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指出:①根据四川蔗区的气候条件,甘蔗的育种目标是:中亚热带蔗区要选育光能利用率高,抗旱抗寒性强、前期和中期生长都快的高产高糖品种;南亚热带蔗区则要选育抗旱抗病虫能力强、分蘖率高、抗倒伏的高产高糖品种。②根据四川21世纪的经济建设四川甘蔗的育种目标是:中亚热带以选育产量高、口感好、外观好的糖果兼用蔗和果蔗品种为主,也要选育红糖厂生产原料蔗的高产高糖的糖蔗品种;南亚热带则以选育白糖厂、红糖厂生产原料蔗的高产高糖的糖蔗品种为主,同时也要选育高产优质的糖果兼用蔗和果蔗品种。  相似文献   

2.
首先介绍了四川蔗区病虫害发生及相关情况,然后分析了导致近年来四川蔗区病虫害加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以期助力科学、长期、有效防治四川蔗区病虫害,实现四川甘蔗健康可持续生产,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四川蔗区多山地和丘陵,受气候、林草覆盖率低、耕作栽培、排灌设施不配套、土地利用不够充分等多种因素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并已成为甘蔗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加强蔗区水土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四川甘蔗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四川蔗区近年部份大、中型糖厂甘蔗蔗糖分下降的情况调查——李华富,四川甘蔗,1991(3),25—31 甘蔗原料质量与制糖工业关系密切,在糖厂榨季生产中每提高1%甘蔗蔗糖分(绝对值),则增加纯糖经济效益200元。我省蔗区多年来甘蔗糖分波动很大,“七·五”期内部份大、中糖厂还趋于下降。甘蔗蔗糖分下降成为制糖企业亏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湘北蔗区常规甘蔗品种NCo310为材料,在1998年进行甘蔗蔗种茎粗对大田生产的影响试验,观察了甘蔗的出苗率、有效茎数、株高、茎粗、单茎重、产量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蔗种茎粗对大田生产有显著影响,当蔗种茎粗小于1.7cm时,甘蔗大田生产产量显著减少,本研究表明甘蔗中小茎品种如NCo310等只有当播种行距在0.5。~0.6m时,才能获得较多茎粗大于1.7cm的甘蔗种芽.通过1996~1998年三年研究表明,在北缘蔗区建立甘蔗专用留种田栽培制度是切实可行的,但要适当的控制行距和密度.采用甘蔗专用留种田栽培技术,可以明显地提高北缘蔗区的甘蔗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6.
马山糖厂在支援蔗区管理甘蔗生产工作中,为了改进氮素化肥的施肥方法,提高化肥的利用率,于1975年在城厢、林圩、周六、州圩等公社十多个农科组,对甘蔗进行化肥深施试验,获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深受蔗区群众、干部的欢迎。一、方法  相似文献   

7.
蔗田综合利用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主产蔗区人多地少,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必须进行蔗田综合利用;为增强甘蔗与对抗作物在生产面积上的竞争能力,也必须进行蔗田综合利用;蔗田又具有综合利用的优势和潜力;因此蔗田综合利用是甘蔗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蔗田综合利用已发展到成为立体农业的一种模式——蔗田立体农业。其主要特征是多物种结合、时空结合、多层次利用,以获取单位面积蔗田最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蔗田立体农业模式之所以能高产高效益的原理,概括起来:1、充分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2、增加物质的转化次数,提高物质的转化率;3、充分利用多物种生物间相生相克的生物效应。几年来我国各主产蔗区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蔗田综合利用模式,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苗期间套种1—2季蔬菜、瓜类、豆类、烟草,中期套养草菇,中后期套养蘑菇、香菇、黑木耳、平菇等。并试验在蔗行挖沟养鱼。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五六十年代广东蔗区甘蔗病害的种类仅有14种,除凤梨病外,蔗区各种病害的为害并不严重,对甘蔗生产的影响不大。但目前蔗区甘蔗病害已发展到35种,其中黑穗病、黄点病、眼点病、叶枯病、鞘腐病等曾先后在蔗区流行。针对甘蔗病害已对甘蔗生产造成威胁的形势,本文提出以甘蔗抗病育种、建立严格的甘蔗引种检疫制度、对蔗区的甘蔗病害进行积极防治和建立健全甘蔗病害防治机构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地在改革甘蔗耕作制度,大力推广生长期长,生长量大的秋植甘蔗的同时,又在人多地少、耕作集约的蔗区积极推广生长期短,土地复种指数高,平均月产蔗量多的夏植甘蔗。诚然,按价值规律衡量,种植夏植蔗,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收入,有积极的意义。为了探索夏植蔗的栽培技术和经济价值,1978年我  相似文献   

10.
采用系统科学方法充分消化利用甘蔗品种、气候、土壤、糖厂规模等资源;在品种与原料蔗生产改良过程中,更新甘蔗品种改良技术理念,通过优化甘蔗品种与原料蔗生产改良路径,强化原料蔗生产管理,解决传统品种改良方法无法解决的核心问题──"高糖高榨",实现糖厂产糖率和总产蔗量不断提高。云南3间糖厂自实施之年起,每年吨蔗产糖量增幅达8%~36%,甘蔗品种改良4~5年后实现产蔗量翻番,蔗区甘蔗品种仍是原有的生产品种。  相似文献   

