同时硝化/反硝化、好氧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等提高生物脱氮效率的可能途径,并分析了他们各自的原理、实现条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的曝气模式对序批式生物膜法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连续低氧(DO=0.9-1.1 mg/L)曝气模式相比,连续好氧(DO=2.5-3.2 mg/L)曝气模式可加速挂膜过程;在序批式运行期间,连续低氧模式较好氧/低氧模式的脱氮效率更高;以脱氮效能为衡量标准,采用连续低氧曝气模式进行挂膜、运行操作,更能促进生物膜内好氧、缺氧分区结构的稳定,更易于实现同时硝化反硝化或短程反硝化过程,提高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7.
焦阳  赵月龙 《城市建筑》2014,(26):187-187
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微生物角度对脱氮原理进行了阐述,并对脱氮工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就短程硝化脱氮、好氧反硝化脱氮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微生物角度对脱氮原理进行了阐述,并对脱氮工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就短程硝化脱氮、好氧反硝化脱氮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利用混合态厨余发酵液(MFLFW)作为多段进水SBR的外碳源,考察其脱氮性能及发酵液利用规律。在93 d的运行过程中,反应器能够达到较佳的脱氮效果;MFLFW主要通过污泥生长、反硝化脱氮以及氧化过程去除,随氮负荷增高表现出较好的反硝化潜力,脱氮利用率最多为进水TCOD的29.37%。沿程分析表明,反应器在好氧段和厌氧段分别具有较高的硝化和反硝化速率,分别为(27.84±2.31)、(10.13±1.3)mg/(g MLVSS·h);且在好氧段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过程,周期内脱氮贡献率随每阶段进水量递减,分别为45.85%、25.31%和7.48%,进一步证实MFLFW碳源在SBR反应器中易于被利用且与SND过程关系密切。考虑到对碳源物质的消耗及利用对餐厨垃圾和污水处理均有益处,因此MFLFW碳源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回流是影响脱氮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间歇厌氧/好氧反应器经过四次回流对低碳源污水进行处理,在40 d的运行中,对NH+4-N、TN、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9%、70%和90%。在低C/N值条件下,反应器对高NH+4-N负荷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和较高的去除率。较低的COD浓度是限制脱氮效率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周期内沿程试验表明,利用污泥的吸附性能,上清液经过四次回流,好氧硝化与厌氧反硝化过程被完全分离并交替进行,污染物被逐级转换,完成脱氮过程。此外,好氧池中DO浓度和厌氧池中ORP值的变化进一步验证了硝化与反硝化过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污泥减量工艺:HA-A/A-MCO的好氧脱氮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污泥减量技术存在对氮、磷去除能力低的问题,开发了一种具有强化脱氮除磷功能并可实现污泥减量化的HA-A/A-MCO工艺。在该工艺取得同步脱氮除磷和污泥减量优异效果的条件下,采用其处理校园生活污水,当进水TN平均为47 mg/L时,出水TN为10.9 mg/L,系统的总脱氮率为76.8%,其中好氧脱氮量占总脱氮量的50%,缺氧脱氮量占26%;HA-A/A-MCO系统存在着在好氧条件下具有反硝化能力的菌属,对好氧脱氮有一定贡献,且DO浓度对其反硝化能力没有抑制作用;好氧池中的DO浓度梯度有利于在污泥絮体内形成缺氧环境,从而促进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的发生,但减小污泥絮体尺寸会削弱絮体内部缺氧区域比例、降低SND的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中试对好氧池内的反硝化现象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好氧池内出现硝化反应的情况下,当温度〉20℃时,将好氧池的泥龄缩短到3~7d,溶解氧浓度控制在1~2mg/L,则好氧池内反硝化去除的硝酸盐氮量占氨氮硝化生成的硝酸盐氮量的比例〉50%。为促进好氧池内反硝化作用的发生并保证出水水质,提出了在曝气池内投加填料或采用双污泥脱氮除磷工艺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焦化废水生物脱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对厌氧-好氧(A/O)工艺、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简捷硝化反硝化工艺以及同时硝化反硝化(SND)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焦化废水生物脱氮反硝化段菌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化废水生物脱氮反硝化段菌相分析上海焦化厂酚、氰废水生物脱氮处理工艺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其反硝化段不仅具有生物脱氮的功能,且可使一些在传统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不易被降解的有机物(如吡啶、吲哚、喹啉等)较好地得到降解。为探明其降解机理,对反硝化段填料床生...  相似文献   

15.
信息     
《中国给水排水》2008,24(2):83-83
同步好氧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机理及应用研究项目通过鉴定;生物增强技术多尺度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16.
采用混合反应器模拟氧化沟运行的方式,探讨曝气方式对其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点曝气的溶氧效率高,好氧区长,而分段曝气的氧有效利用(用于硝化)率高,两者的硝化率相当,但采用分点曝气时好氧区的整体DO水平偏低,其硝化菌活性不如分段曝气的,两者的硝化菌活性分别为4.55和4.89 mgNH4 - N/(gMLVSS·h).两种方式下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相当,去除率分别为91.01%和92.19%,出水COD皆在30 mg/L以下,但在分段曝气中有机物主要用于反硝化脱氮,反硝化效率高,而在分点曝气方式下只有一小部分有机物用于反硝化,脱氮率低,出水硝态氮浓度高.分点曝气的污泥沉降性能较好,但运行稳定性不如分段曝气系统,好氧区与缺氧区的比例受进水水质的影响较大,从而影响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有氧情况下同时硝化/反硝化的反应动力学模式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一般的污水处理厂都是利用生物方法脱氮。通常认为,生物法脱氮是一个两阶段过程:硝化和反硝化。在硝化阶段化学自养型硝化细菌在好氧条件下将NH4+-N转化为NO2--N和NO3--N;而在反硝化阶段,兼性异养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进行NO2--N和NO3--N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原水碳源的SBR法脱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 围绕SBR法脱氮的研究,一般认为采用好氧与缺氧相间的运行模式能够提高脱氮效果,在反硝化阶段习惯以甲醇作为碳源,由于甲醇属化学试剂,长期使用费用较大,本研究试以原水作为反硝化碳源进行SBR法脱氮,考察加入原水碳源后的总处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序批式生物膜法的脱氮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序批式生物膜工艺的脱氮特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过量储存-SND脱氮作用机理,即厌氧段脱氮主要靠生物膜对含碳、氮有机物的过量储存作用,而好氧段脱氮则靠生物膜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作用,反硝化的有机碳源主要为生物膜在厌氧段过量储存的有机物。镜检发现反应器中的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其次为气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微球菌属、硝化杆菌属。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前置预缺氧池的A~2/O工艺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及其污泥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氧池内存在反硝化除磷作用,对PO_4~(3-)-P的去除率高达86.4%,除磷潜力较大;而前置预缺氧池内的反硝化作用明显,对NO_3~--N的去除率高达81.2%,脱氮潜力较大。与污水厂生产运行的污泥浓度(2 000 mg/L左右)相比,将污泥浓度提高1倍,好氧池的硝化反应时间可缩短33%,NO_3~--N增加率提高10.9%;缺氧池的反硝化除磷时间可缩短43%,PO_4~(3-)-P去除率提高17.2%,反硝化脱氮时间可减少44%,NO_3~--N去除率提高27.1%,但对好氧硝化速率、缺氧反硝化除磷速率和脱氮速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