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靳文娟  杨帆 《化学试剂》2016,(4):349-352
采用氨基酸和醋酸铜为原料,设计合成4种不同配体结构的Cu(Ⅱ)金属配合物Cu L1~4,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傅里叶红外检测仪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采用改进的氮蓝四唑还原法确定了氨基酸铜金属配合物抗氧化活性最强时对应的浓度,并讨论了在相同浓度下不同种类氨基铜酸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L-α-丙氨酸铜配合物由于金属活性中心周围空间位阻较小,其抗氧化活性高于苯丙氨酸铜配合物。  相似文献   

2.
利用溶液法,设计合成了3,5-二溴水杨醛缩乙醇胺席夫碱及其铜(Ⅱ)配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技术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确认.以催化活性为指标,考察了3,5-二溴水杨醛缩乙醇胺、3,5-二溴水杨醛缩氨基甲磺酸、3,5-二溴水杨醛缩牛磺酸3种席夫碱的铜(Ⅱ)配合物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抗坏血酸的反应,结果表明3种席夫碱铜(Ⅱ)配合物均具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催化功能,催化效果为乙醇胺席夫碱铜(Ⅱ)配合物>氨基甲磺酸席夫碱铜(Ⅱ)配合物>牛磺酸席夫碱铜(Ⅱ)配合物.研究了乙醇胺席夫碱铜(Ⅱ)配合物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抗坏血酸的反应动力学,并初步探讨了催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
铜-镍合金镀液中铜(Ⅱ)和镍(Ⅱ)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pH=8.0的氨-氯化铵缓冲溶液和组成为OP乳化剂、正丁醇、正庚烷和水的微乳液中,以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为显色剂,通过测定铜(Ⅱ)、镍(Ⅱ)配合物共存体系的吸光度A,及加入乙二胺掩蔽铜(Ⅱ)后镍(Ⅱ)配合物的吸光度A1,得到铜(Ⅱ)配合物的吸光度A2=A-A1,从而求出铜(Ⅱ)、镍(Ⅱ)含量,用于Cu-Ni合金镀液中铜(Ⅱ)、镍(Ⅱ)的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在冰盐浴条件下,用醋酸钠调节p H=6~7,以呋喃甲醛和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为原料(n1︰n2=1︰1),用乙醇与乙醚的混合溶液为溶剂,合成了呋喃甲醛缩D-氨基葡萄糖Schiff碱及其铜(Ⅱ)配合物。通过IR、UV-Vis、摩尔电导率测定、熔点测定、差热-热重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推断了配合物结构。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6-[(5-甲基-1,3,4-噻二唑)-2-巯甲基]-2-苯乙烯基苯并噁唑的Cu(Ⅱ)配合物,并培养出了配合物晶体。对配体晶体和铜配合物晶体的结构特征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6.
β-氨基酸Schiff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金虹  刘峥  冯小珍 《化学世界》2007,48(6):321-323,384
合成了两种邻菲啉、β-氨基酸Schiff碱铜(Ⅱ)配合物:[Cu(sal-β-phe-phen)]和[Cu(sal-β-ala-phen)]·H2O,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电子吸收光谱、差热和热重等分析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配合物抗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应用pH电位滴定法研究了三元配合物Cu(L-trp)(Aa)[L-trp(色氨酸根),Aa-=L-leu(亮氨酸根),L-phe(苯丙氨酸根),L-tyr(酪氨酸根)]在水和j=0.20、0.40及0.60二氧六环-水混合溶剂中的稳定性[t=25℃,I=0.1mol/L NaClO4].三元配合物相对稳定性用δK{=△logK[=log KCu Cu (L-trp)(Aa)-log KCu Cu(L-trp)-log KCu Cu(Aa)]-△logK(S)[=1/2(△logK(L-op) △logK(Aa) log2)]}表示.结果表明:与L-丙氨酸(L-ala)配合物Cu(L-trp)(L-ala)相比,所有这些配合物均具有相对较高的8K值,表明配合物分子内存在着额外的稳定化作用.