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Fe-5Y和Fe-10Y合金在800℃空气中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二元Fe-Y合金氧化动力学曲线不规则,此温度下Fe-10Y合金的氧化速率高于Fe-5Y合金的氧化速率。Fe-5Y合金及Fe-10Y合金形成了相似的氧化膜结构,且它们都发生了内氧化现象。同时合金未形成单一的Y2O3层,这归结于Y在Fe中非常低的溶解度及合金中两相共存而阻碍了Y通过合金向外扩散。  相似文献   

2.
铁在双相Fe—Cu合金中的内—外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处Fe-Cu合金在氧分压低于氧化铜平衡分解压条件下的高温氧化结果表明,合金中同时发生了活泼组元铁的内氧化和外氧化,外氧化膜为单一铁的氧化物,内氧化区中氧化铁和金属铜继承了原始合金中两相的分布。内氧化区前沿的合金中未发现铁的贫化。这种氧化膜结构的单相合金中罕见而在双相合金中较为普遍,被认为是双相合金中两组元间有限地互溶度使得氧在合金中的过饱和程度比在固溶体合金中更强烈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对Zr-A和Zr-B锆合金在700-1200℃的O_2中进行了等温氧化实验,观察了合金的氧化动力学行为和基体微观结构演变,并与低Sn的Zr-4合金作了对比.结果表明,700—1200℃氧化时,3种锆合金的动力学曲线基本服从抛物线规律,Zr-B合金在700℃氧化1200 s后速率出现转折;800℃时Zr-A和Zr-B合金的氧化速率出现转折;1000℃时3种合金动力学曲线由抛物线变为近似直线;1100℃以上氧化时,动力学曲线呈抛物线规律,未出现转折.在1100℃以上氧化时,合金成分对3种合金的高温氧化性能影响甚微.依据氧化增重数据得到了3种合金在700—1200℃氧化反应的抛物线速率常数K_p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氧化膜屈曲破坏的高温合金循环氧化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合金循环氧化膜弯曲剥落行为等效为弹性基础梁失稳问 题,利用有限元特征值屈曲分析,提出高温合金循环氧化膜弯曲剥落理论,建立了高温合金 循环氧化动力学模型.Fe-Ni-Cr-Al合金高温循环氧化动力学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证明 了氧化膜弯曲剥落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用X40T3合金作对比,着重研究了低偏极合金M41及其气相渗铝涂层的高温氧化性能。结果表明,900℃下M41T3合金的氧化增重近似,都比渗铝涂层的小,氧化膜均无明显剥落。1050℃下M41合金的氧化增重小于K3合金,其氧化膜剥落较轻,但K3合金的氧化膜剥落严重,两合金的氧化增重大于渗铝涂层。渗铝涂层的氧化寿命在900℃下较长,1050℃下则在大缩短。K41合金形成Al2O3内氧化层,随温度的升高和  相似文献   

6.
在高铌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基础上添加W,B,Y合金元素,熔炼了5种合金,研究了这5种合金在900℃静止空气中的断续氧化行为。1000h氧化后的结果表明:含0.1%(原子分数,下同)的Y使合金的抗氧化性有所提高,促进合金形成了以Al2O3为主的连续致密氧化层;存高铌含Y合金中添加W,B2种合金元素则导致基体发生了严重的内氧化,使合金的抗氧化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一种添加稀土元素Y的Fecralloy(Fe-22Cr-5Al-0.3Y)合金在1 250 ℃静态空气中的循环氧化行为,采用SEM, XRD及EDX分析技术研究了合金表面氧化膜的性质和特点。结果表明合金表面生成的氧化膜成分以α-Al2O3为主,合金表面粗糙度对Fecralloy合金表面氧化膜的完整性有重要的影响。讨论了合金表面氧化膜开裂和剥落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重法并结合SEM、EDAX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预氧化温度对GH3128合金抗高温(1100℃)循环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温度下进行预氧化处理可有效提高合金的抗高温循环氧化性能。GH3128合金经预氧化处理后抗高温循环氧化性能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一是合金表面元素Cr的选择性氧化,形成致密均匀的保护性预氧化膜,提高合金抗高温循环氧化性能;其二是合金中元素Ti、Cr的晶界偏析加剧,加速晶界氧化并导致显微裂纹等缺陷产生,降低合金的抗高温循环氧化性能。900℃预氧化处理的GH3128合金试样具有最佳的抗高温循环氧化性能,该温度下预氧化膜形成较好且合金元素Ti、Cr的晶界偏析作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Ag-Sn合金内氧化热力学与恒温氧化行为。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Ag-Sn合金内氧化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并绘制了合金氧化热力学区位图。经氧化实验获得Ag-Sn合金恒温氧化行为曲线。Ag-Sn合金快速氧化的温度区间为550℃至800℃。随内氧化温度的升高,合金的氧化更为彻底并逐步趋于平稳。实验所得AgSnO2材料中,SnO2颗粒弥散分布于Ag基体中。在内氧化过程中,氧的扩散使合金内部发生氧化,并生成呈网状排布的氧化物。  相似文献   

10.
三元合金的高温理论氧化图Ⅰ.高氧压下的近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焱  曹中秋  王文  吴维 《金属学报》2000,36(7):744-748
通过对三元合金系高温氧化行为的分析,把Wagner关于形成不互溶氧化物的二元合金经典理论扩展到三元合金体系,忽略活泼组元内氧化,以热力学稳定相图为参考,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氧化图并分析了影响动力学氧化图的因素,为进上步研究三元合金高温氧化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高温循环氧化实验,研究了3种镍基合金在1095和1150℃的高温抗氧化行为,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研究了氧化膜表面形貌、氧化膜厚度及成分。结果表明:BSTMUF601合金的抗氧化性能优于Inconel601合金和Incoloy800H合金,Incoloy800H合金抗氧化性能最差。1095℃下合金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呈抛物线规律,1150℃下Incoloy800H合金抗氧化性显著降低,试样氧化极为严重,温度低于1150℃时合金均体现出良好的抗高温氧化能力。BSTMUF601和Inconel601合金氧化后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经分析主要是Cr和Al的氧化物,且氧化膜外层以Cr的氧化物为主,氧化膜厚度接近50μm,Incoloy800H合金表面氧化层中以Fe的不同结构氧化产物为主。  相似文献   

