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以开发汽车内饰用阻燃针刺非织造布为目的,选用阻燃涤纶纤维和热塑性PP/PE复合纤维(ES纤维)为原料,经针刺工艺和轧光工艺制成了阻燃针刺非织造布。分别对阻燃针刺非织造布进行了硬挺度、透气性、力学性能、燃烧性能和极限氧指数的测试,并详细分析了影响这些性能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针刺非织造布面密度的增大,针刺非织造布的硬挺度增大,力学性能提高,阻燃性能提高,而透气性下降;轧光整理使得针刺非织造布的硬挺度增大,透气性下降,力学性能提高,阻燃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阻燃涤纶/棉织物的阻燃整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棉用阻燃剂FPK8002对阻燃涤纶/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探讨阻燃剂浓度、焙烘条件及交联剂用量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分析阻燃涤纶含量和织物组织结构对阻燃涤纶/棉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阻燃涤纶/棉织物阻燃整理的优化工艺为阻燃剂FPK8002用量350 g/L,交联剂用量350 g/L,焙烘温度160 ℃,焙烘时间4 min.测试结果表明,整理织物的裂解温度明显降低,阻燃性能符合国家B1级标准.  相似文献   

3.
以氟钛酸钾和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AEAPS)为整理剂,对羊毛产品进行阻燃整理,使其具有阻燃的性能和柔软的手感等多重功能.研究了整理的工艺流程,并通过阻燃效果的测试分析了氟钛酸钾浓度、AEAPS浓度以及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等因素对阻燃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了阻燃整理的理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聚磷酸铵(APP)阻燃剂对珊瑚绒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对阻燃整理前后珊瑚绒织物的阻燃性能及物理机械性能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和理论分析,并探讨了阻燃整理对珊瑚绒织物阻燃性能、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PP整理后珊瑚绒织物阻燃性能可达GB中B1级标准,具有良好的阻燃性。阻燃整理后珊瑚绒织物的透气性变差,硬挺度和保暖性增强,经纬向断裂强力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建筑用针刺非织造布保温材料的保温性和阻燃性,以再生棉纤维和阻燃涤纶纤维为原料,采用非织造针刺工艺,制备7组不同比例的非织造布保温材料。其中,对100%再生棉纤维试样进行阻燃整理剂后整理,并测试7组试样的透气性、保温性和阻燃性。结果表明,经过阻燃后整理的试样,透气性减小,拉伸强力减小,保温性降低,阻燃性能最好;混合阻燃纤维的试样,随着阻燃纤维含量的增加,透气性有所提高,拉伸断裂强力增加,保温性能略有提高。当阻燃纤维含量为55%~70%时,阻燃性能随着阻燃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阻燃纤维含量为70%~80%时,阻燃效果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阻燃剂P-207Z和几种防勾丝整理剂,对日系本田汽车用内饰面料进行阻燃和防勾丝整理。分析了整理剂种类、整理工艺顺序、助剂用量、定形条件等工艺参数对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先以6%水溶性聚氨酯溶液进行防勾丝整理,然后于160℃定形1 min,再以10%阻燃剂P-207Z进行阻燃整理,面料的防勾丝性能和阻燃性可达到本田汽车内饰面料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非织造布的阻燃整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论述了非织造布的阻燃机理 ,介绍了非织造布阻燃整理的常用方法及其阻燃性能的评估手段 ,并对阻燃非织造布的具体应用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采用十溴二苯乙烷协同三氧化二锑对再生PET汽车内饰材料进行阻燃整理.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了阻燃剂质量浓度、黏合剂体积浓度和焙烘温度等因素对阻燃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阻燃整理的优化工艺:即阻燃剂质量浓度150 g/L,黏合剂体积浓度20%,焙烘温度160℃.经优化工艺处理后,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蔓延时间为19.4 s,损毁长度为1.3 cm,极限氧指数为28.9,阻燃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以螺环磷酸酯二酰氯与聚醚胺为原料合成聚醚胺-螺环磷酸酯二酰氯共聚物(PPD),再引入三聚氯氰(CYC),制备耐久型阻燃整理剂PPD-CYC。研究CYC与PPD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阻燃整理剂PPD-CYC产率的影响,优化合成反应工艺。结果表明:在反应物CYC与PPD物质的量比1.0∶2.2、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4 h时,产率最高可达80.2%。经红外光谱分析证实所得产物为目标产物耐久型阻燃整理剂PPD-CYC,利用其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研究PPD-CYC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pH等因素对棉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优化整理工艺,测定阻燃整理织物的服用性能。结果表明:在PPD-CYC用量300 g/L、pH 6、焙烘温度150℃、焙烘时间90 s时,整理棉织物的极限氧指数可从18.9%提高至30.6%,赋予棉织物良好的阻燃性能。此外,PPD-CYC对整理棉织物的机械强力和白度影响较小。经过水洗后,阻燃整理棉织物的极限氧指数为25.4%,燃烧后炭长为14.6 cm,仍具有较好的阻燃性。与市售较优阻燃产品相比,PPD-CYC具有更好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10.
CP阻燃剂用于棉织物阻燃整理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阻燃整理剂CP对棉织物的阻燃机理,采用方差和多重比较法分析了4种工艺因素对棉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了最佳阻燃整理工艺。  相似文献   