这种稳定性化作用可能主要归因于三元配合物分子内氨基酸侧链之间的疏水作用,并且随着氨基酸側链结构及溶剂极性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铽-樟脑酸-α,α'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稀土铽-α,α'联吡啶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Tb2(CA)3(dipy)2(CA:樟脑酸根,dipy:α,α'联吡啶),另外,又合成了不同比例铽、钇异核混配三元配合物.在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光谱,最佳波长为313 nm,即在313.0 nm光的激发下,测定了四种稀土配合物的发射光谱,发射光谱图显示了Tb3 离子的特征光谱,产生四条谱线,分别是5D4-7F6(490.0 nm)5D4-7F5(544.0 nm),5D4-7F4(584.0 nm),5D4-7F3(620.0nm),最强峰为544 nm处Tb3 离子绿色荧光发射峰.对四种配合物荧光发射峰强度变化的研究表明,钇的掺入并没有降低铽离子的荧光强度,说明不发光稀土离子钇对铽离子的荧光发射有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稀土铽-α,α′联吡啶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Tb2(CA)3(dipy)2(CA:樟脑酸根,dipy:α,α′联吡啶),另外,又合成了不同比例铽、钇异核混配三元配合物。在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光谱,最佳波长为313 nm,即在313.0 nm光的激发下,测定了四种稀土配合物的发射光谱,发射光谱图显示了Tb3+离子的特征光谱,产生四条谱线,分别是5D4-7F6(490.0 nm),5D4-7F5(544.0 nm),5D4-7F4(584.0 nm),5D4-7F3(620.0nm),最强峰为544 nm处Tb3+离子绿色荧光发射峰。对四种配合物荧光发射峰强度变化的研究表明,钇的掺入并没有降低铽离子的荧光强度,说明不发光稀土离子钇对铽离子的荧光发射有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高氯酸铜、二苯甲酰甲烷、9,10-蒽-3,3'-双(1,3-戊二烯-2,4-二醇)为原料合成了新型固态三元配合物[Cu2(C24H20O4)(C15H11O2)2],并用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和电喷雾质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研究了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行为,测得其荧光光谱的最大发射波...  相似文献   

11.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综合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圆二色谱等方法研究了抗肿瘤药物甘氨酸-水杨醛席夫碱和邻菲咯啉混合配体的铜(Ⅱ)配合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的分析表明铜(Ⅱ)配合物能有效猝灭BSA的内源荧光。猝灭过程同时表现出动态猝灭特征和静态猝灭特征,猝灭机制为混合机制。圆二色谱结果表明随着铜配物的加入,能引起BSA的构象发生改变,其α-螺旋含量有所减少,肽链结构有所伸展。  相似文献   

12.
用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与氯化镝反应,制备了氨基葡萄糖-镝配合物. 用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测试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以EDTANa2×Fe(II)-H2O2体系产生羟自由基(×OH)研究氨基葡萄糖与氨基葡萄糖-镝配合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结果表明,氨基葡萄糖与Dy3+形成了配合物,其中氨基葡萄糖氨基上的N和仲羟基的O及Cl-参与了配位. 该配合物对×OH均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在浓度为2.5 mg/mL时对×OH的清除率达到85%,D-氨基葡萄糖对×OH的清除率达到77%. 各样品对×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13.
通过铜(Ⅱ)离子诱导N-亚水杨基-4-氨基-3,5-二溴苯磺酰胺Schiff碱水解合成了双水杨醛合铜(Ⅱ)配合物。结构测试表明,双水杨醛合铜(Ⅱ)配合物是一个以Cu(Ⅱ)离子为对称中心的四配位平面四边形,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a=0.8646(3)nm,b=1.1231(2)nm,c=1.1146(4)nm;α=74.294(8)°,β=88.6715(6)°,γ=86.9573(7)°,Z=2,最终偏差因子R_1=0.0592,ωR_2=0.1770,并通过分子间的作用力形成三维网状空间结构;抗肿瘤活性检测表明,双水杨醛合铜配合物对MCF-7、HepG2、Hela、PC-3和KB肿瘤细胞均有的抑制活性,并强于配体水杨醛。  相似文献   

14.