11.
霜冻蔗区甘蔗套种春玉米模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俊 《甘蔗糖业》1995,(5):13-14
甘蔗在封行之前,蔗苗生长缓慢,蔗茎生长量小,蔗田土地利用率低,温光资源浪费大。根据甘蔗的生长发育特点,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蔗田套种生长期偏短的春玉米,既不会影响甘蔗的正常生长和单产水平的提高,又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和早春温光资源,提高蔗地产出率,增加蔗农经济收入,是霜冻蔗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重要技术措施。1993~1994年,我场试验、示范该模式栽培技术面积达4000余亩,结果表明:蔗地套种春玉米,一般每亩单产可达到100~150kg,增收160~240元;若抢住季节上市,出售嫩玉米棒,每亩可增收300~500元。…  相似文献   

12.
甘蔗不同施氮方法与产量及糖分的关系──梁计南等,甘蔗,2000,7(4),1~10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壤土土壤最优施肥方案下不同施氮方法对甘蔗一些生理性状乃至产量和糖分的影响,拟在探讨壤土甘蔗生产的适宜施氮时期和施氮次数,为甘蔗生产提供合理的施氮方法及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前期重施氮肥,施氮次数减少至2次或1次,各生长时期的生理性状都有利于蔗茎产量的形成和蔗茎蔗糖分的积累,对提高蔗茎产量、蔗茎蔗糖分都有好处。勐海县甘蔗霜冻及蔗糖分变化──张春良等,甘蔗,2000,7(4),52~54勐海县蔗区海拔高…  相似文献   

13.
二、影响甘蔗成熟和质量的温度条件问:温度条件对甘蔗成熟和质量的影响是怎样的?答:是多方面的。它包括甘蔗成熟期的适宜温度,光合作用的冷限和热限,成熟期的低温及冻害。热带、亚热带蔗区已砍下的原料蔗转化变质,昼夜温差对甘蔗成熟的影响,在冻害较频繁的蔗区的收获期抗寒与收获处理等问  相似文献   

14.
试论攀西蔗区植蔗生产的生态优势与主要问题宁福猛等,甘蔗,1996,3(4).44~47四川攀西蔗区优越的生态条件可与珠江三角洲的惠阳及福建漳洲相媲美,现已是我省重点蔗区。“九五”期末,植蔗面积与蔗产最将分别增加30%和33.8%。品种滞后于生产发展所需与抗旱栽培是现阶段植蔗生产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本文认为要改变蔗区品种现状,进行适宜本区生态条件的良种选育研究才是根本之路.并总结出在现有条件下切实可行的抗旱栽培配套措施,以期推动蔗区生产再上新台阶。甘蔗农业文摘(二)  相似文献   

15.
充分利用蔗区生态资源,提高云南旱地蔗单产和质量刘少春等,甘蔗,1996,3(4),52~54冬、春少雨干旱是制约我省早地甘蔗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因子,本文根据我省蔗区的自然条件,结合多年研究和生产实践,从选配良种、利用植期、耕作技术和田间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充分利用云南蔗区的生态资源、实现旱地甘蔗增产增收的主要途径。能源甘蔗群体光合生产特性研究何水林等,甘蔗,1997,4(1),1~6本文对5个能源甘蔗基因型叶片和茎鞘的可溶性糖含贵、全N及可溶性糖含量:全N含域的消长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叶片的可溶性糖(CL)前期…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湘北蔗区常规品种NCo310为材料,在1996年进行喷施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加大播种密度的试验。观察了甘蔗的总茎数、株高的变化,考察了甘蔗的总芽数、茎粗、节间长度、单茎重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所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节间长度有明显影响,但对总芽数无显著影响。在北缘蔗区建立甘蔗专用留种田只有加大种植密度才能够增加甘蔗总芽数。一般每公顷增加总芽数36·46万个,增加比例为23.93%。采用甘蔗专用田种田栽培技术,可以明显地提高北缘蔗区甘蔗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7.
内江地区是四川甘蔗的主产区,常年甘蔗种植面积25万亩左右,约占全省甘蔗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一个植蔗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的老蔗区。但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加之气候条件的影响,甘蔗总产曾一度下降,单产长期徘徊在2吨左右。为了改变这一落后面貌,及  相似文献   

18.
一、甘蔗的光能利用与栽培农作物的生产,归根到底是光能利用问题。因为在组成农作物的总产量中(干物计),约有90~95%的物质是通过光合作用,依靠太阳能合成的。因此,作物光能利用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作物的产量,甘蔗也不例外。这里要谈一下光能利用率。所谓光能利用率是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太阳光的辐射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化学能而贮存于光合  相似文献   

19.
在我厂蔗区中,基水地约占面积的五成,较长期偏施重施氮肥,很少施磷、钾肥,宿根蔗有逐年减产、品质下降的趋势。本试验探讨宿根甘蔗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对甘蔗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为今后甘蔗大面积生产使用复合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们蔗区为什么高产甘蔗容易倒伏?为什么眼点病、黄点病、褐条病之类的病害的发生日趋严重?为什么大多数甘蔗在生长后期显得“尾力”不足?为什么一般甘蔗成茎率不高而致最后亩有效茎数偏少?等等,都与蔗区长期偏施氮肥而忽视钾肥的合理配合施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