11.
纯棉织物CP阻燃整理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游离甲醛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作为交联剂对纯棉织物进行CP阻燃整理,探讨了阻燃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焙烘温度和时间对阻燃效果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优阻燃整理工艺为CP阻燃剂用量350g/L,交联剂用量70g/L,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2min经优化工艺阻燃整理后的纯棉织物经50次洗涤后,损毁长度为7.5cm,续燃时间为1.5s,阴燃时间为0S,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2.
曹潇琳  钱志华  周岚 《丝绸》2012,(3):9-12,16
优选阻燃剂DP-150和CF-190对涤纶织物进行后整理,研究阻燃剂质量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和轧液率对阻燃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阻燃剂DP-150和CF-190在涤纶上具有优良的阻燃效果和耐水洗性,经过100次洗涤后,阻燃效果仍可达到国家标准B1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多数磷氮阻燃剂不耐氯的特性,以亚磷酸二乙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环氧氯丙烷为原料,甲醇钠、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分2步合成了磷氮耐氯阻燃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对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合成的阻燃剂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将其应用于亚麻织物的阻燃整理,并对整理后的亚麻织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和耐久性以及耐氯性测试。结果表明:经合成的耐氯阻燃剂整理后的亚麻织物炭长达5.8 cm,整理后亚麻织物经过20 mg/L 的有效氯溶液浸泡1 h后炭长还可保持9 cm;阻燃亚麻织物经12 次水洗后,仍能达到国家B2标准,证明成功合成了含磷氮的耐氯耐久阻燃整理剂。  相似文献   

14.
非织造布阻燃整理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非织造布的阻燃技术,包括阻燃机理、阻燃剂、阻燃工艺和评价标准等,以及阻燃非织造布的应用领域,展望了非织造布阻燃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程小霞  龙邵  陈海波等 《印染》2013,39(7):27-29
介绍涤纶阻燃剂TF-6142与分散染料染色的同浴整理工艺,探讨阻燃剂TF-6142用量对阻燃效果、染色色光和深度、色牢度、强力和耐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阻燃剂TF-6142与分散染料染色同浴处理涤纶织物,可获得良好的阻燃效果和色牢度,染深色时也不影响织物的染色深度;洗涤50次后,阻燃效果基本不变,且对织物强力略有提升。  相似文献   

16.
方进  张广知  李海波 《印染》2021,(4):37-42
将植酸与硅溶胶掺杂后,采用轧-烘-焙工艺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探究了植酸质量浓度、硅溶胶质量分数、焙烘时间、焙烘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棉织物阻燃效果及物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植酸掺杂硅溶胶整理的棉织物阻燃性能优异,对白度、断裂强力影响较小。植酸掺杂硅溶胶阻燃整理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植酸32 g/L,硅溶胶4.48 g/L,110℃焙烘2 min。该工艺处理后的棉织物极限氧指数为30.7%,损毁长度为12.5 cm。  相似文献   

17.
采用Hansi Tex-2阻燃剂对涤纶针刺非织造布进行阻燃整理,通过单一变量实验对整理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探讨了阻燃剂浓度、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其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整理工艺条件对涤纶针刺非织造布各性能影响的主次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涤纶针刺非织造布采用Hansi Tex-2阻燃整理可以获得良好的阻燃效果,其...  相似文献   

18.
采用阻燃整理剂DM3070对真丝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对阻燃工艺参数包括阻燃剂质量浓度、交联剂及其质量浓度、催化剂、柔软剂、焙烘温度与时间对阻燃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整理后织物的强力、白度及游离甲醛浓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DM3070整理后真丝织物阻燃效果良好,游离甲醛浓度为35 mg/kg(ppm)。真丝织物阻燃整理适宜的工艺为:DM3070阻燃整理剂300 g/L,交联剂MF90 g/L,催化剂C18 g/L,柔软剂M20 g/L,焙烘温度为170℃、时间1 min。  相似文献   

19.
以甲基磷酸二甲酯(DMMP)和乙二醇为原料,通过对反应条件的探讨,得到了优化的合成工艺,制备出一种羟基磷酸酯型低聚物无醛阻燃剂,并用IR、1H-NMR和31P-NMR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所制阻燃剂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探讨了阻燃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焙烘温度对阻燃效果影响,优化了阻燃整理工艺。热解重量分析结果:经阻燃整理棉织物的主要裂解温度下降了50℃左右,燃烧后织物残渣量增加了近1倍,表明织物不易燃烧。扫描电镜结果:未阻燃织物燃烧后出现碳层坍塌现象,而阻燃织物依然保持纤维状,具有良好的阻燃性。洗涤12次后,仍能达到国标B2级,表明整理棉织物具有良好的耐洗性。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织物的功能性且满足节能减排生态染整需求,采用泡沫整理技术对生物基PTT织物进行阻燃与三防一步法整理。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和优化法,分析了阻燃剂和三防整理剂质量浓度、带液率以及焙烘温度等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整理工艺:阻燃剂和三防整理剂质量浓度分别为390、43 g/L,带液率为42%,141 ℃下焙烘1 min。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整理的PTT织物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和良好的三防效果,其阻燃等级达到国标B1标准,水相和油相接触角分别达到145.6°和129.2°;经20次水洗和50次摩擦后织物仍保持良好的阻燃和三防效果。实验研究的泡沫多功能整理方法为生物基纤维材料绿色清洁生产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