《广东化工》2021,48(18)
在甲醇溶液中,以三乙基胺作为碱,配体HL~1和四氟合硼酸铜(Ⅱ)及碘化钾反应,合成了铜(Ⅱ)配合物[L~(la) CuI]。对配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X-射线晶体结构测定表明配合物是一个平面正方形单核铜(Ⅱ)配合物,但配体(L~1)-的吡咯环β位发生了非预期的碘代,形成了碘代配体(L~(la))~-,配合物为[L~(1a)CuI]。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铬天青S(CAS)与铜 (Ⅱ )的显色体系。在溴化十六烷基吡啶 (CPB)存在下 ,Cu(Ⅱ )与CAS在酸性介质中生成 1:5的绿蓝色三元配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 6 2 5nm ,摩尔吸光系数 8 0× 10 4,铜含量在3~ 30 μg/ 2 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灵敏 ,选择性好 ,用于大米样品中微量铜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1-羟基-2-萘醛和对溴苯胺在乙醇溶剂中加热回流制得1-羟基-2-萘醛缩对溴苯胺Schiff碱,该Schiff碱分别与铜(Ⅱ),钴(Ⅱ),镍(Ⅱ),锌(Ⅱ)的醋酸盐反应生成相应的4种过渡金属Schiff碱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电导测定、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手段对上述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分析和表征。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2,2′,2″-三氨基乙基胺(tren)Schiff碱和咪唑为配体的2个铜(Ⅱ)单核配合物[(tren)Cu](ClO4)2、[(tren)Cu-imH](ClO4)2,以及一个对称性的咪唑桥联铜锌异双核配合物[(tren)Cu im Zn(tren)](ClO4)3,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反射光谱及磁化率测定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分别研究了配合物在乙腈和水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Zn(Ⅱ)能通过咪唑桥改变Cu(Ⅱ)接受电子的能力。在水溶液中咪唑桥异双核配合物较稳定,未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18.
应用 p H电位滴定法研究了配合物 Zn( Aa) 2 [Aa-=L- val(缬氨酸根 ) ,L- phe(苯丙氨酸根 ) ,L- trp(色氨酸根 ) ,L- tyr(酪氨酸根 ) ]在水和 2 0 %、40 %及 60 %二氧六环 /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t=2 5℃ ,c=0 .1 mol/L Na Cl O4]。配合物 Zn( Aa) 2 相对于母体配合物 Zn( Aa) + 稳定性用Δlog K=log KZn( Aa)Zn( Aa) 2 - log KZn Zn( Aa) 表示。结果表明 :与 L-丙氨酸 ( L- ala)配合物 Zn( L- ala) 2 相比 ,所有这些氨基酸配合物 Zn( Aa) 2 均具有相对较大的 Δlog K值 ,表明这些配合物分子内存在着额外的稳定化作用。这种稳定性化作用可能主要归因于配合物分子内氨基酸侧链之间的疏水作用 ,并且这种作用随着氨基酸侧链结构及溶剂极性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2,2',2″-三氨基乙基胺(tren)Schiff碱和咪唑为配体的2个铜(Ⅱ)单核配合物[(tren)Cu](ClO4)2、[(tren)Cu imH](ClO4)2,以及一个对称性的咪唑桥联铜锌异双核配合物[(tren)Cu im Zn(tren)](ClO4)3,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反射光谱及磁化率测定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分别研究了配合物在乙腈和水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Zn(Ⅱ)能通过咪唑桥改变Cu(Ⅱ)接受电子的能力.在水溶液中咪唑桥异双核配合物较稳定,未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20.
60℃下,在体积比为1∶1的乙醇水溶液中,采用常规溶液法合成了钕(Nd)-氨基酸-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利用配合滴定、摩尔电导、红外光谱(IR)、热重-差热分析(TG-DTG)、紫外光谱(UV)和荧光光谱(FS)等分析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和光学等性质进行了分析与表征,推测系列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Nd(Amino)3Phen]Cl3.3H2O。通过抑菌实验对配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组氨酸的羧基氧原子和邻菲啰啉的氮原子均与Nd3+配位,且配合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