12.
含稀土元素La、Ce的Fe25Cr5Al-RE合金和不含稀土的Fe25Cr5Al合金在1100 ℃的空气中进行了恒温氧化实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氧化膜形貌,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结合能谱仪(EDS)分析氧化膜成分。结果表明,氧化1、20和300 h后,Fe25Cr5Al合金增重分别为0.08、0.84和4.41 mg·cm-2,Fe25Cr5Al-RE合金增重分别为0.03、0.35和0.92 mg·cm-2。氧化后所有合金的氧化膜成分均为α-Al2O3。La、Ce能够促进合金形成致密、连续的氧化膜,显著提高了Fe25Cr5Al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此外,Fe25Cr5Al-RE合金氧化膜/基体界面存在稀土氧化物钉,使得氧化膜与基体的结合更加紧密,增强了氧化膜/基体粘附性。Fe25Cr5Al-RE合金氧化后,氧化膜内存在稀土氧化物,有效地防止了合金发生进一步氧化。  相似文献   

13.
李铁藩  胡武生 《金属学报》1995,31(12):B527-B534
用M17和K3合金作对比,着重研究了低偏析镍基铸造高温合金M41的高温氧化性能进行了恒温氧化,循环氧化以及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实验,结果表明,M41合金的氧化速度随温度升高以加速度方式增长,但小于K3合金,温度超高,差别超大;在1000℃以上,M41合金的氧化动力学规律明显偏低于抛物线规律。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Ag-Sn合金内氧化热力学与恒温氧化行为。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Ag-Sn合金内氧化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并绘制了合金氧化热力学区位图。经氧化实验获得Ag-Sn合金恒温氧化行为曲线。Ag-Sn合金快速氧化的温度区间为550℃至800℃。随内氧化温度的升高,合金的氧化更为彻底并逐步趋于平稳。实验所得AgSnO2材料中,SnO2颗粒弥散分布于Ag基体中。在内氧化过程中,氧的扩散使合金内部发生氧化,并生成呈网状排布的氧化物。  相似文献   

15.
以合金的氧化增重为参照系,结合合金氧化的其它特征,对不同成分的铸造FeCrNiAl耐热合金的氧化膜剥落情况进行了归纳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用氧化剥落速率来评定这种合金的抗氧化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Ni20Cr及经预氧化处理后的合金表面离子注入Ce^+在1050℃空气中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经0.5h和1h预氧化处理后的合金离子注入对其氧化行为的影响与合金表面直接注入的作用类似,可降低合金氧化速度和改善氧化膜粘附性,但所起作用的程度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7.
采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Ni20Cr及经预氧化处理后的合金表面离子注入Ce+后在1050℃空气中的恒温氧化动力学及循环氧化行为.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对经预氧化处理后合金氧化行为的影响与合金表面直接注入的效应类似,可降低合金氧化速率和改善氧化膜粘附性.认为抗氧化性能的提高与Ce+改变氧化机制及降低氧化膜/合金界面处因阳离子向外扩散产生的空位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γ′-Co3(Al,W)相沉淀强化的新型钴基高温合金,Co-Al-W抗高温氧化性能。利用SEM、EPMA、XRD等方法研究了新型Co-Al-W合金在800℃和900℃空气中静态氧化增重动力学和抗高温氧化机理,并与镍基高温合金Manaurite900相比较。研究发现,在800℃氧化时,9.8W合金抗氧化能力最强,但在900℃时,9.8W和7.5W合金的增重最大,Manaurite900和10.7W的抗氧化能力最好。合金在2种温度下氧化后,表面氧化膜主要由三层构成,即Co氧化物Co3O4组成的氧化膜最外层,Co、Al、W复杂氧化物组成的中间过渡层及Al和Co氧化物组成的氧化膜最内层。  相似文献   

19.
南韩高等工程研究院和汉阳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对用于核燃料包套的锆-4合金表面进行了预氧化处理,并研究了处理后的合金在360℃下的腐蚀性能。他们将常规的锆-4合金用20ψ%氧气加80ψ%氩气的混合气体分别在700℃和1100℃下退火以形成预氧化膜,随后将形成预氧化膜的合金在装有纯净水的高压釜中进行氧化试验,试验温度为360℃,压力为1800MPa。合金在混合气体中预氧化时形成的预氧化膜厚度与氧化时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描述:  相似文献   

20.
采用称量法研究了两种Fe-Ni合金(Ni含量分别为5%和9%,质量分数)在600 ℃静态空气中的高温氧化行为,对比分析了两种合金的氧化动力学特征,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能谱分析(EDS)等手段分析了表面氧化膜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Fe-5%Ni和Fe-9%Ni合金在 600 ℃空气中的氧化行为基本类似,氧化前期Ni-5合金质量增加量较高,16 h后发生逆转,其氧化动力学遵循近似抛物线规律,表明氧化膜内的离子扩散过程受氧化过程控制。两种合金的表面氧化膜均由Fe3O4 和 Fe2O3 组成,同时含有尖晶石相(Ni, Fe)3O4。Ni-9合金氧化膜中尖晶石相含量相对较高,是导致氧化质量增加发生逆转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